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重回七十年代
重回七十年代
回到家中,沈良軒打了水把小魚肚子裏的髒東西清理幹淨後,放在竹簸上晾着,幫大伯娘做了晚飯後,利用鍋裏的小火,直接把小魚烘在鍋裏。
蓋上鍋蓋,再往竈門裏放幾塊木塊柴。
也不點燃,就這麽用燃着的木炭熏着。
“你是不是忘了撒鹽”
端起碗筷準備吃飯時,大伯娘忽然問道。
“晾着的時候就搓了一點上去了,”沈良軒笑道。
“你知不知道,現在整個村兒,都在說你沒釣起來的那條大魚。”
沈大伯笑眯眯地看着他。
“我也沒想到能釣這麽大的,”沈良軒一臉可惜, “就是線不行,沒釣上來。”
“明兒還去嗎”
“不去了,”沈良軒搖頭, “要是每一次運氣都那麽好,會引人注意的。”
這倒是。
大伯娘非常贊同他這種想法, “咱們也不貪那些,嘗個鮮就是了。”
“我不去大水沱那邊,但可以去別的地兒,”這可是吃肉的好機會,他也不想錯過,但得避着點人才行。
“別去太遠的地方,”沈大伯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隔壁村,一個青年大晚上去抓青蛙,結果踩空摔下了水沱,第二天屍體卡在石縫處,被人發現的時候都脹了。
Advertisement
“知道。”
吃過飯,鍋裏的小脆魚也好了。
又脆又香。
一家三口當零嘴兒吃,一邊吃一邊聊天,等困意來襲後,三人洗了洗手,回房睡覺了。
入秋後的夜帶着幾分涼意,沈良軒躺在床上感覺有風往他這邊蹿,坐起身感受了一下,才發現是從小窗戶那邊過來的。
他起身用東西擋住後,風意頓時散開了。
白日幹活兒的時候,李志紅說起鎮子邊上那條河, “那條河肯定有大魚,可惜太遠了,咱們吃不着。”
他現在已經不想能不能釣上來的問題,而是直奔主題,能不能吃進自己嘴裏的問題。
旁邊悶頭幹活的沈良軒忽然直起身, “我們吃不着沒關系。”
“咋沒關系啊,”李志紅翻了個白眼, “肚子最重要。”
“錯了,”沈良軒垂頭道, “我們吃不着,可鎮上的人可以吃。”
“你啥意思啊”
李志紅湊過去,二人嘀咕一陣後,又開始幹起活兒來。
當天晚上,李志紅一個勁兒地磨魚針,剛吃了飯就跑去睡了。
沈良軒這邊也同樣倒頭就睡,但大約三點左右,他和李志紅在村口碰面,二人打着火把來到鎮河邊上。
“還好我弟弟這些日子挖蚯蚓挖成瘾了,不然咱們都來不及準備魚餌。”
李志紅幫着把魚針勾好,又挂上蚯蚓,一共準備了四根竹竿。
沈良軒先去河邊洗了手後,才上來放線。
“冷吧”
站在河邊,大半夜地吹着河風,不冷才怪。
“冷啥啊,”李志紅卻美滋滋地守着木桶, “賣了錢,這點冷算什麽”
“瞧瞧你那樣兒,”沈良軒噗嗤一笑,結果杆子動了,他趕忙一拉,一斤多的魚出來了。
“幹得漂亮!”
