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面聖
第10章 面聖
不出三日,畫仙樓中發生之事,在魏都裏被傳得沸沸揚揚。
與此同時,沈憑因此事被沈懷建勒令禁足七日,且不過一夜,聽聞沈憑遭到家法伺候,被沈懷建用長鞭打到皮開肉綻才善罷甘休。
沈懷建此舉傳到朝堂時,意外成了世家派口中的教導有方,禦史臺的那群谏官也減少對沈家的斥責。
但另一樁事遲遲未能圓滿,有關中州水患阻礙輸送,仍舊是朝中兩派相争的主要矛盾,而皇帝趙淵民一直處于中立,讓此事愈演愈烈。
不久後,朝中收到清河城附近山谷坍塌的消息,皇帝終于在朝會上詢問有關塌方的整治,衆人心知肚明皇帝為何關心山谷坍塌。
只因那山谷臨近慶平山莊,公主趙說乃是寵妃裴姬所生,皇帝愛屋及烏,同時趙抑又是裴姬所扶養長大。
此事一出,支持趙抑的清流派裏,有不少大臣自告奮勇出面,以幫世家派獻計一由,實則光明正大為其施壓。
接連數日,世家派多次遞呈整治塌方的奏折被駁回,陳甘提出修築商道之事屢屢碰壁,費心之下的面色肉眼可見憔悴。
眼看禦史臺将要參世家派一本時,清流派的秦郭毅提及打通清河城的內河,拓寬道路可解山谷塌方的燃眉之急,當日不少官吏被其提議所說服,對秦郭毅甘拜下風。
恰逢退朝,曹晉親自請秦郭毅移步禦書房面聖。
禦書房中,趙淵民端坐在龍椅中,禦案堆疊如山的奏折前,唯有兩本十分突兀地擺在面前。
當秦郭毅走近行禮後,趙淵民才從折書中擡首朝他看去。
只見皇帝淺笑道:“有關清河城的提議做得不錯。”
一聽誇贊,秦郭毅連忙下跪,受寵若驚回道:“臣不才,叩謝陛下聖恩。”
趙淵民道:“若是修整清河城的話,不知盛夏來前能否竣工?”
說話間,秦郭毅搶先磕頭回答道:“回禀陛下,整治清河城的必經之路臨近慶平山莊,盛夏之前竣工不是問題,屆時出行避暑斷然通暢無阻。”
趙淵民思索了下颔首道:“如此一來甚好。”
秦郭毅眉眼帶笑獻殷勤,偌大的殿內卻有詭異的沉默在彌漫。
半晌過去,秦郭毅并未聽見動靜,跪在地上的身子輕微晃動,想借機擡眼查看一二時,忽地又聽見皇帝發話,吓得他止不住一個哆嗦,屏着呼吸趕緊跪好。
趙淵民語氣平平問道:“山谷為何倒塌?”
秦郭毅思忖道:“回陛下,據臣了解,是乃春雨積降,泥土松動後滑坡所致。”
趙淵民點了點頭,視線落在面前的奏折,道:“清河城臨近中州地帶,其中漕運最為發達,工部多次提議有關漕運改海運,避開水患重地輸送,你身在司農寺掌監天下糧倉,認為工部此舉可行否?”
魏朝各處漕運四通八達,中州地理位置雖小但十分特殊,南方各州通往魏都的漕運必經中州一帶,前朝年間,朝廷設中州為南方漕運的關卡以便監察,清河城因此發展成中州入魏都的關鍵地。
但中州在每年都因水患被迫停運數月,正如陳甘在朝中所言,久而久之,耽誤漕運輸送便成了朝廷心患。
秦郭毅道:“若開設海運,南方各州糧倉能直達魏都,避開中州汛期水患帶來的拖延,而內河拓寬修建商道之後,還能緩解海運帶來的輸送壓力。”
趙淵民用指尖輕輕敲了下折書,輕擡眼簾看向他說:“照愛卿所言,看來此舉可行。”
“還請陛下定奪。”秦郭毅垂頭恭謹道。
殿內忽然又陷入一陣沉默,趙淵民把兩封改漕運為海運的折書收起,看了眼鬓白的秦郭毅随後道:“起來吧。”
曹晉疾步上前把人扶起,直到秦郭毅站穩腳跟後,皇帝才緩緩開口道:“秦愛卿為國為民,朕深感欣慰。”
秦郭毅行禮道:“此乃臣本分之事。”
趙淵民瞥了眼帷幕的方向,視線落回秦郭毅身上,說道:“令子一事,愛卿節哀。”
話鋒忽轉至秦至墜樓之事上,讓站着的秦郭毅感到猝不及防。
但很快見他雙眼泛紅,似被戳了痛處,轉眼就見他老淚縱橫道:“陛下有所不知,那罪魁禍首沈憑安然無恙出獄後,又複從前一般,在畫仙樓大肆舉辦宴席招待京貴,可憐我兒死得不明不白!”
皇帝遞了個眼神給曹晉,下一刻見曹晉從袖口中取出帕子,走上前給秦郭毅遞過去擦眼淚。
趙淵民安撫道:“朕也有所耳聞了,但此事死無對證,燕王無從下手追查,若是随意處置了那沈憑,恐會寒了世家的心。”
聞言,秦郭毅急忙朝皇帝走去兩步,哭着說道:“陛下,那血書,還有那人證物證俱在,如何會查無可查?臣聽聞殿下帶着那沈憑離獄調查,可是回來便放了人,誰知那斷袖之人可是使了蠱術,才讓殿下亂了方寸!”
趙淵民見他着急起來胡說八道,皺了皺眉頭,“燕王定不是......好陽之人,恐不會被輕易蠱惑。”
他沉思少頃,又道:“但你說燕王帶人離獄一事,朕卻聞所未聞,愛卿可知他們去了何處?”
“慶平山莊!”秦郭毅想也不想便脫口而出道。
不料聽見趙淵民無奈輕笑了聲。
作者有話說:
謝謝閱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