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二十
第20章 二十
龍國有四家比較火的非官方媒體, 這幾個媒體都是以分析國內外政策和形式出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前行者新聞。
前兩天前行者新聞發布了一篇文章,标題是《國內外天災頻發, 淺談龍國新政策,為何一定是土豆?》。
這篇文章很長, 裏面講了最近其他國家的遭遇的天災, 又詳細分析了國內外媒體都認為龍國那些很有預見性的政策, 最後還分析了海雲市要求農戶種新型土豆的原因。
文章最後一句是:龍國擁有龐大的人口數量和耕地數量,在接連不斷的天災面前既是優勢也是劣勢, 在這種形勢下, 對抗天災最有效的方法是相信國家, 國家是人民的堅強後盾,同時人民也支撐着國家。
前行者新聞的文章在這幾天不斷被轉載, 幾乎大半個龍國的人都看過, 不少人都贊同裏面說的。
龍國擁有那麽多糧食,最近還研究出高産種子, 肯定會被其他國家盯上,而他們能做的就是不呗挑撥永遠站在國家身後。
“我們還想那麽多理由解釋去種土豆的原因……“李部長無奈道。
國家考慮的是合理性,沒想到民衆只要知道這些決策是為他們好就行。
許槐桑沒說話,這個前行者新聞她上一世聽到過不少次, 上一世也差不多是這個時候他們出了一篇文章穩定人心, 沒想到這一世還是他們。
她都在想前行者新聞會不會表面上不是官方媒體,其實背後也是國家在支持。
不過這篇文章确實讓她們能放心大膽的去幹更多的事, 推出其他政策。
“聽說最近陽州人民都在囤東西。”許槐桑忽然想起剛才看到的囤貨單。
囤貨單是有經驗的寧省人發的, 裏面詳細寫了自己一家四口人都買了什麽東西, 以及他們現在才想起來還缺的東西,上面還有他們現在還剩的。
雖然陽州在西北, 但也是北方,而且囤貨單基本都大差不差,只是陽州發生的是沙塵暴可能還要買口罩。
李部長也聽說了陽州的囤貨風:“囤點好啊,沙塵暴還沒有發生,國家也只能從你之前的描述裏猜到底有多嚴重。”
Advertisement
龍國研究院已經在研究能在出現沙塵暴的時候送物資的無人機,可是就如李部長所說,他們只能猜,沒有沙塵暴的具體數據誰也不知道研究出來的無人機能不能起到作用,又能起多大的作用。
國家沒法保證他們很快能提供物資,前期陽州人就只能依靠自己囤的糧食生活。
昨天許槐桑已經去陽州安裝好傳送門,原本賣空的超市也快速填補上新的,所以暫時還沒有買不到食物的情況,只是供應比較慢。
“很多企業最近流水線好像是一整天都在工作,就怕供應不上寧省和陽州,國家也怕那些企業的糧食不夠加工。”
企業加工用的糧食很多都是之前從農戶手裏收購的,大多數企業不會一開始就購買很多,都是根據銷量買。
已經有不少企業在反饋糧食不夠加工的情況,還有企業已經在聯系國家。
許槐桑道:“種植空間已經種了這麽多天土豆,而且儲存土豆的地方也快放不下了,可以種別的。”
種植空間上次升級之後有一千塊土地,還連續種了這麽久的土豆,已經完全把國家的糧庫填滿。
“那我們等會兒去聯系企業,看看那些企業都需要什麽。”
李部長思索片刻,大多數來聯系他們的都是主要生産米面糧油,需要的也是小麥、水稻、花生和油菜。
“種植空間能種水稻吧。”在會議快要解散的時候李部長又問了一句。
許槐桑毫不猶豫點頭道:“當然可以種,之前我就說過種植空間比較奇怪,就像種田游戲。”
在種植空間種東西并不像在外面種需要考慮沙壤土、粘土壤之類的,需要的就是她知道如何種植,然後把種子埋進去就好。
雖然她的農業觀已經徹底崩塌,但不得不說這樣種起來真的很快。
李部長長舒一口氣,能種就好,至于先種什麽那就要等國家評判什麽東西最需要。
……
陽光集團大樓內。
陳尋雁看着手下的人遞上來的報告忍不住皺緊眉頭。
在國家氣象局預告寧省會發生雪災的時候國家就從他們這裏買了一批大米,最近陽州又要發生沙塵暴,國家又買了一批。
陽州最近還有很多人在囤貨,大米是囤的最多的。
市場每年需要的大米量基本固定,集團每年都是生産固定量的大米,所以進購的水稻每年也差不了多少。
沒人能想到今年剛開年竟然就會發生這麽多事,集團在上次國家隐晦的提過之後就沒有再向國外出口大米,可現在看來供應量依舊不足。
