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柬埔寨埋着1000萬顆地雷!
第18章柬埔寨埋着1000萬顆地雷!
漫步柬埔寨首都金邊街頭,到處可見“無腿先生”和“獨腿先生”。他們痛苦地表示:奪走他們肢體、造成終生殘疾的敵人,是遍布柬埔寨的地雷!
20餘年的戰争,柬埔寨原本富饒美麗的國土傷痕累累。可誰能想象得到,戰火燃過之後地雷仍會成為困擾柬埔寨人的一大惡魔呢?每年,約有6,000人成為地雷的犧牲品;每月,至少有300~700人被截肢。全國人口中已有0.25%的人四肢不全,是目前世界上因地雷炸傷而截肢最多的國家。
地雷和瘧疾、傷寒一起,成了威脅柬埔寨人安全與健康的三大公害。即使參與埋雷的人,也難免其害。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陣線邊境二營的一位士兵說,他所在的一個小隊奉命去一條公路上設置障礙,碰上了3個月前自己埋的地雷,全隊唯有他一人逃了出來。由于當時埋雷未做記錄,誰還記得3個月前在什麽地點埋過雷呢!
一位樸實的老農不無傷感地說:“戰争或許停止,但是,對付地雷的戰争可能會永遠伴随着我們。”
柬埔寨國土上究竟有多少地雷?誰也說不清楚。反正人們知道,自上世紀70年代初,民主柬埔寨武裝力量在同朗諾政權的戰争中,就開始了在柬國土上布雷的歷史。
1978年12月,越南軍隊入侵柬埔寨。一方面越南人在柬邊境地區埋設了400萬顆地雷保護自己;另一方面,抵抗力量也通過埋設大量地雷,保護自己的控制區。
現在,柬西北部地區布雷之密,已達到很難為難民返回家園尋找一塊安身之地的程度。據國際上為柬埔寨掃雷的機構估計,只有920萬人口的柬埔寨,全國布雷數量約有1,000萬顆,居當今世界之首。
1992年3月,聯合國駐柬維持和平部隊決定成立兩個部門,專門應對地雷問題。一是掃雷訓練部隊,負責聯合國駐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與掃雷有關的所有事務;二是柬埔寨地雷信息中心,負責探雷、标出雷區,訓練地方掃雷人員。
與此同時,孟加拉國、法國、印度、荷蘭、新西蘭、巴基斯坦、英國和泰國都向柬派出了掃雷部隊,美國派了2名彈藥掃除專家,挪威人民救援隊和英國光環信托公司也來到柬埔寨參與掃雷工作。
挪威人民救援隊曾在中東地區從事掃雷活動20多年,從未發生過一次事故。英國光環信托公司是一家非政府組織,是由一些退役軍官于1987年成立的,專門從事人道主義掃雷活動,有4位掃雷操作手犧牲在阿富汗大地。
聯合國難民署是最早提出解決柬埔塞地雷問題的部門之一,曾經為幾個掃項目提供經費。它曾立下諾言,讓返回家園的柬埔寨難民每個家庭分配到2公頃的土地。但從柬埔寨掃雷實際進展看,這個諾言很難兌現。
1992年11月,聯柬機構正式成立了機械掃雪分隊,編制10人,裝備3輛美制D7G型裝甲掃雷車,直屬掃雷訓練部隊指揮。為了維護這支分隊的裝備,中國工程兵大隊專門派出4名技術人員,在法語翻譯盧新才少校帶領下,在磅同地區随時為其提供服務。這支分隊在磅同、詩梳風地區以及6號、10號、12號、69號公路上加緊工作。D7G型裝甲掃雷車雖是履帶式,但它的掃雷裝置為巨形耙齒,掃雷寬度為全車寬,且不會漏掃。
維和部隊的掃雷訓練部隊訓練了20支掃雷隊,每隊32人。其中,6支掃雷隊為聯合國難民署和聯合國發展基金會資助的項目工作,開辟難民需要的土地和疏通主要交通線路。掃雷訓練部隊設法加緊訓練掃雷隊,平均每月訓練5~8支。
在柬埔寨掃雷既緊迫,又艱難。英國光環信托公司負責人維爾先生說,當務之急是為安置難民尋找立身之地。在西北部的波斯波夫村,村民們開始返回村莊,掃雷工作必須馬上進行。因為任務繁重,經費短缺,時間又緊,他們只能先清除村莊出入口和房屋四周,不可能去掃除埋在農田裏的地雷。維爾先生說:“随着時間的流逝,讓放牧的牛群去做吧。”也在這一帶掃雷的挪威人民救援隊負責人斯加摩先生說,掃雷這種工作速度很慢,很難說清除1公頃土地需要多長時間,在雜草從生的土地上掃雷極為困難。一般說,一支掃雷隊一周最多完成2公頃的面積。而一支掃雷隊,包括裝備費用,一年估計要花費25萬美元,也就是說,每清除1公頃土地需要2400美元。
地雷一時清除不幹淨,他們就先在布有地需的土地上架設栅欄,然後豎立警告牌。警告牌上畫有一個骷髅和交叉的大腿骨。柬埔寨地雷信息中心印制了6,000塊這樣的警告标志。
Advertisement
在柬埔寨國上上,不僅埋設的地雷數量驚人,而且地雷種類繁多。根據柬埔寨地雷信息中心提供的資料,地雷型號多達23種。令掃雷隊員頭疼的是,大多數地雷是小型、精密的塑殼□□,這種地雷重量輕,很容易被水沖走,用傳統的金屬探雷器又很難探測,對當地居民造成的危害很大。
聯合國駐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對維和部隊的安全很關注,并規定了一旦陷人雷區或在雷區發生人員傷亡應采取的措施。維和部隊和各國掃雷隊士兵被地雷炸傷的事雖然不多,但也時有發生。同地雷接觸多了,也就有了經驗,一般來說,軍事設施和建築物附近,發生過戰鬥的地區的橋梁及其周圍,駐紮過部隊的地區、廢棄建築物附近、樹林周圍都是布雷最多的地方。英國光環信托公司更有自己的辦法,其負責人維爾先生說:“仔細觀察村民的習慣是避免地雷傷害的有效途徑,如果孩子們經常在一塊土地上玩耍,或者有牲畜在那裏吃草,就有九成把握斷定那裏沒有地雷。”
柬埔寨人與地雷相伴生活了多年,有一套自我保護的方法。他們一般不去不熟悉的地方,不觸摸不明物體,行路盡可能踏着前人的腳印走。他們标記地雷的記號五花八門,如“X”、“+”、“→”,或用柬語将警告刻在樹幹上。還用簡單的物品向路人展示地雷的存在:漆成紅色的樹枝,木棒頂端綁一束草或一塊紅布,兩個樹枝或樹葉擺成“×”或“+”形狀,一堆荊棘或樹葉,或者用木棒、樹枝等擋住通向雷區的道路。
當地人對地雷是很“熟悉”的,以致于他們每天晚上把地雷布設在自己的田地裏,用以防盜。随着對土地需求的增長,人們對地雷的謹慎程度日漸減輕,經常是,一個家庭如果發現一顆地雷,只是随便扔到溝裏完事。
布設地雷是敵對雙方進行戰争而采取的手段。然而,地雷對人員的傷害卻不能随着戰火的熄滅立即消除。柬埔寨究竟要花費多少時間和代價,才能消除地雷的困擾呢?沒人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