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秦土匪頭子
第35章 大秦土匪頭子
吹牛的時候被頂頭上司撞見了,世界上沒有比這更社死的情況。
李信整個人傻在那裏,深感喝酒誤事。
偏偏這個時候,促狹的長公子還煞有介事地點頭附和:
“不錯,李将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想必南鄭公與狄道侯得知之後也會欣慰非常。父親在鹹陽對許多前線細節不甚了解,李将軍不如再多說一說,譬如你是怎麽單槍匹馬在關隘下挑釁趙國将領的。”
李信:……
李信欲哭無淚,他可不敢繼續吹下去了,長公子害他!
他趕緊起身告罪:
“公子說笑了,信不過無名小卒,哪來那麽多可以說道的事跡。還請王上與公子原諒信的酒後失言,莫要再提了。”
另外幾位将領也紛紛附和,頗有兄弟義氣地幫忙打圓場。要是真讓小年輕吹噓給王上和公子聽,這小子接下來幾個月怕是都不好意思出門見人了。
扶蘇不置可否,只笑吟吟地将視線落在了他們那一桌上。
桌上擺着許多空酒壺,顯然喝了不少。
幾人:糟糕!忘了自己剛剛在喝酒了!
好的,現在的局面從李信吹牛被抓包,變成了他們集體喝酒被抓包。原本還有心思看李信笑話的其餘人全都垂頭喪氣起來,活像個難得逃課還被夫子抓住了的好學生。
就很丢人。
扶蘇欣賞夠了他們的窘态,這才轉頭對父親說道:
Advertisement
“幾位将軍難得松快一二,不如準他們坐下接着喝吧?”
秦王政微微颔首:
“可。”
将軍們:……不了不了,當着二位的面我們一口酒都喝不下去啊!
可是王上都發話讓他們坐下喝酒了,總不能不識好歹地拒絕吧。幾人重新坐下來,臉上還得撐起受寵若驚的笑容,十分辛酸。
扶蘇沖父親眨眨眼,示意他去看将軍們的反應。
秦王政的目光從衆人有苦說不出的表情上一掃而過,愉悅地勾了勾唇角。
捉弄人确實不太厚道,但着實有趣。
不過此舉只能偶爾為之,畢竟是勞苦功高的大秦肱股之臣,不可總是戲耍他們。
扶蘇順從地點頭答應下來,就是答應得太快,總讓秦王政覺得兒子又是積極認錯死不悔改。
罷了,回頭多給将軍們一些賞賜權作慰藉吧。
秦王政父子在邯鄲逛了幾天,正事那是一件都沒做,純粹散心來的。幸好秦王不是單獨一人來的鹹陽,還帶來了即将分派給邯鄲郡的大小官吏。
新郡守上崗,沒讓王老将軍多費什麽心思,很快就接過了事務的處理。邯鄲郡上下很快就運轉起來,開始推行秦國的政令。
趙人自然是很不适應的,尤其他們還居住在趙國腹地,日常沒有經歷過太多苦日子。一下子讓庶民遵守嚴格的秦法,簡直是強人所難。
秦趙本就有世仇,秦法激化了這個矛盾,想要讓趙國歸心,難度極大。
這件事急不來,只能用時間一點點消磨掉趙人的抗拒心理。
扶蘇能做的也不過是利用商業手段讓利于民,給庶民一點甜頭,把他們拉上賊船。
只有秦國來了,庶民才有獲取利潤的機會。為了自身利益,趙國黎庶只能選擇接受秦國的管束。
這是趙國給不了他們的。
而且秦法雖然比較嚴格,卻也用明确的律法保障了所有人的利益。哪怕秦法裏同樣有貴族犯罪懲罰比庶民更輕的規定,也比趙國那種律法混亂、庶民被貴族打死都是白死要好得多。
在趙國,你想要貴族按律受罰?想得美,即便趙國有這樣的律令,也根本執行不下去。
嚴苛的秦法約束的不僅是庶民,更是貴族。
指望一下子就過渡到貴族與庶民地位平等太不現實了,黔首們也沒指望過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只要貴族能受罰,對黔首來說就是莫大的安慰。
但,庶民苦日子過慣了,自然能很快習慣新的律法。貴族卻不行,所以他們沉迷複國。
秦律推行下去之後,各地的小貴族立刻收拾細軟舉族搬遷。
趙地是待不下去了,他們要去齊國。
郦食其受扶蘇的安排剛學完了張儀的手書,即将趕赴齊國。這群人過去就是自投羅網,秦軍于是沒有阻攔。
不過小貴族數量太多了,指望齊王全部殺光不太現實。
秦王政對扶蘇說道:
“郦食其想要獲取齊王信任并不容易,後勝會因地位受到威脅,排擠他的。”
郦食其是秦國使者,一開始後勝自然會禮遇他。但時間一長,當後勝發現郦食其可以越過自己左右齊王的時候,肯定就坐不住了。
後勝之所以在秦國眼裏還有利用的價值,願意重金賄賂他,不就是因為他能說動齊王做出有利于秦國的行為嗎?
