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招安事
招安事
一個人是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的!一個國家也不可能一下子征服另一個國家!
如今高玮帶着他的兒子已經逃出了晉陽正在四處逃難,哪怕還有一些北齊的國土沒有被攻占下來,就是路邊逃荒的流民也能一眼看得出來北齊的氣數已盡。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
晉陽城破之日,城裏面的達官權貴們悉數投降,其姿态之順滑也是令人嘆為觀止!
而以宇文憲為首的北周權貴對于這一些投降的北齊權貴禮遇有加。自從曹魏取代了漢,将漢時的“舉孝廉”制度換成了“九品中正制”,一個人想要出頭想要出來做官,必須查明祖宗!
就像馮小憐在山中的時候,老村長和馮小憐說天下之事,是“竹門對竹門,朱門對朱門”!
換個說法就是寒門只能和寒門交往,高門大戶只願意和高門大戶走動。
寒門好歹還有個門呢,可是大部分的百姓連個籬笆牆都沒有,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也就造成了權力更疊這種事兒普通人是無力發表意見的。
就如眼下,北齊的權貴投降了還可以融入北周的朝廷裏繼續做權貴,倒黴的也就是他們高家而已,甚至為了表明自家不是那濫殺無辜之人,宇文氏還可适當的饒恕一些高家的邊緣人物。
只要獲得這個國家權貴的歡迎,那麽就等于獲得了這個國家。
一般來說,事兒也确實是這麽辦的,權力的游戲也确實是這樣玩耍的!
然而北齊統治的地方是有一片地方叫做河北,這裏自古就是慷慨悲壯之地!
漢人的慷慨悲壯遇到了胡人的桀骜不馴,彼此交融之下,使得這裏的刺兒頭特別的多。
他們貴人玩的游戲普通百姓是不認的!
不管城頭變換什麽樣的大王旗,你們別影響我們找糧食過日子就行。
Advertisement
這就是治江山的難,表面上天下是皇帝的,其實天下也是權貴的,天下也是百姓的!
權貴有權貴的玩法,百姓有百姓的玩法!緊密相連又各不幹擾,這使得對當地的治理難度是不可想象的。
朝廷肯定不願意使眼下這種局面持續下去,就看用什麽辦法,盡可能付出最小的代價,能夠治理這麽龐大的一片國土。
而流寇們卻不樂意。
所以連馮小憐這樣很多人覺得名聲不怎麽樣的賊寇都有人來聯絡。
哪怕是大家在口頭上都有聯絡,但是彼此見面的時候是極少極少的,出乎馮小憐預料,馮小憐以為先找上門來的應該是自己的那些同行。雖然馮小憐看不上他們,這些土匪也覺得馮小憐實在是過于離譜,畢竟土匪流寇這些都是對着流民下手,而馮小憐偏偏對着盤踞在當地的大家族和世家下手。好在面對官府的時候,大家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沒想到的是先找上門來的居然是官府!
官府招安流寇,想想那本兒《水浒傳》,用頭發絲兒就能想出來,他們一開口就是招安!
确實如此,代表官府出面的是原來北齊的官員,如今領的是北周的俸祿,一見面先是跪下來給淑妃娘娘請安,随後再站起來代表北周宣布招安,一口氣送出來了幾頂将軍的帽子,說得天花亂墜,給在場所有的人描述了一幅日後享受榮華富貴的場面。
在這個官員賣力宣布的時候,馮小憐帳下一個小将就好奇的問:“河北這邊兒有本事的人多的是呢,你怎麽找上我們了?”
這個問題問完大家都笑了。
這個官員解釋:“……各位将軍各位好漢,你們和外邊那些人是不一樣的,想當年往上推幾代,你們先人也是吃官糧的!聽說某些人家的親戚如今還是朝廷裏面的大官哩,更不該和這些流寇同流合污……只要各位願意歸順,權力金銀嬌妻美妾這些不就是信手拈來的嗎?”
馮小憐在上面聽着,沒說答應也沒說拒絕,而是問這個官員:“正所謂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将來的事也要有命去享受才是。
這屋子裏面的人都是苦日子裏泡大的,都知道日子向來是朝不保夕,極有可能是過了今天就沒明天。你說的那些榮華富貴,若是實現了不了怎麽辦?而且你說了那麽多,我們眼瞎有什麽好處?”
“眼下…”官員趕快拿出了長安頒發的诏書:“現在就冊封爾等的官職…”
就有一人大喊:“官職不官職的倒也罷了,既然讓我們去剿匪,有糧草嗎?”
對于六鎮遺民來說,糧草是永遠繞不過去的坎兒!沒糧草就是朝廷的旨意也是聽不得的!
“有,大軍開拔怎麽沒有糧草?聽說這裏有三萬人……”
有人大喊了一聲:“現在只剩下兩萬了!”
這官員也不敢問那一萬人去哪兒了,立即接話:“兩萬人更好,糧草能多吃一段日子,朝廷準備了三萬人用三個月的糧草給各位,只要大軍開動,這糧食肯定送來!”
