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32.第三十一回:朝堂罵奸
第三十一回:朝堂罵奸
楊願受秦桧唆使夜探趙鼎府院打探消息被傅天鵬當場揭穿後,趙鼎氣憤過後細細思量此事,覺得這倒是給了他一個為朝廷舉賢納士提供了一次好機會。
第二日早朝趙鼎進宮面聖,簡要向高宗皇帝敘述了沿江水師備戰情況,然後呈遞上韓世忠請求朝廷征發糧草的奏折。高宗看過奏折後,對滿朝文武說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轉運是否及時,關乎戰局的成敗,因此這是件責任重大的事情。不知哪位愛卿可以臨危受命,做好督辦籌措事宜。”
高宗向朝堂四下掃視一番後,金銮寶殿內雅雀無聲。目睹此情此景,高宗不禁嘆息道:“事關社稷安危,你們食君之祿,難道都不想為朕分憂嗎?”
此時,一人應聲答道:“臣願往”。高宗循着聲音往下一看,回答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參知政事秦桧。高宗龍顏大悅,連連稱贊秦桧公忠體國。
當高宗禦筆親下,要對秦桧委以重任的時候,宰相趙鼎立刻站出來反對。趙鼎說道:“啓奏聖上,秦大人未曾歷經軍旅,如果輕易委其以監糧官的重任,恐怕會令衆人不服。”
秦桧見趙鼎出言阻撓,立刻五體投地拜伏在殿內。他叩頭如搗蒜,痛哭流涕地對高宗說道:“臣僥幸自北始歸,心中無時不思謀匡君輔國。以往坊間對臣多有微詞,更有人将臣定為金國奸細。臣凜凜忠心可昭日月,此番出師勞軍正是洗刷冤屈的機會。望聖上恩準臣的請求。”
高宗見秦桧涕淚交流,把頭都給磕破了。他便扭過頭來,雙目含笑看着趙鼎。趙鼎見聖上為秦桧求情,他亦不好拂逆聖意。便建議派遣得力幹将跟随秦桧一路負責押運。
高宗采納了趙鼎的建議,然而目前能征善戰的良将還要負責京師防衛。押送糧草的先鋒官,實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選。秦桧見此良機,一對鼠目眼睛轉了幾轉後,便向聖上表奏舉薦禦史王次翁的長子王伯庠。
要說秦桧詭詐奸猾确實是名不虛傳,他為什麽不推薦自己的兒子秦熺呢?這樣做既給自己在滿朝文武心中,樹立了一個公正無私的形象,還讓禦史王次翁感念他的好處。更重要的是讓高宗心中釋懷,我可不是拉幫結夥的人。
聽完秦桧的講述後,高宗點了點頭。他接着便向秦桧詢問了王伯庠的一些情況。秦桧紅口白牙,當着高宗和滿朝文武大誇王伯庠的種種好處。什麽文武雙全,什麽少年英才啦,贊賞的話毫不吝惜地往他身上用。
王次翁見秦桧舉薦自己的兒子,他的臉上流露出難以察覺的奸笑。楊願此時則将昨晚對趙相的承諾抛到了九霄雲外。他面帶谄媚,伸出大拇指,跟着秦桧一起搖唇鼓舌。
秦桧一站出來力挺王伯庠,朝堂內的谄谀之徒紛紛積應起來。高宗笑着說道:“衆位愛卿都交口稱贊王伯庠,那麽朕就禦筆朱批委任王伯庠為先鋒官,随秦愛卿出師押送糧草。”
趙鼎眉頭緊鎖,他看着與自己一同站在金銮殿內的阿谀奉迎之徒們,心中的怒火像積聚的火山一樣爆發了出來。他厲聲呵斥道:“住口,你們這些讒臣,簡直是誤江山毀社稷。”
面對趙鼎的怒罵,适才鼎沸的殿內,仿佛大海退潮似的歸于了平靜。上至高宗、下到群臣,皆是瞪大了眼睛看着趙鼎。秦桧站在趙鼎的背後,他伏身屈背、眼冒綠光,像吃了趙鼎似的狠狠盯着他看。
趙鼎絲毫沒有留心身邊發生的情況,只是雙眼直視殿上,然後渾厚的聲音告訴高宗,王伯庠行止有虧,不能委以大任。此言一出,禦史王次翁立時龜縮到一個角落裏莫不作聲了。先前還極力誇好王伯庠的一些大臣,也一個個地退到了後面。
Advertisement
此刻,唯有秦桧依然筆着臉,帶着戲谑的語調詢問趙鼎,王伯庠哪裏得罪了宰相大人?
