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得寸又進尺
第58章 得寸又進尺
扶蘇詳細地将父親什麽時候開始尋仙問道,都聽了哪些方士的多少鬼話,散出去了多少錢財人力,一一說了一遍。
秦王政原以為自己只是被一個方士騙了,結果好嘛,是一群。
一世英名的秦王,從未遭逢過這等滑鐵盧。
秦王政:……
秦王政試圖掙紮一下:
“果真有這麽多嗎?是不是記錯了?”
其實他想問的是,自家太子真的沒有為了叫老父親意識到嚴重性,故意誇大其詞嗎。
但理智按下了到嘴邊的話,避免說出來火上澆油。
事實證明沒說是對的。
扶蘇微笑着表示:
“多嗎?其實這些已經是少的了。”
秦王政:?
所以愛子不僅沒有虛報數量,還為了老父親的面子稍稍粉飾了一番嗎?
扶蘇嘆氣:
“既然父親想聽真實的情況,那我便實話實說了。”
Advertisement
秦王政張了張嘴,有點後悔剛才為了面子多嘴的那兩句。
扶蘇:“盧生與侯生以煉制仙藥為名騙取了大量錢財,卻一直沒能拿出當真有效的仙藥來。”
扶蘇:“他們想将兩種藥混合制成複方藥物呈給父親,說這是仙藥。然大秦律法嚴明,複方藥必須進行驗證才可呈上,他們怕因此遭到律法懲處,決定逃走。”
扶蘇:“逃走之前還曾四處诽謗父親,說父親貪戀權勢不配成仙,并非他們煉不出仙藥。”
秦王政:…………
謝謝,已經開始生氣了。
但這還沒完,盧生他們幹的事情可不止這些。
扶蘇:“盧生說父親應當微服出行,隐匿行蹤,不叫臣子知道。便是丞相也難見父親一面,以免壞了父親修行。”
秦王政的眉頭皺起來了。
臣子見不到君王,天下還如何能治理得好?任何政令都只能經由他人之手傳達,一旦出現問題不堪設想。
況且君臣長久不見,等臣子習慣了數月不見君上。倘若君主駕崩,身邊宦官侍臣有意隐瞞,只怕能瞞上許久都不露破綻。
屆時大秦到底還是他嬴姓秦氏的大秦,還是臣子的大秦?
秦王政躊躇了片刻,問道:
“寡人不見下臣,那兒女呢?”
扶蘇微笑。
秦王政懂了,定是連兒女也不見了。
但聽扶蘇幽幽地說道:
“兒臣身為太子自然不好叨擾父親的修行,只能替父親多分擔一些朝政上的壓力。不過父親出游時倒是挺愉快,時常讓胡亥相伴左右。”
為了修行不見太子與臣子,倒是把幼子帶在身邊逗樂。
秦王政:…………
怪不得愛子獨獨揪着胡亥不放,怪不得臣子中會有人铤而走險支持胡亥上位,搞了半天是他自己弄出來的。
扶蘇連“兒臣”這樣的自稱都出來了,聽得秦王政覺得十分刺耳。愛子便是愛子,何須以臣禮相稱?
秦王深吸一口氣,轉移話題:
“還有什麽一并說了吧。”
扶蘇:“有個叫徐福的方士說海上有三座仙山,父親便給了他數千童男童女、足夠吃三年的糧藥衣物,出海尋仙。”
扶蘇:“一年後他無功而返,說是海上有鲛魚阻攔,無法遠航。”
扶蘇:“父親于是派人射殺了一條海邊的無辜大鲛,讓他再次出海。之後他就沒再回來過,帶着金銀人口不知跑去了何處。”
秦王政再次:…………
秦王政扭頭喚了侍者入殿:
“去将方士盧生、侯生、徐福等人捉拿下獄,嚴刑拷問他們用求仙之事哄騙了多少人。”
扶蘇看着父親努力為自己挽尊,眼裏閃過一絲笑意。這樣的父親總比日後鑽了牛角尖,硬是堅信方士胡扯的固執模樣要叫他安心得多。
不過扶蘇還是得告訴秦王:
“那徐福是齊人,一直在齊地行醫,頗有聲名,且受人愛戴。父親若是此時治罪于他,只怕不妥。”
秦王政點了點頭:
“那便先拷問盧生和侯生。”
這二人不可能只騙過他一個,定還有其他貴族受騙。大秦不以未來之事給人定罪,但可以他們曾經行過的惡事進行判決。
猝不及防得知了自己晚年的騷操作,秦王政受到了極大的刺激。接下來的一整天都在跟自己生悶氣,怎麽都想不通未來的自己到底在幹什麽。
扶蘇倒是很理解。
父親也是人,是人就有弱點。年紀見長後身體機能和腦域的退化,再碰上騙子精準打擊,鑽牛角尖也很正常。
英明如昭襄王,晚年不也被趙國輕易挑撥離間成功,處死了武安君白起嗎?
