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缱绻
缱绻
轉眼,便是五年。
五年裏,徐歸還是沒有任何變化,依舊目光清冷,時常望着一處發呆,或者淺淺地睡上一天,悠閑自在地消磨着。她的容顏千年未變,依舊是十七八歲的少女模樣,唯有一雙沉澱了無數風霜的眸子能看出她流動的情感。
倒是穆玄在這一千八百多個日子裏宛如重塑了一般,從一個躲在徐歸身後尋求保護的孩子成長成了一個可以獨擋一面的少年。
這會兒徐歸正坐在門檻上,百般無趣地瞧着腳下忙碌的螞蟻,手中的茶由燙到暖,再由暖轉涼。
一人從屋中出來,手中拿着一件雪白的狐裘披風,靜靜地站在徐歸的身後,看着這女子難得稚氣的一面。此人正是穆玄,他将披風披在徐歸的身後,邁步跨出了門檻,學着徐歸那樣看着螞蟻搬家。
足下的小生物來來往往不曾間斷,偶爾也會跟迎面而來的兄弟們碰碰觸角,打了聲招呼後又分道揚镳。分明最尋常可見的畫面,兩人卻樂此不疲地瞧着,倒像是鄰家的孩童。
穆玄突然想起這兩天鎮中百姓張燈結彩的畫面來,便扭頭看着徐歸,道:“這兩日好似有花燈會,可要去瞧瞧?”
“花燈……”徐歸想了想,道:“那便去吧。”
“好,那我去拿把傘。”穆玄點點頭,回了屋找前幾日剛買的骨傘。
此時正值隆冬,屋外大雪紛飛,一日之內便能将萬物覆蓋,留給天地間一片雪白。徐歸和穆玄雖是修煉之人,不會有凡間的生老病死,卻也絕無雪中行走,回來一身濕沉的興趣。
穆玄找了傘,鎖了門,便帶着徐歸往開花燈會的地方去。
白雪皚皚,萬物沉睡,街道兩旁挂着不同形狀的花燈,一直延綿到盡頭。
徐歸頗感興趣地端詳着這些做工粗糙的花燈,雖不及仙界玲珑剔透的玉燈,卻是有凡間獨有的味道。若真心要選,徐歸倒是更喜歡眼前這些充滿人氣的花燈,她邊走邊瞧,發現燈上描摹的每一幅畫每一句話都是不同的,就連字跡也大相徑庭。
“竟是每家每戶自己做的燈。”徐歸道。
經她這麽一說,穆玄這才注意到了這一點。
徐歸邊走邊瞧,突然目光被一盞奇怪的燈吸引了,她停下腳步,伸手拿下這盞本就挂得不高的燈,細細看了看。
穆玄湊過腦袋,亦是驚奇,道:“這燈倒是奇怪,沒畫沒句的,難不成這人一無所求?”
“非也。”
徐歸将花燈重新挂起,擡腳又往前去。
身後的人一頭霧水,見徐歸未曾停下腳步,便執傘追了上去,隐約中聽到了一聲嘆息。他走至徐歸身旁,問:“那盞燈可有深意?”
徐歸擡眸,見前方的路被白雪盡數覆蓋,只因出來得早,路上行人不過幾個,腳印也是零星幾點,她擡腳踩在清脆的雪上,發出陣陣脆響。
其實她并不知花燈的主人是誰,只是能從其中感覺出一種苦澀而執着的情感,
大概這花燈的主人是一個耄耋老人,幾日前便在昏暗的屋中緩慢地編織着竹子,幾日下來纏繞成一朵花兒的形狀,然後借來宣紙,用皺紋橫生的手顫巍巍地裹住花燈,由于老人目不識丁又年老眼花,無法為這盞燈描摹一二,只能祈求上蒼見了此燈,能夠明白自己的心願。然後老人捧着燈,駝着背,在無人幫助下,憑一己之力将燈挂上。
老人瞧着花燈,淚水浸濕了雙眼,只聞其語:“兒,歸家吧。”
亦或者是一個孤童,素日乞讨為生,家無定所,聽聞挂花燈能實現願望,便拿了自己讨來的幾枚銅錢,向店家買了一盞無字無畫的素雅花燈,趁着人少,便踩了石頭,踮着腳尖挂起他的願望。
還有可能是閨中待嫁的少女,因良人入京求功名,徒留一人閨中念,便想着挂盞花燈,盼着良人早日歸來,只因無人知曉二人情意,便只能以心作畫,虔誠地描下同良人的未來。待挂了花燈,在閉眸祈禱,但願來年開春,良人錦衣還鄉,娶她做妻。
不管何種緣由讓這盞燈無字無畫,其許下的念想都不會比周遭的燈少,甚至于比那一些更濃、更沉。
徐歸見慣了生離死別,本該冷硬的心腸卻因穆玄的存在而開始軟化,見到這盞充滿缱绻眷戀的花燈,不由得心頭一酸。