馮小憐現在手裏不缺糧,提出了兩個條件:“也別弄那麽多虛的,我只有兩個條件,第一就是打誰不打誰是我們說了算。你們也別拿一些官職來糊弄我們,這些官職聽着好聽,什麽蕩寇将軍……都是雜牌兒,朝廷往來文書裏面根本就沒提過的一些雜牌被你們收拾一下就塞給我們了。既然沒有誠意,也不必硬裝,咱們不如就幹脆一點,你們拿糧草我們幹活。第二個條件就是,你們要先給糧草,我們才會開動,若是你們不給糧草,也別怨我們拖着不出兵!”
糧草在什麽時候都是稀缺資源,特別是天下連年征戰,百姓流離失所,在這種亂世當中還有不少豪強世家在不斷的兼并土地隐藏人口,朝廷想要收到皇糧國稅是難上加難。那些勉強還有一些土地的寒門百姓也會被苛捐雜稅壓的透不過氣來,朝廷的糧草一年比一年難籌集,所以根本不同意馮小憐先收糧再幹活的建議。
他們強烈要求馮小憐要先幹活再收錢!
可偏偏六鎮以民為主的這一支隊伍對糧草能不能拿到手這件事極其在乎。老話說再一再二不再三,他們都已經被騙兩回了,難不成還有上第三回的當?
剛才堂上還歡樂的氣氛,這個時候已經變得冰涼,早有那性子急的,這個時候已經按耐不住:“你們把俺們當什麽了?以為口頭上給點好處俺們就答應了?這是看不起誰呢?”
最後在一群人的起哄下,這個官員被轟了出去。
這官員回去之後添油加醋的在上官那裏告了馮小憐他們一狀,随後他的上官就向長安的楊堅和坐鎮軍中的宇文憲分別寫了信。
宇文憲先收到了信,他這個時候正在追擊高玮他們。高緯雖然狼狽逃竄,晉陽雖然被攻占,但是高家還有另外一支軍事力量,宇文憲這個時候正想并不确認的讓這支大軍投降。
看到了這封信,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這不是胡鬧嗎?找誰不好,偏偏找那些六鎮遺民?當初六鎮起義的人有一部分還活着,一提到糧草,若是不多給點兒人家心裏面都會犯嘀咕,更何況這還不先給!”
宇文憲知道馮小憐剛剛敲了楊堅他們家的竹杠,這個時候對糧草的需求沒有那麽迫切,看來想要驅使河北這一支力量剿滅別的土匪豪強或許是有些困難。
宇文憲把信扔到一邊沒有管,他現在要操心的事情多着呢,這些小事還是算了吧。
同樣在長安的楊堅此時也是一大堆事情等着處理,并且心情煩悶十分暴躁。
楊堅煩悶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他那不省心的女婿,畢竟前方大軍剛剛占領了那麽一大片土地,朝廷中樞的大臣們光是如何安置土地上的百姓和給将士們論功行上已經忙得焦頭爛額了,實在是沒精力陪着他胡鬧,可偏偏這昏君鬧起來沒完沒了,精力旺盛,讓人恨不得想弄死他!
他要單單是昏君楊堅道也能忍,可偏偏他還是女婿,這昏君最近一段時間最喜歡折騰的事情就是立皇後!楊堅就覺得自己再忍下去,肯定要憋出內傷來了。
這還不算完,穆黃花和胡太後以及高齊皇宮裏面的其他女眷被押解到了長安,和其他的宮眷天天愁眉苦臉時不時的掉幾滴淚相比,穆黃花和胡太後這一對婆媳一點兒都不難受。不僅如此,特別是胡太後,因為來長安的時候宇文氏一些留守在京中的宗室前去審理,她能在這種場合和人家互抛媚眼,暗送秋波,然後半推半就的成了好事。
這事兒小範圍的被爆了出來,讓楊堅趕快給捂着了。
他也不是那麽好心的要給宇文家的人遮掩,而是免得醜聞傳出去之後影響對北齊的治理。
此時此刻的他看着信總覺得自己因為這點破事忙得心力憔悴。
和宇文憲不一樣,宇文憲只是覺得下面的人沒挑一個好對象。
而楊堅想的比較多,他忍不住冷哼了一聲,心裏面想着:這哪裏是诏安,分明是有些人不懷好意想要驅狼吞虎!
用昔日鎮守在六鎮的軍戶當尖刀先在北方地界鬧一個人仰馬翻,等到六鎮百姓再次爆發大規模起義,北周朝廷疲于應付,江山搖搖欲墜的時候,這些幕後黑手就會走到前臺,趁機在亂中收取好處,想要漁翁得利!
楊堅只要腦子裏面稍微一想就知道幕後黑手是誰。
他再次忍不住冷哼了一聲:就這點道行也敢出來丢人現眼?
昔日那些六鎮同鄉們難不成是在北齊的輕歌曼舞裏面把腦子放進酒裏一塊拌着喝下去了?難道他們不懂不給好處人家不給他們幹活的道理嗎?
這兩天極不舒服,就每天一更,愛你們,也要照顧好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