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第56章
楊華早在王浮等人進府時就在楊月娘的房裏等着了, 這個人的眼光極其毒辣, 王浮在益州府, 除了搗鼓印報的事,
并沒有摻和和樂樓的事情,他竟能猜出和樂樓變化的背後不是王方, 而是她這個七歲的小女孩。
為了保護王浮, 王方他們從未在外宣揚過王浮智力謀略上的駭人之處,
古代有許多神童之說,人們或許可以接受王浮的異于常人,但王方他們也怕發生意外。家人們都是看着她長大的, 她從小就古靈精怪,又愛讀書, 愛問問題,
甚至還自己動手做實驗去鑽研某種事物,如果這樣天生聰慧又後天努力的人,若與旁人沒什麽不同,那才是一件奇事。
楊華對王浮也有一絲寫在臉上的敬畏,若王浮是男兒身,恐怕他此刻就要跪下投誠了, 像這樣多智近妖的人物,何愁将來不能出人頭地
“小友能否詳細地說一說商行的事此事困擾我已經三十多年,自我接手家父的産業, 三十年來也不過把家業翻了五番,我自認為夙興夜寐,
眼光謀略皆不輸常人,為何我不能達到範蠡、呂不韋那樣的地步”
這一句話就把他自己的雄心抱負攤在了臺面上,或許他不是個好父親,但他是一個優秀的商人,求人時最忌諱有所保留,不真誠的人怎麽能妄圖別人對你真誠
“人力終有窮盡,我一介閨閣女子,沒什麽遠大的志向,只想把眼前事做好,商行一事,還是群策群力,多召集一些有識之士共同商讨更好,我也不敢說這是一個好辦法,只是提出來罷了。”
“小友不可如此,如今你們和樂樓聲勢浩大,終會引來虎狼之徒,眉山程家的勢力遠不能護住《和樂小報》這樣的東西,你既然把它做出來了,就一定知道這東西的用處,暗中觊觎《和樂小報》的人不乏朝中大員,甚至官家,若他知道了,難道不會……”
楊華說得對,《和樂小報》不僅僅是一份報刊,它承載了太多東西,這樣傳播廣泛,吸引力和影響力都很大的東西,不僅僅能成為聚寶盆,也會成為官府宣揚政治思想的利器,更有甚者,有人會說它暴露了太多大宋的信息,會被外族利用,最終用來攻打大宋。這不是空穴來風,王浮記得,不知是哪個朝代,就是因為朝廷邸報和官員信件洩露,被外族知曉了軍事布置,一路長驅直入。雖然這肯定不是亡國的根本原因,卻也是一個。
報紙這種東西從出生起就與政治挂鈎,即使她只是為了開民智、娛民心才把《和樂小報》搗騰出來,也架不住有心人诋毀。
王浮微微一笑“楊伯伯不必危言聳聽,《和樂小報》只是我用來傳揚和樂樓美食的小玩意兒,若被什麽大人物看上了,我拱手相讓也未嘗不可。”
楊華臉色一變,他當然知道王浮的意思,他是沒想到王浮如此滑不溜手,根本沒被他震懾住,此時他已經被王浮提出來的“商行”一說牢牢控住了心神,在王浮面前自然落了下風。
Advertisement
明清時期出現的商幫是由親緣和地緣關系作為紐帶,王浮剛才說“商行”的時候特意漏過這一點,誠然親緣和地緣關系更為穩固,但她想培養商人們的契約意識,這才是更為健康的發展方式。她對腳下的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它能夠少一些戰火侵擾,商業的發展對科學技術的推動也是不容小觑的,如果大宋能夠建立起和諧健康的商會體制,說不定能夠延緩滅亡的步伐。
說這些太過冠冕堂皇,王浮都覺得自己可笑,但她還是願意盡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這……小娘子不如回家同你家爹爹商量一下,我等着你的答複。”楊華仍不死心,只不過方才親切和藹的“小友”這時就變成了語氣一般的
“小娘子”。
王浮從聽說他為了生女兒與朝中官員不成器的兒子結親,一連納了許多小妾開始,對他的印象就很差,她在楊月娘面前提出來“商行”,也是為了楊月娘能夠借此在楊華面前長臉,好增加退婚的籌碼。如今他一言不合就變了臉色,可見他是個兩面三刀的人物,王浮覺得這種人根本不可信賴,當然不肯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和盤托出。
