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讓人幸福的豆制品
晚上,大家都回營地,族長和勇士們也回來了。
按着神使大人的意思,盡量能抓活的就抓活的帶回來。
這次抓着一只小黃羊,因為力氣小,被抓住的。
何清歡高興了,讓人趕緊借着樹林圍了一個羊圈,就在營地邊上。
小羊一只咩咩的叫着,何清歡問:“你說,會不會把狼招來、”
白伏城點頭:“很有可能。”
“那怎麽辦?”何清歡有點着急。
“挖陷阱啊。”
對,挖陷阱。
找了個地方,三面是山凹,留一面可以接近小羊,在唯一的路徑上,挖了長方形的陷阱,鋪上樹枝和樹葉,現在植被茂密蓋上野草,掩蓋人類的氣息。
等明天看結果吧。
等明天興致勃勃的來看的時候,發現裏面一只母羊,還是懷孕的母羊。
原來是羊媽媽來救自己的孩子了。
母羊竟然也長角?何清歡的世界觀刷新了。
因為羊長不長角是分不同的品種的。
母羊抵抗的很厲害,看到人群圍過來,凄厲的叫起來。
何清歡讓人下去,把母羊的羊蹄子捆起來,前面後面穿上木棍,扛着回了營地。
小羊拴上繩子,也牽着領回營地。
在營地廁所附近又圈了一圈木樁,把母羊母子都栓在裏面,讓小孩子負責給打草喂養。
說到小孩子,上次的熏腸,也是安排泥巴每天去看別讓火滅了,泥巴還是很精心的。
鋸說每天都去弄柏樹的樹枝塞進去,讓他冒煙。
七天後,巫醫給拿出來,大家就那樣一人一根一塊的分了,覺得味道獨特。
然後每次分了肉,留下的內髒,女人們就照神使的樣子用大熊部落贊助的鹽巴和巫醫給的香料腌制了,挂在熏爐裏熏制。
泥巴俨然已經成了熏腸的老手了。
熏爐現在就歸他主管了,還帶着別的小孩子一起,成了個孩子頭。
這邊又來了新任務,就讓岩石和百合的女兒小桃負責了。
因為何清歡對百合的印象就是很文靜,岩石是部落裏的主力勇士,他們教育的孩子應該查不到哪裏去。
再說女孩子對小動物天然的愛心,也細心,比交給男孩子養,要好許多。
小桃就帶着小姐妹們負責看守和照顧小羊母子了。
因為有過照顧雞的經歷,所以養起羊來,也算是熟練工了。
每天拔草,喂水,打掃糞便,把糞便扔進廁所後的大坑裏。
小羊因為母親在身邊,就不再叫喚了,羊媽媽也因為找到孩子,不再逃跑了。
就這樣一直等到生另一只小羊,部落裏就有三只羊了。
小孩子都學會了如何飼養動物了。
這邊,何清歡又帶領女人們制作了許多的陶鍋,套碗,陰幹到半幹的時候。
用貝殼磨成光滑的面,把泥坯的表面用力壓一遍,使表面更光滑緊密沒有粗糙感。
再陰幹直至全幹,又用貝殼打磨一遍泛着紅色的光。
窯洞已經建好了,煙道也挖出來了,焖燒的時候,用石頭堵上就行。
內壁用泥巴糊了一遍,防止漏煙和掉落石子泥塊之類的。
門口只留了一人可以鑽過去的窯口。
準備了足夠的木柴堆在旁邊。
把陰幹的鍋碗,都搬進去,用石子在地下墊着,使每個面都能受熱均勻。
堆疊起層,最大化的利用空間。
何清歡示範了一次之後就交給部落裏的因為打獵落下殘疾的人,比如大松,在這十幾個人中根據觀察,頭腦稍微靈活一點的,腿腳也不靈便的胡安,被他選為隊長。
大松身體已經恢複好了,但是因為微微瘸腿,走路不那麽靈光,部落的捕獵活動不太帶着他。
他就在營地裏跟着女人和孩子們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兒。
做陶工不需要跑的飛快,沒了腳趾頭不耽誤他燒陶啊。
就讓他進去自己學着擺陶鍋,套碗,什麽事情都要自己親自做一下才知道怎麽回事。
胡安仔細的按着何清歡的樣子也疊摞起來,每個器皿之間都有空隙,這樣熱力才能到達每個地方。
全部擺進去,這幾天女人們做的陶丕,竟然沒擺滿,因為空間利用的好。
何清歡還是決定先燒一窯試一試,多少無所謂。
就交給胡安用泥巴和石頭封上窯口,只留一個觀察孔,在窯口下面預留的燒火口,點火。
第一天先慢火,慢慢烘幹掉泥坯裏的隐藏的水分,防止溫度升的太高,太快,容易讓泥坯在外幹內濕的情況下炸裂。
第二天開始大火燒,讓胡安觀察火苗的顏色,要讓爐火出現藍色的高溫火苗,一直保持一天。
晚上也沒停火,繼續加柴。
大山族長給他派了勇士輪流值班。
第三天慢慢的停了火,也不能一下子就斷火,得讓溫度緩慢降下來。
晚上的時候,何清歡讓把觀察孔,燒火口,煙道全都堵上,悶着,等他自然涼涼。
燒窯的期間,黃豆在第二天磨了豆汁,給白伏城,巫醫,族長,神使大人每人一碗嘗了嘗。
還留了一碗生豆漿,放在一邊,交給巫醫看守,任何人不能碰,我有用。
白伏城說:“今天還沒有豆腐啊?”
