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今生
第35章 今生
◎督軍◎
蕭映绾聽着趙昭對蕭慎略有擔憂,也一臉緊張,“父親,此次若朝廷派您出征,你覺得會派誰做監軍?”
蕭慎看着蕭映绾看似随意地一問,卻指出問題的關鍵,每次出征除了帶兵将領,監軍人選則是重中之重。
蕭慎想了想,“此次應當會派,兵部左侍郎劉輝,之前的戰役當中也一直由此人來擔任。”
蕭映绾努力回想着劉輝這個人,難道前世就是這個劉輝去監軍的?
蕭映绾問:“爹爹,劉輝這個人性格人品如何與您關系如何?”
蕭慎順着蕭映绾的問題回答,“劉輝此人熟讀兵法,為人随和,與朝中許多人關系交好。”
蕭映绾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蕭慎倒是仔細觀察着蕭映绾的神情。
蕭慎道“绾绾,莫不是你看上那劉侍郎了?”
蕭映绾一聽此話,後背一涼,忙擺手,“爹爹,女兒絕沒有此意,女兒說起這事,是覺得,我們家最近風頭過盛,要是有人借此機會對父親不利,我們還是要小心些,依女兒看此戰兇險,父親還是能避則避,若避不開父親也要萬分小心。”
趙昭聽聞蕭映绾一席話,覺得甚為有理,“是啊,公爺,你為大宣征戰多年,如今則是韬光養晦的時候,暗防小人作祟。”
蕭映绾有些緊張地看着蕭慎,“爹爹,母親的擔憂不無道理,此戰父親能避則避,若實在比不過,父親也要小心監軍等人聯合朝中有心之人謀害父親,請父親一定要仔細留意此事。”
蕭映绾如此提醒,倒是為蕭慎敲了一記警鐘,這一年倒是有時不時彈劾他的奏章,雖然都是小事,可若被有心之人拿來大做文章,借着北境戰亂,屆時後果難以預測。
蕭慎一臉凝重地看着蕭映绾,她所提出的問題倒不像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能夠想到的問題,“绾绾這些事情我自會留意,只是你怎知曉這樣的事情。”
被蕭慎說中關鍵,蕭映绾快速地在腦海當中反映着合理的說辭,總不能告訴爹爹是她因為重新活了一世?
Advertisement
蕭映绾忽然她靈光一閃,神色有些憂傷,她看着蕭慎與趙昭說道:“那是因為女兒做了一個夢,女兒夢見父親去了北境上戰場,而父親歸來後,身受重傷,被聖上以通敵叛國之罪,雖然北境之戰大宣險勝,可在這場戰役之中,因所謂的通敵叛國,失了城池,大宣的軍隊傷亡慘重,父親傷重而亡,被施以挫骨揚灰之刑,而母親被罰去守陵...”
蕭映绾回想起父親去世的那一夜,心裏仍然痛楚不堪,眼淚簌簌地落下,啜泣起來。她只有借着這個理由,将前世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爹爹母親,才能讓二人,真正地重視此事來。
蕭慎與趙昭聽完蕭映绾含淚講述夢中的事情,如同真實地發生過一般,兩人對視一眼,随即将蕭映绾抱在懷中,細細安慰。
“绾绾莫要傷心,爹爹一定會小心,保護好自己,保全好你們母女。”
趙昭聽見蕭映绾如此可怕的夢境,也白了臉色,若這夢是真的,公爺沒了,她與绾绾再不能相見,想到此處,趙昭的心頭一顫,看向蕭慎,可蕭慎卻比她淡定許多,一直在安慰绾绾。
她溫聲道:“是啊,绾绾,你爹爹一定會保護好自己。”
蕭慎輕撫蕭映绾的後背,心裏将蕭映绾的夢又與眼下蕭家的局勢仔細地在心裏分析,想到一些細節,竟有些讓人細思極恐。
蕭映绾很快便收了眼淚,看着蕭慎道:“女兒已經想最适合監軍的人選。”
蕭慎問道:“是誰?”
“是陸韞,他自小承在父親膝下教導,又熟讀兵書。女兒也只是胡亂推選,一切還請父親定奪。”
蕭慎點頭,“我會放在心上。”
......
兩日的探親假已經結束,衆女回到瓊華殿。在與公主伴讀之時,蕭映绾始終關注朝中動向,随着北境戰事吃緊,蕭映绾的心也跟着提了起來。
那日下學,江遇又派了那小太監邀她去往養心齋,蕭映绾知曉江遇找她定時關于爹爹一事,蕭映绾沒有拒絕,去往養心齋。
剛踏進門,蕭映绾便看見江遇一襲緋色官袍,坐在那裏正在批閱公文,他神色清冷,仍舊是上一世慣有的表情。
蕭映绾踏進養心齋,江遇聽見腳步聲,擡起頭來,放下手中的筆。本是清冷的表情,換上只有對蕭映绾才有的溫和。
“绾绾,你來了。”
他起身為蕭映绾倒了一杯早就準備好的香飲子,“你且嘗嘗,這是你喜歡的味道?”