“經理,陽州市場部門反饋又缺貨了,還有其他省市好像也有不少人準備囤一點米。”
又一個壞消息傳來,陳尋雁頭痛的揉着太陽穴。
就這些天集團都賣出去往年四個月的量,工廠又新招了不少人加班加點幹,可看樣子還是不夠。
“那些大農戶都聯系了嗎?還有國家也可以開始接觸。”
農戶手頭的水稻剩的也不多,她沒有報太大期望,現在她把希望都放在國家糧庫上。
國家進口不少糧食,但最近的形勢她也知道,各國都有不同程度的天災,幾乎是全藍星的國家都缺糧。
龍國情況雖然暫時不算糟糕,可要是再有幾個省市出現天災,她怕龍國的糧庫也會有供不上的情況。
集團不清楚國家會不會限量出售水稻給各個糧食企業,到時候情況估計更加糟糕。
秘書道:“都聯系了,有一些願意出售,但量都不多。”
這在陳尋雁的預料之內,她嘆口氣,視線落到外面林立的高樓上。
“再看看吧,國家肯定也會想辦法。”
米面糧油不足不止他們着急,國家也不會想出現災區人民吃不上飯的現象。
……
另一邊陽州一個超市內。
“這米什麽時候才有啊,我家只有一袋,不知道沙塵暴要持續多久我心慌慌的,家裏四口人呢。”
一個阿姨邊說邊望着超市倉庫的方向,其他人囤糧的時候她還穩坐釣魚臺,現在意識到情況不對米都買不到了。
還有各種針對呼吸道疾病的藥現在也缺。
劉明珠也是,她原本還不着急,可是一看網上都是在囤貨的她也尋思着買點東西放家裏,可是離家最近的超市米面糧油全部賣完,她只能來郊區附近的超市。
不過她沒想到這裏的超市竟然也空了,這讓她不由得擔心起來。
此時她的手機忽然振動,是媽媽給她發了幾條消息。
她是蘭河嶺人,獨自來陽州打工,沒想到才工作一年就遇到這種事,他不敢辭職害怕以後找不到工作,只能繼續待在這裏。
她家裏倒是一直希望她回去,畢竟活着肯定比錢重要,但她死犟,家裏也只能放棄,轉而給她找各種網友發的應對沙塵暴需要做的事。
[媽媽:好多人都說要買藥,囡囡你現在出門就要戴好口罩,免得沙子吹進鼻子和嘴巴裏。]
[媽媽:還有啊我看網上說還要買墨鏡和頭巾。]
[媽媽:你錢夠不夠啊,不夠媽給你發點。]
劉明珠擦擦眼角的淚水,周圍吵鬧的聲音讓她更加委屈,但她也不想讓家裏人擔心,只能說自己該買的都買好了,這幾天都在家裏。
“大米來了,大米來了!一人一袋啊不要多買,給別人也留一點。”
超市的售貨員推着一推車米過來,這些米都是陽光集團的,每袋只有十斤,最近各個集團賣的都是十斤裝的大米。
十斤的米省着點吃,一個成年人也許能吃一個月。
劉明珠也不想多的,趕忙幾步走上前,先想辦法過了第一個月再說。
超市裏的人都朝着賣米的地方擠,時不時還能聽到有人大喊“別踩我腳”。
劉明珠奮力擠過去,可能是運氣比較好,最後一袋米剛好被她拿到。
“唉,又沒搶到。”
“你不是買了兩袋了嗎?國家也送了一點。”
“我家還有兩個老人還有一個小孩,兩袋米也吃不了多久啊,國家送的那些也頂多吃個一周。”
“也是,這沙塵暴真糟心。”
在陽州囤糧熱的時候,其他省市也不知道什麽情況也開始囤,各個糧食集團也撐不住這麽大的需求量,聯系國家的越來越多,逼得國家只能發聲明。
【龍國日報:#陽州囤糧熱#引起其他各地也都開始紛紛囤糧,一時間各省市都出現米面糧油不足的情況,根據其他省市現在是否需要囤糧我們請來了氣象局的兩位專家來為大家解答。[視頻.MP4]】
視頻裏兩個專家分別是[氣象監控中心]和[生态與農業中心]的主任。
氣象監控中心的主任先是說其他省市暫時沒有檢測到異常天氣,有異常國家氣象臺也會提前通知,讓民衆不要太緊張。
生态與農業中心的主任則是安撫民衆。
在囤糧熱的時候許多人怕的不是現在買不到,而是以後都要限量購買。
限量購買就意味着國家糧庫不足,他們吃不上飯。
“請各位放心,龍國糧庫充足,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國家已經在和各糧食集團接洽,一定會保證每個人都能吃飽。”
而在龍國日報這條新聞發送的一個小時前,李部長就已經找到許槐桑。
“國家的意思是,一半種水稻一半種小麥,必須先保證主食的供應。”
在發生天災的時候,能吃飽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