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不必急于長大
第25章 不必急于長大
宋洵予果然遵守承諾,扶着他到了亭子之後,就松開手讓他坐下休息。
藺逾神出鬼沒的,不知道從哪裏鑽出來,給他們送茶水點心。
蘭若趕緊拿起茶杯喝水,努力掩飾自己的尴尬。
宋洵予倒是仍然淡定,看不出絲毫動搖。蘭若看在眼裏,頗有些沮喪——他還要修煉多久,才能有宋洵予這樣的氣度呢?
明明都是重生過一次的人了,卻還是那麽經不住事,總是大驚小怪的……
就在他自怨自艾的時候,宋洵予忽然開口道:“阿若,我比你年長了十歲。”
蘭若疑惑的看向他:“嗯……是啊。”所以呢?
宋洵予笑着說:“人的一輩子,最多也就十個十年,我比你領先了人生的十分之一,總是要比你多些體會,多些從容的。”
蘭若愣住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宋洵予這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在安慰他?
眼下的氣氛有些微妙,四下無人,恰好可以訴說些許心事。
他不斷摩挲着茶杯光滑的邊沿,遲疑道:“道理我都明白,只是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自己能比現在更成熟一些。”
他已經不是前世那個自己了,不能再把年輕稚拙當成理所應當。若是可能,他恨不得一步邁過這十年,眨眼間脫胎換骨,就算成不了宋洵予,能像藺逾那樣精明幹練也行啊!
宋洵予看着他,神色柔和,溫聲道:“成熟是要付出代價的,倒是不必為了這種事心急。”
也就只有少年人,會希望自己快點長大了。看那些所謂的成熟的大人,哪個不是恨不得回到少年時,回到滿身棱角還沒有被消磨的時候,肆無忌憚的重活一回?
就算是他,偶爾也會回望一下過去那個自己,半嘲半諷的哂笑一聲那時的年少輕狂。
Advertisement
宋洵予端過點心盤子,道:“嘗嘗這一道……是江南的名點。”
蘭若伸手去拿,有些驚訝:“這……還是熱的呢?”
宋洵予颔首:“剛出爐的,園裏有專門的點心師傅。別看這園子裏清淨,其實四下的廂房裏都有住人。”
“真的?”蘭若不敢相信,“但大家都說,你喜歡安靜獨處,我還以為這園子裏沒什麽人呢。”
宋洵予失笑:“再怎麽喜歡獨處,也不可能一個人住在山裏,我又不是苦行僧。其實這院子裏住的人不少,大都是些老手藝人。當初建這園子的時候,因為我不喜現代工藝,便專門請來這些精通傳統工藝的手藝人做活……園子建好後,他們便一直住在這裏了。”
難怪這園子建的這麽有古韻,不像一些現代複刻的園林,看起來總有些生硬,不夠自然。
蘭若道:“原來小叔叔你心腸這麽好……那些老手藝人,現在都不好找工作賺錢吧?”
傳統工藝耗時費力,在現代工業的圍追堵截下,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宋洵予留這些手藝人在園子裏,其實等于變相的贍養。
宋洵予道:“倒也不是讓他們吃白飯,平時做些維修之類的雜事,領領工資,就當做是園子裏的工作人員了。也許将來某一天,這園子會開放出去,當做公園也說不定。”
說這番話的時候,他的目光看向遠處天邊,神色極為淡漠,慣常挂着笑意的唇角抿成一條線,竟有幾分漠然的淩厲。
蘭若看着他,總覺得他像是下一秒就要飛走了一般缥缈,仿佛眨眼間,就要消失不見了。
身體比大腦的反應更迅速,在他意識到之前,手已經伸了出去,牢牢拽住宋洵予的袖口。
宋洵予被驚擾,回眸看過來,眼底的異色轉瞬即逝。
蘭若回過神來,急忙收回手,結結巴巴的解釋道:“小叔叔,你……你是要搬家嗎?要是把這裏開放成公園,你就不會住在這裏了吧?”
公園吵鬧,肯定是不合宋洵予的心意的。
可要是不住在這裏,他打算去哪裏呢?總不會是回老宅。宋洵予剛才的表情,不像是要就近換住處,倒更像是去遠方,去沒人能找得到他的地方。
宋洵予笑了笑,道:“那都是以後的事情了。”
蘭若欲言又止。
他有種沖動,想要問宋洵予能不能不要離開,峋園是個很美的地方,但要是真的變成了公園……他恐怕就不會再來了。
倒不是嫌棄公園,而是……正因為宋洵予在,才賦予這園子遺世獨立的清幽,若是人離開了,有些東西也就随之散了。
但他卻不敢把心中所想說出口,交淺不必言深,他和宋洵予之間,還不到無話不談的地步。
一時間,亭子裏安靜下來,入耳的只有徐徐風聲,泛紅的秋葉落入荷花池中,無聲無息,蕩起層層漣漪。
這情形本該有些尴尬,但不知為何,蘭若卻絲毫不覺得別扭。也許是因為身邊的宋洵予氣場太強,不管身在何處,都能讓周遭浮華沉澱下來。
在他附近,一切安靜和沉默,都是理所應當。
蘭若學着宋洵予的樣子,把目光放到水天一色的邊界,漸漸的,竟覺得自重生以後,就一直焦躁煩擾的心,一點點安定了下來。
也不知過了多久,藺逾再次出現。這一次,他懷裏抱了一個長約一米二,上寬下窄的物件,遞給宋洵予。
宋洵予接過來,拆開外面一層防塵袋,從裏面取出一個長方形的盒子。
蘭若好奇的湊過來:“這是什麽?”
宋洵予但笑不語,打開盒子。
蘭若湊上去看,脫口而出道:“古琴?”
原來那長盒是個琴盒,打開以後,裏面是一把通體深黑油亮,制式古樸的古琴。
宋洵予并不驚訝他能分辨,反而笑着說:“我聽說,你大學時讀的表演專業,對音樂也很感興趣,參加了不少樂器社團?”
蘭若點點頭,解釋道:“我學的幾樣都是西方樂器,民族樂器倒是很感興趣,但精力不夠,便沒有學,只是經常在社團活動時聽其他同學演奏。”
學古琴的人雖然比古筝的少很多,但社團裏還是有一兩個擅長的,所以他一眼便認出琴盒裏的是把古琴。而且觀其形制,應該還是把叫得上名號的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