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5
1980-5
自古以來救命之恩都重于泰山。
而若是這救命之恩發生在雙方都是未嫁未娶的狀态,總能增添幾分粉色佳話。
正如武俠小說總少不了英雄救美的橋段——當英雄救了美人,美人就會一臉嬌羞地說:“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無以為報,唯有以身相許。”
不過出現這樣的情況,估計都是英雄長相俊美讓美人滿意。
如果不滿意,估計美人就會說:“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無以為報,唯有來世做牛做馬,報此大恩。”
畢竟誰也不想同床共枕的是個辣眼睛的存在。
而恰好,高晉年的長相就長在了陸柚的心巴上。
哪怕沒有前世的記憶,可一個人的xing取向和審美是很難改變的。
從很早開始,陸柚就知道比起嬌媚可愛的姑娘,他的目光會更多地落在男生身上。
可能高晉年的長相不符合當下濃眉大眼、英武陽剛的主流審美,但那眉眼唇鼻,每一樣恰好長到陸柚的心裏去了,這完全是他的取向狙擊。
而且,還有個不好意思但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因為“運動”的影響,下鄉的時候身上就只有這些年攢下來的二十多塊錢和兩三件衣服和一床薄被子,其他的什麽都沒有。
來到落霞村的這段時間,因為是知青們一起做飯一起吃,陸柚交完夥食費基本上就不剩什麽了。
偏偏他小身板弱,幹不了那些高工分的活兒,不然人倒下了多的都去了。
所以對于未來陸柚其實相當焦慮。
他知道光靠自己沒辦法在這種大環境下活得好好的,所以就下意識地想要找個依靠。
Advertisement
他想在繁重的勞動時有人幫忙減輕他的辛苦;也想在孤獨的寒冬裏為他帶來溫暖;更想在餓肚子的時候可以有熱乎乎随便吃的飯菜……
無依無靠這麽多年,他不是沒努力過,可總是越過越差,生活沒有半點起色。
長此以往,他的心态也受到了影響,或許他真的就是這麽個爛泥糊不上的人,靠自己沒前途,只能靠別人。
尤其是聽到看到有些扛不住的知青也會選擇過得輕松點而和當地農村人結婚的真實事跡後……
有這些例子在前,再加上極端陰暗的擺爛思想作祟,讓陸柚生出了想要有一個讓他可以“不想努力了,軟飯,香香”的家的想法。
救命之恩的濾鏡更是加深了這種依賴心理。
尤其是在得知高晉年在落霞村屬于有本事但是難結親的類型,這讓陸柚的小心思蠢蠢欲動。
XXX
高晉年的身世在落霞村不是秘密。
高晉年的母親和高老漢是半路夫妻,高母嫁的第一任丈夫是個地主——準确的說不是嫁過去,而是被那個地主買去的童養媳。
對方同樣姓高。
高地主并不是那種少見的好地主,所以在鬥地主打地主運動興起之後,為了避免被□□,早早得到了風聲的高地主一家就帶着錢財馬不停蹄地逃去了大陸對岸。
不過這一家人并不包括高晉年母子。
高母是童養媳,因為“年紀大”和不時髦洋氣一直被自己丈夫嫌棄,借着這次逃跑,他直接就丢掉了這個土氣的糟糠之妻。
至于高地主老兩口對高母也沒什麽親情,本來就是花錢買來的童養媳,就是看在正兒八經明媒正娶要花一大筆錢,所以提前買個童養媳,到時候辦喜事的時候省錢不說,成婚前還可以當丫鬟使喚。
而高母也的确被高地主一家“人盡其用”,無論是婚前婚後都沒過過一天好日子。
這些都被高晉年看在眼裏。
大概是歹竹出好筍,高晉年從小就因為母親的受難對所謂的爺奶和父親很不親近。
于是覺得高晉年是個養不熟的白眼狼的高地主一家自然毫無心理負擔地将他抛下了。
高晉年是他們高家的長孫,也足夠聰明伶俐,可就像高父說的那樣,他還年輕,又有錢,能少得了女人給他生孩子?
等到了新世界,完全可以娶更優秀的LADY,給他們生更出色也讨人喜歡的孫子!
XXX
被抛棄的母子倆在清算過程中雖然遭受了一些磋磨但并不嚴重。
考慮到她是被高家買去的童養媳,其他高家下人也作證她進了高家也是明面上的兒媳婦實際上的丫鬟,從某種程度上也是被壓榨的受苦群衆,最後便放了她和兒子一條活路。
這并不代表母子倆就好過了。
為了證明自己的意志堅定,沒有被地主思想所侵蝕,也為了自己和孩子能好過一些表表态度,高母(只能)将這些年攢的私房錢全都主動捐了出去。
畢竟在當時那集體主義下,一般也不會餓死人——除非□□。
而高母這樣的舉動的确是在上面留下了好印象,可一貧如洗的高母沒有經濟來源,只能帶着孩子回娘家。
然而娘家能做出把小小年紀的高母賣給地主家當童養媳的事,自然也不會多有照母子倆。
高母回到娘家後便被立即張羅着改嫁,就因為對方給的聘禮高,全然不管對方是已經娶了兩個老婆都死了的情況。
當然人家只想娶老婆,不想多個拖油瓶。
那個時候的高晉年才十來歲,按道理高母不能帶着他改嫁的話,那麽高母的娘家人就要幫忙撫養這個外孫。
然而娘家人并不想多張嘴吃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更何況這娃兒留有一半地主的血,誰知道後面會不會被牽扯?