但是看父親難得如此沮喪,扶蘇還是心軟了。也不計較之前的那些細枝末節,溫聲勸慰了兩句。
“尋仙之事不過是一點小事罷了,父親執政還是很英明的。六國貴族安分守己不敢生事,全賴父親威懾鎮壓,我遠不如您。”
扶蘇說起父親駕崩後,六國勢力借機發動叛亂。因此論證自己威儀不足,比不上父親英明神武。
他又說都怪自己不夠優秀,才叫父親憂心大秦的未來。因此才要尋求長生之術,不敢放下朝政安心去黃泉地府與先祖團聚。
扶蘇謙卑恭順地自省道:
“父親若是有氣,便責罰我吧。未能勸阻父親,也是我的過失。”
這還讓秦王如何氣得下去?愛子為了他的面子都把一切攬到自己身上了,他再耿耿于懷反而不美。
秦王政将兒子拉起來,讓他在自己身邊坐下,也沒再說什麽。之後便恢複了正常,果然不再自閉了。
為尚未發生的事情生氣不值當,記住這個教訓,以後不要重蹈覆轍才是重點。
扶蘇悄悄觀察父親的面色,确定他沒事了,也松了口氣。
畢竟是父親的黑歷史,他也擔心說出來後會叫對方氣出個好歹來。
眼看父親心情好了。
扶蘇便悄聲同父親分享道:
“那徐福騙了錢財不歸,我氣不過,後來平了匈奴後便派遣了另一支船隊去海上搜尋他們。原以為大海茫茫怕是找不到人了,沒成想在一處島嶼上将人逮住了。”
秦王政側目:
“竟然找到了?”
扶蘇眨眼:
“找到他不是重點,重點是那島上有一座巨大的銀礦!”
誰也不會嫌白銀多,哪怕先秦時期用白銀的不算多,一般都是銅和金。能讓扶蘇說“巨大”的礦藏,規模一定十分驚人。
秦王政的心情又好了不少,既為發現了銀礦,又為兒子費盡心思替他出氣一事。
好心情持續到第二日在章臺宮見到幾個戰戰兢兢的方士,秦王政不解地詢問左右,得知這些人是太子叫來的。
秦王政問道:
“太子尋這些方士做什麽?”
