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25章
長街喧鬧吵雜,繁雜人影交織錯落。
靜坐輿內的秦桢宛若沒事人般掀起簾子,漫不在意地數着攜伴走過車馬的身影。
愈往裏行喧嚣聲愈熱烈,時不時響起的吆喝聲響破天際,慢慢騰騰行走的車馬不知何時停了下來,許久都沒有動靜,等待良久,秦桢微微探出頭望着前方擁擠不堪的人群,相伴着擠入某間糕點鋪。
瞥見兩個大概十三四歲的小姑娘言笑晏晏的經過,手中提着糕點一晃一晃的。
與她們面對面而來的一個姑娘叫住了她們,問:“前頭發生了什麽事情,怎麽這麽多人。”
其中一姑娘停下腳步,回眸看了眼,“是糕點鋪的掌櫃的和她的夫君和離了,特地降低價格慶祝和離呢,還是第一次見和離的熱熱鬧鬧的,路過的人都忍不住進去看幾眼。”
聞言,秦桢漫無神光的眼眸擡起,落向了人煙衆多之地。
一身着緋色衣裙的女子站在鋪子臺階上,搖晃吆喝着路過的行人,若不是适才聽說是慶祝和離,還會以為今日是她大喜之日。
想到這兒秦桢愣了下。
或許對那女子而言,和離就是大喜之事。
強壓心底許久的念頭陡然闖入心中,秦桢指尖無意識地絞着手帕,神思清明。
駛出擁擠長街不久就已然抵達國公府,獨自歸來的她下了馬車,望着莊嚴肅穆的高門,門前刻着祥雲瑞獸,在這須臾片刻的時間裏,這扇大門熟悉而又陌生。
這是她生活近十年的地方。
九年前年歲尚小的秦桢被牽入這扇門,喬氏告訴她往後這兒就是她的家,沈聿白告訴她日後若是有任何事情都可以去找他。
而九年後,她想離開這裏了。
門口的持刀侍衛不明所以地看着久久未入府的少夫人,對視須臾要上前詢問時就見她深深地嘆了口氣,眼眸掀起的瞬間眸中閃過一道決然。
秦桢回了宣晖園。
她走得着急,沒有帶上聞夕,也不想叫來其他丫鬟,就獨自往西側廳去。
玉雕屋內擺滿了過去幾年間淘回來的玉石,秦桢眸光掠過博古架上的玉石,抿唇走向書桌前取來筆墨紙硯,自顧自地研磨提筆。
略微泛黃的紙張被漆黑墨水點綴,一氣呵成。
和離書。
字跡嬌小而又圓潤。
與平日所寫的端正小字判若兩人。
寫下和離書沒多久,秦桢又取來另一張紙張,只是在落筆時沉默了很久,都不知道該如何開頭,筆觸與紙張相撞的剎那間,後面的話好似也就沒有那麽難以言喻。
将兩份信件收好,彎下身尋出裝着珑吟的匣子抱着走出去,除此之外,這間屋子中的玉石她都沒有拿。
秦桢穿過悠深長廊回到卧閣中,取來包袱收拾好一切。
趁着聞夕還未回來,将收拾好的包袱藏入櫃中,她本想就這麽離開,可是想了很久很久,還是決定再去見喬氏一面。
秦桢踏出宣晖園之時恰好撞上眼淚汪汪的聞夕。
聞夕看到她時眼淚唰地一下墜落下來,卯足了勁兒小跑朝她而來,“少夫人,您吓死奴婢了!”
“我好好的呢。”秦桢微微一笑,整了下她被汗水打濕的青絲,又取來帕子一點一點地擦去她額間的汗珠,“我要去趟東苑。”
“奴婢陪您去,這回我一定黏着您緊緊的,哪兒都不去了。”聞夕哽咽着說道,天知道她尋不見自家主子時慌亂的神思,恨不得掘地三尺将人找出。
秦桢笑了下,“好。”
頓了頓,她又問:“希橋也回來了嗎?”
