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看提要
文琪最受不了別人可憐巴巴的模樣。她知道鄭宇明明可以喊個兄弟一起去鎮上, 可看到他那滿含期待的目光,文琪突然就心軟了。
反正她最近也要去找唐老板一趟,不如就在今天跟鄭宇一起過去吧。
臉上有疤的那個漢子看了看都保持沉默的其他人,突然上前一步說:“宇哥, 我們剛好攢了不少皮子, 我今天跟你們一起過去,把皮子都帶過去賣了吧!”
魯禍頭和阿楊對視一眼, 繼續盯着地面發呆。
鄭宇瞪了說話的那個兄弟一眼, “不就一擔皮子嗎,我自己順手帶過去就行了。陸八你要是閑得慌, 就在家幫魯禍頭他們清理房子。”魯禍頭跟阿楊前不久剛買下了村裏唯一一戶閑置的房屋, 打算在就在青陽村定居了。
除了魯禍頭和阿楊之外,袁大、袁二也決定留在青陽村生活, 他們四個此前已經找村長談過兩次,約定等他們在這生活了半年,确定不再搬去別的地方之後, 就把他們的戶籍改登記到青陽村來。
随着天氣轉涼,大家再繼續在鄭宇家打地鋪也不合适了,魯禍頭跟阿楊是結拜的異性兄弟,說好合資買下了青陽村一個廢舊的屋子,打算先對付着住一段時間,等到明年開春後再找人幫忙重建房子。兩個人占據的地盤平分,并且院子中間也用薄牆分開,若是成親了, 也不會影響兩家人的生活。
而袁大袁二分別買了一塊不大的宅基地,目前在籌備自己建房子。種金銀花樹這件事讓他們想起了童年,加上他們本來就願意過安穩的生活,于是決定一心幫鄭宇弄好金銀花樹的事情,然後順便在村裏租幾塊地種着。
等他們四個從鄭宇家搬出去,鄭宇家裏也不用這麽擠了。其他九個人中,陸八等五個人打算去賢郎村,跟青陽村來往會很方便,而且賢郎村男丁少,他們那邊的村長對于陸八幾人的入住表示十分歡迎;最後四個人其實不太确定要去哪,只是其他的弟兄們都有了規劃,他們便根據武泰鎮幾個村子的現狀,分別選擇了去有渡口的寧口村,以及鐵匠比較多的楊東村。
武泰鎮幾個村子中,屬青陽村人口最多,但是其中的人員外流不多,男女比例相對均衡,村長并不怎麽願意接納太多的單身男性。雖然魯禍頭他們看起來都是不錯的人,但他們畢竟年紀跟鄭宇都差不多,還各個都沒成家,留在青陽村,會給村子帶來一點負擔。
村長是這麽想,但村裏有待嫁姑娘的人家卻不同意。那群人可都是有軍官地位的,要是身體素質、為人肯定都不錯,姑娘嫁過去都會享福。可惜最後只有四個留在了村裏,這就讓村裏的媒人有些焦急了。
要是魯禍頭知道媒人打算給他們做媒,一定高興得要跳起來,說不定他們比鄭宇還要先成家呢,到時候就可以好好嘲笑他一番了。
他們暫時不知道自己是受歡迎的女婿人選,在鄭宇跟文琪一起去鎮上之後,就一起去山上找被鄭宇弄死的野豬。秋季正是獵物肥美的時候,鄭宇把靠近青陽村這邊的山體下方都游走了一圈,一晚上殺了五十多頭野豬,夠弟兄們忙活兩天的。
文琪讓鄭宇先清洗了傷口,重新綁上幹淨紗布之後,才離開他家一起往外走。路過她家玉米地的時候,她拉着半框玉米回去,改用背簍裝了整整一簍,這才把軒軒又托給胡嬸照顧,跟鄭宇兩人一起去鎮上。
她之所以要帶着玉米,是為了去找一趟唐老板,讓他試試在制作麥芽糖的時候,把糯米改成玉米。文琪想在青陽村推廣玉米種植,但是可能很多人剛開始并不能接受玉米的口感和味道,那麽她先把玉米的銷路找好,村民們知道有收獲就能賣錢的情況下,就更容易接受這個新作物。
Advertisement
在去找唐老板之前,文琪先陪鄭宇去找了張大夫。張大夫剛開始還以為是文琪有什麽事,沒想到這次是鄭宇受傷了。剛好他做了一些銀黃藥粉,之前多次實驗都證明是有效的,這次問了鄭宇願意用新藥之後,就直接給他用上了。
鄭宇還記得這個藥是文琪提的,所以即使他知道自己家裏的藥的效果更好,但還是只用了張大夫弄的這個銀黃粉。
張大夫給鄭宇再次把傷口仔細清理了一遍,才給塗上用銀黃粉作主藥調制的藥膏,然後再用幹淨紗布給纏上了。
“好了,好在沒傷到血管和筋脈,現在天氣涼,你每天或者每兩天換一次藥就行了。好好養着,別又去山上折騰。”張大夫一邊囑咐着,一邊又給包了藥,讓鄭宇帶回去自己換。
文琪看大夫處理傷口很老道,心裏的擔憂減淡了許多。這裏沒有特效消炎藥什麽的,她面上雖然表現的很平淡,但其實心裏有點擔心那樣的傷口會發炎腐化——這在古代絕對是很要命的一件事。
