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沉冤得雪
沉冤得雪
“都給你說了多少次了,為什麽還要給我行禮,這又不是宮裏,誰敢說什麽?”柳惜音總覺得葉昭和她越來越生疏了。
“禮不可廢。帝姬此來何事?”
葉昭仍是淡淡的,只是柳惜音習慣了別人來捧着她,實在是不太會去琢磨別人的心思。這半年來便時常忽略葉昭漸變的情緒,只覺得出了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方才入宮一趟帶了些好玩意兒回來,特地來給你獻寶啊!”
“不必了,帝姬可拿去賞與西苑那邊的人,如果無事,帝姬就請回吧,奴想歇了。”
并非坤澤才會争風吃醋,葉昭想如果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琴師乾首,照着柳惜音這樣的粗神經,想來早便在這吃人不吐骨頭的後院死了不知多少回了。
柳惜音還以為葉昭在吃醋,笑嘻嘻地拿着一個玉玲珑走上去:“阿昭你看這個玉玲珑好看嗎,別吃醋啦。”
葉昭一手揮過去,滿臉冷漠,玉玲珑落到地上,清脆的聲音響起,摔得粉碎。
“我不想看什麽玉玲珑,也不想看見你,你可以走了。”
“阿昭你怎麽了?”柳惜音也收起笑容皺着眉,但還是耐着性子想哄哄葉昭。
葉昭沒有回答,甩袖出了書房,柳惜音也氣着了,自己興致勃勃地來給葉昭送東西,葉昭這是什麽意思啊?
柳惜音氣得不行,索性去了西苑聽曲兒,卻不想喝多了,那些乾首們便抓住這個機會,讓宿在了西苑,哪怕沒發生什麽,讓別的乾首們覺得發生了什麽也是好的。
葉昭知道柳惜音這麽晚還去了西苑,面如寒霜,結果還徹夜未出。
自此,葉昭徹底心死。
“你有你作為皇族的高傲,本世女也有自己的骨氣,此後便不要再相互折磨了吧。”
Advertisement
柳惜音第二日在西苑醒來,吓了一跳,旁邊竟然還睡着兩個乾元,趕緊檢查了一下身上,慶幸衣物還完好,這些個樂師沒有她允許不敢做什麽,可是葉昭不會這麽想!昨日本就吵了架若是這事再傳出去,後果不堪設想。
“帝姬,您再來啊。”
柳惜音根本沒有理會那兩個掩人耳目的乾元的話,趕緊起身回了正院,梳洗之後去找葉昭,結果正準備去的時候,皇帝又派了人來傳召,原是因今日是皇後壽辰,自己差點就忘了。
等從宮中出來,已經是深夜,柳惜音回府後徑直去了葉昭的院子,葉昭已經睡下了。
柳惜音輕手輕腳地走近床邊,看葉昭睡覺都緊皺着眉不知夢見了什麽,看起來很不安。
柳惜音伸手撫平葉昭的眉頭,去櫃子裏取了寝衣換上,鑽進被窩與葉昭一塊兒躺下了。
葉昭這時卻突然醒了:“帝姬這是作何?”
“睡覺啊,阿昭今日皇後壽宴,宮宴上我飲多了酒,有些頭疼,睡吧。”
說完柳惜音就往葉昭懷裏鑽,要去抱葉昭,葉昭也不閃躲。只是溫軟的嬌軀貼在懷中卻讓葉昭沒有一絲旖旎的想法:“你對誰都是這般麽?”
“顏昭你這是什麽意思?”柳惜音氣得起身。
“字面意思。”葉昭卻只是背過身去,用枕頭蒙住頭,不想理睬柳惜音。
“我不是來和你吵架的,你一定要總是對我板着一張臉嗎!你變了你知不知道?”
柳惜音一陣煩躁,本來就頭疼欲裂,現在還要争吵。以前對她溫潤如玉的阿昭到底去哪兒了?
“帝姬如此認為,昭無話可說。”
柳惜音受夠了葉昭這副冷漠的樣子,忍着頭疼,起身套了衣服徑直離開。
葉昭躺在床上一夜無眠,究竟,是誰變了呢。
兩月後,葉昭頻繁出門,柳惜音也沒有管葉昭甚至不曾去見葉昭一面。實是葉昭那夜的話太過傷人,什麽是她對誰都那個樣子?是在說她放浪嗎?誰都可以這麽說,誰說她都無所謂,但是顏昭不可以!
大秦 文德三十九年秋,登聞鼓響,帝王開朝,百官入宮。
葉昭一身素衣,受杖刑五十後入紫宸殿。
“臣,鎮北王府世女葉昭,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聞言皆驚,鎮北王世女竟然還活着?
皇帝更是驚訝,這不是琴師顏昭麽?顏?是了,鎮北王妃姓“顏”。當初鎮北王府謀反案是自己一手借任行之的手推波助瀾出來的,如今葉昭竟然想翻案?
葉昭這些年準備周全,既然敢自揭身份上殿就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人證物證魚貫呈上,皇帝啞口無言。想着葉昭也算聰明沒把自己扯出來,當朝審案百官為證。皇帝無法,将兵部尚書任行之打入天牢,一應同黨盡數抓獲,恢複了葉昭的鎮北王世女封號,準其繼承王位,歸還封地與當初抄沒的財産,追封死去的鎮北王,并為其加谥號,只是只字不提葉家軍兵權的事。
自此,京城鎮北王府封條盡去,葉昭踏入了這個近十年不曾回過的鎮北王府,昔年繁盛的鎮北王府,如今荒草萋萋,滿目蕭然。
而柳惜音這才知道今日一早擊響十數年無人敲響的登聞鼓的竟然是顏昭。顏昭是鎮北王世女,顏昭的真實身份是葉昭?!她在府中一直等着葉昭回來給她一個交代,可是葉昭再也沒有回來。
葉昭忙着給鎮北王府重新修繕,忙着給母親娘親以及其它親人立衣冠冢,忙着給死去的親人超度。
一月後,王府修繕完畢,葉昭正式搬入鎮北王府。
又三日,判決下來,兵部尚書一行人盡數斬刑,葉昭親自監斬。
看着刑臺上一顆顆頭顱落地,葉昭臉上卻面無喜懼。
如今這只是第一步,皇帝,你也別想逃。
【注釋】
玉玲珑:上海豫園有一塊鎮園之寶,名曰“玉玲珑”,與蘇州冠雲峰、杭州绉雲峰,并稱“江南三大名峰”。當然,文中的“玉玲珑”非此意,一件同名的玉器罷了。
登聞鼓:是古代于朝堂外懸鼓,以使有冤抑或急案者擊鼓上聞,從而成立訴訟。登聞鼓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晉書·武帝紀》有“伐登聞鼓”的記載,後歷代相沿。我們常常在影視片中看到,冤屈的百姓在衙門口擊鼓鳴冤的場面,所擊的大鼓就是登聞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