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6章 第 6 章
◎一句運氣好,就抹殺了她所有的付出。◎
那日在永壽宮中,陸崇聽自己母後的意思似是說安郡王妃顧氏是個粗鄙的商戶女,不登大雅之堂,他當時便不以為然。
江南出美人,顧家巨富,這樣人家養出來的姑娘,不會差到哪裏去。
不出他所料,顧氏果然姿容出衆。
因是來觐見太後,顧璎身着命婦禮服,妝容亦是守制,原本他覺得誰穿都一個模樣,可這回他卻覺得不同。
許是那雙水潤靈動的桃花眸,微微上挑的眼角勾起她不自知的妩媚。
宮中從不缺美人兒,陸崇對她們的印象也只粗暴的分為合他眼緣的或是并無特別感覺的,至于讓他厭惡的,自然不會出現在他眼前。
陸崇打量她不過在瞬息間,他對随侍在旁的福寧殿總管梁正芳微微颔首後,簾子便落了下去。
不過他不是耽于女色的帝王,縱是顧氏相貌生得合他心意,他也不至于起什麽绮念。
梁正芳代天子出聲道:“王妃平身。”
得了天子準許,顧璎鎮定的謝恩起身,動作流暢姿态優雅。陪着她去太後宮中的內侍都跟着松了口氣,這位商戶出身的郡王妃幸而沒禦前失儀。
顧璎站直了身子後,仍是沒敢擡眼,只用餘光目送天子銮輿往永壽宮相反的方向走了。
她暗暗松了口氣。
天子還是皇子時,曾在邊關領兵數載,立下讓先帝都不能忽視的軍功。又有豫親王的一力支持,先帝駕崩前立他為儲君。
陸川行倒是叮囑過她,說天子心機深重、冷峻威儀,不是好相處的。若一旦碰上,務必要打點起十二分謹慎,誰知竟真的碰上了。
Advertisement
等她們重新往永壽宮走時,顧璎突然想起她在去給太妃請安時的事。
雖是見她進來就住了聲,顧璎還是聽到了兩句。永寧侯的嫡女被莊太後看中,極有可能會入宮為妃。旁邊的丫鬟湊趣說天子生得極為俊美,向來挑剔的鄭六姑娘,見到天子都紅了臉。
不過這樣的場合她不敢貿然擡頭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更逞論不知天子有沒有露臉。
永壽宮。
莊太後才用過早膳,聽宮人通傳說是安郡王妃到了。
她身邊的掌事嬷嬷吩咐讓郡王妃稍候,自己服侍太後漱口淨手。
因天子突然改了早上來問安,太後推遲了用膳的時辰,否則這會兒已經在正殿召見顧氏。
莊太後改了主意,吩咐道:“讓顧氏過來罷。”
宮人恭聲應喏,很快引着一道俏麗的身影走了進來。
“臣婦顧氏見過太後娘娘,太後娘娘金安。”清婉動聽的聲音在殿中響起,吐字清晰語調舒緩,整個人落落大方,并無初此面見貴人的怯意。
莊太後目光落在她身上,淡聲道:“平身。”
顧璎謝恩起身。
一張嬌豔動人的芙蓉面映入眼簾,莊太後心中微訝。
顧氏竟生得如此貌美,甚至将她特意挑選、預備送給皇帝的美人都比了下去。先前她聽說陸川行成親三年無子是因顧氏自己不能生又攔着不許納妾,還以為定是個容貌醜陋的人,所以才善妒。
不僅容貌出衆,她打量着顧氏的舉止,哪怕用挑剔的目光看,也稱得上從容端莊,倒不像是商戶女,更像世家養出來的貴女。
莊太後讓人賜了座,跟顧璎随意聊了幾句,問她家裏的情形、路上的見聞,雖稱不上親和,比起初見時陳太妃的态度,已經好了太多。
顧璎小心翼翼的應對着。
幾番交談下來,莊太後發現她竟跟自己很投緣,只是有點缺憾——