現在多了個郦食其,人家本身就是秦國派來的。對秦國來講,這就是去掉了賺差價的中間商,後勝這個中間商本人不可能坐以待斃。
扶蘇笑道:
“後勝此人目光短淺,恐怕要等很久才能發現不對了。”
後勝的手段可不如郭開,郭開滅趙不單純是為了拿錢,人家有更長遠的考量。
後勝有什麽?他什麽都沒有。
滅齊之戰打響後,他才驚覺自己收的賄賂是個燙手山芋。齊國沒了他也就沒了利用價值,沒辦法繼續過好日子。
所以齊國開始積極抵擋秦軍,直到後來發現實在是打不過,才放棄掙紮選擇投降。
可這個時候再投降已經晚了,一開始投降還能落個識時務的印象,走投無路的投降沒有任何價值。
因而最終後勝和齊王建都沒什麽好下場。
若換了郭開,郦食其抵達的第一時間就會意識到威脅,暗中打壓這位秦國來使。但後勝嘛,他是玩不過郦食其的,不足為慮。
秦王政贊同了兒子的分析,不過還是提醒了一句:
“只是郦食其畢竟是後來者,恐怕很難徹底取代後勝的地位。若要說服齊王殺死太多貴族,在後勝的阻撓下很難成功。”
後勝再怎麽也是齊王建的親舅舅。
是以秦王政認為,郦食其恐怕只能說動齊王殺掉一些跳的比較高的貴族。要殺滅所有貴族,難度太大。
這些貴族着實讓人棘手,不事生産只知享受,還要為了自己的享受霸占一大批奴隸家仆伺候自己。
秦王政本來就嫌國內人手不足,實在眼饞貴族們的部曲扈從。
至于貴族本人,除了讀書識字沒有任何優點。又沒法進入官場為大秦效力,留着只會生亂,還不如殺了呢。
扶蘇也道:
“貴族确實太多了,殺是殺不光的。好在我們只需要殺雞儆猴即可,那都是小家族,過兩代也就沒落了。”
殺雞儆猴這件事上輩子的始皇一直在做,可惜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沒有徹底打滅那群舊貴族的心氣,他們總覺得被殺的義士失敗了,不影響自己下一次成功。
光殺人不誅心,殺再多也沒用,反而容易激起民憤。那群貴族一扯着這件事賣慘博同情,立刻就得到了不少舊地庶民的響應。
所幸那時扶蘇的懷柔政策初見成效,被鼓動的庶民只有各國腹地的一小部分。
扶蘇展開自己寫的卷冊,一一同父親分析起來。
父親對這些舊貴族的了解不夠深入,才會走入只要殺得夠多就能震懾得他們不敢妄動的誤區。
無妨,這些疏漏自己都能替父親補上。等父親了解了全貌,以他的雄才大略,收拾舊貴還不是手到擒來?