李志紅趕緊取魚,又快速挂上魚餌,沈良軒配合着丢線。
六點半左右,他們提着滿滿的兩桶魚,去了鎮上。
兩斤以下的全是一塊五一條魚。
一共三十二條,全給賣幹淨了。
一人二十四塊,李志紅原本只要十塊,被沈良軒罵了回去。
“要不是你嘴甜會說話,咱們的魚能賣幹淨”
李志紅被罵後沒生氣,反而差點在沈良軒面前哭了。
二人打打鬧鬧地從小路回各自家中,這一趟就夠他們用許久了,所以半個月內,他們不打算再去。
再說了,買魚的也不會天天吃魚啊。
二十四塊錢加上之前留着的二十塊,就是四十四快,山藤盆那分有八塊錢,全部加起來就是五十二塊錢。
沈良軒笑眯眯地把錢放好。
很快便到了沈大舅五十歲生日那天,沈良軒一家吃了午飯便往那邊走,大概下午三點到沈大舅家。
“大舅,祝你萬事如意,歲歲平安。”
沈良軒遞上紅封,還有買來的酒和糖。
瘦高的沈大舅又驚又喜,笑眯眯地接過後,攬住沈良軒的肩膀,笑問道, “你也老大不小了,有喜歡的姑娘嗎”
“大舅啊,”沈良軒只感覺亞歷山大,他看了眼同樣笑眯眯的大伯娘,低聲回道, “我近兩年還沒打算成家呢。”
“咋能沒打算呢”
沈大舅正要長篇大論,大表哥便叫他過去有事兒,沈良軒也得已解脫。
“多聽聽你大舅的話,”偏偏大伯娘還對他這麽說。
“媽,您也太着急了,”沈良軒嘆道。
“能不着急嗎”
大伯娘示意他看不遠處背着孩子的大表嫂, “瞧瞧你大表哥的孩子,都這麽大了。”
“人家青梅竹馬,”沈良軒清咳一聲,低聲回着, “打小就喜歡對方,那不一樣。”
這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你也成啊,”大伯娘聽到這話,不但不失望,反而很驚喜, “和你長大的姑娘那麽多,就說李春燕,還有劉大花,對了,林翠翠也挺好,你喜歡哪個”
沈良軒:……
“別不好意思,你只需要說個名,媽心裏有數,到時候你只管娶進門就是了。”
大伯娘滿臉鼓勵,就等着沈良軒說名兒了。
“哎呀二表哥!”
沈良軒耳尖地聽見沈大伯叫住一青年,還親切地叫了對方小名後,立馬想起這人就是他們口中的二表哥,于是直接越過大伯娘,笑眯眯地過去與對方打招呼。
二表哥被他忽然來的熱情吓一跳,畢竟二人交集極少,不過他也反應神速, “良軒啊,好久不見了,聽說你現在在紙廠做工”
“雜工而已,”沈良軒笑道。
“那也比在地裏幹活兒強啊,”二表哥嘆道, “對了,你們廠還需要人嗎要是需要了,可得說一聲。”
“那是一定的,”沈良軒點頭。
“哎喲,幾個月沒見,你結實了不少啊,”正說話呢,大伯娘過來了,她笑看着二表哥問道, “你今年也不小了,成家的事兒有着落了嗎”
沈良軒:…。。
真是逮誰問誰啊。
“沒呢,”二表哥有些害羞地撓了撓頭, “家裏也正忙着幫我相看。”
“是得好好看,”說着,大伯娘又幽幽地看向沈良軒,沈良軒清咳一聲, “媽,您別這樣看我。”
“瞧瞧你二表哥,人家都知道相看對象了,你咋還不開竅呢”
聽了大伯娘的話後,二表哥顯得十分驚訝,他看了看沈良軒, “良軒長得這麽好,還沒定下呢”
沈良軒嘴角一抽, “不着急,我不着急。”
好好的一個祝壽宴,硬是被大伯娘搞成了催婚會。
吃了晚飯後,一家人去二表哥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又去沈大舅家吃了早飯後,一家人才回家。
他們一走,大表嫂就對大表哥說, “表弟還沒定親呢,你覺得我娘家妹子怎麽樣”
大表哥嘴角一抽, “行了吧,你妹妹那跳脫性子,表弟肯定不喜歡。”
無意中,大表哥又給沈良軒擋了一回。
