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天上軍機作伴,維和專列疾馳在京廣線上
第4章天上軍機作伴,維和專列疾馳在京廣線上
1992年4月12日和13日。晴朗的北京。
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車隊,從長城腳下某工兵營駐地駛入北京昌平火車站和南口火車站,由大隊政委高軍率領的370名維和官兵邁着整齊的步伐,雄赳赳氣昂昂地踏上四趟“UN”(聯合國縮寫)軍列,沿京廣線一路南下,直奔南海艦隊廣東湛江軍港。
軍列按照“1+1”的運輸方式,即:每天一列綠皮客車加一輛機械裝備運輸列車。所有的機械、車輛、集裝箱一律噴刷成白色,并在頂部、前後左右等醒目的位置标有黑色醒目的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标記“UN”。
所有軍人都頭戴藍色貝雷帽,脖子系藍色圍巾,身着迷彩服,腳穿防刺皮靴,佩帶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左臂佩帶标有“CHINA”(中國)字樣的紅色臂章,右臂佩帶聯合國國徽圖案的藍色臂章。所有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部隊都必須按此要求着裝。
四趟特殊的軍列,中國赴柬工程兵大隊攜帶大部分裝備、物資開始了跨國遠征的鐵路輸送。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徐信上将及總參各部、局的領導,總參工程兵部的領導、昌平縣人民政府領導等親自到昌平和南口火車站為即将遠征的中國維和部隊官兵送行。
四列“UN”軍列,一路疾馳在綿延的京廣線上。開進途中,部隊經過7個省市,停靠大小30多個站點。在一個月光茭白的夜晚,列車從江南水鄉一個個的小山包之間穿行而過。我來到後車押車車廂的甲板上,呼吸着江南深夜特有的新鮮空氣,體驗着離開家鄉的感覺。是啊,就要遠離祖國和親人,是多麽的留戀不舍啊!
當第四梯隊經過湖北省石花鎮站臨時停車時,車站距支援中隊戰士周華林的家不到500米,站上認識他的同志都勸他回家看看。火車在站臺停了半個小時,他始終沒有離開站臺。當父母聞信趕到後,車已啓動,周華林只站在車上與親人揮淚告別。在場的群衆都說,部隊真是好樣的,要出國了,仍然是“過家門而不入”啊!
4月16日中午12點,專列到達湖南冷水灘軍供站。正當大家津津有味地吃着午飯的時候,從車站廣播室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國赴柬工程兵大隊先遣隊一行20人抵達柬埔寨金邊波成東機場,正式拉開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聯合國駐柬維和行動的序幕!
全隊官兵一時間沸騰起來,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大家揮舞着手中的碗筷,臉上洋溢着喜悅和興奮,共同慶祝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4月16日,北京。
清晨,一個并不龐大的車隊,從燕山腳下寂靜的軍營駛入繁華的北京城。
車上的官兵一律頭戴藍色貝雷帽,身穿迷彩服,左臂佩戴寫有“CHINA”字樣的紅色五星臂章,右臂佩戴地球加橄纜枝的藍色聯合國圓型臂章,肩上佩戴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
“這是哪來的隊伍?”北京市民摸不着頭腦。
盡管改革開放這些年來,各行各業、市民百姓、大姑娘、小孩子,着裝變化頻繁,“是塊布就敢往身上披”,使見多識廣的北京市民早已司空見慣。但是今天北京街頭上這支奇特裝束的隊伍,使過路行人們無法抵禦這種神奇的誘惑,紛紛投來驚異的目光。
北京大街上出現一支“UN”車隊,似乎從天而降。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交通警察,上前攔住标着“UN”字樣的1號車——白色北京-213吉普車,滿臉疑惑地問:“你們是幹什麽的?這車上塗的是什麽标記?”
Advertisement
頭戴藍色貝雷帽的駕駛員畢生榮回答:“我們是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UN’是聯合國部隊大型裝備的标記。”
警察腦海裏似乎出現了電視中活躍在波黑、中東等地塗着“UN”标志的汽車、裝甲車的鏡頭,出現了“藍盔”軍人們為和平事業浴血奔波的場面。他頓時肅然起敬,舉手敬禮,并做了一個十分潇灑的放行手勢。
“UN”車隊直奔南苑軍用機場。空勤人員、地勤人員已做好一切準備。
停機坪上,兩架大型雙層艙的運輸機緩緩張開後艙艙門,雪白的“UN”車輛依次開進機艙。
總參謀長遲浩田上将趕到機場,為中國赴柬工程兵大隊30人組成的先遣隊送行。他激動地說:
“工程兵大隊是在改革開放形勢下,代表我軍第一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影響重大,意義深遠,既光榮又艱巨,相信你們一定能夠為國家争光,為軍旗增色。”
30名中國藍盔先遣隊員邁開穿防刺陸戰皮靴的雙腿登上弦梯進入機艙,緊握着85式微聲沖鋒槍守護在加固後的車輛旁。
艙門重重地關上。
發動機轟鳴聲驟大。飛機加速,彈離跑道,昂首飛向藍天。
“再見了,北京!”
4個小時的飛行,第一次坐飛機的士兵們無不感到新鮮,帶勁。他們貝蕾帽的藍色與天空的藍色相互輝映,呈現出一種無垠的寧靜與詳和。
大隊長李金勇也和士兵們一樣,不時地從舷窗往地面看。他不是看稀奇,而是想在蒼茫大地上尋覓自己的鋼鐵隊伍,他知道這是一種徒勞,但他不願放棄這種精神的寄托。他計算過,陸地上這支擁有116臺車輛、機械的鋼鐵隊伍,已于四天前分四個梯隊乘四列火車向湛江軍港進發,現在正浩浩蕩蕩地行進在他的機翼之下。這支鋼鐵隊伍完成2500公裏鐵路輸送之後,又将進行2400公裏的海上輸送,去創造我軍有史以來最遠距離機械化行軍的歷史記錄。
他不得不佩服,中國的海軍,中國的空軍,在這樣遠距離的輸送中,沒有勘查行軍路線,沒有得到目的地機場、港口的資料,就如此自信地劈浪海洋,展翅藍天。
飛抵金邊上空,與地面機場聯系,請求着陸。
地面卻答複天空:
“停機坪嚴重損壞,只能接受一架。”
李金勇心中一怔。中國工程兵大隊還未踏上柬埔寨的土地,就籠罩在戰争浩動的陰影之中。
他當機立斷:另一架飛機返航昆明,明天再來。他率20名先遣隊官兵降落金邊,成為先期到達柬埔寨的五支維持和平部隊之一。
一路綠燈,四列特殊的專列,按預定方案安全抵達目的地。
歷經100小時後,工程兵大隊官兵們分別于4月17日和18日抵達廣東湛江港。随後,日夜卸載裝船,48小時完成了36部大型工程機械、80多臺各種車輛和500多噸物資的卸載和裝船任務。
湛江市人民政府和廣大人民群衆為赴柬維和官兵提供了一切方便。高級酒店——新園大廈使共和國第一支藍盔部隊的官兵享受了一次“特殊待遇”。南海艦隊、湛江市領導聯袂擺出高規格宴會,為即将跨出國門的壯士餞行。公安警車開道,一路綠燈,道路兩旁熱情好客的湛江群衆注目為第一支中國藍盔部隊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