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皇帝賞賜
鄭宇覺得光是幾個瓷罐子, 不足以達到他想要的效果――小小的瓶罐跟花開滿樹怎麽能相比?
他想做一個大的壁畫似的東西,将最美的合歡花樹刻畫在上面,一定會比那小的瓷罐更驚豔。
有了上次成功的經驗,他打算再做一次實驗。
整個的壁畫太大了, 不好控制, 跟文琪問過之後,他們打算做一個花鳥屏風試試。
做好的屏風出窯時, 又是七天之後了。
他們将燒制好的瓷屏風取出來, 剛剛擦幹淨時,村長大喜地領着幾個精壯的男人來了。
“宇小子, 是喜事啊, 皇帝覺得你做的瓷器合眼緣,派人送賞賜來啦!”
村長那驚喜的樣子, 活像是自己親兒子幹了什麽大事一樣。
他見文琪也在,笑融融地對她點點頭。
這次鄭宇得到了皇帝的賞識,村長心底着實是開心的很。
這兩個年輕人越走越近, 可無論怎麽比較,文琪各方面的條件,其實都比鄭宇要好一點。這次有了皇帝一張聖旨,無形中,鄭宇的身份也能提升好多,算是跟文琪門當戶對了。
“幾位大人,這就是鄭宇。”村長并未自己說太多,先頭是太開心了, 忍不住說了賞賜的事,接下來還是交給送聖旨的人來說比較合适。
那些侍衛在皇宮中地位并不高,唯獨除了替皇帝辦事時,才能享用別人的恭維,所以他們都喜歡這種差事。
為首是那個男人打開手中的木盒,取出一道聖旨,并不當衆宣讀,只是把聖旨給了鄭宇。
鄭宇也曾跟着蘇将軍面聖過,知道他應該怎麽做,便恭敬地接過聖旨,朝着皇城方向叩拜了九次。
Advertisement
“恭喜這位郎君,聖上賜下的東西,都在我身後同僚擡着的箱子裏了,這是清單,鄭郎君回去後可自行核對,如有差錯,可以找武泰鎮的知府來上報處理。”
“我等只是來送聖意的,若是鄭郎君沒有旁的什麽事,我等在鎮上稍作休息,便啓程回皇城了。”
文琪扯扯鄭宇袖子,用眼色示意他,那邊剛好有現成的禮物呢。
皇帝派人來送的東西,價值肯定遠遠超過了那對花盆的,若是鄭宇不奉上點什麽東西,好像有點不夠意思似的。
最近他都沒有燒金絲鐵線的瓷器,只有家裏還存着一些成品,從那些成品中挑出寫品相好的,再加上今天剛出來的這幾面屏風,讓這些侍衛帶回去,也算是很有誠意了。
鄭宇看看屏風,因為是實驗品,上面一些細節構建得不是很完美,不過那種朦朦胧胧的美感,還是挺招人喜歡的。
以後他可以燒更大更漂亮的給文琪,這個實驗品就順着文琪的意思,送給皇上吧。
只是,燒出來的屏風,自然只有一塊塊單獨的瓷片插屏,并沒有組合起來,還不能說是完整的屏風。
屏風分為四個單獨的插屏,上面的畫面組合起來,是盛開的合歡花樹,以及稀稀落落的綠色、土色地面,還有散落在空中、地面的合歡花。
這些插屏圖案色彩朦胧又清新,配上木制的底座和立柱,以木的穩重,可以使得這些清新的插屏不顯得輕浮。而配上玉質的底座和立柱,則能顯得整個屏風空靈有仙氣,怎麽搭配都是一個好選擇。
“幾位大人,我們想把這新出窯的屏風送給皇帝,不過我們需要去鎮上定制屏風的底座和立柱,能否麻煩幾位大人稍候些時日?”