“楊伯伯,大人們的事我不懂,您還是去問我爹爹吧。好了,月娘姐姐,我阿娘怕是等我們等得急了,我們姐妹也該回去了,今天多謝你的邀約和款待,有時間來我家玩。”王浮直接拒絕再說,帶着王家姐妹就往外頭走,楊華躲在女兒閨閣裏偷聽她們的談話已然十分出格,怎敢再阻攔她
才出了門,二娘就把方才發生的一切仔細同趙氏說了,還說“我看那楊家伯伯前恭後倨,想必不是什麽好相與的,十娘同他打太極,拒絕了他,怕是會惹得他記恨在心。大伯娘,這可如何是好”
二娘自從與宋氏吵了一架之後頗有些心灰意冷,祖母勸了幾回,不知說了些什麽,從那以後她就不怎麽往宋氏房裏去了,平常就跟着趙氏學管家,或是帶帶冬郎,與姐妹們在一處玩耍。王浮知道她是為自己着急,本來這些事她都會說給王方和趙氏聽的,她先說了也沒什麽,都是二娘的善意。
趙氏看王浮一臉平靜,就知道她胸有成竹,于是并不擔心,反而安慰起二娘“他們楊家雖然勢大,但我家十娘也沒什麽錯,如此答複已然十分有禮,你不用擔心,他們占不着理,不能把我們怎麽樣。”
三娘也說“往日見楊姐姐羞羞怯怯,以為她柔弱可欺,今日在她家見到,倒覺得她是個不一般的人物。她的嫡母黃氏雖占着長輩的名分,卻眉間含愁,一副郁郁寡歡的模樣,而楊姐姐雖然表面上十分尊敬和害怕黃伯母,私底下卻過得比黃伯母好多了,而且楊伯伯似乎對女兒更加信任,就連黃伯母都不知道楊伯伯要見十娘,楊姐姐卻是從中牽線的人。”
趙氏驚訝不已,連忙問她“你怎麽知道這許多”
“從黃伯母和楊姐姐處的擺設,院子的格局、布置,以及兩人的氣色神态都能看得出來。我先前便好奇,楊家只有這一個女兒,一般早就嬌寵成性了,怎麽月娘姐姐一直跟在段姐姐身後,一副怯懦無能的樣子,原來她是裝出來的。”
王浮感嘆道“正所謂‘扮豬吃老虎’,誰耍弄了誰,還未可知呢!”她不過是在這個火坑裏添了一把火,最後火燒到誰身上,她也不知道。也不是她小氣,任誰的好心被當成驢肝肺,還被人欺瞞利用,都不會不膈應。
趙氏見她陰陽怪氣,一巴掌拍在了她腦袋上,讓她好好說話。王浮正感慨萬千,沒留心她的動作,被趙氏呼了個正着,雖然不痛,幼小的心靈還是受到了傷害。
懵懂的映之見王浮呲牙咧嘴,拍手大笑了起來,惹得所有人都笑了。映之生了一張圓臉,大大的杏眼,她反應慢,就連聽笑話也要等上片刻才做出反應,王浮以前還擔心她有自閉症,後來才知道她是天生的耳朵有一點問題,聽不太清聲音,但她十分聰明,可以根據說話人的口型,結合那點微弱的聲音猜出來別人的意思,所以看起來呆呆的反應慢。因為映之有這樣的小毛病,所以當時三叔和三嬸赴任,不敢把她帶在身邊,怕照看不過來,她又不太聽得見喊她的聲音,萬一丢了,那就成了大麻煩了。
因為這個,她從小就不怎麽說話,也養成了一副善解人意的性子,王浮便格外疼愛她,去劉夫子那裏讀書之前,家裏很多人都說映之去了也學不到什麽,她就堅持要把映之帶過去。不管能不能學着什麽,一個家裏的姐妹,若是厚此薄彼,很容易就生了嫌隙,這樣的親情根本不牢固。
回到
家裏,王方還坐在書房裏批改作業,這些天學堂開學,經過一個月的寒假,大多數學生都把前面學過的東西忘了個七七八八,王方開學第一天差點沒被他們氣個半死,回來後哼哼唧唧一晚上,王浮就給他出了個主意,幫他編了一張測試卷,全是基礎題,題不難,量很大,專門用來對付這種記不住的情況。
王方把試卷帶到學堂,把題目念了一遍,讓學生們把題目聽寫下來,然後做題,半天過去了,所有的學生都沒做完,眼巴巴地看着王方把試卷抽走,一片垂頭喪氣。
王方把試卷帶回來批改,好家夥,他看着這些學生的答案,好似他從沒教過他們一般。王浮之前教給他的解題方法是很有用,但好像大部分學生根本消化不了這樣的解題思路,王方現在的任務,就是要從學生們的答案裏找到共通處,改進王浮的解題方法,使之成為學生們容易接受的知識。
雖然王方本人的算學在王浮看來不咋地,但他好歹也是考到了鄉貢進士的人,其實相對來說還算不錯,而且在這兩個月的教學活動中,他好像發現自己對算學還是很有興趣的,平常也不僅僅是為了備課才找王浮問問題,有事沒事就翻出來幾道題目自己做了,屁颠屁颠地去找王浮解疑,樂在其中。
稍後為你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