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哥姐文化
哥姐文化
九月一報名,經歷了軍訓,之後就慢慢的适應大學生活。
來內蒙上大學的心情就像一個開口向下的一元二次方程,頂點就在我剛來大學那幾天,新鮮感過後,心情就逐漸的跌落,更多的煩惱便悄無聲息的生長出來。
九月一晃,便到了十月一,大學的國慶假期很長,加之平時課少,大學的寬松放養環境,我早已忘掉初心,不知勤奮苦學為何物,沉浸在無盡虛無的玩耍享樂中。
經濟的限制,見識經歷的淺薄,以及殘存的理想正義的信念,讓我報名了市政府國慶節在新華廣場的升國旗儀式,去當志願者。
在班長老戴的帶領下,我、小路、小喬、小崔、小孟六人一塊坐公交趕去新華廣場。
國慶節當天呼和浩特飄着小雨,空氣裏有了秋天的味道,升完國旗,我和同學在廣場合影留念,細雨中欣賞廣場上漂亮的金色秋菊。
雖然廣場人很多,也有同學在身邊,但我卻感覺到自己并不屬于、不适合這裏,一種孤獨感襲來。
回到宿舍,我鞋子進水已經濕了,而且409宿舍只剩我一人,五個學長是內蒙本地人,家離得都不遠,小長假他們都回了老家。
好在于小磊把筆記本電腦留在宿舍,這樣我一個人在宿舍,倒也有了消遣娛樂的事幹。
國慶節第二天,班長龍哥他們出去玩,路過409宿舍把我帶上,
一塊去了市裏的維多利商場,那是我第一次見那麽大,那麽豪華的商場,那幹淨、整潔、亮堂的商場裏,電梯像是飛橋似的搭立起來,美女明星廣告牌到處都是,晃得人眼睛感覺都不夠看。
這繁華富麗的商場,以前只在電視裏見過,我不僅感嘆:“這商場好大啊!大城市裏的人,生活就是不一樣,也不知道這商場是怎樣建造起來?誰是老板?”
二十歲的我,就是那樣沒見過世面。
“将來有機會,我一定要帶我媽一塊看看這氣派、超大的商場,我媽她肯定也沒見過!”我心底默默地想。
商場裏的東西似乎都不便宜,我們一群學生基本也都只有睜大眼睛看的份,享受着我們各自的快樂。
Advertisement
逛完高檔的大商場,我們又進了一個平價老百姓商場,裏面商品挺多,各種商戶,各個檔口看着有點混亂,但更具人間煙火氣,更接地氣,不至于唬住人的腳步,只敢看。
看着小喬,老代他們嘻嘻哈哈買衣服,與那買衣服的店家又說又笑,一口一個哥,一聲一個姐的叫着。
一旁的我驚掉了下巴,心裏不禁佩服驚呼:“這也可以,為啥他們可以把哥姐叫的那樣随便,絲滑順口,交流那樣順暢,我為啥不行。”
聽着他們把賣東西的老板,叫哥、叫姐,我心裏不适應,很別扭。
雖然人家喊的不是我,交流的對象不是我,但我心裏真的很反感。
在我心裏堅持認為,只有自家親戚,有血緣關系的兄弟姐妹,才會叫其哥、姐,陌生人怎麽能随便叫哥、叫姐呢!這是對哥、對姐,稱呼的不尊重。
而且有的店家老板,年齡明顯比我們要大好多,都可以當我們的叔、嬸姨,可小喬他們竟然也能毫無違和感的叫出哥,叫出姐,這要是換做我,怎麽也做不出來。
可能自己是個比較保守、傳統、甚至可以說是死板的人
雖然我心裏反感不适應,但小喬他們喊出哥姐後,那個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店家老板明顯很高興,嘴裏說着:“哎呦!我都四五十了,還叫姐!”
可笑意都寫在了臉上,頓時整個人都容光煥發了。
很明顯小喬,老戴他們和店家做生意買賣也很順利,他們比我更機靈,更适應這個庸俗但有趣的社會。
我的心情是複雜的,一邊是厭惡、惡心,那種開口閉口哥姐的文化,一邊我又很羨慕他們,可以做到絲滑,毫無違和感,拉近感情打交道的方式。
不由得令我想起高考完,第一次去西安夜市打工的經歷。
那個哥教我幹事,我不知道他名字,叫人家就:“哎!哎!哎!”
結果被胖老板教育到:“在這的都比你大,人家教你東西,你不會叫人家一聲哥嗎?叫聲哥有那麽難嗎?”
當時我還有點恨人家老板,其實我才是一個蠢貨,啥球本事沒有,還憑着自己一根筋的想法處事,不碰一鼻子灰才怪。
胖老板教育說的沒錯,但當時的我,感覺自己的嘴巴是被焊死,喉嚨裏塞着鐵塊,心裏封着水泥,就是叫不出那一聲:“哥!”
