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百越一年三次熟,一熟畝産四百斤》
《百越一年三次熟,一熟畝産四百斤》
【也有個別彪悍的蚊子能夠硬生生逃過蚊香洗禮,就是想啃你一口才能瞑目。】
【但被咬了是真癢啊,我們又不能像博愛的齊恒公一般看到白鳥營饑而求飽,就開翠紗之帳,進蚊子讓它咬個夠。
博主也不說自己,你可以】
不用多做思考,大秦人齊搖頭。
田橫一邊看百越地圖一邊嗤笑: “那個齊恒公就像是一個博愛的傻子,誰跟他一樣傻,竟然喂蚊子”
田榮也笑了: “但人家喂個開帳喂白鳥能傳得沸沸揚揚,讓天下賢才和黔首進皆歌頌,你在家裏做什麽被人都不知道。”
田橫: “……糟心的哥。”若是田橫學過現代‘兵法’就知道,這不就是營銷戰嘛。
田橫嫌棄,田橫決定繼續看百越地圖,看看哪塊地适合做他田家在百越的根據地。
【所以蚊帳也是老祖宗們非常重要的防蚊工具。】
【備饑朝煮飯,驅蚊夜張帱。驅蚊備蚊帳在宋朝成為如吃飯一般的家常便飯了,後面甚至制作出了紗窗。】
仙幕上展示出一張輕盈透人的薄紗,紋理細膩,柔順不擋眼。
引得大秦士族流口水,這薄如蟬翼的輕紗一看就是技藝精湛的繡娘才可以做出來的。
若能擁有一件定可以惹得衆人羨慕。
“你們看這薄紗竟然可以有這種孔洞”他們親眼看到,這孔洞密密麻麻,有只蚊子落在蚊帳外竟然真的進不去!薄可透人不擋風也就罷了,竟然真的可以防蚊子!
任蚊子在外怎麽折騰也進不去。
Advertisement
前面仙幕也有展示這個蚊帳,他們當時還沒反應過來,現在再看才發覺這竟然是人力可以做出來的嗎
【在明時應當是每個老祖宗人手一件的防蚊工具,不知道我們大秦的老祖宗有沒有享受到這個福利待遇。】
大秦老黔首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仙幕: “沒有,我們的黔首還真沒見過蚊帳。”
連冬季保暖的衣服都買不起,他們怎麽能買得起這種蚊帳。
不過他們又羨慕地看了眼仙幕上展示的清透蚊帳,羨慕,他們休息的時候也想有蚊帳。
不過看到它輕薄的樣子他們就覺得這不是他們能擁有的東西。
“宋人皆可擁有如此精細的東西應當只有蠶絲可以制成,難道宋時人人皆可擁有蠶絲”
秦始皇的問題大秦沒人可以解答,因為這是距離他們極遠的宋所擁有的,他們這些大臣能做的就是同秦始皇開始猜想為何宋能人人皆穿得起蠶絲,然後倒推以事秦。
“難道是他們的蠶蟲更為勤勞”倒推還是歪了方向。
【我們大秦老祖宗身上的主要布料是蠶和麻。
皇帝王侯将相多為蠶絲,黔首販夫走卒多為麻布。
經過三皇五帝到先秦的發展,蠶和麻布的紡織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春秋戰國時期麻布可以織制得非常精細,長沙戰國墓葬出土了幾塊麻衣殘片,這些墓葬品相信諸位都知道他們是戰國老祖宗的,其經紗每10厘米就有280根,品質直接可以和絲綢媲美。
但密度越大,紗線越細,勞動者付出的成本也随之增加,其價值根本不是普通黔首能負擔得起的。
而且以麻制衣的技藝在古代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買衣服的錢也是一筆不小的輸出。普通黔首做出來的麻布帳篷,說是做蚊帳放着擋蚊還不如說是做帳篷。
大秦老祖宗想要人手一件蚊帳——難。】
大秦普通黔首:就很委屈,啥也輪不到他們。
秦始皇也很憋屈,因為他治下的百姓屢次三番被比下去了。
【明朝的百姓之所以能夠人手蚊帳,其實得益于紡織技術的發展,棉的出現。】
觀星殿的衆人停止了憋屈,紡織技術的發展和‘棉’
他們的後輩子孫們這是又出現新新玩意兒了
‘棉’難道也是與青蒿一般整個大秦遍地都是是他們不知姓名,但是卻有特殊功用的東西嗎
衆人搓手期待,這個紡織技術和‘棉’是他們可以擁有的嗎
大秦人都在猜想這個‘棉’是什麽,紡織技術提高成什麽樣子。
【棉花堪稱禦寒王牌,它一出場,它一推廣,便空降華夏禦寒C位,蠶,桑,麻等皆成珍品。
為何因為被排擠到沒位置了。】
【《農書》言:比之桑蠶,棉無采養之勞,有必收之效。也就是不用辛苦采桑養殖,還一定有種就有收。
比之苎,麻,免績緝之工,得禦寒之益。也就是不用辛苦編織,你想即拿即用都沒問題,禦寒效果杠杠的,大冬天穿着它你直接去雪地裏胡亂蹦跶也冷不死。】
此時田地中的桑農一把子咬住手中的桑葉,滿眼不可置信: “世界上竟然有必收之效的東西”
“這仙幕在诓騙老祖宗的吧”他眼含熱淚,實在是被桑蠶養殖累怕了,要知道這伺候桑蟲可得精細了,一朝不慎一整年的辛苦努力進皆白費。
家中種麻的人也心中止不住的期待,這種麻可不是什麽好活計,編織時為能夠讓麻軟和下來他們得不挺的用木棒捶打,人都得累癱。
“這棉在冬日禦寒效果與麻布相比應當極佳,才能讓仙幕說出可直接在雪地蹦跶的話。”蒙恬看着仙幕說道。要知道大秦的冬日可是能直接凍死人的,別說在雪地蹦跶了,出門成冰柱都有可能。
如若禦寒佳,那他們冬日打匈奴也不用再冷得瑟瑟發抖了。想到仙幕說的時間點,沒幾年匈奴也要來咯。
“如若是這樣,那大秦軍隊是不是可以在冬日出擊百越”聽到蒙恬的話,王離心中亂跳, “現如今春夏交接,百越正潮,蚊蟲正毒。冬日出擊蚊蟲皆眠,再輔之棉花保暖可不是正好”
王離的話讓觀星殿中的人沸騰起來了,棉花竟然還可以這麽用!
