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贖當
第12章 贖當
紫臉中年人走過來的時候祝三已然察覺,他此時出聲祝三也就順勢停下了手,含笑道:“黃先生,你好。”
中年人道:“小郎君,你是真的好呀。”
“先生這幾天生意不錯吧?”
中年人頰上抽搐了一下:“托福,托福,還請小郎君高擡貴手。在下這就去贖當。”
祝三道:“不急不急,別耽誤了先生的正經生意。”
中年人道:“贖當就是我的正經事了。”
祝三不再與他磨牙,道:“那我就回去等着了。”
“您慢走,小心腳下。”
祝三舉目四望,老賊頭早就不見蹤影了,她就慢慢走回了客棧,路上還順手又買了一包糖。
她一離開,紫臉的中年人就叫手下:“都他娘的回來吧!将二百貫将箱,再另備二十吊錢裝作一袋,一同放到箱子裏。”她尋找的老賊頭卻在她走後閃到了紫臉中年人的身後,抄着手望着她消失的巷口說:“老王,你這利息給的夠高呀!”
紫色面皮的中年人老王陰陰地看了老賊頭一眼,冷冷地說:“你家送神不得燒點紙嗎?”
老賊頭笑了:“你這一次賺得也夠多的啦,差不多了,快收了手躲一陣兒吧。”兩人是認識的,老賊頭知道,這騙子老王之所以騙完二百貫沒走,是因為被欽差抓來的文吏不少,老王還想多騙幾家。否則,一得手就攜款遠遁,近期想在城裏找到他們可是不能夠了。
“哼!”老王沒回答他,老賊頭也不生氣,蹓蹓跶跶地走了。
那邊老王的手下也裝好了車,老王看了一眼,心疼地別過頭去:“走吧。”
一行人到了客棧,店小二迎上來時吃了一驚:“客官,哎喲,您……”
Advertisement
老王心煩地擺擺手:“去去。”
店小二縮了縮肩膀,躲到一邊去了。老王上回來過,熟門熟路地敲響了祝三住處的院門。院子裏,正在圍着祝三的人都很驚疑:“這回又是誰來了呀?”
她們真是怕了敲門的人了!
雖然祝三說沒讓人看着女眷,于妙妙等人也沒了再出門的想法,倒不是不想,而不是知道出去能幹嘛。真的黃先生現在肯定是沒空的,她們在府城也沒有任何的熟人。于妙妙就派阿旺出去,回來說于平沒有再示衆,去打聽了一下,正關在行轅裏,沒有收到牢裏去。
阿旺又帶回來一個消息——縣令要回去了!
縣令來見欽差,挨了好大一頓罵,跑了幾天門路,終于得回去了,他在縣裏還有公務。欽差将他一套罵,命他回去整頓戶籍,再有什麽沒有戶籍的朱神漢之類的事情就要縣令好看。
縣令也不敢耽擱,挨完罵就去收拾行李,預備明天一早就啓程。他也沒為于平等人求情,統統交由欽差發落去了。
于妙妙聽了阿旺的回報,就想跟着縣令的隊伍回去籌錢,這樣起碼回去的路上安全。祝三一回來,她就又舊話重提。張仙姑則不想走,就說:“既然大娘子回去有着落了,我們娘兒倆就打擾了,我們家當家的還在牢裏關着呢,沒道理叫老三不管她親爹的!”
這兩個女人的主意就不一樣,祝三坐在椅子上一個字不吐,一個花姐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地勸,說輕了不行、說重了更不行!
直到門被敲響。
聽到說“求見小郎君,贖當的來了”裏頭才停止了争論,張仙姑問道:“你們當什麽東西了?哪有錢贖當的?”
祝三道:“不是要我們贖當,是有人來向我們贖當來了。幹娘,那幅畫兒呢?拿來給人家吧,阿旺,開門。”
阿旺蹿過去将門打開,門外站着一個紫色臉龐的中年人,身後兩個夥計,擡着一口大箱子。打門裏看到祝三就拱手:“小郎君,在下特來贖當。請小郎君清點。”
張仙姑分辨了一下才認出來:“好哇!是你!你個騙……”
“娘!”祝三果斷叫了一聲,一把将人按了回去,對于妙妙道:“幹娘,那幅畫兒呢?”
以于妙妙錢財被騙的心,當時就恨不得把畫兒撕了,畫兒被她扯到一半兒又停了手,她要留下這些東西當物證,萬一能抓到賊呢?
此時于妙妙心中既驚更喜!大聲答應:“哎,花姐,走,取畫兒去!”這下可真是太好了!不用回去了,可以依舊在府城裏等于平的案子了結了!也不用因為去留與祝三母子發生争執了!錢是人的膽,于妙妙的精神頭又來了。
張仙姑目瞪口呆:“贖當?”