而回到家中的沈良軒,想起昨晚住二表哥家時,大伯娘一個勁兒地問對方爹媽關于二表哥對象的事兒,他不由問道, “媽,您好像對二表哥的事兒很關心啊”
“我是他親姑姑,能不關心嗎”
大伯娘笑了笑, “不過我也确實多關心幾分,還不是你沈大娘在問你二表哥定了沒有。”
“怎麽,”正在裹旱煙的沈大伯擡起頭, “想讓他二表哥做女婿”
“就是那個意思,”大伯娘點頭, “青青這姑娘長得好不說,還勤快,是個好姑娘,雖然和我們的輩分一樣,可到了那邊也是各論各的不是嗎”
沈良軒卻嘴角一抽, “那不行,輩分亂得很,我到底叫表嫂還是叫青姑啊這不行。”
不是不好,是不行。
大伯娘與沈大伯對視一眼。
沈良軒沒發現他們神情微妙,更沒發現自己好像對沈青青的事兒多了幾分在意。
中秋這天,沈良軒和大伯娘一塊兒去鎮上趕集, “媽,人太多了,排隊過去東西都沒了。”
供銷社排了兩列,老遠望不到頭。
大伯娘一跺腳, “還不是你爹,說要來,結果到了出門的時候又不來了,現在可咋辦啊。”
“那就不買幹餅了,咱們買點肉也行。”
于是二人又去買肉,也排了隊,不過是沈良軒去排的,輪到他的時候,剩下的都是瘦肉居多,對于沈良軒來說,瘦肉很不錯,但是這個年代的人,下地幹活兒費體力,多數都喜歡肥肉。
于是沈良軒用肉票買了三斤瘦肉,再用兩塊錢一斤的價錢買了兩斤肥肉。
瞧着他那大方的樣兒,大伯娘恨不得回到剛才,自己去排隊。
“難得過節,吃點好的。”
沈良軒笑眯眯地推着她往前走,大伯娘要給家裏人做棉被,所以得買些雜棉回去縫。
剩下的雜棉還能做成棉鞋,或者塞進棉襖裏面,讓棉襖更暖和。
“那不是青青嗎”
買完東西後,二人往村子方向走,沈良軒背着背簍,大伯娘空着手走着走着,就見前面有個熟悉的背影。
她三兩步地上前,叫了一聲青青,那背着背簍的姑娘轉過身來,可不就是沈青青嗎
“沈大嫂。”
沈青青有些意外,瞧見後面過來的青年後,又有些緊張。
“咋背這麽重的東西”
見她背都有些弓了,大伯娘讓她把重的東西拿出來,讓沈良軒背。
“不用了不用了。”
她掃了眼沈良軒背上的背簍,背得也不少呢。
“客氣個啥,”大伯娘笑道, “難不成怕我偷你東西啊。”
“嫂子可別這麽說,”沈青青臉都紅了,于是她背簍裏那些重玩意就被沈良軒背去了。
“謝謝。”
沈青青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沈良軒。
“沒事兒,我力氣大,”沈良軒沖她微微一笑, “你今兒一個人來”
“嗯,小寶病了,我媽在家看着,二嬸娘家那邊有事兒,所以二叔和二嬸去那邊過中秋。”
“這樣啊,”沈良軒看着臉上帶着些薄汗的沈青青, “下次別帶這麽多東西了。”
沈青青背簍裏的東西,一大半都不是吃的,全是鐮刀和鋤頭,應該是拿去鎮上換新或者是修補的。
大伯娘靜靜地站在一旁瞧着二人說話,她眯起眼打量了一番沈良軒,心裏有了數。
接下來大伯娘親親熱熱地挽着沈青青走在前面,過了一段路,還會幫沈青青背一會兒,盡管沈青青拒絕了,也被她奪了過去。
這一路上,沈良軒全看二人争奪誰背背簍了。
他也發現沈青青極其容易臉紅。
是個什麽情緒都寫在臉上的人。
關于沈青青上輩子的事兒,沈良軒已經記不清了。
但他記得自己決定走的那天,在路上碰上了對方,她的雙眼紅腫,一看就哭過很久,沈良軒本想問她怎麽了,可一想到自己都要走了,問了也幫不上什麽忙,便嘆了口氣離開了。
在回頭看村子最後一眼的時候,他無意中看見沈青青站在山坡上,似乎在往他這邊看。
想到這,沈良軒搖了搖頭,覺得自己多想了。
