第82章 章
第 82 章
第九篇夢想如初
第八十二章回站工作
上了小二樓的二樓會議室,把彩色電視機,VCD,功放機,二十多張歌舞影碟片,會議桌椅臺布毛毯,茶盤茶杯等,除了窗簾外,全部進行了移交。辦公室小張是個小心謹慎的,膽小怕事的人,做事細致的人,要求他寫個農林局機關辦公物品移接交清單,他們雙方清點後,各自都簽名認定,一式三份,除單位存檔,雙方一人一份。
利用下班後的晚上時間,整理辦公室裏個人的書籍和文件材料,辦公用品等,一趟一趟往家裏搬。工作移交只用了多半天,滿打滿算,沒過兩天,孔家旺就把局辦公室主任的工作全部移交完了。走出局辦公大樓時,他回頭仰望着三樓,感慨萬千,不能自已,眼睛發紅,眼框湧入潮濕,裏面有一些晶瑩的東西在盤旋閃爍。整整十個春秋,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年華,就留在了這裏。人生有多少個十年?人生又有多少時間可以虛度?十年工作的重要情景,想放電影一樣,在他的腦海裏一閃而過,化作多少難忘的記憶,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唯有太多的遺憾、太多的不如意在心中銘刻。
金色的朝陽從東面斜射過來,披着一身霞光的他,騎着一輛雜牌輕便舊自行車,重新踏上了到蘭原縣城西北部的縣農技服務中心大樓去上班的路,這幢大樓二樓南半層是孔家旺單位蘭原縣經經濟作物管理站的辦公地點。好長時間不騎自行車了,雖然有點不自在,蹬車有些吃力,但感覺從未有過的一身輕松,什麽局裏的各種材料還沒有寫,局裏車輛管理,局裏後勤服務等破爛雜事,現在都與他沒有任何關系,開始走進一種斬新的工作和生活狀态。
進了單位樓院,多麽熟悉的環境。以前曾經在這裏工作過将近十年的時光,讓他不由自主的又回想起,剛參加工作不久後的第一個十年,點點滴滴記憶豫新的往事來……。
收回思緒,把自行車停靠在樓下的牆根,鎖好了,上樓,來到二樓,也沒有碰到什麽人。單位經作站的辦公地址在二樓,自己整整十年借調到局裏辦公室工作,站上沒有給他安排辦公室,因為他基本上不來站上。先到程站長那裏去報個到,因為他現在回站上工作,秦優進局長給站上打過招呼了沒有,說不定站長程世海恐怕還不知道。
不久,程世海站長也來上班了,他進了程世海站長的辦公室,程世海問他上來了嗎,打過招呼後,他就對程世海說,程站長我回站上來了,局裏辦公室的工作已經移交了,你老喊着讓我回單位,今天終于回來了。來了就好,程世海說完了,就到隔壁的辦公室叫過來了站上寫材料的主辦,安排說,孔站長回站上來了,給孔站長騰一間辦公室。
他跟着站上的主辦,打開了二樓南邊的西半邊中段的一間,主辦随手就把鑰匙交給了他,他主辦兩人,從北面單位的庫房裏,擡過來了一張兩鬥一廚的清水漆辦公桌,一張軟靠背椅,一張清水漆的木頭靠背椅,又拿過來了兩本稿紙,一瓶蘭墨水,一個新拖把,一個新镔鐵簸箕,還有一張勞動用的半新鐵鍁。他送走了站上主辦,到樓道中間的樓梯旁邊水房兼男廁所,打開自來水,弄濕拖把,提回來拖辦公室的水泥地。其他辦公室找了一塊抹布,水庫洗一洗擰掉大水,擦桌椅和預制板水磨石窗臺。
坐在自己有新的辦公室裏,感覺還是很舒适的。雖然窗戶多年沒有擦了,玻璃上都是大土點子,但沒有破損的,窗口又比較大,窗前是樓後的院場和農技服務中心的試驗地,下午過後陽光就能照到落山,光線很好房間裏很亮堂的,充足的陽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過了兩天,站上又給他配了一個電熱水器。站上還不錯,給了他一間單獨的辦公室,他總算是單位的“二把手”嗎。
他剛回到站上,程世海站長讓他把關單位的材料,由單位主辦寫好了,拿過來給他修改,程世海最後定稿。站上比局裏材料不但少多了,而且材料質量不比局裏要求高,再說了程世海自己從來不寫材料,所以也不怎麽懂材料,更不細扣材料,輕松好弄,任務不是太重。單位主辦拿來的材料,一般他都不改,或稍微修改一下,不多的一些修改就好了。程世海對他的材料還是信任,也是相信的。