面對秦桧言語間質疑自己的修養德行,趙鼎氣不打一處來。他立即對秦桧剛才的話予以回擊,并告訴高宗和群臣,前些日子王伯庠在城門設卡,向往來百姓索取入城費用。他變着法的盤剝百姓不算,還出言調戲一個民女。
趙鼎述說王伯庠的醜行時,端坐在龍椅上的高宗,臉色越來越難看。待趙鼎講完這些事情後,秦桧站了出來。他直承這件事,告訴趙鼎,收取入城費用的主意一切都是他授意的。
秦桧主動承攬了罪責,這讓趙鼎始料未及。因為私增捐稅,會容易激起民變。這樣的大罪秦桧敢攬禍上身,說明他是在為別人開脫。而這個人不言自明,就是當朝高宗皇帝。
趙鼎心想:“自己縱然不能挑出聖上的不是,但是秦桧既然主動認罪,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彈劾他。”
趙鼎先是引用了亞聖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柳宗元的“苛政猛于虎”,來斥責秦桧的行事荒唐。他怒問秦桧也是飽讀詩書之士,怎麽對黎民沒有絲毫的同情。而且靖康之恥還未雪,就做出讓南朝百姓苦不堪言的事情,這簡直就是把江山拱手讓與金人。”
秦桧聽完趙鼎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後,立時用言語向趙鼎發難。他冷冷地“哼”了一聲,然後帶着蔑視的笑意問趙鼎:“請問趙大人,您口口聲聲說什麽一雪靖康前恥,那麽我請問你,現在金人占據北方河山,還虎視着江南土地,哪果不增加軍饷開支,那麽一旦戰事驟起,
誰來肩負保境安民的責任。
秦桧這一番詭辯,徹底将趙鼎激怒。他直斥秦桧的做法無益于自取滅亡。如果朝廷失去百姓的信任,不消金兵打來,自己的子民就會攻破臨安。
趙鼎的話音剛落,秦桧冷笑數聲。他譏諷趙鼎書生意氣,如果哪個百姓有微詞,就把他們送到臨安府去。趙鼎痛罵秦桧這是誤國之舉,秦桧又找理由予以反擊。
二人就這樣唇槍舌劍,在朝堂上争吵了起來。高宗皇帝氣得臉都變了色,他對兩人吼道:“都是身居要樞的大臣,像個潑婦般在朝堂上相互責罵成何體統?”
高宗龍顏震怒後,趙鼎和秦桧兩人都默不作聲了。過了一會兒,高宗首先對趙鼎說道:“愛卿,你适才所說的話,朕何嘗不知其中的道理。只是戰事連年,哪有休整養息的時間啊。”
趙鼎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聖上這是暗示自己不要揪住這件事不放。因此他轉換方式,向高宗進言減免農賦、商賦、獎勵耕戰、刺激生産,唯有這樣才能積聚國力。
高宗讓趙鼎拟定國策,然後由朝堂議事施行。至于眼下選用人才的事,高宗又詢問趙鼎可有适合的人?
趙鼎知道這是聖上玩弄的平衡之術,既然不能和秦桧針鋒相對,那麽自己只能從為國舉才這件事上出力了。當見到傅天鵬和趙雪晴這兩人後,趙鼎深深感到他們的俠肝義膽,為國為民的熱情。這次金宋戰事在即,兩位俠士的所作所為,得到了趙鼎的認可。他認為這樣的江湖豪傑,理當居于廟堂,為聖上分憂,為朝廷效力。
高宗見趙鼎陷入沉思,又追問了一句。此時趙鼎如夢方醒,他連忙奏請高宗,說自己已将人才帶到了,他們正在殿處候旨。高宗聽完這話,趕緊讓執事太監宣傅天鵬和趙雪晴觐見。
傅天鵬和趙雪晴來到金銮寶殿,兩人跪拜叩頭恭請聖安。高宗讓兩人平身後,他細瞧兩人的樣貌後,不禁連連點頭。他對趙鼎說道:“趙愛卿果然是獨具慧眼,這兩位俠士确是英氣不凡。”
待趙鼎向聖上詳說了兩位俠士的出身後,高宗皇帝又是喜不自勝。他笑着說道:“原來兩位俠士都是英雄豪傑之後,這也難怪。”
因為有趙相的舉薦,自身的人品才學,再加上傅察和長鯨幫的聲名,高宗皇帝對傅天鵬和趙雪晴非常喜歡,當朝就要降旨恩賜兩人以官爵。
高宗正要降诏,這時秦桧又站出來予以勸阻。他怪眼亂轉,話裏含沙射影地說道:“聖上,這兩個人來路不明,單憑趙大人片面之詞就加官賜爵,外面一定會說朝廷有識人不明之嫌。再者他們又寸功未立,而且其才能究意能不能堪當大任,滿朝文武誰也不清楚。這很難服衆。
聽完秦桧的話後,趙鼎對他說道:“秦大人,你是瞎子還是聾子,适才我已經将兩位少俠為的事跡向聖上作了說明,你如此搬弄是非,究意意欲何為?”
秦桧嘿嘿一笑,對趙鼎說道:“趙大人,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煉。既然你口口聲聲說這兩位俠士,如何如何厲害?那麽你敢不敢讓他們當着衆位大臣露兩手?”
趙鼎知道,秦桧這是賊心不死,還想暗中讓自己的兒子秦熺和王次翁的兒子王伯庠到前軍去建功。他心中暗暗高興,秦桧這可是你自己作出的選擇,結果不稱心可怨不得別人。想到這,趙鼎便建言開設武場,讓有志擔當先鋒官的人以武奪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