“等着。”
好吧,等着。留一碗幹什麽呢?
又泡上了黃豆,這次泡的多了些。
第三天,一早,兩個人和諧在帳篷前磨豆漿,轉兩圈放一勺豆子。
雪白的豆汁留下來,再沖洗幹淨石磨,過濾豆渣,煮豆漿。
留下一碗,拿走了昨天的那碗已經酸了的。
巫醫跟在後面看神使大人要喝這變了酸的嗎?
只見鍋裏的豆漿泛着白沫沸騰着,眼看就要冒出鍋來,神使大人抓了一把從鍋底的灰燼裏
挑選幹淨雜物的草木灰,扔在鍋裏。
之間泡沫迅速消失,只留潔白的豆漿。巫醫張大眼睛仔細的看着神奇的一幕。
更神奇的還在後面
只見神使大人把昨天的酸豆漿順着鍋邊,細細的倒進去,用木勺推着攪拌。
神使大人仔細的觀察着,酸豆漿倒完,又緩慢的推了幾圈。
只聽神使大人說:“成了。”
說着把豆漿倒進昨天就做好方形四指高的木頭盒子裏。
巫醫驚訝的發現,剛才細膩柔滑的液體,現在竟然變成了固體。
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東西,雖然是固體但是看上去,那麽嬌嫩潔白,軟滑,仿佛液體一樣。
何清歡問白伏城:“吃老豆腐,還是嫩豆腐?”
“先來碗嫩的,再來碗老的。”
給白族長盛了一碗剛出鍋的嫩豆腐,倒上留在鍋裏的牛肉湯汁,撒上碧綠的小山蔥末,沒有香菜,用的是紫蘇葉子的碎末。
巫醫看着直流口水,急忙把自己的石碗也遞過去,神使大人照樣也給她盛了一碗。
巫醫端着濃香四溢,爽滑水嫩的嫩豆腐,又好看,又好吃,刺溜刺溜的太幸福。
要是部落的牙口不好的老人每天早晨喝一碗這個,那真是太美了。
都沒有用牙咬呢,就下去了,怎麽這麽好吃?
神使大人問:“怎麽樣?”、
兩個人蹲在帳篷前,刺溜刺溜聲回答他。
“巫醫阿姆,這個叫水豆腐也叫豆腐腦,特別适合老人小孩孕婦吃,好消化,易吸收。
多吃的話可以強健身體,延年益壽。”
兩個人幸福的吧嗒嘴。
“所以,巫醫阿姆你要把上次那些黃豆照顧好。”
“好的,神使大人。”巫醫猶豫着:“可是真的到秋天的時候能收獲比春天多三倍的種子嗎?”
“是的,等以後我們找到合适的地方,就不用出去到處采摘了
喜歡吃什麽就種在地裏,免得找不到。
如果種的好話,秋天可以收獲十倍,百倍的種子。”
巫醫:天神啊,這不是神的技術,是什麽?只有大自然才能讓植物發芽,開花,結果,神使大人竟然也能?
白伏城看着老太太崇拜的看着自家的神使,忍不住笑。
“你笑什麽?我看巫醫阿姆在小河邊種的黃豆長的很好呢。
你呢?都來三年了,也不知道發展農耕,還笑!
去搬石頭壓老豆腐。”
何清歡把豆腐用床單子包好蓋上,再壓上木板,上面放上一塊大石頭。
“明天就可以了。”
豆腐盒子滴答滴答的流出水來,經過一晚上的壓制,豆腐變得緊實,有彈性。
潔白的表面上有紡織物的印痕,巫醫很驚奇的伸長了脖子,忍不住的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