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雲海深深不見明(一)
周太尉,周方澤,原來是他。禦明謙眼中射出冷冽的光,周方澤,先帝在位時就與很多朝中要臣勾結在一起,将朝堂之上弄得烏煙瘴氣。猶記得三年前,皇位之争,周方澤很聰明,沒有支持任何一個皇子,而是獨立一方,與丞相對他的支持是不同的。他印象非常深刻,那時他們幾個兄弟争得非常厲害,而這周方澤就是在此時拉攏了不少的大臣,導致現在他想要收回他的兵權也不行,牽一發而動全身,周方澤的黨羽衆多,若是要收拾了此人,恐怕對朝廷的影響巨大,他剛繼位不滿五年,不宜動搖。
“鳳熙,我答應你,兩年後,一定給你個交代。”禦明謙雖然此時拿周方澤沒有辦法,但兩年後他的計劃也基本上完成,到那時,收拾一個周方澤,不是問題。
鳳熙不清楚朝堂上的事,但周太尉勾結黨羽的事情,她還是偶爾聽父親講過。父親以為她不甚懂,便是當做發洩對那周太尉的氣說給她聽了。以前還是伺候李昭冉的時候,鳳熙就經常偷着看一些李昭冉為了讨丞相歡心,假意借來讀的古書。例如《月商國史》等。自古君臣之間的關系便是及其敏感的,周太尉如此膽大,刺殺皇帝妃子,她不相信有哪個皇帝可以容忍這樣的臣子在自己手底下做事。
“鳳熙多謝皇上。”
兩人再未多說什麽,正好晚膳時間到了,禦明謙便在千闕宮吃了晚膳,又因為近日公務繁忙,就回去了禦書房了。
嫔妃省親回宮的第二日,太後皇後特意恩準不用請安,各宮妃子樂得清閑,張慧儀無事便來了千闕宮。
“妹妹,我來看你了。”人還未進卧房內,聲音卻早已傳到了。
鳳熙展開笑顏,迎了上去。
“慧儀姐姐,今日又清閑了?”言語間是調笑。
張慧儀又是白了鳳熙一眼,“這才三日不見,妹妹就愈發的嘴皮子利落了,哎呀,看來我是不該來啊,我這就走。”
鳳熙無語而笑,拉住張慧儀的袖子,“姐姐莫要說笑了,來來,快坐下吧,妹妹從相府裏帶來了新茶,讓凝彤泡來喝。”
張慧儀這才眉開眼笑,坐在軟榻上。
新茶是鳳熙特地從相府帶的,是相府遠親送來府中。張慧儀和鳳熙一上午便就品着茶聊着天過去了。
晌午時候,鳳熙留了張慧儀一起吃飯,吃着吃着,卻見青柳慌慌張張地進來了,見着兩人在用膳,欲言又止。凝彤正準備說讓她出去,卻被鳳熙攔了下來。
“青柳,發生了什麽事情?”鳳熙放下筷子,輕瞟了一眼。
青柳忙上前,跪在地上,“主子,求求您救救碧荷吧!”
Advertisement
“發生什麽事了,這麽慌張,你又不是第一天做宮女?”鳳熙微微有些不悅。
青柳小心翼翼地點頭,“是奴婢的錯,可是主子,事出緊急,奴婢實在是別無他法了!主子,您要是再不去救碧荷,碧荷就快被打死了!”
鳳熙皺眉,碧荷再怎麽說也是千闕宮的一等功女,如何會被人打死,看來此事牽扯嚴重。
“快,帶本主前去!路上告訴本主事情的詳細經過!”即算現在碧荷和青柳二人皆有可能是蕭嫔或者成妃甚至是皇後派來的眼線,但畢竟還是她千闕宮的人,打她們倆,豈非是與她對陣?
“慧儀姐姐,此事恐怕你不便前去,凝彤,待慧儀姐姐用完餐,好好送姐姐回去。”鳳熙不打算帶着凝彤去,便如此說。
張慧儀知道此事重大,她只是個小小的美人,不宜牽扯進去,鳳熙的考慮是對的,故而聽從了鳳熙的吩咐,稍稍吃了些便回去了。
宮廷霧霭深深,表面上風平浪靜,內裏卻是暗湧波動。鳳熙疾步走着,晌午的太陽微熱,細汗便出來了,她也不及去擦。
行至禦花園,青柳腳步慢了下來,繞到一處小亭子,滿臉憂色地轉身看着鳳熙,不再言語。
擡眼看那牌匾,上頭是“谏心亭”三個字,牌匾是上好的黃梨花,用在這裏卻是有些浪費。
距離亭子約莫十米遠,一眼看到碧荷背對着她跪在地上,身邊是一老嬷嬷,而坐着的,是一位高貴的中年婦人。
“谏心亭”分解的意思是:用心去勸谏。這座亭子,是西泷國最好的二十名工匠歷時一年的時間完成。亭子頂部更是琉璃瓦覆蓋,亭子內側則是西泷國最好的四位畫師分別在上面畫出的梅花圖。四位畫師手藝各異,故而這四幅梅花圖情态各異。
能夠擔得起這“谏心亭”的人,便只有那梅太妃了。
先帝有三個心愛的女人,一位是原配皇後,一位是現在的太後,另一位,便是這梅太妃了。這三個女人當中,原配皇後賢淑,現在的太後當年的德妃美貌且聰慧,而最獨特的,便是這位梅太妃。她熟讀各類史書,對于政事的見解不亞于男子,都說後宮女眷不得參政,可這位竟是打破了這一傳統,先帝不僅允許梅太妃看奏章,而且耗費很多心思修造了這一個“谏心亭”,專為與梅太妃在此處談論政事而設。
“嫔妾給梅太妃請安,太妃金安。”鳳熙多走了幾步,規規矩矩聲音洪亮地給梅太妃行了一禮。
梅太妃年紀已近五十,卻神采奕奕,雙目有神。
“嬷嬷,停。”梅太妃聲音嚴肅。
手裏拿着板子的老嬷嬷聞言這才停了手,再看那碧荷,嘴巴已經是被打腫,脹得老高。
“你是哪個宮的妃嫔?這是你的宮女?”
聲音清冷,微有不滿。當年若不是因為這梅太妃僅有一女,恐怕此刻在長樂宮的就不是現如今的太後了。
梅太妃并未讓她起身,鳳熙固定着請安的姿勢,不卑不亢道。
“回太妃娘娘,嫔妾是千闕宮的李容華,這位正是嫔妾宮裏的一等宮女碧荷。”
不知怎麽的,本來很生氣的梅太妃見鳳熙不驕不躁,心情頓時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