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君子意如何(1)
君子意如何(1)
“我來晚了,讓你久等了。”陸霁抱歉地說道,他額頭沁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一看就知是匆忙趕來的。
他剛要出府,不料卻被小世子趙珍叫了去,纏着鬧了好一會,直到陪着吃罷了晌午飯,這才得空出來。因怕錯過了和蕖香相約的時辰,他一路急忙趕來,炎天暑日的,出了一身的汗,青衫也都被浸透了。
“我也只是剛到,才喝了一盞豆泡兒雪水,我讓賣熟水的婆婆又裝了一份,阿霁哥哥,你喝了解解渴吧。”
蕖香給他遞過一個小巧的竹筒,正是她平日随身攜帶的小水壺。
陸霁此時确是渴了,接過蕖香手中的竹筒,一仰頭,将裏面的豆泡兒雪水一飲而盡,頓時清涼了許多,剛欲要道謝,卻對上蕖香盈盈而笑的眼睛。
她見陸霁熱得滿頭大汗,十分貼心地遞上了一條素淨的白手帕子,“喏,這是我的手帕子,你擦擦汗吧。”
陸霁想到此時自己滿頭大汗,的确十分狼狽,便也不客氣了,接了手帕子,擦了擦汗,頓覺神清氣爽許多。
“阿霁哥哥,那我們走吧。”蕖香說道。
陸霁點點頭,跟在她身後,一同離去。
……
今日蕖香和陸霁相約,不在蝦子巷,卻是往城郊走去。二人走了約摸一個時辰的功夫,來到了一處荒涼的村落,這大白日頭裏,這個村落竟是一個人都沒有,毫無人氣,霎時滲人。
陸霁心中頗感驚訝,這裏原是金陵城郊的劉家村,十幾年前,因黃巾賊作亂,那幫賊寇為了恐吓金陵城官民,大開殺戒,将這劉家村的人都屠殺幹淨,男女老少,乃至襁褓中的嬰兒,一個不留,極其慘烈。
後來黃巾賊叛亂雖平定了,但這劉家村卻因子孫都已死光了,就成了一座荒村。不僅如此,這劉家村因煞氣過重,頻頻傳出鬧鬼的流言,有不少人說,雖是大白日中,也聽到這村子裏傳來的哭聲。漸漸的,再也無人敢到這劉家村來,這劉家村愈發變得人跡罕至,滿目皆是荒敗的景象。
陸霁雖然有些不解,蕖香因何要來到這裏,但他也沒出聲問,想來必有她的緣由。
只見蕖香在這荒村內內外外尋了半日,終于在一個荒廢的院落中,瞧見了一棵桃花樹,眼中露出驚喜之色。
Advertisement
這劉家村雖是無人居住,這棵桃花樹卻是長得枝繁葉茂。樹幹很粗,一個人攔腰都抱不過來,想來已經有五六十年的念頭。
此時已是盛夏時分,樹上并無桃花,卻有如華蓋般濃密的綠蔭,望之令人心生清涼,頓掃暑熱。
只見蕖香在地上撿了一兩塊尖銳的石頭,蹲在這棵桃花樹下,“吭哧吭哧”地挖了起來。
陸霁心中更覺奇怪,卻什麽也沒有問,而是也撿了一塊石頭,幫着她一起挖了起來。
此時雖是日頭最毒辣的晌午時分,卻因這棵桃花樹枝繁葉茂,遮下一片綠蔭翠幕,他們二人倒也不覺十分炎熱。
待挖了有半個時辰的功夫,黃黃的泥土裏露出了一片紅布,蕖香面露驚喜之色,“果然在這裏!”
她丢下石頭,小心翼翼地用手挖了起來,一到一盞茶的功夫,便挖出了兩壇子酒。
陸霁面露驚異之色,這兩壇子酒,看起來自埋入土中已經有些年份,不知是何人何時所埋?蕖香又怎會知道?
這些他是一無所知。
蕖香小心翼翼地去除了酒壇上的黃泥土,撣去了灰塵,方現出壇身上紅布上寫着的“女兒紅”這三個字。
因埋在地底下的時間長了,字跡雖已模糊,卻依舊能看出,那三個字寫得極其遒勁有力,就像是一柄剛剛出銷、寒光凜凜、鋒銳無比的寶劍。
蕖香望着“女兒紅”那三個字,怔怔地出神,她的手指不斷摩挲着,思緒起伏,身子微顫,黯然不語,那一雙如秋水般的美目,又是緬懷,又是喜悅,還透着說不盡的悲傷。
想來,這兩壇“女兒紅”,應是極為珍貴的東西。
陸霁心中如此想着,卻什麽也沒說,只是在一旁陪伴她。
“咱們走吧,再去一個地方。”
過了許久,蕖香這才站了起來,對着陸霁說道。
陸霁點點頭,抱着酒壇,跟在她身後。
只見他們二人離了劉家村,卻是來到了附近的一所小廟。
這座小廟,原是城隍廟,因它後面生長着一大片野水仙花,十裏八鄉的人們都将這座小廟喚為“水仙廟”。因黃巾賊作亂,一把火将這“水仙廟”也都燒了,也跟着劉家村荒敗了。
後來,金陵城的人們感念沈承影和上官晴滟夫妻死守燕州、以身殉國的大義之舉,便湊錢重新修葺了這個“水仙廟”,又在廟中為他們夫妻二人塑了兩尊神像,又着幾個小道士看管香火,這“水仙廟”一度又興旺了起來。
這兩年,天下太平無事,金陵城的人們急功近利,又都趕着去拜財神爺,這“水仙廟”的香火又冷落不少,時至今日,也只剩下一個老道看守香火。
此時,那老道也要外出砍柴去了,虛掩着廟門。因而蕖香和陸霁二人到了廟中,廟內并無一人。
外頭雖是大日頭,走入這廟中,卻顯得有些昏暗。
陸霁眯起眼睛,打量着小小的廟宇,以為是蕖香走累了,欲要在此歇歇腳。
“這廟中無人,想來是看守的道士出門去了,我去後面的甕裏打兩碗清水來。”陸霁說道。
蕖香點了點頭。
他随即繞到後院,在竈房處尋了兩只碗,先用舀水涮洗幹淨,這才舀了兩碗清水。因水舀的有些滿了,他端着兩碗水行走時,腳步放慢了些。
待他從後院走至前面時,忽聽到一陣潑灑之聲,緊接着聞到一股十分馥郁芳香的酒香氣,原來是蕖香将兩壇女兒紅開啓,盡數都倒在了沈承影和上官三娘子的神像前。
陸霁心中微微詫異,緊接着又聽聞蕖香哽咽、顫抖着聲音說道:“爹,娘,不孝女芸兒來看你們來了。”
此時立在神像後、端着兩碗水的陸霁,睜大了雙眼,心中十分驚愕。
蕖香竟然是沈承影将軍和上官三娘子的女兒?
