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21章
麥冬是個原生家庭健康又幸福的小孩。
按照他的家庭配置,一般的設定都是父母忙于工作沒時間陪孩子長大,但麥冬的父母想盡一切辦法陪麥冬長大,沒有錯過麥冬小時候的任何一件大事。
當然,那些事情都出現在麥冬幼兒園和小學。
幼兒園第一次家庭運動會,麥冬全家出動,父母陪着小麥冬在運動項目上過關斬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坐在觀衆席大聲應援。運動會結束,麥冬興奮到臉蛋紅撲撲,一大家子人一起去吃肯德基。
所以他第一次窺見這個世界的樣貌時是很茫然無措的,他長大得太過幸福,年紀又實在太小,還以為全世界的人都不會為了金錢犯難,全世界的小孩都有爸爸媽媽疼愛,每個人對別人好都是因為單純的喜愛和想靠近。
麥冬小學的時候用了很長時間去觀察這個世界。
那時候他因為成績原因成為了班長,幫助老師做很多事情。
第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班裏一個成績中游的女生,每次收她的作業都很艱難,女生總是找各種借口,不是忘了帶作業本回家,就是忘了帶作業本來學校,或者昨晚身體不舒服。
三番兩次,麥冬将情況彙報給班主任,班主任只讓麥冬以後不用在意。
後來麥冬才知道,女生的父親出軌離開了家裏,母親卧病在床,她每天放學回家要給媽媽做飯,幫媽媽翻身體擦洗,所以常常做不完作業。
那段時間他總是觀察那個女生。
別的同學基本都有父母接送上下學,可女生每次都是一個人狂奔着到學校,遇到惡劣天氣更是經常遲到。她不太喜歡跟別人講話,午飯從來不去食堂,有次麥冬中午自己帶了飯,看見她坐在座位上吃最便宜的那種老式面包。
麥冬糾結了許多天,那時候的他知道了自尊心這個概念,他想了很多種方法,決定在某天中午邀請女生一起吃飯。前一晚麥冬特意囑咐家裏的保姆做了雙人份的飯菜,第二天中午沒去食堂,果然看見女生又在啃面包。
麥冬的理由是他不小心裝錯了飯盒,這個是爸爸的飯,所以量很大,他一個人吃不完。女生愣了好久,紅着眼眶說了硬邦邦的兩個字:“不用。”
他有些不知所措,以為自己已經盡力照顧別人的自尊心。
女生像被踩了尾巴的貓:“你這幾天都在偷偷看我,我知道你是故意拿給我吃的,但是我沒可憐到需要別人的施舍。”
麥冬好傷心,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麽。
可麥冬不怪別人,他只覺得是自己仍然沒有掌握好方法。
班裏還有一個男生有些殘疾,走路一瘸一瘸的,聽說是小時候生了一場病沒及時治療,連續發了幾場高燒,家裏人都以為只是普通感冒,拖到最後便落下了這個病根。
不但身體上有殘疾,成績也很差,大家說他發燒燒壞了腦子,班裏的同學們叫他“二百五”,總是起哄着搶他的東西,幾個人傳來傳去,笑着看他一瘸一拐地在幾個人之間打轉。麥冬身為班長制止過幾次,搶東西的男生們被打斷覺得無趣,把那東西扔在地上散了夥。
男生小聲對麥冬說一聲“謝謝”,默默彎腰撿起了自己的東西,看也沒有看麥冬一眼,末了才傳來一句輕飄飄的:“班長以後不要幫我了,越有人幫我他們越會欺負我。”
麥冬将這件可以定義為“校園暴力”的事件告訴班主任,班主任大發雷霆,罰那幾個欺負人的男生每個人寫了檢讨。這個處罰讓麥冬摸不着頭腦,高高拿起,輕輕落下。
學習委員偷偷告訴麥冬,其中有一個人是班主任親戚的孩子,很多人都不知道,班主任不可能真的罰他們的。果然,這次懲罰過後,那幾個人對男生的迫害變本加厲,麥冬站在一邊,心裏又感到無力的難過,總覺得自己大概真的做錯了什麽。
後來,麥冬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冷酷的人。
他偶爾也會反省自己,知道了這個世界上有這麽多苦難的人,自己想伸手解救他們的欲望卻不是很大。明明他家庭幸福,成績拔尖,零花錢多到用不完,可是他不覺得自己有義務解救他們。
小小年紀,那時候的麥冬已經覺得人類這個群體有某種可悲的慣性,他們習慣沉湎于苦難,習慣與不如自己的人比較而獲得幸福和快感,習慣将底層的人踩在腳下尋求心裏的虛榮。
後來麥冬跟媽媽談心,起因是初中他拒絕了班主任邀請他做班長。麥冬冷眼對着班主任,說這會耽誤他學習,他不想幫老師做事,不想幫助同學,不适合這個職位。
班主任找麥冬的媽媽,問麥冬這個孩子是不是性格有些問題。
麥冬這麽回答媽媽:“當班長我可以得到什麽呢?得到老師的喜愛,同學們的另眼相看,或者你和爸爸的驕傲,可是這些東西,前兩者我都不需要,後者,我知道你和爸爸不會因為我不當班長就對我生氣。而我會損失什麽?我要幫老師做事情,我要幫同學們解決困難和麻煩,我要做很多瑣事,卻可能得不到好的結果,我不願意。媽媽,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幫助別人才是對的嗎?不想幫助別人是錯的嗎?”
