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雨連綿藏隐患,劍指朱家火上燒
第四十一章 大雨連綿藏隐患,劍指朱家火上燒
開封城裏下了大雨,連着三日,河面上的水都漲高許多,有人擔憂,再這樣下去,今年莫不是會有洪災吧。
這樣擔憂的不在少數,朝廷一大早就有人上折子,要求監察水運,檢查城內的排洪暗渠,避免出現水淹開封的情況。
朝廷按照慣例,讓下面的人去辦事。朱火打着傘進門,一進去就跟朱長歲抱怨:“這鬼天氣,若是早一日出現,那百珍樓也不至于燒起來,死那麽多人。白家的女使也被大火燒死在裏頭,實在可惜了。”
百珍樓那麽大的火災,全開封都知曉了,朱長歲又如何不知。只是那位會做茶果子的女使,竟然死在其中,倒是讓他意外。
“那些拐賣的人販子,都抓到不曾?”
朱火搖頭:“那些人早跑了,百珍樓的老鸨一個勁兒怨怪別人,可小的以為,這怕都是她的報應。”
“火災原因查到了?”
朱火搖頭,将桌上的紙用紙鎮壓住,避免被風吹走。又上前給朱長安煮茶,一邊放茶葉,一邊感慨:“這事兒還沒結果呢,倒是聽說那老鸨不斷跟人說,白家的女使是個災星,若不是買了她,百珍樓也不會倒黴?”
朱長歲聞言放下手裏的書,疑惑道:“她為何這樣說,可是有什麽證據?”
朱火搖頭:“哪裏有什麽證據,開封衙門的人說,那老鸨如今瘋癫的很,嘴裏沒幾句真話。”
朱長歲看着煮茶的炭火,沒再追問這個,問起葛賬房的事來。
他們找到一個當初在東興樓幹活的學徒,那學徒告訴他們,葛賬房出事前,曾說東興樓碰了不該碰的東西,遲早要遭殃。
他們追問是什麽東西,學徒卻搖頭不知。最後他們再三追問,學徒才想起一件舊事。
據說葛賬房出事之前,曾經請他幫忙,送了一封信。信裏什麽內容,他們不知道,但是通過學徒的描述,他們發現收信人可能是張博梁。
葛賬房死後沒多久,張博梁也死了,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麽關聯?
Advertisement
直覺讓朱長歲懷疑,二人可能死于一人之手,所以他讓朱火去查二人的關系。
朱火調查的結果是,張博梁曾經在軍中,與葛賬房的兒子共事過。
二人都是負責押送糧草的,只是葛賬房的兒子,戰死在永安,而張博梁卻活着回來。
張博梁此人,按說是個涼薄自私的,可他回來之時,卻帶着葛家兒子的骨灰,親自送到葛家。
并且還暗中出錢,替葛家夫人交了藥錢,甚至在人死後,幫着辦理過喪事。
按理說,張博梁與葛家應該是關系親密的,可葛賬房死的時候,張博梁卻并沒出現,甚至沒去靈前上過一炷香。
“官人,如今葛賬房的屍體下落不明,張博梁的屍體我們又接觸不到,這事兒如何查?”
朱長歲其實已經摸到一些線索,只是還不敢确信。張博梁與葛賬房的關系,就是那個押送軍糧的兒子。
有什麽理由,張博梁送走同袍,送走同袍的母親,卻對同袍的父親置之不理?
葛賬房與家人關系很好,不是個不靠譜的父親,葛家兒子不應該怨恨父親,張博梁更不應該因此怨恨什麽。
能讓一個涼薄的人主動幫忙的事,除非有利可圖,又或者,想趁機遮掩什麽。而最後不管葛賬房的死活,最大的可能,是東西已經到手,不需要繼續演戲。
“可小的查到的是,張博梁似乎一直暗中接濟葛賬房,葛賬房自從妻兒都亡故,便開始酗酒,好幾筆酒賬,都是張博梁給付的。”
這樣的讨好,能圖什麽呢?
“到他死之前,都是張博梁給他付酒錢的麽?”
朱火愣了一下,搖搖頭:“半年前就停止了。”
朱長歲嗤笑一聲,看來那時候,不是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二人鬧翻了。
“葛賬房死的時候,張博梁在做什麽?”
這卻有些久遠,不好查了。不過聽說張博梁有一外室,他那段日子,一直在外室家中留宿,不曾歸家。
“外室?人在哪兒?”
朱火搖頭:“我們找到地方的時候,人已經不見了。”
人是上午走的,房子倒是沒退,至于去何處,卻不得而知。
“外室的身份呢?”
朱火頓了頓,道:“是....是周家的一個家生子。”
朱長歲聞言,竟是一點不意外,繞了一大圈,還是回到周家人身上。事兒在周家,幾乎等于與朱家挂鈎。
周家背着他,到底做了什麽。
朱長歲想着父親書房裏奢侈地毯,心裏隐隐不安,他吩咐朱火,去将周家所有的産業全部查清楚。
朱火詫異,跟着擔憂起來:“若是....若是周家真有事,大官人不可能不管的。那到時候,您......”
朱長歲陷入沉默,茶水燒熱開始冒泡,熱氣從茶壺嘴上冒出來,朱長歲忽然覺得自己就是這茶壺,不知不覺已經被人架在火上烤了。
寇推官拿着到手的證詞,并沒有着急去抓人。丫鬟的話一一印證,害死侄女的兇手,只怕就是朱家二郎,朱長安。
這段日子,他經歷種種煎熬,什麽都沒說,只是将一切都封存起來,扣押了張博梁的屍身。
人已經死了,自己不可能再從他的嘴裏聽見,自己侄女是如何死的,更不可能讓他證明,朱長安是如何害死侄女的。
寇推官更是清楚,要想把朱長安繩之以法,憑他現在的能力,根本做不到。更重要的是,他不甘心只收拾朱長安。
他要整個朱家,都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他知道自己不能着急,必須等待,他要查很多事,直到查清楚朱家人的罪行,才能将朱家連根拔起。
正在他愁眉不展的時候,有人半夜敲響了他家的門,門口沒有人,只留給他一封信。
信上說,殺死張博梁的是周家人,張博梁勾結周家人倒賣軍糧,牟取暴利,因為分贓不均,張博梁被周家殺人滅口。
這封信來的很突兀,也很及時,并且給寇推官指了一條路,去查東興樓。
寇推官看着這封信,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