侍衛們自無不可,他們見文琪說出這個要求後,鄭宇沒有別的說法,就默認他們兩是一體的,以文琪的意思當是鄭宇的意思了。
等村長把幾個皇宮侍衛送去鎮上之後,文琪跟鄭宇進了他家,從以往燒好的瓷器中,挑出兩個紫口鐵足的高頸大肚插花瓶,一個魚耳香爐,一個成色對比度特別好的筆筒,這些金絲鐵線瓷器,也會被當成謝恩的禮物,一并讓那些侍衛們帶回皇宮去。
至于搭配磁插屏的屏風底座,文琪最後還是選擇了白青相間的普通玉質底座,這也是剛好一家賣玉石的鋪子,開了一塊大玉石,這塊玉體積夠大,就是白青色相間,不夠珍貴,所以價值也并非高到他們不能承受。
文琪讓鄭宇花了五百交子,将這塊玉石定下來,讓店裏工匠給做成了屏風的底座和立柱。
因為屏風底座式樣不多,點家中規中矩地做了一個出來,單看的效果不算多好,但是跟他們做的插屏組合起來之後,青白半通透的玉,跟瑩白帶色彩的瓷,兩者相得益彰,十分登對。
把裝好的屏風給侍衛們看過後,他們都想在鄭宇這買一個小的屏風帶回去了,實在是太美了。
組裝好的屏風不好運送,所以給侍衛看過效果,确認他們能組裝好之後,鄭宇跟文琪就又把它給拆開了,幫忙搬到侍衛坐的馬車上。
文琪目送着他們離開鎮上。
“你是不是不舍得那個屏風啊,沒關系,我回去給你燒,你要多少就有多少,大的小的,單獨的組合的,反正你盡管提要求,我都給你做出來。”
鄭宇見文琪一直看着馬車,以為她是不舍得那個屏風。
文琪無語地給了鄭宇一個腦崩,“你整天帶着腦子是當擺設的嗎?有你這個人在,我幹嘛不舍得你燒出來的東西,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話是這麽說,但事實上,她這次挑選送給皇帝的禮物時,可沒說要從鄭宇之前送她的那批瓷罐裏拿。
畢竟那是鄭宇特意為她做的,也是她很喜歡很喜歡的重要的禮物。
鄭宇嘿嘿笑了兩聲,緊跟着文琪身邊,兩人一起回村了。
而那遠去的馬車裏,幾個侍衛帶着遺憾說起了鄭宇他們。
“唉,我們來的時候走快點就好了,這樣可以在這裏多停留幾天,托那鄭宇給我們也做一些這種瓷片出來,帶回去給媳婦閨女,她們一定喜歡的不得了。”
雖然皇帝沒有限制他們用多少時間辦完事,可他們知道,若是來回一趟,他們超過了三個月的話,皇帝必定會覺得他們辦事太拖拉的。
領頭的那個侍衛年紀大些,懂得也更多些,他好笑地指指自己這些屬下們,說:“你們啊,也不動腦子想想,你們之前可曾在別的地方見過這種屏風,這種瓷器?”
其他幾人互相望望,紛紛說沒有,“所以我們才想帶一點回去嘛!”
“唉,這是人家送給皇帝的禮品,是別的地方還沒有出現過的東西,我們若是在皇帝用上這東西之前,就先給自己買了,那我們、還有那鄭小郎君,都做了回吃力不讨好的事了。”
其他人有的懂了,有的似懂非懂。不過這個侍衛也不再多說了。
“趕路的時候小心着點,咱帶着的可是瓷器,摔着碰着弄壞了,那這責任可不好負啊。”
他們來的時候,帶的只是金銀之物,不怕颠簸,回去帶的都是脆東西,都不敢讓馬放開了跑。
領頭的在旅途無聊的時候,喜歡看看那幾塊被軟布分開包好的瓷屏風,他在宮中當侍衛多年,皇後還不是皇後的時候,他還給她當過随侍,稍微了解一點她的喜好。
這個屏風帶回去,九成是會被皇帝帶去皇後那,當成讨好皇後的物事了。
皇帝見到這東西,心情一定不錯,說不準就給他們幾個賞點什麽呢。
馬車輕微搖晃着,颠簸着,帶着他們回到了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