當時兩個人在家裏的天臺,那是麥冬初一開學的第一個周,仍是盛夏,漫天繁星。媽媽用右手環着麥冬的半邊身子,語氣輕柔:“那你可以跟我說說嗎,你為什麽不想幫助別人?”
麥冬說:“你很喜歡幫助別人,幼兒園的老師求你你就救了她的媽媽,可是在她看來只不過是欠了你一個天大的人情,不得不在我身上還回來,所以她一直對我很好。我以前好天真,覺得每個人都像我一樣幸福,後來發現大家只是把不幸福藏起來不給別人看,我沒辦法幫助每個人。”
媽媽似乎消化了一會兒麥冬的話,他的話看似措辭态度都天真幼稚,可裏面的道理是成年人都仍然在研究的課題。過了會兒媽媽才說:“所以你其實是想幫助大家的,不過擔心自己不夠公平,會出現幫助了這個人卻沒有幫助那個人的情況,是嗎?”
麥冬皺着眉思索,半天點頭:“大概是吧,所以我幹脆就不要幫所有人了。”
媽媽笑出來:“所以我們小麥心裏其實是個善良的好孩子,這樣就足夠了。”
麥冬年紀還小,沒有聽懂:“我這樣怎麽也算善良呢?我偶爾覺得我很自私。”
媽媽搖頭:“因為媽媽才是那個自私的人,媽媽希望你過得快樂,無論你用什麽方法只要快樂媽媽都會支持你。在某些方面你說得很對,世界上需要幫忙的人永遠很多,如果你的願望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活得很幸福,那你一定會過得很累,相反,如果你的願望是獨善其身,那你大概會很快樂。”
麥冬有些沒有理解,媽媽便問了其他問題:“那你會覺得孤單嗎?好像從來沒聽你提起過有什麽要好的朋友。”
麥冬很坦誠地點了點頭:“會的,可是我不知道怎麽跟別人交朋友,我害怕他們對我有期待,媽媽,別人對我有了期待我就沒辦法做我自己了。”
媽媽認真地看着他:“那對于現在的麥冬來說,想要做自己更重要,還是想要朋友更重要?”
麥冬想了一會兒:“我想做自己。”
麥冬做自己做得很成功,可随着長大,媽媽問過的那個問題也逐漸尖銳起來。人越長大越是需要朋友的,可麥冬沒有朋友。
念高一的時候麥冬曾經暗下決心,要跟自己的同桌當好朋友。
同桌要抄自己的作業,麥冬就給他抄,同桌懶得去食堂打飯,麥冬就幫他帶。跟麥冬預想的一樣,同桌對他有了很多期待,作業總是要抄他的,天天都不想去擠食堂,這種期待讓麥冬透不過氣。
憋了幾天,麥冬不再給他作業抄,也不再幫他帶飯,同桌生氣地摔摔打打好幾天,都引得班主任關注,問兩個人鬧了什麽矛盾。
麥冬苦惱于人際關系,苦惱于人類這個複雜的群體,就在他以為自己終其一生都沒辦法研究明白這個課題的時候,嚴敘明徹徹底底出現在了他的生活裏。
作者有話說:
大家聖誕節快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