“姑娘也跟着回來了。”聞夕說到這個又想起在別院的事情,心中也覺得委屈,言語間都帶着憤憤之意,“姑娘好生生氣,回來後直奔東苑找夫人去了。”
秦桢怔忪須臾,拍了拍她的手。
主仆二人相伴着往東苑走去,還未踏入東苑就聽聞沈希橋直沖沖的語氣。
“哥哥如此做,就是把秦桢給往火坑中推,我是他妹妹我都為秦桢感到委屈!”
“他和公主相識多年,難道和秦桢就不是相識多年嗎?他就是欺負秦桢脾氣好,我要是秦桢我早就上去扇他幾巴掌,還由着他如此糟蹋自己的心意。”
“他怎麽不拿出多年前教訓我的勁兒來狠狠地教訓下自己,跟我說不可以欺負秦桢,現在自己倒是欺負得順手!”
秦桢腳步微滞,隔着枝葉望着雙手叉腰來回踱步的沈希橋,心中泛起些許綿密的柔意,邁開步伐走過去。
沈希橋眸光掠見熟悉身影,即将溢出口的話霎時間收回。
垂眸沉默不語的喬氏不再聽到罵聲時微掀眼眸,瞧見神色自若的秦桢走來心中嘆了口氣,面上卻不顯,對沈希橋道:“我和桢桢有些話說,你先回院中。”
“我……”
沈希橋剛想說她也想聽,對上喬氏稍顯嚴肅的神色只能三步兩回頭地離開。
秦桢知道喬氏已經知道別院中出的事情,想要擡手拂去她皺起的眉眼,半響才道:“我沒事的。”
同為女子,喬氏怎麽可能不明白那一瞬間的蒼涼。
就算是毫無感情的夫妻遇到這樣的事情都會難過,更何況還是心悅之人。
她抿了抿唇,道:“桢桢,咱們把落在聿白身上的心收回,可以嗎?”
話音落下,秦桢眸中閃過些許愕然。
“誠然,讓你一時之間收回喜歡是件很難的事情,但是我希望你的世界裏不止是有聿白。”喬氏嘆了口氣,指尖摩挲着腕間的玉镯子,是多年前秦桢送來的,“我希望你是開心的,而不是委屈自己過日子。”
秦桢指尖顫了下,嘴角張了張,喃喃道:“母親。”
“若是想——”
溢到嘴邊的話又被喬氏收了回去,收回心,和離,一步一步慢慢來也行。
“我的桢桢還有大好時光,不要全然浪費在得不到回應的感情之中,這會讓你活得痛苦。”
身為母親,喬氏自然是希望夫妻兩人和睦恩愛。
可已然過去了三載,都無法溫暖一個人的心,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傷,又何必再苦苦掙紮。
宮中女官曾來過院中提及相關事情,聽自家女兒說完後喬氏也意識到這只是一次引蛇出洞的招數,可這個招數實在是太狠了。
衆目睽睽之下,丈夫和其他女子拉扯不清,這讓妻子顏面何存。
往後的日子還要怎麽過下去!