饒是他處事不驚,此時心中也頗感驚訝。
但他卻依舊什麽也沒說,什麽也沒問,依舊立在原地,他手中端着的兩碗水,只是稍稍了起了波瀾,并沒有灑出去一滴水。
……
這水仙廟裏沈将軍和上官三娘子的塑身,造得并不大好。
想來是那造像的匠人,并沒有親眼眼見這對英雄夫妻,只是憑借着旁人的言說,便将沈将軍塑成了如關二爺一般面如重棗,唇若塗脂,胡須及胸,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美髯公。
雖說這造像塑得夠莊嚴,夠威風,卻少了沈承影自身那有如閑雲野鶴、寧靜恬淡之中又帶着三分狂傲之氣。至于上官三娘子,這造像雖也是如菩薩般莊嚴又慈愛的美婦人,卻遠遠不及上官晴滟本人那般明豔動人,顧盼神飛的姿态。
可是,時逢亂世,燕州城破後,無人收斂他們夫妻二人的屍骨。就算後人為他們建造的衣冠冢,也遠在燕州城。蕖香若想要憑吊親生爹娘,只得來到荒敗的“水仙廟”。
她跪拜在沈承影和上官晴滟的造神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仰頭望着他們二人的塑身,千言萬語湧上心頭,卻彙成了一句話——
“爹,娘,芸兒來了。”
……
那一日,蕖香得五姥姥幫助,在夢境之中,得知自己的親生父母就是赫赫揚名的沈承影和上官三娘子夫婦。
在夢境中,她也得知,娘親上官晴滟跟着父親沈承影私奔後,夫妻二人,游歷大江南北,曾經在這金陵城小住過一段時間。
這兩壇女兒紅,正是當年沈承影得知上官晴滟懷有身孕之後,按照江南一帶的習俗,親自用糯米釀了黃酒,埋在了所居住院落中的桃花樹下。
燕州城頭,沈承影以一當百,奮勇殺敵,臨死前,還不忘要喝這幾壇酒,并不是因他貪戀口腹之欲,而是他想看到芸兒長大後,出嫁的那一天。
今日,蕖香将這兩壇女兒紅帶了過來,盡數倒在父親沈承影的神像前,時隔十三年,爹的心願終于達成了。
爹,你看到了嗎?芸兒如今長大了,将你從前埋下的女兒紅,都帶來了。
蕖香擡頭仰望着上官晴滟的造像,心中湧起了萬般思緒,一雙眼睛如雨後池塘般蓄滿了盈盈淚水。
“娘,你看看,芸兒長大了……”
蕖香哽咽着說了這麽一句話,想要強顏歡笑,卻已是泣不成聲。
上官晴滟慷慨就義之前,最大的心願,便是想看看自己唯一的骨血、剛剛滿月就離開父母的女兒,她長大成人的樣子。
時至今日,她終于看到芸兒長大成人的模樣。
誰料,卻已是天人相隔。
……
蕖香叩拜完自己的親身父母的造像後,心下一片清明。
從前,她常常心生怨怼。她不明白,人人都有爹娘,為什麽就她一個人,無親生父母,無兄弟姊妹,孤零零的,如一棵野草,漂泊在人世間。
這種自怨自艾一直跟随着她,成為她心頭最無法言說的疼。雖然她嘴硬說自己已不在乎親生父母是誰,暗地裏卻也幻想過無數次,自己的親生父母到底是什麽樣的人,會不會終于骨肉相見的那一日?
想來她的父親,一定是既有父親的威嚴,而又十分慈愛的。她的母親,一定是溫柔漂亮,賢惠能幹的。
或許,他們只是一對平凡的小夫妻,在兵荒馬亂的亂世中,不幸和他們的親生女兒走失了。
她甚至設想過,他們是貪得無厭的壞人,生下了她,卻不願養她,便将她置之不顧。
他們是小販,是農戶,是窮儒,甚至是綠林大盜,或是嫖客與娼妓……
她設想過千萬種情況,卻從沒想過,她的親生父母,竟然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她的父母,不是不要她,而是為了國家大義,不得已犧牲了自家的小義。她為他們感到自豪,能成為他們的女兒,是她最大的驕傲。
時至今日,埋藏在蕖香心中最深的傷痛,終于得到了慰藉,她也終于從自怨自艾中解脫出來。
從此之後,她不再是沒人疼、沒人愛、無名無姓的孤兒。
她是鎮國大将軍沈承影、巾帼女英雄上官晴滟的親生女兒。
她的名字,叫做沈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