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062
長孫微雲恨不得生出雙翅,立馬回到公主府去。可她來知聞樓是要辦事的,只一個照面就離開了,實在是不妥當。躊躇片刻後,她只得壓下了那股心驚肉跳,祈禱着公主對這些變文,小說類的書籍沒有興趣。先前在昆山書院的時候,她不也沒有看同安送的那本小冊子麽
可等到長孫微雲有閑暇去公主府上的時候,已經是第二日了。她的思緒渾渾噩噩的,她試圖從長寧平靜的面容上尋找蛛絲馬跡,可長久凝視着公主,公主沒有發話,她便先生出了羞怯之意,實在是很難看明白。直到長寧關切的目光投來,她才努力地定了定神,壓下那些雜亂的思緒。
“聖人已經抵達洛陽了,道上舊病複發,再加上吳美人也吃不得風塵,便定下來在洛陽,待到吳美人産子後再歸來。”長寧慢悠悠地說道。這當然不是立馬就定下的,就算聖人早有主意,可随着車駕的宰臣們未必願意。譬如梁國公長孫盛,便建議聖人還是回長安來,因為年節時候的大禮實在是太多了,若聖人不在長安,就得兩京都要辦。聖人一開始被說動了,然而恰在這時候,吳美人一病,聖人唯恐那得之不易的龍嗣沒了,立馬放棄回長安。
“吳美人”長孫微雲蹙了蹙眉,輕聲道, “那得是來年二月,三月了。”
“是啊。”長寧輕笑了一聲,又說, “我之前去信詢問過聖人,若聖人不回京,元日朝會之事該如何。聖人只提了舉人照舊在長安參加考試。但是州郡送貢品入京,朝拜天子的人卻沒有表示。現在倒是給了答案了,省得那些外地官員興師動衆再往洛陽,一并在長安朝見。”
元日朝會是嘉禮,聖人要“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 ①。長寧公主以監國的身份,代替聖人主持朝會,其在民間的聲望定會往上拔升一個層次,分明是“儲君”之象。如今的聖人對公主何等信任若是吳美人腹中是公主,儲位十有八/九落到長寧的手中了,但要是個皇子呢聖人會舍棄皇子立長寧嗎朝臣們又會如何選擇到時候公主将處于一個怎麽樣的境地啊!
長寧抄起了逗貓的拂塵,在長孫微雲跟前晃了晃,微笑道: “在想什麽呢”
長孫微雲回神,答道: “歲除日還有大傩禮,也照舊嗎”
長寧道: “自然如此,難道因聖人不在京,就不舉行驅傩嗎若是如此,長安百姓該有多遺憾啊。”每年參加驅傩的一共六隊,近四百人。可實際上多的時候能到千人。就像去年,就有官宦家的子弟,為了觀看宮中的驅傩儀式,裝扮成振子的模樣,混入了驅傩的隊伍,甚至不少老人,小兒也來湊個熱鬧。這等與民同慶的時刻,只要不出大亂子,就沒有人會去追究。
“對了。”長寧忽地轉向了長孫微雲。這兩個字說完後,她就沒有再出聲,而是目不轉睛地凝視着眼前人,面上多了幾分欲說還休的情态。
長孫微雲的思緒還在“大傩禮”上,好半晌才掙脫出來。等到對上長寧那雙含情目時,她眼皮子驟然一跳,被暫時忘懷的心事如漲潮般将她淹沒了。長孫微雲心中有所預料,不由自主地緊張了起來,一開口,連話語都變得結巴: “怎,怎麽了”
長寧從容一笑道: “昨日淩寒将你的書送到我這兒來了,你若是有閑暇了,記得帶走。”
長孫微雲在聽到“書”的時候瞬間涼透了,仿佛被人澆了一盆冰水,從頭到腳都冷得厲害。冷峭的寒風從窗隙間吹來,她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公主到底有沒有看過那些書她實在是看不清公主的心思。許久之後,長孫微雲才輕輕地應了一聲: “好。”
長寧見狀,話題一轉,沒再提這件事情了。實際上,之後的幾日,也絕口不提“書”相關。長孫微雲見狀松了一口氣,如釋重負,可心間沒來由的,浮現了一抹辨不明白的懊喪。那日抱着書回府上後,她抽空将《雙鸾記》《纏金枝》看完了,就中詞句可謂是露骨至極,只消看上幾眼,就能夠明白說得什麽。尤其是《纏金枝》,何謂金枝皇家子女,玉葉金枝。要是公主看了這書,她真是怎麽都解釋不清了。
休沐日。
Advertisement