秦桢努力地眨了眨眼眸,不讓盈溢眼眶的水珠落下,看着喬氏循循善誘教導的模樣,不知該如何說出要離開的話。
良久,點了點頭:“好。”
秦桢沒有在院中待很久。
她知道,若是再待下去,會不想離開這個地方。
阻礙她離去的從來都不是對沈聿白蕩然無存的情誼,而是待她視如己出的喬氏。
秦桢抿了抿唇,在心中對她道着歉。
希望她能夠原諒自己的自私,原諒自己的不辭而別。
拜別喬氏後秦桢回到宣晖園,她走一步聞夕就跟一步,緊緊地跟着,生怕再跟丢了。
“你幫我把這封信交給母親。”秦桢對聞夕道,見她眼眸溜轉似乎是要尋他人,又道:“務必親手交到母親手中,等她看完後你再回來。”
聞夕捏着手中的信件,宛若捏着燙手山芋,欲言又止地看着自家主子。
秦桢對她笑了笑,“院中還有這麽多人伺候着,我不會有事的。”
看着聞夕三步兩回頭的模樣,她又揮了揮手。
直到小丫頭小跑離開宣晖園,秦桢才斂下嘴角的笑容。
她踏入國公府那日起聞夕就始終陪在身邊,可現在秦桢自己都不知該去向何處,也不想聞夕跟着自己受苦受累,外面的日子哪能比國公府來得好。
有些事情自己受着就好,再也不能帶着別人和自己一般。
聞夕離開後,秦桢戴上及腰的帷帽,背上包袱抱着匣子三步作兩步地離開宣晖園,除了沿路遇到往來的丫鬟們會稍微躲避些許外,走向側門的途中都沒有再遇到其他的事情。
值守的侍衛都不是什麽多嘴之人,只是看着少夫人獨自離去的身影覺得有些奇怪,不知為何沒有叫馬車。
踏出國公府的剎那間,秦桢長長地舒了口氣,然而也沒有立即停下趕路的步伐,而是徑直地穿過條條長街往國公府的反方向去。
別院回來途中她便想好了去處,頭也不回地找到了那間客棧定下了整整一個月的客房。
位于城南的客棧多供其他地方入京的外來客所住,管事的和小二對有人前來定下整月客房見怪不怪,收下銀兩就命人領着秦桢去向位于三層的客房。
秦桢随着小二穿過神态不一裝束不一的行人,來到房間門口,直到門扇合上時她才真正地松了口氣。
窗柩外天色恰好,不冷也不熱,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天氣。
秦桢取下帷帽将抱在手中的匣子收好上了鎖,開始思考着應該去往何處。
這些年來她都沒有出過京城,是以也沒有想着離京獨自去往人生地不熟之處,偌大盛京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尋個地方藏匿也不是不可行,可要如何躲過衆人的視線又是個問題。
兒時居住的院落雖已被她買下,但也不是個好去處,如果哪日有人想要尋她,也定然會前往那處院落看看,這些年她也攢下不少銀兩,若是再購入一處院子也不是不行,只是又要前去官府備案留有她的名字。
思來想去,秦桢遲遲做不下決定。
許是奔波勞碌整日心思疲倦,平日飲食甚少的她也覺得有些饑腸辘辘,望着窗柩外已然大黑的天色,又取來帷帽戴上。
秦桢推開門扇,小心翼翼地探出頭眸光巡着四下,半響才走出來。
誰知踏出客房的剎那間,忽而聽到有人喊了下她的名字,驚得她瞬間挺直了脊背,似乎有細碎汗珠漫過背脊。
她呼了口氣,佯裝沒有聽清的樣子往前走。
這時候,又聽到那道嗓音喊了聲,身後的腳步聲也愈來愈快。
秦桢抿着唇往前走。
直到那人對她道:“秦姑娘,是我,梁钊。”
剎那間,秦桢倏地松了口氣,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心神實在過于緊繃,根本就沒有聽清那人的嗓音。
她回過頭,掀開遮擋的帷帽。
帷帽揚開的瞬間,葉煦若有所思的神色映入眼簾。
秦桢忽而想起,早些時候她轉身離開別院時,看到了站在斜後方的他,“好巧。”
“還真是你。”梁钊不可思議地挑了挑眉,心中閃過些許詫異,“葉煦和我說走在前頭的人是你時我還不信。”
秦桢本以為他們是瞧見了自己探頭出來的模樣,不曾想只是看到了她的背影。
思忖須臾,她眉梢微蹙:“葉公子是如何認出我來?”