“你換藥的時候記得看看傷口有沒有爛掉的地方,要是有哪裏不對,就得再來鎮上找大夫看看。”文琪忍不住囑咐了一句,她總覺得自己要是不提的話,鄭宇根本不會注意傷口的問題。
鄭宇摸摸後腦勺,笑着應了。他身上受過很多傷,倒也不會完全不把傷口當回事,只是他習慣了自己冷靜地處理,在別人看來就有點草率的感覺了。
付清診費之後,文琪便直接去了唐老板的糖店。
唐老板很長時間都沒有功夫去糖店了,還好糖店的夥計認識文琪,直接帶她去剛開張的切糖工坊找唐老板。
“诶呦,這可是巧了!”唐老板一見到文琪就笑起來,“我們這邊剛剛建好了工坊,正在制作第一批切糖呢。我本想帶着第一批糖去拜訪你,沒成想你自己過來了。”
唐老板帶着文琪他們去工坊逛了一圈,裏面環境相當幹淨,幹活的工人們身上也是幹幹淨淨的,讓人不由得心生好感。
制作麥芽糖和切糖的地方被分開了,這次唐老板打算先推出三款糖,一個是糖稀狀麥芽糖經過處理後得到的“粘牙糖”,一個是各種堅果口味的切糖,還有一個是米花糖。其中米花糖需要的糖最少,定價相對很低廉,是唐老板想要通過薄利多銷來賺錢的一款産品。
他已經開始讓糖店夥計開始給顧客們做宣傳了,等這邊工坊能夠持續大量供貨之後,他就開始在糖店裏售賣幾款新糖。
文琪在制作麥芽糖的地方看了一會,對唐老板說:“我這有個可以替代糯米的東西,你能試試用這個來做麥芽糖嗎?”
這點要求當然不會被拒絕了。唐老板馬上安排人聽文琪的,把玉米粒剝下來蒸熟,然後替代糯米來跟麥芽混合發酵。
唐老板不是第一次看到玉米了,他知道只有文琪家種了這個東西,那麽玉米的産量一定很有限,就算它能用來做麥芽糖,那也完全不夠用啊?
看出了唐老板的疑惑,文琪把自己的計劃簡單跟他提了一提。
“玉米的産量很高,若是青陽村有很多人願意一起種玉米,那你們就可以收購玉米來制作麥芽糖。比起價格較高的糯米,玉米會給你們省下不少的原料費。”
糯米比普通大米貴,而玉米因為好伺候,産量大,定價肯定會比大米還低。
發酵的過程需要較長時間,唐老板帶着文琪跟鄭宇在工坊裏找個地方坐下,泡上一壺好茶,開始聊聊最近的一些事情。
文琪住在青陽村裏,只要不來鎮上,基本上就不會知道最近有什麽事情發生。就連村長都經常錯過新政令的發布,因為朝廷下發什麽公告,只有城鎮會有專門的公告欄張貼新政策,而村莊是由各村長到鎮裏獲取消息,然後回村再告知村裏的所有人。
唐老板給文琪還有鄭宇倒上茶水後,提到了銀兩事件的後續。
“府衙裏昨天才派人出來貼了告示,說朝廷監督銀莊制作了新的銀票,稱為交子,以後将用交子把銀票完全替代掉呢。你們若是家裏有銀票,就帶去銀莊換成新交子吧。”唐老板說着,還嘆了口氣,“朝廷公示以後物品對應的交子價格按照銅板來換算,唉,雖然總體上還是沒什麽變化,但總覺得自己好像變窮了。”
“我先前就猜到新貨幣的價值會比銀票高,你這麽說,難道交子比銀票的價值要高很多?”若只是一交子等于兩銀票這種程度的話,應當不至于會讓唐老板嘆氣說窮的。
唐老板苦笑着搖搖頭,“你自己去換一次交子就知道我的感受了,一萬兩銀票換一千交子……換誰都覺得心裏不舒坦。而且,一交子等同于一千個銅板,朝廷為了人們不需要帶一堆銅板來交易,同時推出了小交子,小交子的價值是交子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跟現在銀票的價值等同。”
朝廷弄得這麽麻煩,還是想要讓銀票徹底退出交易市場啊。其實他們本意只是要禁止使用銀子本身來交易,但是因為之前的銀票一直跟銀子互通,若是不改用新的紙質貨幣,人們還是難免會用銀票的價值來衡量銀子。
這件事雖然讓很多人心裏不太舒服,但畢竟官方規定了物品價格還是按銅板算,不會因為換貨幣而産生價格波動,人們最多就是嘴上抱怨幾句,并沒有鬧成上次禁用銀兩交易時那樣的亂子。
就這件事聊了一會之後,唐老板話題一轉,提到了馬上會發生的一件好事。
“鄭宇你在大城裏生活過,一定聽過安都連戲的名頭吧,顧氏戲館一直說要把連戲帶到所有的城鎮,我們武泰鎮太偏遠,等了十幾年,這才等到顧氏把戲館開到我們這邊來。”唐老板似乎很中意那個顧氏戲館,眼中滿是期待,“他們家已經在搭戲臺子了,我去打聽過好多次,他們當家的說最遲到十一月下旬,就能開始表演顧氏十幾年來最火的幾場連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