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
第 1 章
首先說一下安徒生(全名漢斯·克裏斯蒂安·安德森,因為以前的譯法與現在不同,所以安徒生的姓安德森Andersen被譯成了“安徒生”,大家也叫叫慣了)的父親漢斯·安徒生(或譯作漢斯·安德森),很多資料都說安徒生的父親是鞋匠,其實安徒生的父親的确當過兵(當然沒當上将軍),歸來沒多久因戰傷複發而去世,他去世開始就是安徒生悲苦日子的到來。
安徒生父親去世時安徒生還小,他的母親安娜·瑪麗亞為了母子二人的生活不得不長期站在水裏洗衣婦,因為天氣冷只好用喝酒來驅寒(安徒生自己也被迫當過童工),安徒生的作品《她是一個廢物》中那個洗衣婦原型就是安娜·瑪麗亞(安徒生的母親),那個小孩(洗衣婦的兒子)原型就是安徒生自己。
劇中安徒生與母親告別(其實歷史上安徒生此時才14歲)
再說一下兩個女主,葉塔·柯林原型是路易莎·柯林,資助安徒生的皇家劇院院長喬納斯·柯林的女兒(其實喬納斯·柯林也算是安徒生的養父,因為他在資助安徒生上學之前首先取得了安徒生的撫養權,因為他安徒生才進入上流社會的),不過她的劇情虛構成分比較多,她的最終結局是嫁給了別人,所以他們沒能在一起,劇中設定她是小美人魚的原型,其實她不是小美人魚的原型,與其說路易莎·柯林(葉塔的原型)是小美人魚的原型,安徒生自己是王子的原型,不如反過來說,安徒生自己才是小美人魚,路易莎是王子(也有說法認為王子原型是路易莎的哥哥愛德華·柯林,安徒生是雙性戀,究竟是不是我也不确定我不敢直接說是,但是安徒生的确曾在信件中用男女之前比喻自己和愛德華的感情)
不過葉塔(又譯耶特)還有一個原型,就是翻譯家伊爾夫的女兒亨利蒂。17歲的安徒生結識了一位名叫伊爾夫的翻譯家,伊爾夫很喜歡聰穎勤奮的安徒生,全家人對他都很熱情,尤其是伊爾夫的女兒亨利蒂對安徒生更是關懷備至。
後來,伊爾夫和他的老伴不幸雙雙亡故,不久亨利蒂的弟弟也在途中被黃熱病奪去了生命,亨利蒂悲痛欲絕,回到丹麥後終日郁郁寡歡。安徒生的心情也和亨利蒂一樣難受,他幾乎天天來看望亨利蒂,寬慰她,與她分擔精神上的痛亂在患難中,他們的感情也日益加深。
幾年後,亨利蒂因思念亡弟,決定要到弟弟的安葬處去憑吊,乘上奧斯特裏亞號輪船就啓程了,安徒生特地趕來與她送別,并盼望她快去快回。
誰知過了不久,報上刊出一則消息,說奧斯特裏亞號船在大西洋中失火燒毀了。安徒生看到這個消息後,為亨利蒂的安危日夜操心,暗暗禱告亨利蒂幸免于難,安全返回。但善良柔弱的亨利蒂一直沒有音訊,絕望的安徒生寫了一首《悲悼她》的挽詩,詩中充滿了悲痛和懷念:
你是我的姐姐,
勇敢而同情。
當我被人踐踏之時,
你曾經沉靜地扶起了我的靈魂。
當我覺得要沉淪之時,
你深知我心——使我超升。
在我的胸中
Advertisement
你比我自己更值得珍重。
此後,安徒生常常徹夜不眠,苦苦思念着亨利蒂,他幻想着奇跡能從天而降:亨利蒂會突然回到他的身旁。但是,亨利蒂永遠沒有回來,安徒生心頭的創傷難以平複。
所以說,劇中的葉塔(又譯耶特)是路易莎·柯林與亨利蒂·伊爾夫的合并人物,她的身份是路易莎·柯林的,但她一直為安徒生默默奉獻,以及她死于海難的結局,都是亨利蒂·伊爾夫的人設,而非路易莎·柯林的人設。(提前說一下,愛德華後來的妻子也叫亨利蒂,昵稱“耶特”)
劇中的葉塔·柯林(又譯耶特),原型路易莎·柯林+亨利蒂·伊爾夫(身份是路易莎·柯林的,但人設更像是亨利蒂)