及腰帷帽全然擋住身影,若僅是見過幾面的葉煦都能通過背影認出她來,和她相熟之人自然也能認出,就在她尋思着是否真的要離開盛京時,就聽到葉煦道:“出門看到你探頭的模樣。”
頓了頓,他又道:“姑娘若是不願他人注意到你,只需和尋常一樣即可。”
葉煦眸光一瞬不落地凝着眼前的女子,陡然松了口氣的模樣甚是可人,與在別院中遇到的她判若兩人,甚至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她心思活絡了許多,不似白日般沉悶。
現下孤身一人出現在這兒,想來也是因為別院中的事情。
思及此,葉煦擰了擰眉。
秦桢也意識到自己過分緊繃的心神,探頭前後觀察的模樣确實惹人注目,“多謝葉公子提醒。”
“總歸也有過幾面之緣,姑娘不必和我們如此客氣。”梁钊擺了擺手,他本就想認識那日指點自己的秦桢,得知她還是祁洲後心情愈發舒暢,想要交友的心思也日漸明顯。
葉煦眸光掠過好友,又看向眼眸清明的秦桢,問:“也到了覓食的時候,可要和我們一道?”
“我就不打擾——”
“秦姑娘無需和我們客氣,就當是還你那日指點之情。”
秦桢的話被梁钊的熱情所打斷。
她抿唇望着眼前的兩人,心知他們不是什麽不着道的人,那晚又是他們送自己回到府中,尋思須臾,道:“是我該請兩位公子吃飯,多謝二位公子那晚送我回府。”
葉煦目光一錯不錯地看着她,只覺得她客氣而又疏離的模樣像極了沈聿白。
不過顯然梁钊并未感受到這份客氣,聽到秦桢答應後忙道:“客棧不遠處就有一處酒樓,我們在那兒可行?”
秦桢颔首。
放下帷帽側了道身,示意熟路的他們走在前頭。
隔了一條街的酒樓往來人影繁多,落着帷帽的秦桢慢條斯理地穿過人群随着他們踏上臺階,走入他們早已訂好的廂房中,直到小二記下菜品離去她才取下帷帽。
搖曳光影傾落于她的身上,襯得愈發的出塵。
秦桢收好帷帽,不疾不徐地擡眸。
目光相對的剎那間,葉煦叩着桌案的動作微滞。
澄亮的眼眸中倒映着光點,恰似夜色下的點點繁星,一顆顆地落下。
少頃,他收回了眸光。
滿心滿眼都是交友之心的梁钊遞了杯茶水過去,大大咧咧地問:“姑娘今日為何在此?”
秦桢微啓的唇瓣霎時間抿緊。
廂房內靜了瞬,葉煦不動聲色地瞥了眼全然在狀況之外的好友,呷了口茶水,“只能你我在這兒?”
“倒也不是。”梁钊撓撓頭,也意識到自己冒犯了,對秦桢道:“姑娘別誤會,我沒有其他的意思。”
秦桢搖搖頭表示沒事。
也并沒有放到心中去,只是這時候被問起心中免不得咯噔下。
梁钊也怕誤會,直言道:“我還在徽州時就聽聞過祁洲的名字,家中也藏有你兩年前挂出的雲狐,也算得上是祁洲的崇拜之人,是以知道姑娘就是祁洲後免不得失了态,還請姑娘多多擔待。”
秦桢詫異,想不到雲狐竟藏于梁钊手中,也想不到他早在徽州就聽說過祁洲的名號,“不過是小打小鬧之物而已。”
“姑娘謙虛了,你這如果還是小打小鬧,可要某些日日吹噓自身作品的卻毫無才氣的人怎麽活。”梁钊搖頭不甚贊同她的話,說着他瞥了眼呷着茶水不言語的葉煦,又道:“不信你問問他,他說話向來不留情面,若他都說好那就是真的好。”
說話不留情面的葉煦:“……”
面對秦桢求知若渴的眼神,他落下茶盞,‘嗯’了聲。
剎那間,眼前的女子神情綻開露出道淺淺的笑容,恰似皎皎明月,晃人眼眸。
頓默少頃,葉煦問:“為何會用祁洲這個名字,聽起來像男子。”
也不怪世人至今認不出祁洲到底是何人,這行的女子本就少,誰又能想到頂着這個名字的是位女子。
