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章
第 91 章
大年初一,李家一開門,就有人上門了,李奶奶畢竟在李家全是高輩的,這歲數的老人在村裏也不算多。
第一個上門的是幫着蓋房的大表嫂一家,因為李子墨年前對他們一家的幫扶,這一個年節他們一家人才能和和美美的一起過年。
“大伯娘新年好。”雖然也已經是當婆婆的人了,但一進門給李奶奶拜年的時候,還是按照規矩跪下來。
“好好好,都快起來,快起來。”李奶奶開心的虛扶着,轉而拿出兩個紅包。
“你也是當婆婆的人了,雖然你給我拜年,但我就不給你了。”說完她朝着對方身後兩個表孫媳婦招了招手,“來,好孩子,這個拿着。”
兩人想要婉拒,但看到婆婆的臉色後,也跪下磕了一個,起身接了過去。
“多謝大奶奶。”
李子墨帶着沈秀上前一步,沖着李家大表嫂深作一揖,“表嬸新年好。”
“好好,都好,我也這也沒準備什麽,這是自家做的花生沾糖,你們可別嫌棄。”
沈秀伸手接過,“哪裏能啊,正想着這口,年前事多忙得很,就沒來得及做,可巧表嬸就送來了,到底是我有口福。”
都知道表嬸家裏的情況,她們沒有準備壓歲錢,沈秀和李子墨也不會在意。
子豐一早就拉着霜霜去找二嬸和三嬸拜年了,這會兒不在家,沈秀把糖粘收起來。
松手了表嬸婆媳三人,一回到屋裏,李奶奶又在忙着包壓歲錢,這三個人過來是李奶奶沒有想到的。
原本準備給子木和子田兩口子的,都給了這婆媳三人。
見奶奶這手忙腳亂的樣子,李子墨笑了,沈秀回房又拿出一吊錢,塞給李奶奶。
“奶奶,您看這些夠嗎?”
老太太擡眼一看,就看到孫子和孫媳婦一臉的笑,直到他們這是打趣她,她一把接過那一吊錢。
“以往也不見她們過來,今年倒是弄得我措手不及,那一個紅包可是十文呢,原本尋思給子木還有子田的。”
一邊說着,她也沒客氣,将那一吊錢存了起來,又包了四個十文的,和七八個兩文的。
這邊剛忙完,二嬸一家帶着兒子和兒媳就過來了,“大伯娘過年好啊,我們可是來了第一?”
說到這個李奶奶就想翻白眼,但忍住了,說了李家旁□□一家子先來的。
話還沒有說完,三嬸牽着霜霜和子豐也來了,三叔趕着車過來的,孩子和女人們坐在車上,子木和他爹趕着車走。
春娘在他們村裏算是嫁過來了,所以除夕也是在這邊過的,一大家子湊在一起,拜完年後,李奶奶強留他們在家裏吃飯。
于是衆人也沒有拒絕,幸而堂屋現在變大了,兩張大方桌拼在一起剛好坐下所有人。
“咱們這邊興初三走娘家,後日你們是不是都要回去?”
二嬸搖了搖頭,“我今年不回去了,老人不在了,我那嫂子每次見我們回去,都和防賊似的,我才不看她那張老臉。”
二嬸也是外村的,家裏的情況自家人也都知道,所以也沒有多說,三嬸自然是要回去的,李奶奶這樣問,關鍵是想問問春娘。
“娘說讓我和子木也初三回去,住一晚初四五再回。”
李奶奶聞言點點頭,“當初事兒急,匆匆忙忙接你過來,第一次回家可得做足了臉面,你爹娘在村裏也能少聽些閑話。”
說完她看了李子墨一眼,子墨會意起身回房拿出來一個竹簍。
“這裏面有七根我自己曬的臘腸,還有一刀臘肉,奶還準備了一只雞,一會兒記得拿上,那雞是個能下蛋的,這裏面還有一塊畫布和一塊紅布,是秀秀特意準備的。”
三嬸一臉的不好意思,“喲,你們這是作甚,我們也給準備了東西,有兩道生肉,一只母鴨,子木他爹還給準備了一壇子酒,春娘頭着過年還給她娘裁布做了一整身的衣裳。”
沈秀将三嬸又按回到椅子上,“那是你們準備的,這是我們家的心意,春娘一個大姑娘過來,大冷天的幫我們又是做飯蓋房,又是縫被辦喜宴,原本我們心裏就過意不去。”
說着沈秀看了一眼坐在另一半,一只低頭沉默的子田媳婦,“我和子墨給二弟妹也準備了些,照舊是臘腸和臘肉,還有一塊紅布,只是東西被春娘的少些,二弟妹可別介意,主要是春娘還沒有過門就過來幫忙,又是第一次回門……”
聞言子田媳婦很是驚訝,說實話剛才聽到他們都在誇春娘,她心裏也是吃味的,有見他們都給春娘準備回門禮,心裏更是別扭。
但現在大哥大嫂也給她準備了,她開心的很,東西不在多少,關鍵是他們也想着她,春娘的情況她也是知道的,所以并沒有攀比東西多少。
“嫂子客氣了,春娘的事兒自然不一樣,我這都過門這麽多年了,都是自家人不用這麽客氣的。”
見她面色好看了,沈秀笑笑沒有再說什麽,抓了一把瓜子慢慢悠悠的磕着,聽周圍人說話。
過年就是吃吃喝喝,連着幾天沈秀都覺得自己上頓沒消化,又開始吃下頓,初三這日子木子田都各自帶着媳婦回了丈母娘家。
原本以為可以安靜了,卻不想院門再次被敲開,沈秀和奶奶正坐在火炕上嗑瓜子,聽到聲音順着窗戶往外看。
李子墨打開了院門,“王縣令?!”
