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章
第 76 章
回村的第一日,三家人都各自在家裏收拾了一番,三嬸家裏還有一個沒過門的兒媳婦,當時為了能躲過災,将人的戶籍匆匆過了過來。
人也跟着就這樣過來了,逃到城裏的時候,那丫頭也跟在三嬸身邊。
李三嬸總覺得虧欠這個兒媳婦,于是素日裏容不得她受委屈,新房沒有蓋好,沒有正式辦喜事,她說什麽都不讓姑娘和她兒子住一起。
于是回村之後,姑娘也是跟着三嬸一屋,三叔和子木一屋。
這倒也是好事,起碼這段時間的相處,姑娘和三嬸相處的很好,慢慢和家裏人熟悉之後,也沒有了出嫁前的焦慮和擔心。
傍晚的時候,李三嬸就帶着準兒媳來到了沈秀家裏。
“上午我和春娘在河邊洗衣服,遇到了子墨,閑聊起來他說你們準備頭着過年辦喜事?”
沈秀這功夫正幫着李子墨做飯晚,李奶奶帶着兩個小的在院子裏剝大蒜,聞言笑着遞給三嬸和春娘兩個小板凳。
“可不是,這些日子因為打仗的事情委屈了秀哥兒,這事兒子墨說得對,不能這樣拖着對秀哥兒名聲也不好,所以房子一蓋好,就辦喜事。”
聞言三嬸表情凝重的思索着,側頭看看身邊的春娘,
最後無奈的嘆息一聲,“瞧瞧我家那個木頭,真是沒有取錯名字,我這人粗枝大葉的沒有想那麽多,那個木頭也不替自己媳婦想着點,春娘為了救他就這樣過來了,可是受了委屈。”
說到這裏三嬸心裏就難受,“他們爺倆還打算過了年就開始蓋房子,蓋好房子又是春播,這婚事豈不是該得往後拖?!”
“到底還是子墨有心,我一會兒回去就和他們說,頭着過年我們也要蓋房子。”
李子文過繼出去之後,三嬸家裏的房子暫時夠住了,但是當初議親的時候說好的,會給新人蓋房子,這決不能食言。
正在炒菜的李子墨聽到後大聲說道:“三嬸那邊的土層肥石頭少,開墾兩日也就能平出來一塊地,只要人手夠蓋個三間大屋加一個院子沒有問題,到時候搬到新房再翻蓋老屋,蓋成四合院那種,留出一間給承義回來住。”
他們在家的時候,都把曾經的子文叫做承義,也不去叫姓,這樣好像還是自家的孩子。
三嬸開始設想新房子的樣子了,李子墨這邊的飯菜也快做好了,沈秀忙完擦着手出來。
“三叔他們上山還沒回來?”
“沒那,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村長他們,但看着天色,若是找不到這會兒也好往回走了。”
沈秀接過李子奶奶遞過來的大蒜,“那不如三嬸和春娘不如在這邊吃吧,留些溫在鍋裏,等三叔他們回來你帶些回去,讓他們湊付一頓得了。”
李奶奶也站起身來,掃了掃身上的蒜皮渣子,“是啊,你們也別回去做了,在這裏吃吧,他們沒回來就你們兩人吃着也沒胃口。”
三嬸側頭看向準兒媳婦,春娘羞澀的笑着,“我都聽娘的。”
“得,我們就腆着臉過來蹭飯吧。”
沈秀家的椅子不夠,于是衆人一商議,直接在土炕上架上小炕桌,幾人圍着桌子盤腿坐了一圈。
三嬸打量着沈秀屋裏的東西,“你們說頭着年前成親,看着好像不急,但也得開始準備了,新被需要多做幾床,還得挑雙日子縫,到時候我和春娘還有你二嬸能過來幫忙。”
說完她又說道:“我家春娘也是,那些嫁妝我也出了,被子,褥子,樟木箱子都從我這裏出。”
春娘端着一碗南瓜炖排骨,聞言握着筷子羞澀的嗡聲道:“箱子我爹給我打好了,被子我娘也給做了兩床。”
聽她這樣說,三嬸心裏軟軟的,又給她夾了一筷子焖豆角,“那是你爹娘給你的,當初為了救子木委屈了你,我可不能在婚事上再委屈你,那個嫁妝的事兒就這麽說定了,我給你出,定要給你辦的風風光光。”
坐在他們對面的李子墨聞言,給沈秀夾了一塊排骨,湊過去臉說道:“那我也得把我的嫁妝置辦的多些!”
“噗——咳咳咳咳……”沈秀被他這不要臉的勁兒吓到了,誰都知道當初入贅不過是名義上的,為了避災而已。
誰也沒有當真,可這人就能這樣不要臉的到處說,沈秀臉本來就羞紅了,又是一陣咳,臉色更是紅的徹底。
這下在場的人都笑了,春娘原本還有些拘謹腼腆,但也被逗笑了,目光在沈秀和李子墨之間掃了一圈,眼神裏的羨慕毫不遮掩。
李三嬸再次在心裏默默罵了一頓兒子,怎麽就不會哄媳婦呢。
回村三日,三叔和子木山上找了兩日,終于在最後一天的傍晚,他們在山上找到了村長留下的标記。
他們順着标記找到了第一個值守的村民。
“什麽仗打完了?村子裏現在什麽情況?”
“村子裏被那些敵軍翻了一遍,推了兩三間屋子,你趕緊回去告訴村長,可以回村了,有什麽話咱們回村在慢慢說。”
“好!”
第五日的時候,村長帶着所有的村民下了山,回到村子的時候,不少人都哭出了聲,不是因為丢失了什麽東西,也是這些日子的擔驚受怕,這一刻終于放松下來的喜極而泣。
村長和裏正把李子墨叫到了祠堂,詢問了一邊城裏的情況,和當日的戰況,李子墨掐頭去尾撿着重點說了些。
即便是這樣,村長也裏正也聽出了當時的城裏有多危急,他們都秉着呼吸,凝神聽,最後聽到大獲全勝的時候,長舒一口氣。
“好好好,打退了敵軍就好,你們這些日子在城裏也不容易,家裏有什麽需要的就和我說,咱們村裏能幫把手的絕不推辭。
“既然村長這樣說了,我也就不客氣了。”李子墨滿臉紅光的說道。
“我想請村子裏的漢子幫着蓋房子,頭過年我準備和秀哥兒成親,工錢就和鎮上一樣,一天四十文管一頓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