這幾天,單位主辦寫了個單位的材料,要交到局裏去,他看了感覺有點太空太湊和了,就打回去讓主辦重新修改,往好裏寫一下。單位主辦很不情願的對他說,以前這樣寫上程站長就通過了,根本就看不出來材料的好壞,你看出來了,我重新去寫,說完拿着材料走了。他想起來,堅學達老局長在位時,就曾經多次對他說過,程世海工農牌的中專生,文化程度低,這叫“麻袋片子上繡花兒--底子太差”,一句谒後語就說得很明白了。
過了兩天,單位主辦把那個材料修改好了,拿過來讓他看,他一翻就看出來了,确實稿子質量提高了很多,他稍加修改就定稿交報給程世海審定後報局裏了。
就這樣半年時間過去了。忽然,有一天,程世海從局裏回來找他,安排他跟着秦優進局長和農技服務中心那個年輕副主任,三個人到鄰省去開一個會,這個鄰省是六朝古都,西北第一省,更重要的是有一所在全面都有名的農業大學,在農業科技研究推廣方面搞得不錯,首屆全面農業科技展覽會在這個農大所在地縣城召開。
他有些為難地說,程站長這麽大的會,是學習的好機會,還是你去參加比較合适。程世海深藏不露面無表情地回答道,這是局裏會上定的,我們站上要去一個人,我不想去,你就去吧,對以後工作和寫材料有好處。那好吧,他不好拒絕,就答應去出差開會了。
這是他自參加工作後,也是他今生今世第二次出省,他也很看重這個參觀學習的機會。三個人到省城金州市坐火車去開會,到了古都又坐汽車才到了開會地點那個縣城。在參加全國首屆農業科技展覽會的那幾天,會場上人山人海的,人擠人,人靠人,人擦人,連路也走不快,寸步而行,速度很慢。主會場後面的展館,就是一幢四層的大樓。大會來了中央的領導,又是講話又是剪彩的。會後,人們像潮水一般,湧進展館大樓裏面,他們随着人流,從一樓被裹挾着一層一層上到四樓,從四樓下到一樓,雖然看得不是很仔細,但全都看了個遍。
展館以樓層為單位,分了幾個展區。每個展室裏,圖片文字介紹貼滿了牆壁,展板的下面還擺放着桃心形樣本瓶,裏面裝着各種農作物的優良新品種的種子,還有從穗頭到毛根整株一把把紮緊了放着的小麥植株,果樹苗樣本。還有化肥,地膜,各種畜禽良種介紹,農業加工運輸機械展板和樣品等,與農業有關的科技産品很豐富,幾乎涉及和包括了大農業的各個領域。看得他們三個人大開眼界,見了市面。收獲不小,每個人手裏都拿了一沓厚厚的宣傳介紹資料。人流中他發現有些參觀者,手裏是種子袋,微肥包,生長素小瓶,甚至把良種果樹苗的樣本都購買了拿在手裏。
古都的有些人們就思想很靈光,商品意識特別強,要利用農展會人多的機會,發一筆不小的財。開農展會的這幾天,主會場展館樓周邊,如雨後春筍般,臨時搭起了很多的三面拉網一面開口的簡易棚子,家家都出售的是古都地區馳名的特色飯食羊肉泡馍,現做現賣。小小的縣城附近一個原來的小鎮,離縣城和大小城市又較遠,就近能找到飯店飯館能吃飯的地方太少了,這樣大的一個國家級會議,來得的人太多了,吃飯真就是個難題。就靠市場機制,個體餐飲應運而生,解決了當地黨委政府頭痛的大問題,實現了一舉兩得。
他們三個和到這裏參會的外地人一樣,挑了一個地攤子一樣的簡易棚子,當做所謂的飯館,進去吃飯,一問,除了羊肉泡馍還是羊肉泡馍,都餓得肚子直咕咕叫喊,就在這裏吃吧。就這樣還要排隊,等好不容易吃到嘴裏,死面餅子,掰成小塊,泡進羊肉湯裏,攪拌一番開吃,你不知有多難吃了。除了鹹澀的羊膻,就什麽味道都沒有了,要不是肚子挨餓沒處吃去,他真就要放碗筷走人了。純粹是一錘子賣買,不掙回頭客的錢了。
轉頭看秦優進局長和農技服務中心年輕副主任,這兩個人正津津有味地享用呢。他只好裝着很好吃的樣子,鼓着嗓子硬往嘴裏塞泡馍。吃完了他們三個人去附近閑逛,真還找到了一個大廣場,中央建了一座高大的雕塑,算上基座估計大約有二十米高。白色的大理石材質做成,裏面有石英成分,像碎小細微的玻璃片一樣,在太陽光的照耀下,整座雕像熠熠生輝。穿着古裝古色的後稷,身材魅梧地屹立着,懷中抱着一束穗頭碩長籽粒飽滿的谷物,目光深隧如炬的望着遠方,渾身向四周放射着閃閃的光芒似的。
農技服務中心年輕副主任說,這可能是賈思勰的像,不敢肯定轉頭又問秦優局長,秦優進局長猶猶豫豫地說,可能是神農氏後稷的雕像。沒有進到雕像的跟前看說明的碑文,所以也就不知道,只能在那裏胡亂猜測了。他雖然不知道這個人物是誰,但猜想一定與農業有關。在初中時學過歷史書中,好像模模糊糊有點印象,賈思勰是寫了《齊民要術》的那個古代農業科學家,神農氏後稷,是我國的古代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