長孫微雲沒去公主府,也不曾到知聞樓。臨近年關的,府上很是熱鬧,尤其是近日府上還來了一位客人——趙循心。她祖母昔年有個手帕交,遠嫁蜀中,幾十年來全靠音書聯系。這趙循心正是她祖母手帕交的孫女。家中遇到了禍事,竟然只得她一個人存身;而父親宗族的叔伯個個都是黑心的豺狼,只想着将她這個弱女子拆骨入腹,走投無路之下,趙循心才起了投奔京城的念頭。
趙循心也是知道自己身份的,與梁國公府帶了點“故”,但是沾不上“親”。她只想稍稍地借長孫家的勢,在京城立定腳跟。她身上也是有不少錢財的,足以在長安居住,日後再擇個稱心如意的兒郎入贅。她家過去是做米糧生意的,如今她也準備操起老本行。不過京中形勢如何,還得再探探。目前的打算是先在長安買下一間屋子,然而在西市或者東市盤下一間鋪子。
長孫肅嘀咕了一句“抛頭露面”,可府上的夫人們沒人理他。老夫人身子弱,常年深居禮佛,是不會管那麽多的,家中的男丁壓根指望不上,尤其是長孫肅,長孫淵之父子,李容若做噩夢都是他們從趙循心這麽個孤女手中騙取金錢,壓根不能盼着他們替趙循心張羅。這事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長孫微雲的身上。
趙循心今年十七歲,家中從來沒有拘着她,性情倒是像極了太宗朝時的娘子們。聽說了長孫微雲做長寧公主府上的長史,她的心中滿是好奇。對上了溫煦的長孫微雲,也就大膽地詢問女子做官的事。長孫微雲很不忍心,可仍舊是給了趙循心一個殘酷的答案。怕趙循心因此不快,她将話鋒一轉,又提到了《昆山小集》《京報》等時興的東西。
“我見到京報了,還有刻本。不過等行商帶到我們那邊去的時候,價格不知道漲了多少了。”趙循心嘆氣道。刻本的價格倒是點點地回落,可《京報》數量有限,根本無可取代,故而是千金難求。
長孫微雲也想過這種可能,但目前無力改變。一來印刷行的工匠緊趕慢趕,也印刷不了那麽多的《京報》;二來則是得顧忌着聖人,若是舉國如網,恐怕聖人該懷疑公主用心不良了。有些東西,不适合大範圍地出京。
她跟着趙循心在西市中漫步,不遠處的孟彤管眼尖,瞧見了她們。原以為是往知聞樓來的,哪曉得越來越遠沒入人潮中,呼都呼不應。下午孟彤管約着楊采薇她們去公主府的時候,無意間提到了這件事情,又笑說道: “長安又來了一位漂亮的小娘子,不知是誰家的。”
長寧瞥了孟彤管一眼: “誰家的都不關你事。”說完這句話後,便直接掠過了這一話題,好似對長孫微雲以及陌生的小娘子完全不關心。可等到黃昏了,院子裏又清寂下來,抱着白雪姑反複地思量這件事。
梨兒跟着長寧許多年了,在孟彤管提了之後,便悄悄地着人去調查了。這會兒也帶了消息回來,說道: “是老夫人那邊的故舊,身世很是可憐,如今想要在長安謀生。”
長寧慢條斯理道: “有梁國公府忙着張羅,戶籍以及市籍之事都不用憂心。不過打聲招呼就夠了,還用我的長史親力親為嗎”
梨兒: “……”這陪着才到京的親朋好友四處游走多正常啊,她也沒敢多說,只是垂着眼立在原地,将自個兒當成一根木頭。
“再将《雙鸾記》拿來我看看呢。”長寧又說。她手中當然不是淩寒送長孫微雲的,而是後來去問淩寒要的。那日她猜到了長孫微雲想說什麽,只是長孫微雲由于種種沒有開口,那麽她自然要當作無事發生。要不成要跟長孫微雲說“我看了《雙鸾記》,我們來探讨一二”麽而且當時就算是長孫微雲問了,她也會找個托詞,說不曾看過的。
梨兒應了一聲,将書架上的《雙鸾記》取了過來。
長寧放走了白雪姑,将《雙鸾記》壓在了腿上,沒有翻看的打算。她轉向了梨兒道: “不遠千裏來投奔,姐姐妹妹共處于一個屋檐下,日久生情。變文裏都是這麽寫的吧”
梨兒誠懇道: “公主,奴婢沒看過那種變文呢。”
長寧手一擡,指了指《雙鸾記》說: “那你現在可以看了。”
梨兒: “……”她不想看。頓了頓,梨兒又問, “公主是在想長史的事情麽”
“是。”長寧一臉坦誠,她若有所思道, “我先前還是大意了,只同她提了不要靠近那些個狂蜂浪蝶,倒是不曾想到,桃李同樣能夠争春。”
梨兒小聲嘟囔: “您是不是管得太多了”
————————
①《東都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