到了沈青青家門口,大伯娘幫着把沈良軒背簍裏的東西放回沈青青背簍中,聽見動靜的孩子們沖出院門叫着沈青青。
“那我就先回去了,你們慢些回去。”
沈青青沖孩子們揮了揮手後,笑看着他們道。
回到家,沈良軒去竈房倒水,自己一碗,大伯娘一碗。
“媽,我去釣魚了。”
“和志紅一起去啊”
大伯娘問。
“嗯,今兒在下游的龍沱裏釣,”沈良軒說完,便提着東西出門了。
李志紅老早就在那邊開始釣了。
“困死了。”
李志紅打着哈欠。
他們昨兒晚上三點又去了鎮河那邊,這次賣得更多,一人分了三十。
白天又上工,還沒睡多久,就被家人叫起來去趕集,李志紅他們家比沈良軒他們去的更早一些。
“有嗎”
沈良軒去看了看他的水桶。
有兩條魚鳅。
“靠你了。”
李志紅拱手道。
他給沈良軒準備了蚯蚓。
這次他們見好就收。
六條魚上來,沈良軒三條,李志紅三條。
回去的時候依舊走的鄭伯旁邊那條小路。
“晚上請你三叔三嬸過來吃飯,”大伯娘看了看魚後,笑眯眯地說道。
“爹肯定已經過去了,”沈良軒挽起衣袖準備殺魚,這魚腌一下午味道才夠味, “中午他回來咱們就知道。”
果然,快到飯點兒的時候,沈大伯回來了,笑眯眯地說已經請了沈從石夫婦。
還說他們今兒沒去趕集,說是要攢錢把房子修整一番。
“現在排列房(就是木房)三間正屋外加兩個偏間,怎麽也得花四,五百塊錢,還不算打家具的錢,”沈大伯越說眉頭皺得越緊, “夠攢好久了。”
“你兒子今兒還買了不少肉呢。”
大伯娘聞言說起沈良軒的“敗家。”
“兒子想吃就買,”沈大伯笑呵呵地看向沈良軒, “咋也不缺這點吃的是不是”
“咱們家的房子還能住上幾年,”沈良軒看了看他們的家,因為一家子都是愛幹淨的,屋子裏裏外外都保護得十分好,除了偶爾漏雨外,這房子還真沒什麽毛病。
“不過能盡快修房子,那當然是最好的。”
大伯娘在心裏細數了一下家裏的存款,最後嘆了口氣, “全靠良軒賺回來的,要真是修房子,得好幾年去了。”
“再過幾年,咱們就修磚房,蓋樓房也成。”
沈良軒的大言不慚逗笑了二人。
“你能成家,我們就謝天謝地了,房子的事兒以後再說。”
沈良軒聽到這話,趕忙又溜了。
下午的時候,王素芬和沈從石便過來了,沈從石帶了野兔子,是他和黃老疤去山裏打的,王素芬還把娘家人送的幹餅拿過來了,也算是吃餅賞月。
他們是昨兒回王素芬娘家祝中秋的。
“你的手就是巧,”同樣是烙餅,可王素芬烙出來的就是比大伯娘的好看。
“我這是做得多了,”王素芬笑道, “我那侄兒侄女都是愛吃餅的,我娘也愛吃,所以家裏經常做。”
他們家的條件不錯,所以白面餅子也經常吃。
因為王素芬的大哥是肉聯廠的殺豬匠。
沈從石自從結婚後,那形象都是大有改變的,沈良軒看着他幹幹淨淨的衣服,以及梳得光溜溜的頭發,忍不住道, “三叔,你這頭發”
“哦,我大舅哥給我的什麽莫斯,”沈從石擡手碰了碰自己的頭發, “固定發絲用的,看着精神,你要喜歡,就去三叔家拿去用。”
“不了不了,”沈良軒擡起手摸了摸自己的寸頭, “我挺喜歡我現在的發型。”
“小夥子留這個發型,是比較精神,”沈從石連連點頭,又看向一旁抽旱煙的沈大伯, “咱們這個年紀,就得注意了。”
“什麽咱們這個年紀”
沈大伯不樂意理他, “你想說自己年輕就說,我又不和你比。”
“大哥可冤枉我了。”沈從石和沈大伯說起話後,沈良軒便去竈房打下手。
王素芬笑看着忙裏忙外一把好手的沈良軒,輕聲問道, “良軒啊,你喜歡什麽樣的姑娘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