“貴族表面看來是依仗出身才能高人一等,但出身只在面對黔首時才具有效力。若雙方同為貴族,另一方就不一定買賬了。”
貴族之間看中祖上的榮光和個人的本事,如果你祖上沒什麽出彩的人物,哪怕你是貴族,大家也懶得搭理你。
而且祖上顯赫也不見得好用,周天子出身夠顯赫吧?你看現在還有人搭理他嗎?像曲阜孔氏那樣能一直吃先祖老底的,畢竟是少數。
貴族之間也是有鄙視鏈的。
如果你本人沒有優秀到讓人忽略你的家世,那你還能依靠什麽呢?自然是金銀財帛這類的身外之物了。
秦王政恍然:
“貴族可以逃亡齊國,卻須得将財帛和仆從留下。”
讓那個他們帶着錢和人去齊國繼續當人上人,想都別想。沒了錢和人傍身,他們就只剩個出身了。
戰國時期大家還算淳樸,你說自己出身哪個大家,很多人不會懷疑你在吹牛,還是會選擇相信的。
可是如果你吹牛的時候身邊連錢財和家仆都沒有一個,那再好騙的人都得在心裏打個問號。畢竟當前時代,這些東西就是辨別一個人出身的重要憑證。
先不談養尊處優、身無分文的貴族能不能活着抵達齊國,就算他們到了地方、也想法子讓人信了他們是值得投資的貴族,一直寄人籬下也翻不出風浪。
上輩子某些舊貴們能肆無忌憚,仰仗得不就是家資和仆從都沒受太多損失嗎?有錢有人,可不就有造反的底氣了,畢竟不用為生計奔波呀。
扶蘇認為父親的手段還是太柔和了。
貴族都說殺就直接殺了,還不如幹脆點,走到哪兒把哪兒的貴族抄家了呢。同樣都是令人诟病的行為,好歹後者還能撈到好處。
扶蘇微笑着說出魔鬼發言:
“貴族搜刮民脂民膏,導致黎庶苦不堪言。不如取其一半家産分發給庶民,其餘的充歸府庫,以後用于改善民生。”
——他們大秦可沒有當強盜搶人家財,弄來的錢都用在庶民身上了。
別管庶民信不信剩下那一半錢也會用到他們身上,反正發下來的那一半是實打實的。錢都到手了,誰也不清白,那大家就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了。
秦王政微微皺眉。
不過轉念一想,原本不抄家也拿不到那些錢財,發給庶民就發給庶民吧。收買人心他也不是不會,舍小錢換大利,這筆買賣不虧。
其實秦王政以前也做過抄家貴族的事情,不過那會兒家産基本都被送入鹹陽填充國庫了。而且他這麽做不是特意去做的,沒有喪心病狂到所有貴族都不放過的地步。
貴族這種東西狡兔三窟,不重點盯着,不知道能轉移走多少財産來。扶蘇覺得那都是他大秦的國庫收入,絕對不能讓貴族拿走一分一毫。
什麽?你說那是貴族的私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他是秦皇,天下九州都是他的,天下的錢也是他的。他要把自己的錢分給庶民,有什麽問題嗎?
正好趁着如今秦軍還在趙地陸續平定各地的反抗,趕緊把事情辦了。
于是第二天,幾位将軍提前結束了休假,重新整軍出發了。
這次他們接到的指令是分兵把守所有趙國通往他國的道路,最好能抓住每一個試圖偷溜的貴族。
大貴族當然是被抓去秦國和趙王遷一起關着了,小貴族不用抓起來,養着還浪費糧食。士兵只需做出緊追不舍的架勢,逼迫貴族主動抛棄笨重的家資和奴隸就行。
你看,都不需要他們強行搜身搶錢。在被追殺的情況下,貴族頂多帶着體能好的健仆逃走,剩下的都得丢棄。
幾位将軍玩得不亦樂乎。
這可是個肥差,來之前長公子暗示了他們可以私下扣留一部分錢財作為辛苦費。
這都是由來已久的潛規則了,沒哪個将領出去打仗破城之後會一分錢都不拿的。君王的賞賜是一碼事,破城之後仗着第一批進城,先撈一波府庫屬于正常現象。
君王和将軍彼此之間都有默契,不會計較這點小東西。一般來說将軍也不會拿太多,都是意思意思拿一些,也給底下辛辛苦苦的士兵分一些。
秦國這種情況比較少,因為軍紀嚴明。
但扶蘇畢竟是秦人,他當然更偏向秦國士兵,沒道理趙地庶民能分錢,秦兵卻得幹白工。所以他在得到父親的默許之後,暗示将軍們可以帶着士兵稍微多拿點,以此作為犒賞。
楊端和他們可太喜歡長公子了,和王上一樣大方。
王贲沒忍住碎碎念:
“王離那小子真是生在一個好時候了,接連兩代都是大方的君上。還有他爺爺和他爹這麽能幹的長輩,臭小子真是好命地令人嫉妒。”
親衛們早就習慣了自家将軍三不五時逮到機會就要提一提自家兒子,一個個埋頭撿錢,根本沒空搭理他。
過了一會兒有個先鋒軍跑來:
“将軍!前頭有輛馬車,上面有女眷和孩子!”
