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看驢和阿膠
第36章 看驢和阿膠
等到可以去縣城了,張氏兄弟來找他一起走,古羽就背着背簍,跟他們一起去了縣城。
賣掉草藥換了二兩銀子。
古羽開始給自己添置東西,能花錢買的就買,但是有些東西,沒必要花錢買,比如說,他想養的狗狗。
“好狗不好找。”張氏兄弟一直沒有尋到好的獵犬。
對此頗有點耿耿于懷。
“我就想要兩條好狗,看家護院就行了。”古羽請倆人吃面,就在面攤上坐着說了這件事情:“我那裏偏僻,有個什麽,狗狗一叫喚,我就能知道。”
“也對,你那裏太偏僻,你當時怎麽想的?離的那麽遠。”這個時候,張虎倒是抱怨了一句。
古羽尴尬一笑:“我這不是倒騰草藥的麽,怕你們覺得不吉利。”
說實話,這個時代雖然陌生,但是就古羽了解,這裏的人應該也是跟他所了解的古代人差不多,現代人尚且有諱疾忌醫,何況是在古代了。
他們也不想總聞到藥味兒吧?
“好吧。”張虎不說話了。
倒是張龍點頭贊同:“我看你那地方雖然偏僻,可離青竹山近一些,也不錯。弄兩只好狗崽子養一下,不要獵犬的話,好找,等我有時間了給你找兩只。”
“那就拜托張大哥了。”古羽很開心的道:“姚大嬸已經說了,會幫我孵化一些小雞。”
竹林走地雞什麽的,可以有!
“你若是有那麽多想要做的事情,不如找個媳婦兒,成個親,有了婆娘,自然會有人照料家裏。”張龍趁機小聲的道:“我看新來的那兩家都有女孩兒。”
Advertisement
這五家人裏,只有古羽這個單身的小夥子,看着好一些。
衣服沒補丁,人還會識文斷字。
“這個,不好的,我這還沒安定下來。”古羽趕緊拒絕,他是稀裏糊塗的來了這裏,指不定什麽時候就又能稀裏糊塗的回去了……或者不能回去,可他也沒想過在這裏找個女人成家。
他一個學醫的,對男女那點事情,知道的很早。
卻沒有什麽沖動,可能是看的多了吧?人身上不就那二兩肉麽。
何況他的理念,跟這個時空的人都不一樣,更不會跟那些只知道相夫教子的女人有什麽共同語言,那他娶媳婦兒做什麽?
村姑見識更短,眼皮子淺,他還沒個親人在身邊,到時候女人一個勁兒的顧着娘家,他還有什麽意思?
這年頭也不能說離婚就離婚。
張龍看出來古羽的抗拒,是很認真的那種,不由得嘆了口氣,看來那誰家的閨女,是白惦記了,人家古羽,根本沒看上。
或者說,人家根本就沒想那個事兒。
吃過了面,他們三個就回去了,當天夜裏就下了一場雨,還挺大的,雷聲将古羽從美夢裏吵醒。
索性第二天天氣晴好,古羽又去了竹林。
等他再次去縣城的時候,張氏兄弟就不去了,他一個人去的,這次去,他賣了草藥就去了牛馬市。
長河縣地處江南,多山多水,所以水田多一些。
而且這個時代的大牲口,真的比人金貴。
一頭水牛,小牛犢子還價值五十兩銀子呢。
一頭公牛,價格七十兩以上,還得說是便宜了。
一頭母牛兩歲上的更貴,要八九十兩銀子,帶崽兒的起碼一百二十兩。
其次是馬,不過馬少,因為這個時代馬匹在南方用得少,只有走貨的馬幫才用,且江南水田多,馬的蹄子不适合長期泡在水裏,不如水牛力氣大,也不如水牛實用。
且能民用的馬匹都是挽馬和劣馬,甚至還有一些是矮小的滇馬。
價格五十兩左右,沒有牛那麽講究,且數量稀少,看着就不那麽好。
再次一等的就是騾子,大青騾子,這東西力氣大,還性格溫順,一般拉貨用得着。
價格跟馬差不多,但是騾子不能産仔兒……。
最便宜的就是驢子了。
雖然脾氣不好,個頭矮小,但是價格便宜啊,二十兩一只的老驢子,三十兩一頭的三歲口的壯年驢子。
“那如果配車呢?”古羽其實就看上了圈裏一頭小黑毛驢。
“如果配車的話,就三十五兩銀子。”做牲口買賣的是個有點龅牙的男人,他指着旁邊的一輛八成新的板車道:“這輛車子正好。”
古羽看了看這車子:“那……。”
他剛要說什麽,就有個聲音喊他:“小羽?”
古羽一回頭:“姚偉大叔!”
“我說看着像你。”姚偉大叔趕着牛車過來:“你咋在這裏?”
“我想買個毛驢和一個板車,以後也方便一些。”古羽道:“拉個什麽東西,也不用那麽累。”
“這頭驢子……。”姚偉大叔看了看:“幾歲口了?”
