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重回七十年代
重回七十年代
“造孽哦。”
大伯娘說到最後,忍不住又嘆了一句。
清風佛面,沈良軒眼中閃過幾分難以捉摸的情緒,好些人啊,活着就已經是最大的不容易了。
“我來吧!”
沈從石剛準備抱些柴火進屋,就被遠遠跑過來的文知青給拉住了。
看着費力抱柴的文知青,沈從石嘆了口氣,“我說文知青啊,咱們那事兒都過去了,我現在呢,也沒事兒了,你啊,就別往我這邊跑行嗎?”
“您的傷哪裏好了,還在呢。”
文知青轉過頭,看了眼沈從石腦門上的結疤。
“真的好了,”沈從石見他有些費力,便不顧對方阻攔,輕輕松松地就把那柴火扛進了竈房,“我這大老粗,皮糙肉厚的,文知青不用擔心,還是回知青所看看書什麽的。”
“看書随時有空,”文知青正說着呢,便瞥見竹椅上放着的竹片,瞧着上面刻板的字,他微微一愣,“這是?”
“我刻的,怎麽樣?”
沈從石拿起來給文知青看。
“不錯,”文知青正看着呢,沈從石忽然盯着他。
“沈三叔,我可以幫什麽嗎?”
文知青非常上道。
Advertisement
“教我畫畫吧。”
當沈良軒得知文知青在教沈從石畫畫的時候,還是有些驚訝的,“三叔,你學什麽畫啊?”
“花呗。”
沈從石拿起竹棍便在泥地上畫了兩片花瓣,“怎麽樣?”
“挺好看。”
“別說,人家知青就是知青,懂的會的都比咱們鄉下人多,”沈從石說着,又看向他,“你沒事兒也過來學學。”
“好呀。”
沈良軒正愁怎麽完全脫離半文盲呢,這下倒是送來了一個好機會。
見沈從石坐在那,右手都拿着竹棍在那比劃着,沈良軒輕聲問道,“要不,讓我媽去…”
“再等等,”沈從石重咳一聲,看向不遠處的田地,眼中帶着笑意,“等秋收後吧。”
莊稼收了,時間也多了些,到時候…。什麽都可以做的。
沈良軒聞言坐在他身旁,一同看向即将能收的莊稼,熱風襲來,也不覺得熱了。
“明兒一早,大家就各就各位,知道嗎!”
隊長在土坎上的高處,流着汗,漲紅着一張臉,扯着嗓子和大夥兒道。
“知道!”
明兒就秋收了!
大伯娘和沈大伯的臉上全是笑意。
秋收後,就能分第一批新糧了,這能吃上新米,自然想想都是高興的,大家夥兒家裏的存糧多多少少都緊着。
大人還好,可孩子卻經不住餓的。
“等分了糧,讓你爹去肉聯場那邊買兩斤肉,你想咋吃?”
踏着夕陽回家的路上,大伯娘笑眯眯地問沈良軒,沈良軒也受她的感染,眉梢間染上了幾分喜氣,“都成,您想吃什麽?”
“我問你,你還問我了,”大伯娘輕笑着給了他一下,“甭管你爹,你想吃啥我們就做啥。”
“別光顧着我,到時候每人都有自己愛吃的才行。”
沈良軒回頭去看沈大伯,沈大伯正在和旁人說話,那旱煙杆拿着手裏,時不時随着他的動作在空中打着晃兒,好幾個黑臉漢子随着他們的談話內容而放聲帶大笑。
“瞧着他那高興樣兒,”大伯娘也跟着回頭看了眼,頓時失笑,“不過今年的莊稼确實比前一年好,交了糧稅,咱們分到的糧食能比前一年多。”
“咱們的日子一定會一年比一年好的。”
沈良軒笑眯眯地說道。
“是啊。”
大伯娘也跟着點頭,下一句卻讓沈良軒加快腳步前行,“我和你爹要是有個孫女孫子什麽的,那就更好了。”
不遠處,沈青青背着背簍跟在家人後面,她時不時将視線投向沈良軒那邊,沈良軒回頭看沈大伯時,她的臉騰地一下就紅了,接着趕忙垂下頭。
到家時,她臉上的紅暈這才消散。
沈祖婆坐在堂屋側門處吹着還帶着燥熱的夜風乘涼,見他們回來,沖竈房那邊喊了一聲,她大孫媳婦便應着,把水壺拿了出來,讓累了一天的家人喝水,不多久便能吃飯了。
“青青啊。”
沈祖婆沖沈青青招手,剛洗了臉的沈青青上前。
她額角的碎發此時濕漉漉的,那雙杏眼裏的羞意還未完全散開,“奶奶。”
“欸,”沈祖婆伸出蒼老的手握住沈青青的手,輕拍了一下後,笑問道,“可是遇見什麽好事兒了?”