大概是之前賣女兒讓他們覺得高母可以任由他們搓扁揉圓,所以對于高母請求等她再嫁之後幫忙撫養兒子的請求嗤之以鼻。
但他們萬萬低估了作為一個母親的心。
高母當初被賣進地主家當童養媳是她年紀太小沒法選擇,可這次再嫁明知道對方是個家暴男并且疑似打死了兩人妻子也點頭答應,不過就是想着自己一個弱女子怕養不好兒子,希望讓收了高聘禮的娘家人可以幫忙養活兒子。
可娘家人根本就不是人,不僅把她敲骨吸髓,連親外孫也不顧念半點親情。
既然他們卻如此不仁不義,那她也不會再忍讓了。
當下她就大鬧一場,然後鼓足勇氣跑到當地的婦聯尋求幫助。
一是狀告娘家人封建思想賣女兒賺錢,二來則是希望婦聯能幫忙解決她的婚姻問題——
高地主一家被清算的那段時間,她可是聽了不少新社會理念的宣傳的,可別光喊口號不幹事啊!
這個時候的婦聯其實并不具備太大的力量,不過高母的要求很低——只要不介意她帶兒子嫁過去,不管是鳏夫還是光棍都可以,并且她一點聘禮都不要!
雖然已為人母,雖然被高地主嫌棄土氣不時髦,但高母其實并不醜,甚至可以說是清秀标致——要不然當初也不會被買去當童養媳,高地主也不會同意結婚并且生下高晉年——她又不要聘禮,一時還真有不少人心動。但最後高母卻選擇了落霞村的高老漢。
一來是高老漢也有一子一女,這樣他們半路夫妻都有孩子,誰也不吃虧。
二來則是高老漢雖然是個鳏夫,可是他的第一個老婆是因為生孩子難産死的,高老漢也沒什麽打老婆的傳言。
還有,高老漢的大兒子在外頭當兵——雖然就是個大頭兵,并且參軍的隊伍很遠,而且才去一年,可是這年頭對穿軍裝的人都有天然的敬畏感……如此,可以狐假虎威震懾她娘家的那些混不吝,也可以借着軍人家庭的庇佑,減輕別人對高晉年的偏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高老漢看上去對于高晉年沒什麽偏見。
高老漢也的确是對高晉年沒什麽偏見。
別人都擔心高晉年畢竟生父是地主,還是跑了沒受到應有懲罰的地主,萬一受牽連就不好了,可高老漢覺得自己幾代貧農根紅苗正,還有個大兒子在當兵,怕什麽牛鬼蛇神?
至于高晉年本身……高老漢覺得這孩子雖然長得有點不敦實,但言談舉止都很護着自己的親媽——孝順的娃兒再差都差不到哪兒去!
至于高母,高老漢那就是相當滿意了。
不要聘禮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他家的确是有點窮,要不然大兒子也不會因為到了年紀說不上媳婦幹脆跑去當兵(那年頭當兵可沒什麽文化要求,只要成分清白身體健康年齡合适就行);女兒萍萍也不會因為沒個媽照顧,三歲多了還蓬着頭發流着鼻涕,瘦巴巴跟一歲左右那點高。
而且高母還識字!
甭管這是不是在地主家學的,娘也,會識字,有這麽個當媽的,往後說不定大字不識一個的高家能出個文化人呢!
XXX
高母和高老漢的結合沒有感情,全是條件,但或許正是這樣的各取所需,這對半路夫妻反而把日子過起來了。
然而大概是年少時在地主家被磋磨狠了,在生了小女兒之後,高母身體的暗疾就一下子爆發出來,健康狀況急轉直下,沒兩年就撒手人寰。
而高老漢年輕時也是被偏心的父母狠心壓榨過,落下一身病痛,在聽聞當兵的大兒子在一次行動中犧牲,大悲大痛之下,也跟着去了。
彼時高晉年才成年不久,不過十七歲的少年,未來正是無限可能的時候,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擔一下子壓在了他的身上。
屋漏偏逢連夜雨。
高老漢去世之後,高老漢的二弟一家就跳起來了,嚷嚷着高晉年不是高老漢的孩子,高家不能落到外人手裏,并且還老調重彈把高晉年的身世拿來說事,要把他趕出高家。
高晉年并沒有太反駁這個,本來随着母親二婚來到高家的時候他就已經是個半大小子了,如今更是已經成年,呆不呆在高家都無所謂。
他知道自己的生父是他抹不去的污點,而他的确和高老漢一家沒有血緣關系,尤其随着生母逝世之後,在別人看來他也變成了一個外人。
少年人畢竟氣盛,他不願意被別人看輕,再加上考慮到高雪萍、高雪婷和兩個侄兒和高老二一家才是真的血脈親人……在農村,有時候這種血脈關系才是立足的根本。
為了讓他們能夠好好在落霞村生活,高晉年便沒做抵抗,将自己的年紀改大了一歲直接把戶口遷了出去,另立了個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