【棉花全身都是寶。
是禦寒神器不用多說。其球狀的白黃纖維,可以直接塞入輕薄的被單中做禦寒之用,也可織成棉衣棉鞋等保暖之物。輕薄還是厚實,随你選擇。】
仙幕上藍天下出現一片廣袤的田地,而這片田地上長滿了雲朵。
黔首們細細看去,那東西可不是雲朵,是一個個有他們手掌般大的雪白團子哩!
那些雪團子蓬松。
突然,身旁伸出一雙粗糙的手,就把這些雪團子摘走塞到一個袋子裏。
衆人仔細看去,這片棉花地裏不知何時出現了一群穿着樸素戴着鬥笠的農民,他們拿着袋子把這些一個個雪白的團子塞進袋中。
看到這裏,大秦人也伸出了手,想要一起去摘: “我的大團子啊!”有老農眼中盈滿了羨慕,他也好想摘這些大團子,這些大團子可是能保暖的啊!
【種子還可榨油,于世界而言,是僅次于大豆的第二個食用油源。】
【甚至還是重要的蜜源,有葉脈,苞葉和花內3處蜜腺,有了它你再也不愁無甜可食用,讓你每天都可以泡在蜜罐中。】
仙幕上的屏幕一分為二,左邊:棉花被剝離了種子,那些種子有些被拿去種植,有些則是拿去榨油。
碗裏裝着的黃汪汪的油,仿佛讓大秦人聞到了油香。
而在右邊,則是蜜蜂們勤勞的在棉花田中采蜜,然後回到一處正方形的小房子中,仙幕甚至貼心的為大秦人把正方形房子變成透明狀,讓他們可以看到這房子的結構,和裏面正在辛苦造蜜的小蜜蜂們。
然後蜜蜂造蜜的速度明顯加快,箱子被人打開,裝載蜂蜜的蜜板被人拿了出來,經過擠壓粘稠的蜂蜜流淌下來,在大秦人的見證下,另一個黃汪汪的東西出現了。
這是散發着甜香味的蜂蜜。
黃汪汪的油和蜂蜜讓整個大秦四處皆穿出‘吸溜’的口水聲,還有孩子們哭喊着想要吃蜂蜜的哀嚎聲。
哪裏僅僅是小娃娃想吃,大人們的嘴也饞啊: “這棉花除了保暖之外竟然還能産油和蜂蜜。”如何制作蜜箱他們已經學會了,啥時候能夠擁有這個棉花啊!
【棉花功能多的同時,它的畝産量也多。
博主所查閱的資料中顯示在明代的時候,棉花已經能夠達到畝産三百斤了。《農政全書》言:齊魯人種棉者,畝收二,三百斤以為常。】
仙幕的話,讓大秦人為之一驚。
這個棉花竟然也能達到畝産三百斤的效果要知道這是‘二,三百斤以為常’,也就是如若努力點,畝産四百斤都有可能啊!
一時間整個大秦人都在頭腦風暴,這玩意兒可是比青蒿素更牛的東西,他們是不是真的在哪裏看到過。
“仙幕不會無緣無故介紹這個棉花讓我等眼饞的,我們定然在哪個角落看過它!”就如同那遍地的青蒿一般,他們只是一不小心暫時錯過它了而已!
大秦人都在思考那個雪白團子他們到底有沒有看過。
就連觀星殿的人也在頭腦風暴,這是棉花啊,有了這個玩意兒冬日出擊百越不是夢啊!
仙幕定然想不到它的大秦老祖宗們這麽能想,對棉花賦予了如此高的期待,對大秦本地能自己生産棉花賦予了那麽大的期待。
它繼續說道: 【而且棉花的經濟價值也非常高,還記得我們曾經說過蘇湖熟天下足改成湖廣熟天下足嗎】
衆人停下腦中的頭腦風暴,開始點頭附和,知道知道,仙幕說的話他們就真的在記筆記了。
【就是因為當時的蘇湖所在的江南為了棉花的經濟價值改稻為棉。
也就是也就是畝産三四百斤的稻谷也不種了,直接種棉花。
畢竟棉花可是能做到五谷之利,不及其半。
松江衣被天下,蘇州織戶萬家。
一個棉花就可以讓國家的稅收噌的一下子上漲,嗖的一下子國庫豐盈。
我們的基建狂魔秦始皇要是能夠擁有豐盈的國庫,那還不是想建啥建啥,想打哪打哪。
拼的是什麽拼的就是一個——有錢任性!】
秦始皇: “!”
秦始皇雙眼放光!
一個讓他他指哪打哪的豐盈的國庫他喜歡!
————————
若是真擁有棉花,那真的可以有豐盈的國庫耶畢竟棉花的興起就代表紡織業的興起,就代表手工業的繁榮,小天使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