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太史慈
太史慈
“這件事情,我認為還是聽志才先生還有茂公先生的比較好。如果是讓我治理城郡,或者大的戰略,俊穎還是略通一二的,但是,俊穎不太擅長調兵遣将,還有這些作戰細節。”
“既然如此,請主公容許我們二人商量一番。”徐茂公還有戲志才知道,現在時間緊迫,也不客氣。就去制定作戰方略了。
其他的幾位将軍,像是張飛,高順,羅藝,趙雲,林沖,史文恭,管亥,周倉等一系列的人,經過了和戲志才還有徐茂公,這麽久的相處時間。對他們的能力也是十分的認同,十分的欽佩他們。對于這個決定,他們也并沒有多說什麽。
“主公,我們兩個人商議了一番。覺得兵貴神速,而且,目前青州局勢岌岌可危。我們認為可以分別派出兩隊部隊。然後第一支部隊,在分為兩路。一路前往青州支援,另一路去北海。畢竟北海太守,孔融是當世大儒。我們要保證他的安全。第一支部隊,主要在于火速趕往戰場。可以派出我軍的陷陣營,還有金戈鐵馬騎兵營,再加上一些其他兵馬。其中,派出騎兵3000人馬,陷陣營将士,8000人。外加其他部隊20000人馬。第二路大軍就可以,不用太匆忙地趕路了。第二路大軍的人數,在50000左右比較合适。這樣我軍也有足夠的力量,保衛兖州的安全。不過為了能夠預防數年前張角大軍圍攻東郡的局面。我們二人建議主公,多留一些将領看守兖州。”
“好,就這樣吧。全軍前往點将臺,把那兩位使者也叫過來。”
“諾。”
點将臺上面,一個人身穿麒麟黃金甲,裏面穿的乃是麒麟誅仙袍,外面罩的乃是麒麟黃金甲,腳踩麒麟登天靴,頭頂一頂麒麟盔。長得是一表人才,英俊潇灑。此人,不是盧俊義,又還能是誰呢?
“太史慈何在?”
“太史慈在此。”太史慈先是微微一愣,畢竟他并不是盧俊義手底下的将官。聽到盧俊義在點将臺上叫他還是很詫異的。不過出于對盧俊義的尊重,還有畢竟有求于盧俊義。就出來拱拳答到。
“我記得你之前來求援的時候,你說你想帶領北海的郡兵,出城迎戰10萬餘人的黃巾賊兵,對嘛?”
“然也。”
“那不知道你們北海的郡兵,戰鬥力怎麽樣?人數有多少?”
“我北海的郡兵有八千餘人,之前經歷過黃巾之亂。戰鬥力應該會比一般的黃巾賊兵強大一點。但是與朝廷的正規部隊相比還是略差一點。”
“哦,那看樣子時候我們的義務兵,戰鬥力差不多了。那我問你,區區八千人馬,你有把握擊敗黃巾賊兵10萬餘人?縱使其中青壯年只占了不到三成。那麽可戰之兵也還有大概3萬餘人。就算是剩下的那7萬,老弱婦儒。伸着頭讓你砍你,恐怕你也要和浪費一段時間吧。”
“如果戰機把握得當,我有把握一擊必勝。此戰,如果首戰勝。則黃巾賊兵必定是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或許不會,擊殺很多黃巾賊兵。但是,倘若把他們擊敗。他們肯定會互相踐踏,為了獲得一條生路,會不惜,向自己的同袍下殺手。所以我有八成的把握,擊敗他們。但可惜,北海太守孔融先生,并不允許我這麽做。所以我才代替孔融先生到這裏來請援兵的。”
“哦,這麽說你并不是孔融先生手下的武将咯?”盡管盧俊義知道,歷史上的太史慈,只是幫助孔融解了北海之圍,替他去請了援兵而已。并不是孔融的下屬,但是,盧俊義在此處已經為了日後收服太史慈,先埋下了伏筆。故有此一問。
“吾乃是北海的一介粗人罷了。并不是什麽武将。”
“好,那如果我給你我兖州精銳兵馬3500人,我兖州金戈鐵馬騎兵營600人,我兖州精銳陷陣營士兵500人。你又把握解了北海之圍嗎?”
“雖然只有4000餘人馬,但是我已經見識過盧将軍的兖州兵馬,個個都是精銳的士卒。但是,此番我是從城外向裏殺入,并沒有,從城中殺入這樣出其不意的效果。也沒有城樓上的弓箭掩護。綜上所述分析,這樣的話,我亦有八成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