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老來傷懷,不肖滿門
第三十七章 老來傷懷,不肖滿門
昔年由塞北而入中原大地的盜墓組織,共有四個首腦。
二十年前,在八大派的圍攻下,死了三個,只剩下一個盜王之王,在一息尚存之時,被前往天涯海閣盜取“蘭陵入陣”十八式的墨游,意外救了下來。
為了盜王寶藏的安全,也為了往後餘生的安穩,他當着墨游的面金盆洗手,此後不再涉足江湖之事,舉家遷往無雙城,成為了無雙城的首富。
但,“盜王寶藏”終究是一個雷。
江湖中人只道盜墓組織已被八大派剿滅,而“盜王寶藏”不知去向。
元末明初之際,各地起義的首腦人物,為了得到這一筆富可敵國的寶藏,暗地裏沒少派人四處搜尋。本就軍功在身,雄志在心的燕王朱棣,也為了這筆寶藏籌謀多年。懿文太子薨逝後,他看到了光明前景,對“盜王寶藏”更加志在必得。
這些年來,閻天铮沒有睡過一天的安穩覺。
他不想害人,不願強拉一個人,跟他共沉淪在這數千個提心吊膽的日子裏。因而,他沒有娶妻生子。他想啊,他還有兩個弟弟,閻家總歸不會絕後。
每一個無法安眠的夜晚,他都會獨自來到佛堂,誠心誦經,為閻家的未來祈福。
可是,他的兩個弟弟太不争氣了!
閻二是個好吃好喝又好色的老饕,年輕時候染了花柳病,壞了子孫根,任他娶了一房又一房的姨娘,也未能誕下半個子嗣;閻三是個無頭無腦無擔當的廢物,喜好戲文,喜好男風。
這些年來,他越發覺得,他獨立為閻家撐起了一片天,将風雨都格擋在閻家高牆之外,不舍得兩個弟弟吃哪怕一點點苦頭,這一做法,是不是錯了?
但到了這把年紀,已來不及後悔了。
他的秘密,從前只有品善老爹一個人知曉,而品善老爹是絕不會出賣他的。
可這世上,原沒有不透風的牆。
那個粉面玉顏,常伴在閻三身邊的戲子——方宴生,是燕王朱棣圈養在身邊多年的男寵;那個每晚來給他送夜宵的粗使丫頭——青陽,是倚紅樓的人利用了薛管家,安插在閻府上的眼線……
這些一個個進入到閻府的外人,都是些什麽人派來的,閻天铮心裏有數。
他近年來佛性漸生,不會去為難這些棋子。
只能苦了自己。
壯士暮年,憂患實多啊!
有一天,為舒緩他心中的焦慮,已化身品善的墨游給了他一個建議,“不如,你就把這些不義之財都捐出去,捐給窮苦百姓們,說不定,你就能睡好覺了。”
閻天铮聽罷,卻搖了搖頭。
若不是為了閻家子孫世世代代的安穩富貴,他年輕時候,何必那麽拼命?
散盡家財,金山成空,這跟白活了一場,又有什麽區別。
不久,足智多謀的品善,又為他想到了一條出路。
品善老爹提議,九州大地上,不乏擅長經商、以錢生錢的年輕人,但他們大多缺少初始的資本。越是年輕,越是如此。閻大老爺可以給他們一筆錢,資助他們創業。待生意做大,賺了銀子,再取利潤的十分之一,連息帶本回報閻大老爺。這“息”,是盜王寶藏生出來的錢,歸閻家;這“本”,便是盜王寶藏,通通用于布施窮苦的百姓。
閻天铮道這個主意不錯,但有一點,萬不能資助了心術不正之人。
早年幹盜墓行當,他收門生只看能不能為他所用,并不在意其品性如何。對他來說,甭管黑貓、白貓,能抓耗子,就是好貓。
但如今不同了,挖墳掘墓、業障纏身的他,不能再添新孽了。
品善頗有眼光,推薦過來的年輕人,十之有八都是可以成事的。數年下來,已為他賺到了約有原“盜王寶藏”一半的財富。
其中,有一佼佼者,姓沈名萬三。
在又一次與品善老爹對江垂釣,長談過後,他把沈萬三借給了方幼魚。
不到半個月的時候,大食樓起死回生,生意紅紅火火,成為了無雙城裏人氣最旺的食樓,賺得方幼魚一掃失戀陰影,心懷大開。
她果如沈萬三所言,像喜歡金元寶一樣地喜歡上了他。
她好奇問起沈萬三,他是怎麽做到的,沈萬三半開玩笑地說,“因為,我有一個聚寶盆啊!”
她當然不信。
但沒時間跟他計較了。
萬裏雲與游青青夫婦即将離開無雙城,前往“長安”,安家落戶。
臨走前,把幸來當鋪的地契留給了她,并道了一句肺腑之言——
“小魚兒,師兄、師姐不能陪你一輩子,你總要有自己的歸宿,我看姓沈的那個小子就挺不錯,有頭腦、有魄力,人品也不賴。大事上有條有理,毫不含糊,小事上對你言聽計從,頗有你師兄的風範啊。這一回,你可要好好把握!”
送走了師兄、師姐,她心中很不是滋味,返回大食樓的途中,不知不覺地,又來到了雁湖邊上。
但雁湖邊已沒有了老劉馄饨攤。
她曾經經常跟李俠風你追我逃,累了的時候,同時叫停,中場歇息,坐下來吃上一碗馄饨面,唠上一會兒江湖事的地方。
對面茶寮老板說,老劉夫婦啊,上個月就搬走了!
她吃不上馄饨了,就走進茶寮裏,喝了一口苦茶。
那苦澀滋味入了愁腸,令她心中滿溢傷感,一陣慨嘆:
緣來緣去,當真是半分都勉強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