即使叫出口,我也感覺好似廢了好大力,憋出的字冷冰冰,沒有“哥”的感情,似乎是極不情願被逼迫似的,也活該我讨人嫌。
其實,那是當時的自己太死板、太執拗、太死腦殼,缺少社會的毒打和教育。
那老板雖然面容可憎,但那絕對是最好的老師,我這種蠢貨,就得這種人來教,蠢豬笨牛不弄疼它不長記性。
成長就是這樣,不受疼就不會成長,人就是在一次次挫折中,變強大的。
看同學他們買東西,我也覺得自己應該買一雙鞋,于是趁着空隙,我到賣鞋子的商鋪去看了看。
店家是一個中年婦女,由于沒有生意,她和隔壁一個檔口磕着瓜子的店家聊天。
上大學以前,都是母親給我買包辦買鞋這些事,現在當我自己去買東西時,我根本就不識貨,不知道那種好。
更令人尴尬的是,我不會交流問價,更別提砍價。
不識貨、不會買東西的我,在鞋攤挑了一下,選中了一雙鞋,我擡頭看了半天也沒發現老板。
這時嗑瓜子的婦女,扭頭示意與自己聊天的老板來生意了,她這才返回自己的攤位。
呆板、瓷楞的我,當然沒有小喬他們那樣高超的交流技巧。
只會面無表情、死板、心虛似的弱弱問到:“這雙鞋多少錢?”
那婦女看了我一眼說道:“180!”
沒經驗的我,不僅不識貨,對這雙鞋它到底該值多少錢,我也沒概念。
但我第一感覺是:“這雙鞋絕對不值這個價位,她肯定多報了很多。”
可我也不知道這雙鞋到底該值什麽錢,人家既然報了價,想到了母親每次買東西都要讨價還價半天。
現在自己深深理解母親了,也痛恨商家的不誠實,奸商。
于是我嘗試還了一次價。
攤主報出180塊的價格,我猶豫的看了她片刻,小心翼翼害怕砍多了似的,愣愣說到:“170賣不!”
女老板也愣了一下,随即立馬說到:“賣,你稍等一下,我給你包好!”
傻逼的我掏出手機,像個有錢人一樣,直爽的給店家付了錢,同時還為自己砍了十塊錢而暗自竊喜。
心想:“原來真的可以砍價啊,我也能砍價。”
可我砍得那叫價麽,估計把店家都砍懵了,以為是個砍價狠人,沒想到是個砍價二百五。
看着老板給我麻利的打包裝起來,我才後知後覺,哪裏是不是有問題,我是不是心太小,給砍少了。
其實不用懷疑,當時我砍的那個價格,估計老板都給搞懵了。
她故意報一個高價格,就是讓狠人對半砍的,結果沒想到,遇到我這樣一個大憨貨、大傻逼、大冤種。
膽子小、沒經驗的我,竟然只砍掉十塊錢。
她那一愣狐疑的看我時,我就知道自己給砍虧了。
事後我想做啥挽救,可當時的我,沒有那個臨場反應的能力,只能呆愣愣的站在一旁看。
看着攤主麻溜的給我打包裝好,她似乎是害怕我反悔似的,但我心裏是越想越不是滋味,可我又沒有勇氣開口再說什麽,我像是被定身法術定住,木頭似得站在那裏,眼睜睜看人家給我熟練的打包。
打包好,遞到我手裏時,雖然我心裏有反悔之意,可價格是自己談的,錢我都已經付過,從小深受孔夫子的教誨,要做個言而有信的人,怎麽能做這反悔的事呢?
我是萬萬做不出來的,我鬼使神差有禮貌的接過口袋,離開後,我就陷入了反反複複,自我批鬥、糾結的深深內耗裏,不停的罵自己大傻逼,甚至有一種想把破鞋給扔了的沖動。
可還是于心不忍,畢竟七八十都不值的鞋子,是我花170塊大洋買來,自己一個月生活費也才六百塊,170塊錢不是個小數目,手裏這東西還是扔不得,只好拎着惡心自己。
鞋子買回去,我只穿過一次,給我的感覺就一個字:“爛,很爛!”
鞋底、鞋面都邦邦硬,穿着腳很難受。
從那以後,我很讨厭去實體店買什麽大件東西,有啥需求,我就在網上買。
因為我不喜歡也不愛讨價還價,別人說啥價,我一般都直接給,不是因為有錢,反而我很窮,只是真心不喜歡來回的講價還價拉扯,心累,社恐。
而且去實體店,總感覺被坑,而在網上買東西選擇多,基本交流的也少,東西是物美價廉,雖然假貨也多,但人家賣的就是假貨的錢啊!
不像實體店拿假貨,賣真貨的錢,昧良心的騙人賺錢。
有些實體店就是自己把自己給玩死的,好在網購拯救了我,最起碼給人心裏一種平衡,不會被騙的感覺,因為我們知道自己買的是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