又将一盤精致的點心推到她的面前,“這個是蝴蝶酥,我隐約記得你是喜歡這個的。”
蕭映绾看着這些東西,确實都是自己平日喜歡吃的東西,只是這些事情能夠被江遇知曉,也只限在前世她與他僅有相處的點滴之中,有些記憶罷了。
而江遇今日将這些擺到她面前,她不知道江遇是在那時真的有留心她喜歡什麽,還是他本身記憶力極好,只是随意看到便記下。
蕭映绾瞥了一眼那些東西,心裏的波動面色絲毫不顯,那些已然都不重要了。
蕭映绾尋了一個位置坐下,“你找我來可是為了爹爹一事。”
江遇點頭,“正是,北境戰事吃緊,聖上已經在內閣商議派兵一事。”
蕭映绾道:“我已知曉,不過此事與你又有何幹系?”
江遇道:“國公爺一早向聖上舉薦陸韞為監軍人選,可是你的建議?”
蕭映绾道:“此事我自有應對,這是我公主府的家事,還請太傅不要多問。”
江遇聽見蕭映绾這話有些氣急,“绾绾,你一定要與我如此生分嗎?”
蕭映绾道:“我早已經與你無任何關系,是太傅一直不肯放手,我爹爹一事,在前世你已知曉,我如今能做的也只有盡全力保全爹爹,除此之外我再無在意之事。”
江遇聽見蕭映绾如此說,心裏像是被針刺痛,“绾绾,陸韞監軍一事被聖上否決。”
蕭映绾聽見難以置信,“你說什麽!”
江遇道:“陸韞資歷尚淺,不能擔任監軍要職。”
蕭映绾的心如同墜落谷底。
“那現在監軍的人選可定下了?”
“還未,聖上已經有屬意人選。”
蕭映绾心裏聯想着一系列複雜的局勢,有些失魂落魄,“是劉輝..”
江遇有些意外,“你知道?”
蕭映绾點頭,“這件事你我爹爹心裏都有數。”
“绾绾放心,我說過我絕不會讓國公的事情重演。”
蕭映绾無奈一笑,“監軍的人選都定下了,我又能說什麽呢?”
朝中局勢複雜多變,她無法左右其中,只能求父親在戰場多留意不軌之人。
江遇看着蕭映绾有些哀婉的神色很是心疼,“此事易變,說不定會有新的變數也未可知。”
蕭映绾看着江遇的神色,“又能有什麽變數呢?”
江遇也未再說話...
......
翌日早朝。
宣帝在龍椅之上,問道:“對于北境督軍一事,衆卿可還有更好的人選?”
衆臣齊聲道:“并無。”
宣帝道:“如此...”
“臣,自薦北境督軍!”
宣帝話音未落,一道铿锵有力的聲音在殿中響起,衆臣看着江遇從人群中走出的江遇,只見他手裏舉着奏折走到殿中。
“臣,自薦北境督軍,以上是臣所寫北境治軍精要,還請聖上過目。”
江遇恭敬地跪在地上,向宣帝及衆臣說明自己的想法。
宣帝與衆臣有些意外,江遇一屆文臣,怎會自薦北境督軍人選。
宣帝道:“呈上來。”
身邊的內室監立刻将江遇手裏的奏章呈上,放在宣帝的手中,宣帝打開仔細閱覽起來。
片刻過後,宣帝問:“此篇治軍精要是你一人所寫?”
江遇點頭,“臣年少之時曾随家父旅居北境,對那裏的氣候地理自然情況,十分熟悉,對于鞑靼人的軍隊已經超中局勢也多有了解,近些年臣數次去往那裏游學,更是為觀察北境局勢。”
宣帝再次問道:“你觀察北境局勢所為何?”
江遇道:“是為我大宣有當用之時,是為大宣以後再舞硝煙,望我大宣王軍一舉踏破北境,鞑靼永不來犯。”
江遇一番話說得慷慨激昂,正朝野嘩然,想不到江遇一屆文臣也能有如此風骨,實在令衆臣佩服。
而江遇卻對督軍一事,有十足十的把握。因為前世他榮升首輔以後,也對當年蕭慎一事始終疑惑,于是他秘密重查了蕭慎一案,發現有許多疑點,而那些卷宗當中,自然包括蕭慎的戰報,與治軍精要,更有對于當時那場戰役當中的氣候地勢以及鞑靼局勢。
江遇實則并未去過北境,他知曉一旦這封奏章呈上,宣帝必然會問他,是以一早想好說辭,他知曉自己這番做,若是被有心之人查起,定時以欺君之罪論處,可眼下這也是能夠獲得督軍之位唯一的法子。
宣帝合上江遇的折子,放在一邊,随即道:“準了。”
此話一出,衆臣紛紛竊竊私語起來,宣帝道。
“此事定下,衆臣無需再議,大軍三日後出發,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