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百花羞
百花羞
二人相視無言,百花羞躲閃開眼神,本能的慌亂起來,卻又極力掩蓋這份慌亂,無措的捏着袖口。若是以往,奎木狼總會認為是女子害羞的神情,但方才的對話點醒了他,使蒙在他眼前無形的紗被掀開,他察覺到了百花羞的怕意。
奎木狼道:“你無需害怕,這是在夢裏。我只是想再見你一面。”
能明顯看到百花羞松了口氣,奎木狼感到心酸。
并肩而坐,細看夢境中的雲霧翻滾,百花羞的情緒漸漸平穩,不再驚慌,問:“他們說,你受罰了。”
“嗯。”奎木狼輕聲答:“我此番偷偷下界,本該重罰,幸好有星宿殿的其他星君求情,念在星宿殿其他星君幫我輪值,沒有出現差錯,還念在我已法力喪失大半,與大聖打鬥中又受了些傷。所以,身體刑法就免了,但得去兜率宮一趟。”
“去兜率宮做甚?那是天宮的大獄嗎?”百花羞問。
“不是,兜率宮是三十三重天煉丹的地方,有一些丹爐,燃燒的是修為。此一趟,耗去的修為,只怕沒有千百年,難以找回。”奎木狼說的很平靜。
百花羞雖未修行,但十三年的相處,她多少了解修為對仙神的重要,又憶起玲珑內丹,道:“玲珑內丹的事,是我告訴大聖的,我當時……太想念父母了。”
“那本來就是送你的。”奎木狼不假思索。
頭腦冷靜下來的二人,掙脫開感情的漩渦,站在旁人視角回憶這段時光,奎木狼的神情裏沒有了擔心百花羞離去的焦慮,百花羞的神情裏不再有害怕,一切變的坦然。
奎木狼側頭看向百花羞,見她正被雲卷雲舒吸引。恍惚間,奎木狼感覺,仿佛回到了同玉女相處的時光,只可惜,他從沒這般看過玉女,也從未想過,要陪她賞雲。但他知道,玉女這樣瞧過他。
“你還是不想修行嗎?”奎木狼問。
百花羞搖頭:“不想。”
“我怕你的仙身……”
“至少今世不想,你不是說,這只是我輪回的第一世嗎?我還想體驗不同的人生。玉女當初決定入輪回,應該也是想在凡塵感受愛恨情仇,體會天倫之樂,為生死離別落淚。她應該也不想急匆匆而歸吧。”百花羞道。
Advertisement
“你的心痛病怎麽樣了?”奎木狼問。
“好多了。”
“那就好,你可記得我的名稱和仙職?我雖管不得凡間許多,但你若有什麽心願,只需誠心喚我名稱仙職,我會聽到,我會盡力幫你實現願望。就當是,我為這十三年道歉。”奎木狼道。
“不需要。”百花羞拒絕:“如果你真心道歉,我只希望再不想見,再無瓜葛。”
即便奎木狼對她再好,她心內仍忘不掉,這是綁架她十三餘年的兇手。她只希望,可以大踏步過好今後的生活。
“我知道了。”奎木狼明白其中意思。
遠處的雲霧散開,百花羞睜開眼睛,看到房內的床幔,又喚來身旁侍女,再三确認這裏不是波月洞後,才懷着砰砰跳的心,重新躺下。
這場不同步的感情,至此畫上了句號。
愛而不得的玉女如她所想那樣,墜入輪回,體會七情六欲,感受酸甜苦辣。
悔不該當初的奎木狼,失去了大量修為,以往最看重,最珍惜修為的他,用修為也未能換回失去的愛。
青女在書海尋覓着保全仙身的辦法,靈運破天荒的開始用心修行,他在自己的權限內,幫凡間的玉女排下最有利通往修行的氣運。
師徒幾人也是感慨頗多,他們已經離開百象國,踏上取經路。
唐僧已被徒兒救出牢籠,孫悟空也回歸取經隊伍。
提起奎木狼和玉女的愛戀,八戒道:“那黃袍怪竟是奎木星君,難怪我看他眼熟。幸好大師兄手下留情,沒有一棒打死他。”
“倒是癡情,玉女入輪回,投生為百花羞,并不記得前生舊事,只當奎木星君是個妖怪。”孫悟空想到仙桃,此刻仙桃并無以往記憶,若她回歸仙身,憶起從前,不知還會不會喜歡花果山的生活。
這時,有另一想法生出,不若幻化分身前去取經,自己接回桃兒,同她回花果山逍遙自在。
一旁聽着的沙僧道:“并非癡情,我看是執念罷了,倘若真的喜歡,便不會只顧自己意願,不顧對方感受。真的喜歡不一定要告訴她,不一定要困她在身旁,但一定希望她能過的好。”
如此,悟空心想,桃子不也想回花果山麽?管什麽天劫滾滾,若能今宵有酒,那便該今宵醉。桃子肯定會開心的,她會覺得這般做極好。
“對,執念,人家姑娘都說了不稀罕,他還把自己當個寶一樣的,覺得兩情相悅。我呸!我就從不如此,我同嫦娥仙子和翠蘭,才是兩情相悅。”八戒說完,衆人都笑了起來,八戒的貪欲蒙蔽了他的眼,叫他覺得姑娘看他皆是有情。
“八戒,清除心內雜念,再想想。”唐僧道。
“師父,你這是什麽意思?”八戒問。
“師父是說,你認為對的或許就不一定對。”沙僧悠悠解釋。
此話驚醒悟空,桃子并不知曉輕重厲害,她想回花果山,回到從前的生活,是因她歷過雷劫,以為可以安然幾百年,那日雨劫忽至,她受驚吓不淺,。縱然帶她回花果山,她會心中歡喜,但還是先修成神佛真身,再接她回花果山,才是真正為她着想。
“哼,怎我認為的就不一定對了?你認為的就對麽?”八戒拉住悟空,想叫他評理:“大師兄,你來說。”
悟空回過神來,道:“奎木狼已受到懲罰,此事也就到此了。”
“哎呀!誰讓你說這個。”豬八戒急的甩着耳朵,他話鋒一轉,對唐僧說:“師父,我看不止我有雜念,沙師弟也有,猴子也有,你也有。”
悟空道:“呆子,師父輪回十世,早已還清因果,心內了然,哪還有什麽雜念?”
沙僧應和:“大師兄說的對。”
八戒耷拉下豬頭:“不同你們争辯。”
唐僧看着幾個徒兒,他們心內皆有凡塵的挂念,有放不下的,有想要的,有不甘的,有不解的。不知這漫長的取經路,能否了卻他們的挂念。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