王贲頓時罵了一句:
“竟然丢下妻兒逃命!毫無血性!”
不過他轉念一想,不要妻兒了好啊。孤家寡人,去齊地造反都沒有接班人。
于是大手一揮:
“把人帶來,回頭一起送去關中。”
留太多心大的貴族在關中容易動搖秦國根基,但是留一堆孤兒寡母那就無所謂了。
長公子在關中建立了很多工坊,不少都是老弱婦孺也能進去工作的。正好把人安排過去,做一些接觸不到機密技術的簡單活計。
像這樣逃命時被丢下的人肯定不少,公子以後再也不用擔心缺人手了。
沒過多久,一輛輛馬車進入關中。
來的都是老人孩童和少女婦人,沒有一個男性青壯。他們俱都惶惶不安,生怕自己被秦國處死。
但出乎意料的是,秦國不僅沒殺他們,還給他們安排了活幹。安排的都不是很重的活,還能借勞工換取食物用品等。
雖然大家都為貴族出身,一時習慣不了按勞分配的日子。可想到這樣好歹能留一條命,而且自己确實沒什麽能耐生事,便也都老老實實地定居了下來。
只是自己得到了赦免,不代表危機真就解除了。家中男丁逃亡在外,不曉得會做出什麽事情來。
這群老弱一個個都提心吊膽,生怕自己哪天一覺醒來就因為在外的男丁受到牽連。
在這樣朝不保夕的環境下,絕大多數人都沒了心氣,每日只為生計奔波。少有暗中積蓄力量企圖鬧事的,也很快被拖走處決了。
除卻貴族的親眷之外,被丢棄的其實還有很多奴隸。
這些奴隸都是不太能打的普通仆役,逆來順受,非常輕易地就接受了自己的主家更替。這才是秦王政想要的勞動力,拉走就能直接幹活,還絕對不會反抗的那種。
大秦其實是有殘存的奴隸存在的,即隸臣妾。但他們和普通奴隸不一樣,這是部分犯罪之人被罰後的一種刑徒,歸屬官府。
正常庶民輕易不會成為奴隸,六國的奴隸也不曾犯罪,自然能夠恢複庶民身份。
沒人願意當奴隸。
被丢棄的舊奴們聽聞自己不用繼續以往悲慘的命運,一個個激動得痛哭流涕。
奴隸可是世襲的,不僅自己遭殃,後代也好不了。現在能擺脫身份,足夠他們對秦國感恩戴德了。
有這麽多熟悉趙國情況的奴隸反水擁護大秦,新來的官吏也能更輕松地治理趙地了。這群人很快被安排到了各縣縣令身邊,協助他們适應趙地的情況。
桓齮撓撓下巴:
“長公子到底是怎麽想到這麽多妙招的?居然連奴隸都能利用,我以前怎麽沒想到?”
果然人和人的智商是有差距的吧,玩政治的心都髒。
正想着,又有一隊俘虜被帶了過來。這次情況有點特殊,是貴族跑不動了,自暴自棄選擇束手就擒。
桓齮:???
桓齮嫌棄地打量這一家子,男丁和健仆都在,太礙事了。
公子可是說了,男丁沒有利用價值,健仆也沒有。如今各家養的護衛健仆多為游俠出身,非常不服管教,只聽從主家的命令。
不服管教到什麽地步呢?韓非有一句名言叫做“俠以武犯禁”。
秦國最頭疼的除了六國貴族就是這些游俠,煩得很。讓他們遵守律法,他們不僅不聽,還要拔劍殺人。
大秦的官吏多寶貴啊,死一個少一個。為了保護秦吏,秦國都不得不特意設立類似後世警校的官學,專門培養游繳(基層衙役)。
桓齮嫌棄地擺手:
“趕走趕走,本将軍沒糧食養他們。”
說罷就讓士兵搶了全部錢財馬匹和車輛,拉走了他們的家小,丢下男丁和健仆在原地,面面相觑。
不是,你們秦國搞半天追殺,原來追的不是我們啊?