沈青青有些緊張,卻笑道,“奶奶,您今天喉嚨好些了嗎?”
見她岔開話題,沈祖婆也沒再逗弄她,只是摸了摸她的頭,“孩子,你好好的啊。”
沈青青的心忽然一酸,她蹲在沈祖婆身旁,趴在對方的瘦弱的膝蓋上。
“這麽大人了,還讨食兒呢?”
沈大娘端着菜從旁過,瞧見這一幕後,笑道。
“媽,我來,”沈青青起身端走了沈大娘手裏的菜,沈大娘轉頭看向沈祖婆。
“娘,青青這孩子也不小了,該議的事兒也得開始了,您有相中的人家嗎?”
沈祖婆拿過一旁的拐棍,撐起身,看着沈大娘,“相中的人家還沒有,不過沒相中的卻有一家,你是她娘,雖說一碗水怎麽端都有些歪,可也不能太歪了,青青這孩子是我養大的,她的事兒,我心裏有事。”
沒理會沈大娘越發尴尬的神情,她繼續道,“你只需要把你心裏的那戶人家給劃掉,就是了。”
說完,便慢慢進了堂屋。
院子裏的人多多少少聽見了一些,沈二爺将旱煙裹好,看了眼自己剛準備抱起孫子的婆娘,沈二娘立馬揚起笑,走到沈大娘身旁,将其拉進了竈房。
“大嫂啊,我想着明兒就收莊稼了,今兒晚上是不是得帶點油腥兒,明兒幹活也有勁兒不是?”
站在飯桌前的沈青青将手裏的菜輕輕放在了中央。
“不許哭。”
沈祖婆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沈青青深吸了一口氣,笑顏如花地轉過身,“誰哭了?奶奶您坐,我去竈房幫忙。”
“去柴房那邊把幹柴捆一塊兒,竈房那邊人手多,忙得來。”
“好。”
沈青青點頭,走出院子,踏進柴房那一瞬間,眼淚便滑落下來了。
她不是沈大娘的親生女兒。
沈大娘嫁進來,就接連生了三個兒子,可個個身子骨都不好,大兒子六歲的時候,差點病死了,二兒子三兒子也病歪歪的,沈大娘夫婦心裏急啊。
一天夜裏,沈祖婆就帶着他們夫妻,去村尾找了三阿公,三阿公告訴他們,得收養一個女娃,這個女娃明裏帶福,能讓三個兄弟脫離病災。
順着三阿公給的條件,沈祖婆把才有半歲大的沈青青抱回了家。
沈青青進了沈家門後,三個哥哥的身體果然一天好過一天,可她太小了,沈大娘夫婦白天忙着下地幹活兒,晚上回家還要被三個鬧騰的兒子折騰,也就沒什麽時間照看沈青青。
所以沈祖婆帶着她吃,帶着她喝,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人帶大,沈青青和沈祖婆的關系也是最親昵的。
随着三個哥哥成家有了孩子後,沈大娘眼看着家裏地方越來越小,便開始打沈青青的主意了。
“我也沒說錯啊,這女娃哪有不嫁人的?”沈大娘正在竈房抱怨,“村裏和青青一樣大的女娃,好些孩子都有了!娘這個不滿意,那個也不滿意,耽擱的也是青青啊。”
沈二娘看了幾眼和鹌鹑一樣不說話的侄媳婦們和自家兒媳們,笑道,“娘心裏肯定有數,大嫂,你啊也是為了青青着想,這我能理解。”
“我也沒刻薄過她,”沈大娘抿了抿唇,顯然底氣不足,沒刻薄過,也沒關心過,“算了,娘想怎麽樣就怎麽樣吧,不過再過一兩年還不落事兒,那青青可就成老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