“哀家看你臉色不大好,可是哪裏不舒服?”莊太後突然問道。
顧璎心裏覺得奇怪。
今日出門時,自己特意讓懷香仔細上了妝,連陸川行也說她氣色恢複得如從前一般,不知太後為何能看出她的不适。
“謝娘娘關懷,臣婦只是初來京城,一時有些不适應。”顧璎不好将舊事拿出來說,只得找了個理由搪塞過去。
莊太後并沒有追問,吩咐身邊的嬷嬷道:“傳徐太醫過來。”
說完,她對顧璎道:“徐太醫是替哀家請平安脈的,醫術極好,讓他替你瞧瞧,免得拖成大病,落下病根。”
顧璎愣了下,眼見已經不容她婉拒,只得起身謝恩。
很快徐太醫拎着藥箱趕來,聽了莊太後的吩咐,若不是見顧璎身上的衣裳是郡王妃的規制,險些以為是太後正在挑兒媳。
他忙收起自己荒謬的想法,拿出脈枕替顧璎診脈。
“王妃身體并無大礙,只是有些水土不服。”關于更私密的病症,他摸不準太後的意思,不好當面直說,含混道:“臣回去開兩幅方子,郡王妃可看着用。”
“不知王妃可還在用別的藥?”他想起自己診脈的情形,又多問了一句。
顧璎點了點頭。
“既是如此,讓你身邊的人把方子寫出來交給徐太醫瞧瞧,免得沖撞了。”莊太後面露關切之色,溫聲叮囑。
顧璎聽人說過,莊太後是位賢德寬厚的人。
從前在後宮中便與世無争,曾經為了保護自己兒子,也就是當今天子陸崇,被迫在冷宮中住了數載。
待到天子禦極後,衆人推薦皇後的人選時,莊太後約束娘家的适齡姑娘,不許打入宮的念頭。她常說自己當初沒幫上天子,如今更不許家裏興外戚那一套。
今日太後的舉動,可以說是宛若自家長輩般貼心親切。
她再次起身謝恩,又陪着莊太後說了會兒話,徐太醫已經開好了方子,莊太後賞賜了一番,這才讓她回去。
出了永壽宮,顧璎仍是隐約覺得哪裏不對。
方才太後望向她的目光多是打量,似乎存着審視之意。難道是因為陳太妃的緣故?親疏有別,莊太後自然更傾向自己的好友。
陸川行對太後召見她這事極為重視,顧璎也明白,天子和太後的母子關系極為親厚,他是擔心太後不喜自己,連帶着對他印象也不好,怕是會影響天子對他的判斷。
好在太後并沒當面給她難堪,還賞賜了不少補品,她回去也能向陸川行交差。
想到這些,已經坐進馬車的顧璎,疲憊的揉了揉額角。
她從沒想過,夫妻之間也會這樣的累。
***
福寧殿。
梁正芳看準了天子批完折子、要打開軍報的間隙,奉上了茶,趁機通禀道:“皇上,永壽宮召了徐太醫過去。”
陸崇聞言挑了挑眉。
若是太後的病症,顧氏頭一次進宮,母後定然不會當着顧璎的面診治。如此說來,被請脈的人是顧璎。
這樣一來,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不過明面上是太後召太醫過去,作為兒子,陸崇自然是要過問的。
晚膳後,天子駕臨永壽宮。
見到陸崇過來,莊太後連忙解釋了原委。
“徐太醫看了顧氏的方子,說她在子嗣上恐怕艱難。”莊太後嘆了口氣,道:“她生了一副好容貌,難免心氣高些。”
這便是說顧璎自恃美貌,要獨占夫君的寵愛。
陸崇若有所思的端起了茶盞。
他們都不了解顧氏,為何太後先入為主認定是顧氏不賢良?他的母後素來寬厚慈愛,待顧氏卻有了偏見。
“今早朕回去時,遠遠望見了顧氏一眼。”陸崇随口道:“朕瞧着她倒像是溫順的性子。”
陸崇話音未落,莊太後心中浮起一絲異樣,旋即笑道:“皇帝威儀不凡,任誰到了皇帝面前,能放得開呢?”