花姐很快抱了畫匣子同于妙妙出來了,于妙妙道:“在這裏了。”花姐将長匣子遞給了祝三,于妙妙打袖子裏掏出一張字據遞給祝三,她去買畫的時候竟真的拿了張收據。祝三心道:厲害。
祝三拿了這兩樣,遞給老王:“先生,請驗看。”
老王将兩樣都接了來,也不看一眼就将畫扔到了車上,再将字據袖了,一擡手:“小郎君,請點看。”
夥計們将箱子打開,裝箱的時候祝三和張仙姑避嫌沒跟着點,也不知道裏面是什麽樣子,收錢的時候她也索性叫一聲:“幹娘。”
于妙妙道:“哎~你點就成了,叫我們婦道人家做什麽?”
祝三往後退了一步,于妙妙十分推讓,最後與張仙姑一道去數錢。她是裝箱的人,瞅一眼就說:“這……多了吧?”
老王道:“大娘子說笑了,贖當麽,當然要付利息的。”他提起袋子:“這是二十貫利錢。”二十貫,是個超過了就讓朱神漢自生自滅的數目,張仙姑一口氣梗住了。于妙妙也大吃一驚:“這麽多?”
于妙妙知道當鋪的行情,以當鋪之普遍的心黑程度,一樣東西當了二百貫,一個月後贖回利錢也就是二十貫。這才不到五天就給二十貫?
老王心道:這兩個娘們兒真是沒見過世面!他叫了一聲“小郎君”,于妙妙才重又品過來:我這幾天怎麽糊塗了?先叫人騙了,現在又真的當這人是來贖當的了?這分明是三郎的本事了!
忙開了匣子看金首飾還在,又看錢,确實是正經的官鑄銅錢而不是以私鑄莢錢以次充好。她對祝三道:“三郎,收下麽?”
老王道:“您收下了,我才安心吶!”
祝三笑道:“早前托了那位老先生遞話給您,我們真就是路過來辦事的,并不想再節外生枝。先生也是。咱們都見好就收,怎麽樣?”
老王勉強笑笑:“小郎君以後一定不是凡人。”
“那不成妖精了?可不好。先生,暫時且收手吧。”
老王道:“心領了。”
祝三見他自有主意,也就不再當好心人了,說:“先生不會不會真的姓黃吧?”
中年人無奈的說:“敝姓王。”
“好。王先生,我記下了。”
“您把我忘了才好。”
祝三道:“好,那我先忘一下。”
老王一點也不想再跟這個小崽子周旋了,他兒子都比這小崽子大,這個年紀的崽子最是不知天高地厚、拿自己當個人物的,憑你是什麽英雄好漢,小崽子看你都是個中年肥仔。尤其眼前這小崽子還一肚子壞水兒,剛剛占了上風,就更當自己是個人物要指點江山了。
老王頭也不回地走了,心說:咱們走着瞧。
…………——
走着瞧只能是心裏說狠話,實則老王也不敢說自己就能将祝三怎麽樣——他看不太透祝三的深淺,且現在府城情況有些亂,欽差性子有點狠,知府也憋着火正等着拿人煞性子,他不敢在這個時候生事。
于妙妙、張仙姑等人就不一樣了,本以為要折掉兩百貫的,現在錢回來了,不但別來了,還有利息!她們都有點激動。
于妙妙是喜,張仙姑還帶一點憂。于妙妙将自己的錢收了,就不肯再将“利錢”收下,推給張仙姑收了。張仙姑則是十分擔心,就怕女兒這是真的走了邪路了,也沒了見錢眼開的心喜,胡亂推拒着,眼睛釘在祝三身上。
祝三往她們身上一看,兩個人都消停了。
張仙姑到底憋不住話,問:“他這麽好說話?就還回來了?你沒做什麽吧?”
祝三道:“我找到了他的地方,他就來還錢了。放心吧。”
于妙妙喜道:“你這幾天出去,原來是找他?沒遇到難事兒吧?”
祝三道:“嗯,守規矩的人都是這樣的,被戳破了,就得認栽。娘,我什麽都沒幹,這騙人的局有點大,我也攢不起這麽多的人、這麽合适的時候。”
張仙姑嘆了口氣,她有一種屬于母親的直覺——這女兒長大了,自己管不住了。罷了罷了,我活一天就看着她一天,大不了,刀山油鍋我陪她一起。
祝三道:“錢都收好了,再丢了可就找不回來了。”
幾人一齊答應了,于妙妙更是對阿旺和小丫說:“嘴都給我縫起來!別再叫賊給盯上了!”然後又問祝三,“那,咱們去見一見黃先生?真正的那個黃先生。”
原本她該先同祝三好好聊一聊,消一消芥蒂,但是事情不等人,不給真黃先生送點錢,她心中總是不安,擔心人家忘了于平。
祝三道:“好。”
于妙妙又問:“你看帶多少錢合适呢?”