左右答:
“卑下不知,不過這些人裏并非全是方士,亦有醫家弟子和墨家工匠。”
秦王政來了一點興致,幹脆直接問殿中衆人,太子可有什麽吩咐。
其中那位醫家弟子站了出來:
“啓禀王上,小民在各國做過游醫,在貴族家中任職時曾遇一家祖上的墓穴坍塌。坍塌的幕牆砸壞了棺椁,貴族于是替先祖換了一副棺。開棺時某也在側,見棺中屍身不腐,引以為奇。”
秦王政一愣,意識到了什麽。
又聽另一個方士站出來回話:
“小民的老師薄有聲名,十數年前被貴族請去研究過一陣子的長生不死藥。卻不是令人成仙的那種,而是保屍身不腐壞的。”
他還詳細介紹了一下流傳在當地的地府傳說。
說的是人死後會去黃泉地府,并将陪葬品帶入死後世界。這部分和廣為流傳的說法無甚區別,區別在後頭。
當地人認為,死後也是有壽命一說的。壽命與陽間的屍體挂鈎,屍體若能一直不腐,鬼魂就能一直在陰間待着。
各地稀奇古怪的傳聞數不勝數,也不知哪些為真哪些為假。不過秦王政倒是聽得津津有味,覺得比求仙之說靠譜許多。
聽完了所有人的說辭,秦王政大概明白了。
這群人其實是來給他的陵墓添磚加瓦的。
比方說其中的墨家弟子,就是提出了皇陵的新型防盜措施。醫家弟子和部分方士,則給出了保存屍身的方法。
還有一些方士擅長風水,說可以替他的皇陵改善布局。另外建議在陵墓中增設一條水銀河,水銀河可通地府,增加王上死後複生的成功率。
有些是無稽之談,有些确實可行。
秦王政知道兒子對鬼神之事并不相信,但對方肯為了哄他開心尋來這些人,也是難得。
大約是之前聽說他在詢問地府的事情,才特意找了他們過來吧。
這些人頂多搗鼓一下皇陵,無非就是給皇陵多增加點規模。花點錢的事情,又是用在父親的陵墓上,扶蘇還是支持的。
這不像煉丹尋仙藥那樣,勞民傷財還沒有任何回報,更不會損害父親的身體,還能叫父親開心,何樂而不為?
反正現在有了六國貴族的支援,金銀財寶多得用不完,都拿去給父親裝點皇陵也不要緊。
秦王政昨日才受到一波打擊,原以為兒子肯定不樂意他繼續接觸方士了。連他自己都有點躊躇,還在思索那地府之說是否也是騙局,結果扶蘇先替他安排好了。
——莫名有一種個人愛好得到支持的滿足感。
秦王政自然不能拂了愛子的好意,當即就命令他們去和陵墓施工的負責人對接,看看怎麽改造他的陵寝最合适。
等扶蘇回來後,看到的就是一個完全被順毛哄好了的父親。
見愛子進殿,秦王政眉眼含笑:
“扶蘇,來,看看這個。”
扶蘇在父親身邊跪坐下來,探身看了一眼。
那是始皇陵的布局圖,不過不是最終版本。而是在最初的格局上進行了些許改動,剛把水銀河加進去。
扶蘇看完問道:
“父親可還喜歡這條河?”
上一世水銀都由巴清獻上,換取她名下商隊在大秦穩如泰山的第一皇商地位,對巴清來說十分值得。雖然等到秦二世扶蘇上位開放商業限制的時候,這位年長的女性其實已經去世了。
扶蘇覺得搞個水銀河也挺好的。
那些方士騙人煉丹非常愛用丹砂,最好全部弄進皇陵裏去,免得後世子孫再吃這等害人的東西。
扶蘇并不知道水銀在後世有巨大的作用,畢竟先秦時期這東西基本就是作為顏料和煉丹材料使用。少數藥方裏會用到它,但也不多。
秦王政沒想那麽多,他覺得方士說的水銀河流向黃泉似乎很有道理。正好扶蘇又說巴清願意獻上大量丹砂,那就更沒什麽顧慮了。
他拿着圖紙興致勃勃地和兒子分享哪個宮室用來做什麽,要把陵寝打造成另一個完善的宮殿。
秦王政還指着一處說自己給愛子在這裏留了一間殿宇,方便他在地府時過來留宿。
扶蘇便問道:
“父親準許兒子為您陪葬嗎?”
如此勞民傷財的巨型墓葬弄一個就夠了,上輩子扶蘇就沒給自己修皇陵。臣子撞着柱子說這樣于禮不合,哪有皇帝沒陵墓的,也沒能成功勸阻他。
扶蘇自己又不怎麽信地府傳說,所以他根本懶得花錢弄墓葬。臣子認為這樣辱沒了帝王身份,他就說那我給父親陪葬好了。
然後愉快地在始皇陵的陪葬坑裏挑了個位置,說從此之後大秦皇帝都按照這個來,不建墓葬,全給先祖始皇帝陪葬去。
二世臣子:……窒息.jpg
有一個任性的君王就是這樣子的,幸好三世陛下沒那麽難纏。
橋松大概也是怕被後人戳脊梁骨罵不孝,幹脆硬着頭皮把父親的棺椁送到始皇陵地宮裏去了。至于他自己,薄薄地修了個差不多的皇陵應付了事。
扶蘇可不知道他兒子搞的這些事情。
他就是想着上輩子沒和父親說,自顧自決定了陪葬。這一次可以提前問父親要到許可,這樣以後臣子就沒理由逼逼了。
秦王政:?
