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養傷
第3章 養傷
縣衙的內院就有專門的廚房,廚娘和夥計在做着給縣衙所有縣吏的午飯。
陳沖到此,吓到了廚房裏的所有人了,紛紛行禮,廚娘惶恐地走上前,眼中帶着好奇:“不知道大人來我這裏是?”
陳沖微笑:“不要緊張,我只是想要借用你們的爐子。”
“小陳,你讓開,給大人一個爐子。”廚娘立刻對着邊上的一個夥計揮手。
陳沖讓綠衣将裝置放在爐子上。
點火,将酒放進蒸餾裝置之中,安靜地等待着。
等裏面的酒開始沸騰之後,陳沖開始減小火勢。複蒸絕對不能太大火,不然水蒸氣和酒精會混雜在一起,達不到效果,甚至會将一壇酒都浪費。
半個小時之後,冷凝器上就開始凝結出了一滴滴高濃度的酒,落到盤中。
陳沖用勺子舀了一勺起來,嘗了一口。一股辛辣填滿口腔,讓他醍醐灌頂一般。
這種熟悉的高度酒辣嘴又辣喉的感覺讓他打了個顫抖,眼中迸發出精光,陳沖看着一滴滴慢慢落入盤中的高度酒,嘴上咧開笑容。
成了!
将所有的酒都蒸餾後,陳沖吩咐廚娘不要動爐子上的東西,自己則是拿着高度酒回到房間。
讓綠衣去縣衙的食堂打飯回來,陳沖則是進入到房間裏面。
他找到了一塊布咬着,這才慢慢取下包紮傷口的布條,此時布條已經被膿液滲透,呈淡黃色。
陳沖眼中帶着戾氣,盯着皮肉外翻的傷口,手有一些顫抖地拿起酒精,呼吸急促。
Advertisement
最後他下定決心,一把将酒精灑在了傷口上。
“額啊!”
劇烈的疼痛傳遍全身,腦海幾乎是空白,他能做的只有緊咬牙關,忍耐傷口傳來的強烈痛感。
陳沖臉色漲紅,全身都在顫抖,雙拳緊握。
他劇烈地喘着氣,在幾分鐘之後總算緩了過來。
看着傷口明顯出現了變化,鮮血又流了出來,陳沖松了一口氣。
至少酒精消毒确實有用。
而他也慶幸,自己的傷口并沒有發炎。
拿了一塊新的布條,給自己簡單的包紮之後,陳沖躺在了床上,等綠衣帶飯回來。
很快,院子外面傳來了腳步聲,是綠衣的。
吃了飯陳沖沉沉睡去。
往後這段時間,他只能在小院裏養傷了。
陳沖讓綠衣去傳達他的話,吩咐縣丞柳寧毅暫時接手縣衙所有事務。
根據記憶,縣丞名叫柳寧毅,祖籍在朔寧縣三裏鄉,二十年前的舉人,靠着與戶部侍郎有點親戚關系,被安排在自己的地盤任官。
從最開始的主簿到如今的縣丞,他在朔寧縣的縣衙裏窮極一生,對朔寧縣的大小事務風土人情極為清楚。
在曾經的記憶中,柳寧毅非常好相處,而且願意幫助自己這個新任的縣令處理事務,還有問必答。
但如今,陳沖卻只感慨天真,柳寧毅這樣的老狐貍在不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自然好相處,可如果誰動了他的利益,那就是不死不休的敵人。
一句話評價,這樣的人最喜歡的就是背後捅刀子。
陳沖的腦子突然浮現另外一個人的身影。
主簿王賀。
王賀因做事古板不圓滑,并不讨人喜歡,但顯得忠厚一些,老實巴交。他的性格直來直往,有一股書生正義的老氣,自诩正人君子。
在陳沖看來,這樣的人更容易成為夥伴。
作為一個新任的縣令,可以說對朔寧縣什麽都不懂,想要做什麽還得征求柳寧毅的意見,這種事事都被掌控在別人手上的感覺,并不好。
如果不趕緊拉攏幾個夥伴,在這縣衙裏面,官再大也只不過是光杆司令。
如今在養傷期間,正好看清形勢,接觸一下王賀。
幾天的酒精消毒,陳沖的傷口已經長出了新芽,他一直待在院子裏,期間同僚都有來探望,其中最頻繁的還要數縣尉張松,柳寧毅反倒是來得少。
綠衣規規矩矩地照顧着他的飲食起居,十四五歲的年紀面容青澀,身材矮小,加上臉上一些嬰兒肥,挺可愛的。
這樣的年紀已經做事面面俱到,将院子裏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序。
陳沖有時候誇獎幾句,倒是惹得綠衣臉頰緋紅,低着頭眼光閃爍。
這個丫頭害羞腼腆,且帶着骨子裏的謙卑。
綠衣是他來到就已經在小院裏,似乎是從雜物房裏調出來專門伺候他的。
至于再深一些的身世,倒是不知道。
“綠衣,今天就陪我出去走走。”
早晨的天氣帶着一些涼意,即便已經立夏,但早晚的風總有一些寒,稍有不慎也會感冒。
陳沖在院子裏待了幾天之後,總感覺無聊,而且來到這個世界那麽久了,外面是怎麽樣的依然不清晰,只能通過另外一段記憶來了解。
可始終是別人的。
自己也總要出去走走看看。
綠衣雀躍,跑到偏房拿了荷包揣在懷裏,又快跑到陳沖的身邊,“大人,我早就已經想出去了,只不過這段時間一直照顧您,所以沒時間。”
陳沖和煦的笑了笑:“是有什麽事情要出去辦嗎?”
綠衣啄木鳥一樣點頭:“立夏了,想趁着麻布便宜,買幾匹來做點衣服,弟弟在長個子,幾年前的衣服現在都到肚子這裏了。”
說着用手在肚臍眼比劃了一下。
“父親也要,現在穿的都是好幾年前的麻衣,袖口早已經穿了好幾個大洞,肩膀也是,穿出去總有人要笑話。”
“現在我有錢,我才不要村裏的人笑話我父親。”
綠衣表情倔強。
陳沖只是在一邊呵笑,負手往外走,綠衣踢着步子,蹦蹦跳跳像只喜雀,叽叽喳喳。
“大人,外面有很多好吃的,有糖葫蘆很甜,棗子一顆顆串起來的,呲溜。”
“還有賣不倒翁的,那些瓷娃娃怎麽推倒都會站起來,好奇怪,我上次還推了,真會站起來。”
出了縣衙之後,再往南走到了正街,過了橋,老舊的青石磚有些凹凸不平,但并不影響行走。
兩邊的閣樓整齊排列,但高矮不一,有些刷的是大紅顏料,牌匾上的題字也是大氣磅礴,像聚賢樓,八仙閣,滄海居。
有童子在大門兩旁站着,每每有客人進店,都會躬身喊道:“歡迎貴客光臨。”
小二聽着聲音就會面露笑容往裏迎。
也有一些大門門柱刷暗紅色,比較低調,牌匾多是珍寶閣,書韻苑這一類帶點文化氣息的名字,而且字體大多秀麗,并不氣派。
可看久了會覺得更有內涵,一筆一劃都有大家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