“我娘親姓祁。”秦桢微微坐直身,過往的思緒被漸漸勾起,她想起被燒毀的信件,抿了抿唇,淡然自若地道:“洲字是随意選的,沒有任何寓意。”
好在葉煦也沒有追問這件事情,而是任由梁钊轉移了話題。
言語間秦桢才知,他們兩人确實不是京中人,家在距離京城一日路程的徽州,家中都是經商,且葉煦家中甚至是做玉石行業的,各地運送京中的玉石多是出自葉家之手,梁钊家中則是做镖行的,葉梁兩家自祖上起就已經在合作。
是以能夠認出她是祁洲,對葉煦而言不是什麽難事。
秦桢饒有興致地聽他們兩人說着京外的玉石,倏地響起的陣陣馬蹄聲打斷了他們的話語。
過了好一會兒,馬蹄聲遲遲未消。
梁钊疑惑地探身望去,看到某道稍顯眼熟的身影時,愣了下,回眸看了眼秦桢。
僅僅是這一眼,秦桢就明白了。
策馬經過此處的人中,有沈聿白。
她擰了擰眉,瞥了眼手邊的帷帽,思忖着要不要戴上時,就聽到梁钊說他們已經離去了。
誠如梁钊所言,耳邊只剩下漸行漸遠的回聲。
讓至街道兩側的百姓們又紛紛走回路中間,對适才呼嘯而過的衆人并不在意。
臨近大理寺時,疾馳而過的駿馬方才漸漸地慢了下來,沈聿白松開缰繩翻身下馬,步伐生風走進去。
等候在外的鶴一緊忙跟上前。
沈聿白目不斜視地走向西側廳,踏上臺階之時他步伐滞了下,瞥眸看去,“招了沒。”
“還未招全,逸烽還在地牢中。”鶴一回道。
聞言,沈聿白收回視線神色淡淡地‘嗯’了聲,正要往裏走時又想起另一件事,“白日擒到的那位婦人在何處。”
鶴一沉默,想起午後發生的事情,硬着頭皮道:“您入宮後沒多久,公主府來了人将那位婦人帶走了。”
公主府?
沈聿白面色冷冽,“哪個公主府。”
“三公主。”鶴一道。
庭院中随處可見的燈火随風揚過,沈聿白斂下的眼眸擡起,幽深的眸光晦暗不明。
“大人。”
逸烽的話語打破了靜谧的氣息。
沈聿白掠眼看向他,清冽的神色在月色映襯下愈發嚴寒,“都供了?”
“供了,不過……”逸烽遲疑地看了眼神情算不上好的主子,可招供文書中的內容又尤為重要,況且還涉及到府上,他垂頭道:“其餘的事情和您猜測的并無所處,就是有一件事……和夫人有關。”
沈聿白拿着文書的手停在半空中少頃,睨了眼疊放整齊的冊子,眸色陰郁。
別院中擒來的人是赫王的幕僚之一,招供的事情自然也都是和赫王有關,何能牽扯到秦桢身上。
“說。”
逸烽本以為這是個不費腦的差事,誰知還供出這般事情來。
他深吸了口氣,道:“三年前下在那碗湯羹中的情人散,是他們所為。”
沈聿白皺眉,不明所以地看向他。
被下了情人散的湯羹,也就只有秦桢給他端來的那一碗。
若是赫王所為,那他豈不是錯怪了人……
他眸光沉了幾分,“說清楚。”
逸烽忙道:“那人說三年前您剛剛起勢不久,王爺也想拉攏您為自己所用,但彼時聖上早已相中了您預備提攜您作為新臣之首與老臣分庭抗禮,且公主對您有意多時,若是您入了公主府成了驸馬,雖不會身居要職卻會明晃晃地劃入太子陣營,日後難以再拉攏您。”
“思來想去他們便提出了給您下藥的事情,也選中了少夫人。”
“他們知道少夫人多年前就來到國公府,且和您的關系甚佳,若是和您有幹系的是少夫人,為了責任和您與少夫人的情誼,您必然會迎少夫人入府,是以他們在少夫人采買的桂花露中加了些許情人散,才釀成了後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