這種離譜的操作讓一向自視甚高的男性貴族和游俠們非常不忿,氣得臉都青了。
可惡的暴秦!乃公與你不共戴天!
失去全部家資,甚至連代步馬匹都失去了的貴族們只能憤憤地選擇徒步離開。這還不如其他丢下妻兒逃跑的貴族呢,好歹人家是騎馬跑的。
更可氣的是,自己逃的還能在衣服裏藏點金子,以後帶去齊國花用。這幾人就慘了,桓齮将軍本着“你都主動送我手裏了,那我不給你搜個身豈不是很吃虧”的原則,把他們裏裏外外都搜刮了一個遍。
藏在頭發裏的金子被找出來沒收了也就罷了,他祖宗的,這群秦兵怎麽連身上的衣服都要扒啊?沒見過貴族穿的昂貴布料是吧?扒走了你們一群庶民有資格穿這麽好的衣服嗎?
土匪!強盜!窮鬼!不要臉!
被打趴下的游俠們也是灰頭土臉,滿臉憤慨。
他們十分寶貝的武器也被秦軍搶走了,他們都聽見有士兵分走了武器後,說自己終于能換把神兵利器用了。
那是他們的心頭愛劍!不是給你們拿來上陣殺敵用的!暴殄天物!
秦軍可不管他們的意見,大家高高興興地瓜分戰利品。
這麽華貴的衣服庶民确實沒資格穿,會被治罪。但是沒關系啊,他們認識能穿的長官,獻給長官換取財帛就是了。
而且誰說他們就沒有翻身的機會呢?只要繼續攢軍功,自己也能得封爵位,到時候就能穿了。
反正衣服不穿留在家裏小心保存着,當個傳家寶又不礙着誰。這個不算犯法私藏,這可是将軍和長公子默許他們拿走的!
不過比起能看不能用的衣服,大部分士兵還是更羨慕搶到武器的同伴。
這麽好的劍,直接就能拿去用的,下次上戰場可以多殺好多敵軍呢。
他們在這裏追擊了貴族這麽久,難得能碰上游俠被抓。還不知道以後有沒有機會再弄到別的劍,真可惜。
桓齮看看大家羨慕的目光,忽然靈光一閃。
不就是想要武器嗎?那些游俠手裏多的是啊!之前是他們不想把人抓回來才故意放水讓人跑掉的,又不是真的追不上。
桓齮立刻改變了策略:
“接下來碰到貴族,我們先把人都抓了。能搶的全部搶光,再把用不上的人放掉。”
公子不是說要讓貴族身無分文地離開嗎?不搜身怎麽保證身無分文?
而且那些人騎走的馬匹也是很珍貴的,拉回來說不定能當戰馬用呢。
還有他們帶走的武器——我的天!這麽多武器!都是軍需啊!他之前居然就這麽放走了,想想就好心痛!
桓齮咬牙切齒:
“游俠拿着武器只會生亂,不如送給我們大秦士兵使用。這樣也能避免他們胡亂殺人,侵擾黎庶。”
桓齮越想越覺得自己是個天才,趕緊寫信告知王上、公子和其他幾位将軍,讓将軍們都學起來。
看完信的秦王父子:……
秦王政揉了揉眉心:
“大秦怕是要多一個雁過拔毛的強盜名聲了。”
扶蘇忍着笑說:
“桓齮将軍也是為了齊國好,如此多的貴族和游俠帶着兵馬武器進入齊國,豈不是很危險?齊國應當感激我們才是。”
秦王政看了兒子一眼:
“昭襄王若還在世,應當會很喜歡你。”
說罷命人去給齊王送信。
大秦替齊國解決了這麽大的治安隐患,齊國自當奉上厚禮感謝。
作者有話要說:
小米:寡人在政兒心裏到底是個什麽形象(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