他以為自己聽錯了,扶蘇好好一個下任秦王不搞自己的陵墓,怎麽想着給他陪葬?
等等,出現在上輩子不會就是這麽幹的吧?橋松呢?橋松也任由他爹瞎胡鬧?!
扶蘇移開視線:
“反正我就是要給父親陪葬的,新修一個陵寝離父親太遠了,又勞民傷財,大可不必。”
秦王政被這小子氣笑了。
喪葬大事怎可如此輕忽,簡直是胡鬧!
這一天,侍者們看見太子不知如何惹惱了王上,被王上提劍追至章臺宮大門。之後足足三天,王上都不許太子進殿,說是讓他回去好好反思。
扶蘇反思了,反思之後他膽子比之前還大。
忖度着父親應該消了氣,跑來求見。等入了殿屏退下人後,他便期期艾艾地問道:
“要不,父親準許兒子與您合葬吧?地宮這般大,分我一間偏僻宮室即可,如此也不會辱沒大秦君主的身份。”
陪葬坑還是距離父親太遠了一些,能登堂入室最好。父親心胸寬廣,肯定不會吝啬這小小一塊地方的。
扶蘇左思右想都覺得這樣更合适,就差父親點頭同意了。
秦王政:……我讓你反思的是這個嗎?你還得寸進尺了?!
太子殿下再一次被王上提劍趕出了章臺宮。
太子宮裏。
韓信疑惑地問殿下到底怎麽惹怒王上了。
扶蘇無辜搖頭:
“沒有啊,我和王上鬧着玩呢。”
韓信半信半疑:
“真的嗎?”
扶蘇堅定地點頭,半點看不出來心虛的樣子。
韓信果真信了,轉頭跑去安慰橋松舜華他們,不要在為這件事憂心了。
章臺宮裏的小争執其實很難瞞得過親近之人,侍者對外守口如瓶,但陰嫚公主過來詢問的話,也不好一點口風都不透露。
侍者也期盼着兩位君上能趕緊和好如初呢。
所以憂心忡忡的陰嫚很快搞清楚了前因後果,跑來找大兄商量對策。
看見大兄居然還能泰然自若地在太子宮中喝茶看奏疏,陰嫚放下了一半的心,意識到事情遠沒有流言傳得那麽嚴重。
她在大兄對面坐下,雙手撐着下巴看了一會兒。等大兄批完一封奏折,這才開口說正事。
她問兄長:
“兄長為何不願意建造自己的陵墓呢?”
扶蘇反問她:
“一個人孤零零待在墓穴中,有什麽好的呢?”
陰嫚歪頭:
“怎麽會孤零零呢?不是還有王後陪你嗎?”
扶蘇淡淡地說道:
“我沒有皇後。”
陰嫚沒聽出王後和皇後的差別,只當大兄是因為克妻的說法不願意再娶。她便憂慮起來,懷疑大兄以後怕是連姬妾也不納了。
扶蘇提醒她:
“父親也沒有皇後。”
陰嫚張了張嘴,她差點忘了父親也是孤零零一個人。
扶蘇還問她:
“難道你不想陪葬到父親身邊嗎?”
陰嫚猶豫片刻,誠實地點了點頭:
“我想。”
扶蘇微笑。
看吧,大家都是一樣的,多大了也離不開爹。有機會更進一步能葬入地宮的話,不努力試着争取一下,實在是不甘心。
陰嫚捧着臉嘆氣:
“但是兩屆秦王合葬,這樣不合規矩吧?”