一聽到是縣令過來了,沈秀和奶奶趕緊換衣服穿鞋下炕,這可是官啊,李奶奶緊張的很,從來不照鏡子的人,突然跟着沈秀去了他的新房,借着梳張臺的上的鏡子看了看自己的頭發。
“都說見官衣着不整是要挨打的。”
剛換上新外衣的沈秀聞言笑了,王單仁雖然當了官,但之前也都接觸過,沈秀并沒有緊張。
“奶奶沒事兒的,王大人和別的官不一樣,再說他和承義的關系,也不能打您啊。”
兩人出來的時候,王縣令也帶着夫郎和承義剛進門,見到李奶奶出來,他立即拱手彎腰作揖。
“老人家過年好啊。”
李奶奶也知道要行禮,但好些年都沒行過禮了,兩只手不差點忘了該放在左邊還是右邊,屈膝一禮。
“縣令大人安,夫人安。”
都看出了她的緊張,王單仁笑着上前衣服,攙扶着李奶奶往屋裏走,“老人家這是不認得我了啊,子墨成親那日我和夫郎也來了,只是擔心百姓拘謹,并沒有亮明身份。”
聽到這話,李奶奶擡頭好好打量了一下他們兩口子,的确有些印象,認出來人她好像也放松了很多。
“喲,我就說那日見你們進門就覺得貴氣,原來是縣令大人和夫人,照顧不周還望大人不要怪罪。”
“老人家客氣了,我和子墨也算是朋友,您不用拘謹,今日過來也是因為承義,我剛任職衙門裏事多,前些日子也沒閑着,倒是耽擱承義回家了。”
說起這個李奶奶臉色一僵,轉頭看了一眼承義,“你爹娘今日一早去了你舅舅那邊,你哥帶着沒過門的嫂子去了丈人家。”
承義失落的低下了頭,王縣令聞言看了兒子一眼,“無妨接下來這兩日衙門裏無事,可以在家裏住兩日。”
李子墨和他熟悉,也沒有那麽拘謹,“那可好了,大人是準備住在我這裏,還是去三嬸三叔那邊?反正我們兩家都蓋了新房子,有的是地方住。”
王單仁扶着老人家坐下,和夫郎也一起坐在了李奶奶身邊,聞言看向李子墨,眼神裏都寫滿了“你說呢”神色。
李子墨笑了,“我懷疑您知道過年我家有好吃的,所以過來解饞來了。”
縣令夫人掩唇笑了,揶揄的看了王縣令一眼。
倒是一直沒說話的沈秀看向了承義,“這還不到中午,你要不要去你舅舅家看看?”
屋裏所有人看向了承義,承義卻猶豫的看向王縣令,感受到他的目光,王縣令一臉的不解,“看我做什麽,你先去就讓車夫送你過去,咱們初五下午再回城。”
說到這裏,還是縣令夫人突然說道:“你要是想在家裏多住幾日也行,反正鎮上的書院十五之後才開。”
一旁的縣令跟着點點頭,大有一副你小子想幹嘛幹嘛的架勢。
“那兒子就去舅舅那邊,給舅舅拜個年。”
“嗯嗯,讓車夫送你過去,正好馬車上還有幾壇子酒,你帶着都給你舅留下,這種日子去看看舅舅也是孝道。”
于是李子墨又幫着把馬車上的東西卸下來,只留了四五壇子的酒,李子墨又給添了一塊熏肉。
望着馬車走遠了,李子墨才關門,一進屋王縣令眼巴巴看着他第一句話就是。
“咱們今天中午吃什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