“三歲口了。”賣大牲口的男人道:“這位老哥也給掌掌眼。”
古羽一看就是個愣頭青,沒什麽經驗的少年郎。
而姚偉大叔一看就是個把式,有生活的閱歷啊。
“姚偉大叔,幫個忙。”古羽眼巴巴的看着他。
“行,我給你看看。”姚偉大叔不跟他客氣,古羽搬家熱竈的東西,他們家帶回去吃了好幾頓。
有了姚偉大叔給掌眼,古羽有信心多了。
“這頭驢子不錯,你眼光挺好啊!”姚偉大叔的确是認真的看了驢子,發現古羽眼光不錯,這驢子是個公驢,而且是三歲口的,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起碼能用個十年八年。
車子無所謂,這板車看着也挺新的,足夠古羽使用了。
“是吧?我也覺得它不錯。”古羽呲牙:“那幾頭都不如這個好。”
“小哥也懂得挑牲口?”驢馬販子好奇了,這個少年看着也不是做農活的人啊?剛才看牛馬的時候,可不怎麽地道。
古羽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我就會看驢子。”
姚偉大叔也好奇:“咋就會看驢子啊?”
莊戶人家,有幾個用驢子的?這玩意兒脾氣不好,倔起來,真的是牽着不走,打着倒退。
能把人氣個仰倒,除了拉磨用的順手,別的都不咋樣。
“以前跟着師父學過怎麽制藥,用得上驢子。”古羽不好意思的道:“就學會了如何看驢子。”
其實是師父特意帶他去過東阿。
那地方在山東地界,東阿最有名的就是阿膠。
《四百味》裏說,阿膠甘平,止咳膿血,吐血胎崩,虛羸可啜。
乃是《本草綱目》裏列為上品的補藥,補血有奇效!
不過阿膠在戰國的時候就有了,只是最早用的是牛皮熬制,可耕牛珍貴,以至于這藥也奇珍無比,後來考古發現,早期的阿膠是以牛皮為主要原料,兼用豬、馬等多種皮制成的,發源于古東阿縣城一帶,故名阿膠。
在他那個時候,阿膠傳說由傅氏和尚發明,發明年代約在戰國至秦之間。
所以說阿膠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但是先秦有膠多種,如鹿膠、馬膠、牛膠、鼠膠、魚膠、犀膠等,但沒有驢皮膠。
至漢《神農本草經》已有“阿膠”、“傅致膠”之名,但當時的記載模糊,沒有指明是由何種材料制成。
以至于阿膠一直都是貴人們才能享用的珍貴補品。
一直到三國至南北朝《名醫別錄》中明确記載“煮牛皮作之”。
而到了唐宋時期,因為耕牛的珍貴,就有了驢皮、牛皮二皮通用的記載,且成兩大主要制膠的原材料。
後來認為驢皮膠藥用好于牛皮膠,且驢皮不那麽難得,就将牛皮棄用,改用了驢皮熬制阿膠。
等到他開始學醫的時候,那都量産了。
只是他師父說,最好最上等的阿膠,須得用壯年的驢子,以秘法剝皮後,清理幹淨,砂鍋熬制,成品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澤。
質硬而脆,斷面光亮,碎片對光照視呈棕色半透明。
氣清淡微弱,味微甘。
最好的阿膠,對着陽光看的話,會有一點青色在邊緣地帶,那是壯年驢皮熬制的膠,藥勁十足!
流水線上下來的藥效一般般,而且驢子都是養殖的,速成的那種。
是出不了好的阿膠。
而這種最好的阿膠,他只見過一次,那還是師父手把手教他熬了一鍋好阿膠,見到的極品阿膠。
只是這些他說了,這倆人也聽不懂,他也就不說了,但是挑選的驢子的确是不錯。
姚偉大叔幫他砍了砍價,最後以三十三兩銀子成交。
古羽高興得很,趕着他的小驢車:“姚偉大叔,我也有車子了。”
“嗯,不錯,不錯!”姚偉大叔看的直樂:“我還以為你不會趕車呢。”
“會一點而已。”古羽不太好意思:“時間長了就好了。”
他其實是學的姚偉大叔趕車的,只是照葫蘆畫瓢,幸好這驢子還挺好用。
“對,你這車子不錯。”姚偉大叔樂呵呵的道:“以後就可以拉一些東西來城裏賣了。”
古羽開心的呲牙:“我也是這麽想的。”
有了小板車,果然方便了很多,尤其是菜籽兒,他買了好幾種,蔥啊香菜的都有,還有一罐醬油。
這次姚偉大叔沒陪着他,因為姚偉大叔先走了。
古羽趕着小驢車,回到桃花塢的時候,太陽都要落山了。
幸好他在縣城裏買了肉餅,回來熱一下就能吃了,還有買到的一些東西,都搬進了廚房,倒是他趕了小驢車回來,成了桃花塢五家人裏,第一個有“車”和大牲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