要是其他兄弟也就罷了,畢竟沒當上秦王。當爹的讓兒子葬到自己身邊合情合理,但大兄以後是要當秦王的啊。
扶蘇不置可否。
正常情況下當然不行,可他有的是別的法子。之前找來那麽多方士當他是白找的嗎,是時候該發揮作用了。
于是秦王政從方士那裏聽說,水銀河規模越大越好,這樣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秦王政可不知道這是扶蘇為了把所有水銀都收攏起來,防止後代皇帝嗑藥才授意方士這麽說的。他自己聽着挺有道理的,覺得邏輯很通順。
只是他總忍不住想到不省心的大兒子,用滿是孺慕的眼神期盼地看着自己,說要給自己陪葬。
秦王政問道:
“若旁人也要入黃泉,是否墓中也該設一條水銀河?”
方士自然說是。
他給出的觀點就是水銀河可以提高成功入地府的概率,那肯定要每人一條。不然一個人修了之後所有人都能用,就顯不出它的珍稀了。
不過陪葬在附近的人,或許能被捎帶上。要是葬得太遠,新修一處墓穴,那就不好說了。
秦王政聞言陷入沉思。
如果兒子墓葬也要修一條的話,那就得考慮水銀的庫存了。到時候兩條河的規模都大不起來,萬一入地府失敗了怎麽辦?
所以還是合二為一比較穩妥。
雖說其他人沒修水銀河似乎也入了地府,但秦王政不想去賭那個萬一。萬一祖先其實都沒進去呢,這種事情活人又說不準的。
聽方士的意思,陪葬似乎也行。可還是那句話,離得越近越穩妥。
于是隔天太子溜達回章臺宮試探父親的心意時,不出意外地聽到父親改口了。
秦王政別扭地說道:
“大秦君主沒有成規格的墓葬成何體統?寡人的陵寝分你一點吧,也免得你被後人笑話陵寝寒酸。”
扶蘇驚喜地問道:
“父親不嫌我占了地宮的位置礙事嗎?”
秦王政哼了一聲:
“寡人的地宮足夠大,多你一個不多。身側沒有兒女相伴确實冷清了一些,這才許你進來的。”
扶蘇故作失落:
“原來父親要将弟妹們都接進來……”
秦王政用眼神示意他适可而止。
扶蘇不管,依舊像霜打過的茄子似的,蔫蔫地看着親爹。
秦王政實在拿他沒辦法,只好承認:
“沒有旁人,他們都在地宮外陪葬。只有你,寡人地宮太小,頂多分你一塊地。”
扶蘇:計劃通√
有了父親的準話,其他弟弟妹妹休想找借口葬進來。父親身邊只能有他一個,其他人都在外圍老老實實待着吧。
等其餘公子公主知道這件事時,已經塵埃落定了。
将闾氣得不行:
“大兄太小氣了,都是親兄弟,把父親分我們一點怎麽了?”
公子高一臉看破紅塵:
“換成是你,你會分出來嗎?”
将闾立刻反口:
“那肯定不分!”
公子高:我就知道。
将闾扭頭見長姐陰嫚老神在在,絲毫不生氣的樣子,不由得疑惑:
“長姐就不覺得心有不甘嗎?”