不過一句打趣的話,陸崇卻聽出了莊太後自己都沒意識到的弦外之音。
太後不喜顧璎,這個認知反而勾起了陸崇的興趣。
他離開之後,莊太後思忖了片刻,難得聽皇帝為誰說句話,自己也該有所表示。
“去哀家的私庫選些東西,明日送去安郡王妃,賞給王妃。”
***
翌日。
顧璎睜開眼時,在她身側的陸川行還睡着。
她打着哈欠,輕手輕腳的起身,先行下去梳洗。
三日前她去給太妃請安時,聽到太妃有些咳嗽,想到慧姐兒曾經用過食療梨湯的方子,親自下廚炖了一盅,命人給太妃送去。
陳太妃不喜川貝的味道,丫鬟們炖的湯她都只嘗兩口就放下,對顧璎送去倒誇了兩句。
此後顧璎便日日早起做梨湯,太妃對她的态度也愈發好了些。
這次入宮,陳太妃随口指點了她兩句,她才能應對得宜。
她在小廚房忙活,不由想起昨日的事。
昨日陸川行在宮門前接她回來,陪她共乘馬車送她回府。路上細細問了她在宮中的情形,聽到太後請太醫時,不由皺了皺眉。好在顧璎帶回了太後賞賜的補品,向來太後對她印象不算太差。
送她到王府門前,陸川行又去了衙門,直到深夜方回。
今日他休沐,她想跟陸川行商量,讓顧元青來王府一趟,或是兩人能親自去探望……
還有墨松的事,讓他一直管着鄉下的莊子着實浪費他的才能,眼下她要接管的産業還有不少,不過他到底年輕了些。
顧璎在心中盤算着,直到從壽春堂請安回來時,她才想斟酌的開口,卻聽到外面響起通傳聲,說是宮中太後送來給郡王妃的賞賜。
這次送來的賞賜俱是實打實的好東西,一匣子光彩品相極好的珍珠、一對安枕的玉如意、十匹今年貢上的新料子、還有賞賜的金銀若幹。
陳太妃見了,眸光微閃,雖有點驚訝,卻也在情理之中。
太後向來寬和,見了顧璎這模樣性情定然喜歡。她突然想到,自己還沒有正經賞賜過顧璎。
莫非太後也在提點自己,留意跟庶子的關系?
看着顧璎從容的跟宮中來人打交道,給賞錢,陳太妃又想到這些日子顧璎安分守己,不驕不躁的模樣還算入眼,又有行動上的孝心,她有了計較。
待到宮中來人走後,陳太妃當着陸川行面,拿出了兩套赤金寶石的頭面、一對兒質地上乘、通體瑩潤的羊脂玉镯子賞給顧璎。
陸川行眼底掠過一抹驚色。
自己嫡母不是好相處的脾氣,怎的待顧璎突然好了起來?
難道她覺得身份低的兒媳好拿捏,準備認可顧璎?陸川行心中閃過念頭,卻又隐約覺得這是太妃不肯放權的表現。
夫妻二人回去後,還不等顧璎開口,陸川行主動道:“前些日子我公務繁忙,竟沒抽出時間去見三哥。今日既是有空,咱們去登門拜訪,方顯誠意。”
顧璎沒想到他竟主動說出在自己所想,不由心中一喜,露出笑容。“妾身這就服侍您更衣。”
陸川行點點頭,翻看着賞賜的東西,随口道:“你運氣不錯。”
顧璎怔了下,突然就冷靜下來。
他以為這些只是運氣,他看不到她的付出,曾經為了行禮儀态好看,她花大筆銀子請了出宮榮養的嬷嬷教她,日夜練習,只為了配得上郡王妃的位置。
她花心思琢磨太妃的喜好,小心侍奉,才得了太妃日漸緩和的态度。
甚至在昨日入宮,她身體尚未恢複,可她咬牙撐到了最後。
只一句運氣好,就抹殺了她所有的付出。
顧璎松開了手中捧起的男子錦袍,說了句“妾身去換衣裳”,叫了丫鬟服侍陸川行更衣。
作者有話說:
陸崇: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深藏功與名.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