至于女歌唱家珍妮·林德,她就是安徒生創作的《夜莺》裏的原型,被稱為“瑞典夜莺”(也有說法認為她還是冰雪女王的原型),擁有世界最婉轉美妙的歌喉。不過,和安徒生之前多次追姑娘慘敗的經驗一樣,這一次,他又失敗了(其實安徒生是出名後才認識珍妮的,而且珍妮比安徒生要小十幾歲,所以珍妮·林德和路易莎·柯林不可能像劇中那樣同時愛上安徒生,而是先後的)。生性腼腆的他追求珍妮時,不敢表白心意,就蒙頭猛寫信,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寫了一封求婚信,塞到姑娘手上就跑。但珍妮更多是将安徒生視為自己的兄弟。她在回信很直白的寫道:“再見了,上帝保佑你,我的哥哥……這是他摯愛的妹妹,所能給予的最誠摯祝福!”,安徒生的《柳樹下的夢》正是反應自己對珍妮·林德愛而不得的(順便說一下,安徒生曾說自己只喜歡20歲以下的女孩,不喜歡超過20歲的女孩,而珍妮·林德是安徒生愛過的女子中唯一一個超過20歲)
珍妮·林德
路易莎·柯林(即劇中的葉塔)的哥哥愛德華·柯林,雖然也曾瞧不起安徒生貧寒的出身,但安徒生一直把愛德華當成最好的朋友,甚至有說法認為安徒生對愛德華之間的感情超越了友情(安徒生的确在信件中曾用男女之情比喻自己和愛德華的感情),甚至死後遺産也留給了愛德華。安徒生在日記記敘了自己對愛德華的感情:“誰也沒被我這般痛擊過,誰也沒讓我眼中湧出過更多淚水,但我愛誰也不像我愛您那樣多。”
他們之間以“您”互稱,可是,當安徒生提出彼此以“你”相稱時,愛德華表示了拒絕,他不願接受男人之間的浪漫友情乃至柏拉圖式的愛情,更不希望縱容安徒生的狂熱追求,這讓安徒生傷透了心(雖然電影中兩人只是兄弟情,但愛德華經常稱安徒生的姓,安徒生對此不滿,讓愛德華稱自己的名也符合這個,雖然丹麥語中“你”和“您”不是一個單詞,但這部電影是英國拍的「豆瓣上說是美國拍的是錯誤的」,英語中你和您都是you,所以只能改編成稱姓不稱名了)。
一八三六年,愛德華和亨利蒂·漢克(昵稱“耶特”)結婚時,安徒生還在信中酸澀地說:“您讓耶特好好地替我對您說:‘我愛你!’畢竟她可以說‘愛’,她可以以‘你’相稱,在一個男人這裏,這就成了多愁善感。”一年之後,安徒生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童話《海的女兒》(正是因此有學者認為《海的女兒》中王子原型是愛德華,小人魚原型是安徒生自己)
愛德華·柯林和他的妻子亨利蒂·漢克(昵稱“葉特”)
安徒生與愛德華·柯林的合照
愛德華的父親喬納斯·柯林(也算是安徒生的養父)
安徒生遇到查爾斯·狄更斯(其實此時安徒生已經42歲了),去狄更斯家住了整整幾個月,但兩人最終因文化不合而“分手”,安徒生英語很差,狄更斯受不了。雖然狄更斯比安徒生小幾歲,但此時狄更斯已經是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了,安徒生此時名氣還不如狄更斯。他們是在一個宴會上認識的,剛見面時,同為作家的兩人很有共同話題,再加上兩人都不是很喜歡這種社交場合,在宴會結束後,雙方愉快留下了彼此的聯系方式,甚至狄更斯同意讓安徒生來自己家裏住,但這時間一長就出大問題了。
安徒生(左)與狄更斯(右)
至于《賣火柴的小女孩》,1845年10月,在聖誕節即将到來的時候,安徒生詞條再次訪問意大利。在格洛斯頓城,馬路旁挂着“歡迎安徒生先生到來”的條幅,書店裏擺滿了安徒生的童話故事。然而就在街道的盡頭,安徒生卻看到一個只有五歲左右的小女孩正在賣火柴,她的手都被凍僵了。此時已是夜幕降臨,可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沒有賣掉,所以,她依然瑟瑟發抖的在風雪之中叫賣。淚水模糊住了安徒生的眼睛,回去就寫出了這篇令人黯然傷神的《賣火柴的小女孩》。
劇中安徒生與賣火柴的小女孩相遇
總之,這部電影雖然虛構成分略多,但童話和現實結合地不錯,值得一看。我個人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