陰嫚表示她早就習慣了。
而且她也不像大兄那麽爹控,在她的生命裏還有很多其他很重要的人和事。
——為什麽非要和大兄比父親的寵愛呢?妹妹們比起大兄還更喜愛她呢,也沒見大兄因此嫉妒她。
将闾覺得這個類比不對。
陰嫚輕嗤:
“哪裏不對了?父親是大家的父親,妹妹也是大家的妹妹。你覺得不對,只是因為你認為父親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勢,而妹妹沒有。所以你覺得妹妹的喜愛不配和父親的喜愛相提并論。”
其實都是一樣的,感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這些人先把人按照身份分了個三六九等,然後只珍惜來自上位者的感情,對下位者的真情棄之如敝履。
可陰嫚覺得這樣不對,弟弟們還是受了權勢思維的影響。
如果他們只是尋常人家,父親偏愛哥哥、母親偏愛妹妹、妹妹偏愛父親、哥哥偏愛母親。大家都有各自的偏愛,這就是個很正常的事情,沒什麽好說的。
将闾被陰嫚說服了。
陰嫚起身離開這裏,臨走前掃了一眼衆人,意味不明地感嘆道:
“我們把父親當君父,那就別怪父親最疼大兄。”
要是她有兩個孩子,一個真心只拿她當親近的母親,另一個敬畏她的權勢、雖孺慕她卻也會不自覺流露出對上位者的讨好,那她恐怕也會更喜歡前者一點的。
王室中真情本就難得,不摻一點雜質的真情就更珍稀了。所以陰嫚非常珍惜妹妹們對她的愛重,并不覺得她們對她的偏愛不值錢。
眼看着長姐潇灑地離開,大家面面相觑,陷入沉默。
片刻後,才有人小聲嘀咕:
“父親除卻大兄之外最寵她,她比我們強多了,當然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話來。”
将闾卻若有所思:
“也不是吧,父親對我們也挺好的。我闖了這麽多禍,換成別人家早就上棍棒打兒子了,但父親從來不打我。”
最後将闾得出結論,自己還是非常受寵的。他爹是個疼孩子的絕世好爹,只是性格嚴肅了一點,看起來不親近而已。
将闾滿血複活,決定以後多去章臺宮向父親請安。
還有上次榮祿那小子得到了父親賜下的車架,自己卻沒有。這可不行,這次過去一定要纏得父親也特意給他賜一輛。
不過這回可得挑大兄不在的時候再過去了,免得又着了大兄的道。
将闾跑出去打聽太子扶蘇的日常行程了,沒再管屋子裏那些說酸話的兄弟姐妹。
扶蘇剛從章臺宮出來,就看見将闾鬼鬼祟祟地拉着侍者詢問太子現在在不在宮裏、平時都什麽時候離開章臺宮。
扶蘇眉梢微揚:
“将闾,你在做什麽?”
将闾身體一僵,緩緩回頭,幹笑一聲:
“大兄,好巧啊,你怎麽出來了?”
扶蘇拉長聲音:
“哦——巧嗎?我看你仿佛不太想碰見我的樣子。”
将闾:這種事情非要挑明嗎?
将闾沒有信心能在交鋒中贏過兄長,糾結了兩瞬之後,果斷溜了。
“大兄,我那邊還有事情沒做完,我先走了!”
說着一溜煙跑沒了影,生怕扶蘇追過去抓住他。
扶蘇:……我有這麽吓人?
扶蘇也不走了,轉身回到殿內,同父親說起此事。
“将闾最近越發不穩重了,總是四處亂竄。我想着教材也編寫得差不多,弟弟妹妹們恐怕又清閑了下來。”
秦王政覺得有理:
“那便讓他們去給王绾幫忙,寡人上次還聽李斯他們說起修改律法千頭萬緒,實在忙不過來。”
這個上次已經是許久之前了。
李斯跑來告王绾的小狀,說他下職之後也不着急完善購田令的相關事宜。
既然不想參與,不如給他安排點其他事情做。也免得時不時在他和馮去疾身邊閑溜達,閑适得惹人嫉妒。
秦王政便以加班警告了王绾一次,事後對方果然積極起來,不再推诿劃水了。
不知這麽長時間過去,律法修得如何。李斯一直沒報上好消息,想來工程量應該還是很大。
那正好,把閑下來的兒女塞過去打下手。既解決了孩子們無事可做跑去到處闖禍的問題,又給李斯送去了得力幫手,還能讓那群崽子多學點有用的東西。
律法乃大秦根基,身為王室子弟,須得對此了若指掌。
扶蘇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等他們學成出師,應當就可以直接入朝,多替父親分擔一些朝中要事了。”
眼看再過幾年就要開始推行大一統的各項細節,那時可就真是一個人要當兩個人用了。
可惜年長的弟妹數量還是少了些,剩下那堆還得等幾年才能長到獨當一面的程度。
作者有話要說:
扶蘇:見到我就跑是吧?接下來你就不用再見我了^_^
将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