祝三道:“聽幹娘的。”
于妙妙無奈,只得先裝了五十貫錢放到一只大竹簍裏,上面放了些菜蔬蓋着,又讓阿旺去打聽黃先生的住處。祝三閑逛這幾天,已知黃先生住處,她又不說,等于妙妙安排好了一切,也陪着于妙妙出去,往黃先生家去。
路上,于妙妙想跟祝三再說點話,祝三騎在大青騾上,卻沒有說話的意思。
到了黃先生那裏,黃先生又不在家,黃娘子道:“府裏有事,如今我也不敢半道叫他回來。”于妙妙道:“那我再等等。”黃娘子無奈,只得坐陪。于妙妙家裏遭了事,黃先生頭上懸着個欽差,大家都沒心情說笑,黃娘子只好說一些州府的風物。于妙妙見祝三感興趣,也就坐住了,間或接一兩句話,讓黃娘子繼續說下去。
天黑之後,黃先生才回來,與上次見面不過隔了幾天,他卻憔悴了不少,眼珠子都摳進去了。
匆匆打過招呼,黃娘子耳語幾句,黃先生道:“你寡婦失業的,又籌什麽錢、湊什麽熱鬧?他們就快放出去了,回去等着吧。”也不問有多少錢。
于妙妙忙問:“這就放出來了?”
黃先生冷笑道:“都別高興得太早了!戴罪聽差呢!連我都一樣,不過沒打我罷了!幫同欽差辦案,辦得好時減了罪過,辦得不好一道罰!”
祝三上前拱手,道:“多謝先生。”
黃先生喘了口氣,略緩和了一點,說:“我也沒幫上什麽忙。你們縣裏,有個朱神漢麽?知道的趕緊盤出他的底細來,也好立功!”
于妙妙與祝三都吃了一驚:“怎麽?他能有什麽事?”
“不但是他,十幾個人的底細都要細細的盤出來!你們縣令今天被攆回去就是要幹這個事,查不清楚,你看誰能饒過他!他一個縣令,能查出多少事來?還不是要我們這些人來幹?回去讓于平老實着點兒,誰能查出點什麽來,欽差必有賞的。”
祝三道:“還請說得稍明白些,我們才好出力。查誰,都一樣的細查還是分了主次,怎麽查僧道不問主人家呢?我想,拿主意的還是主人家吧?打蛇打七寸,揀着尾巴梢兒撩算什麽呢?”
黃先生道:“你這小子話忒多,以後見着長輩可不要這樣了。要不是我也有疑惑,你說這許多話,我就該趕你出去的。陳相家,是我們能查的麽?那個自有欽差在辦!去吧,明天接了于平回去,養着傷、查着人才好。我看你小子也有幾分機靈,你幫着辦這件事,辦好了,也給你謀份差使。”
于妙妙心裏諸般心思翻騰,祝三卻問:“那些僧道神漢,沒打死幾個?”
黃先生道:“說來奇怪,還真沒有!”他的同僚都被收拾了好些個,沒道理僧道更禁打、更金貴呀。想不透……
祝三道:“幹娘,咱們回去吧。”
誰都沒提錢的事兒,一只竹簍就這麽靜靜地留了下來。
回到客棧,張仙姑迎了上來,問道:“怎麽樣了?”祝三道:“于大官兒明天就能放出來,爹還活着。”張仙姑念了聲佛:“還好還好。那你爹也快出來了。”于妙妙張張口,張仙姑察覺了,問道:“大娘子,有事?”
于妙妙勉強笑笑,心道,讓她兒子對她說吧,答道:“想着怎麽給阿平養傷。”
當下兩邊分開,婆媳、母女各自說話。婆媳倆商議着,這一趟祝三幫了不少,不能幹沒良心的事兒,要怎麽勸勸于平別管朱神漢的事。縣令完不成差使,幹于平何事?這個縣令真要免職了也沒什麽關系,換了下一個,反而是于平的機會了。
母女倆商議的又是另一件事——等于平回來了,幫他們安排回去,于家一上路,他們就拆夥。母女倆依舊在州府裏,怎麽也不能在這個時候不管朱神漢。
祝三總覺得事情沒這麽簡單,不過手上如今也有了點錢,母女倆換個便宜點的住處,倒也能耗些時日。縣城裏查朱神漢,實在是不宜回去的。
兩邊都議定,卻都忍着不說,直到接回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