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13章
天機部天門使者上任,慣例是要在混沌鏡上張帖公布的。往常留言的仙人寥寥無幾,這回一行行字快速滾動,宛如閃電掠過。
——我沒看錯吧?新的朝陽使是鳳池月?她何德何能啊?
——借刀殺人真是妙,容貧道陰謀論一下,東阿主修為臻于化境,怎麽可能悄無聲息就隕落?魔界那邊已經否認過了,難不成是仙人因嫉恨之心自毀長城?
——道友,當心被踢出混沌鏡。
——之前還發生了一件事情,不知諸位知不知道。
——什麽?太上宮和西海事就不用再提了。
——非也,是鳳凰火落丹穴山,将天都燒紅了。
——鳳凰?噫籲嚱。
……
混沌鏡中很熱鬧,修羅城內外也不乏議論聲。明見素聽了一耳朵,內心深處不上不下的,最後還是決定将萬惡之源混沌鏡取了出來,查看上頭的消息。
她來來回回查看了十幾回,偌大的鳳池月三個字映入眼簾,證明她沒有看錯。
她那好吃懶做、恨不得一睡到千年後的師妹竟然接了天庭的差事?
他們怎麽能讓她師妹幹那勞心勞力還讨不到的活啊?他們為什麽執着于欺負她師妹啊!到底是什麽委屈,讓師妹變得這樣反常?
天門使者,別人以為的美差事,那壓根不是仙幹的!天機部那邊有指标,每個月人仙留存率必須在百分之六十以上,不然就要挨罰。這意味着,十個飛升裏的人仙中,至少有六個要留在天庭,而不是去當散仙。天仙素質一代比一代差,天庭要想運轉下去,只得從下界着手。可他們又不肯給出太多的好處,只能看着坑蒙拐騙留人。這天門使者日後是要被仙人記恨的,譬如她就恨着當初騙她留在天庭有享受不盡的美事的天門使者。
鳳池月憑什麽留人啊?憑借仙界第一美人的名號嗎?想到這一點,明見素就心焦得不行,恨不得立馬回到天庭去。她不走了,大不了再哄師妹一次,反正也哄了她無數次了。
Advertisement
不成,絕對不能再嬌慣鳳池月了,不吃點苦頭,她不知道自己跟她說的才是金玉良言。有不敗在,她不可能出事。而且……她真的會去朝陽門當差嗎?明見素很懷疑。想當初,她邀請鳳池月出門賞花,可夜裏鳳池月應得好好的,到了第二日怎麽都不肯動了。還誣賴她,說她不懂憐惜人,不知謙讓還沒分寸,沒像她鳳池月學習。全然忘記了就是她鳳池月自個兒纏上來的。
怎麽又在想鳳池月了?
就鳳池月那臭德行,除了晚上,恐怕都想不起她。
真是不公平。
明見素在這兒反複糾結,天庭也有許多人等着看熱鬧。不止明見素那樣想,天庭中許多仙官都覺得鳳池月不會前去當差。盡管他們有的人都沒見過鳳池月,可偏生出這種預兆。
紫極宮青君殿裏。
初意聽到了鳳池月成為朝陽使這件事情,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她許諾鳳池月去太虛靈境,然後替她擺平所有的麻煩,鳳池月都不樂意呢。難不成她會樂意去做比這麻煩千萬倍的事情嗎?那可是讓人頭疼的朝陽門啊。
在一片質疑聲中,鳳池月施施然出東阿山,走馬上任了。
昆侖山天庭外,有大大小小數以千計的天門,每座天門都對應着一片凡間大陸。天門上,懸着一面功德鏡,凡間修士一生功過俱在鏡上顯現。天門使者的職責就是依照功德鏡降落劫雷。仙官執行的,就意味着有商榷。一些人仙為了子弟後輩能成功飛升,就會找天門使者通融一二。不過在朝陽門,沒有這等好處。朝陽山衆兇名在外,朝陽使黜落一名修士,他們就來找一次茬,沒誰想去招惹天帝都不管的刺頭。
身為朝陽使,鳳池月手底下有兩個仙吏。他們戰戰兢兢的,臉上滿是恐慌。要知道,就算被下界仙人打傷了,天機部也不會賠付任何丹玉,甚至還要被其他仙人嘲笑,不如凡間來的仙人。那些人将自己吹捧得很厲害,可真要動起手來,也是個大號膿包,誰也別嘲笑誰。
“仙君——”
鳳池月扭頭看那仙吏,當了仙官後,旁人對她的稱呼也從“真人”變成了“仙君”。
“您不準備削刑雷嗎?”那仙吏小聲地說道。一般削減雷劫要提前準備的,可他看鳳池月往這兒一坐,就取出了混沌鏡看戲劇,是半點兒沒将自身職責放在心上。
鳳池月奇怪地問道:“為什麽要削?”
仙吏:“……”沒想到鳳池月是個耿介之人。他提醒道:“這一套劫雷下去,飛升之人不死也殘。到時候不好同朝陽山衆交待。”
鳳池月“喔”了一聲,不以為然說:“是你們交待,又不是我。”
仙吏心中一寒,膝蓋發軟,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鳳池月才懶得理會他們,津津有味地看着混沌鏡,一直到功德鏡上驟然爆發出了強烈的光華,她才懶洋洋地擡眸瞥了一眼,将那劫雷催動。
朝陽大陸。
千年來只要修到飛升境界的修士,盡數飛升,無一個在劫雷中隕落的。:-)
劫雷聲勢駭人,可修士們早已經不将它當一回事,嘻嘻哈哈地笑着,指着風暴中心的修士說:“師兄這回連抗雷劫的法器都沒準備,打算以自身劍意硬扛雷劫呢。”
“與其說劫雷,不如說是仙界的歡迎儀式,待到我修成時候,我能生吞劫雷。”
在偏僻的角落,也有人滿目憎恨地看着劫雷中的修士,憤恨說:“蒼天無眼,連賊子都能飛——”一個“升”字還沒說完,她就聽到了一聲極為凄厲痛苦的慘嚎聲傳出。那修士橫行朝陽大陸的劍意不過與劫雷一觸,立馬崩散。無數雷霆紅轟落在他的身上,隐約夾雜着暗紅色的火芒,幾個呼吸間,那修士便形神俱滅,連點殘渣都不剩了。
天地倏然一靜,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