她想起了自己。
多年來,她尋尋覓覓,不敢有一絲松懈,生怕稍不留神就錯過了尋找之人。她以恩要挾閻王,換來那人每世輪回,以往所不齒的事也一一做了個遍,為的便是有朝一日能夠同他再在雪中漫步,感受雪花飄落。
閻王不止一次阻止過她,可她卻甘願如此。即便很多時候她都是聽着窗外雨落,躲在昏暗的屋中默然落淚,她亦不想放棄,就如同那盞偏執的花燈一般,以為堅持便會有結果。
可誰也想不到這一堅持便是一千三百年。
最後,撥開墨綠枝葉,終見那人。
多年來的苦苦等待,總算是開花結果了。
徐歸偏過頭看着穆玄充滿好奇的雙眼,道:“自是有深意,且看你悟不悟得出了。”
悟。
這是徐歸這幾年來對穆玄說過最多的一個字了,每當穆玄一有疑問時,徐歸便會老神在在道:“自己悟去”,而後便端了茶坐在庭院上悟山悟水悟人生,全然不理會一頭霧水的穆玄。
雖然讓穆玄自己參悟世間萬物,對他修煉也起了很大作用,可對于穆玄而言,他更想念以前徐歸每問必答的時候,至少比現在兩人談話時間多了很多。
穆玄聽聞這字,腦袋都大了,他轉過身去,邊走便看那漸漸變小的花燈,直到兩人在街角轉彎,他依舊看不出什麽所以然來,他道:“徐歸,看不出來。”
“看不出便收了你的好奇心,專心看路。”徐歸道。
“是。”
穆玄爽快答道,而聽到他喚起自己名字的徐歸卻有些心不在焉。也不知出于何種緣由,前兩年一次外出游玩歸來之後,穆玄悶悶不樂地将自己關在了房中幾日,出來後便改了口,叫起了她的名字。徐歸當時詫異了一會兒,倒是由着穆玄叫。
起初因十分不習慣他直接叫喚名字,徐歸漏聽了好幾次,之後被這麽叫着叫着,倒也是習慣了。
雖說從“徐歸姐姐”到“徐歸”僅僅減少了兩個字,兩人之間卻好像改變了許多,前者就好似相依為命的姐弟,話語中只有疼愛與依賴,而後者卻似友非友,中間隔着一層不可言喻的窗紙,随時都可能被戳破。
雪一刻不歇地下着,撐開的骨傘在白色的世界裏綻出一朵玄色的花來,而傘下二人靜默無言,在被雪覆蓋的青石板上踩出四道腳痕,一直蜿蜒至盡頭。
兩人這麽走着,從天亮走到了昏晚,再從昏晚行至月升。誰也不願意打破這靜谧的時光,縱然每天都過得這般安逸,可兩人卻一直都很珍惜很珍惜,生怕哪一天分開了,見不到人,連回憶都不剩下半點。
花燈會在新月初升之時如期舉行,早前還躲在燃了炭火房中取暖的人們紛紛取了傘,提着燈籠上街,湊一湊這一年才有一次的熱鬧。
不論是閨中小姐亦或者是活潑孩童,大家皆是抛了禮數,打扮得光鮮亮麗後便走上了街頭,盡情嬉鬧,享受這素日求而不得的自由。
許是束縛得太久了,姑娘孩子們沒了條條框框,縱情玩樂于街頭巷尾,即便是搶花燈這類會同男子摩拳擦掌的活動也敢上前,毫不退縮地競争。
徐歸和穆玄站在旁邊看着姑娘們紅着臉上前,最後滿載而歸滿臉歡喜的模樣,也是忍不住跟着笑了。
穆玄指着挂在高處精巧玲珑的花燈,沖徐歸道:“我去搶一盞給你好不好?”
徐歸倒是随意,畢竟她對凡間的事物并不是十分感興趣,她既不點頭,亦不搖頭,由着穆玄上前。
姑娘們平時本就深居閨中,鮮少見到男子,同男子搶花燈已是極限,這會兒瞧見長相英俊身姿挺拔的穆玄,一下子羞紅了臉,用帕子捂着臉不敢出聲。
心心念念臺上花燈的穆玄無視周遭或驚豔或嫉恨的目光,直直走到了那盞花燈的底下,他凝眸看了看,猛然間抽出腰間長劍,右手一揮,那盞花燈便直直落下。一旁拿着半長竿子小心翼翼挑着花燈的人皆是一臉震撼,忘記了接下來的動作,待到回神,那人已經捧着花燈,離開了原地。
不少姑娘因其行雲流水的動作而芳心暗許,目光有意無意地随着那人而動,只見他拿着花燈,唇角帶笑,一雙幽黑發亮的眼睛緊緊鎖在前方一人身上。
究竟是誰,能贏得此人的青睐?
被骨傘遮住容貌的女子身着白衣,腰間束着一條藍色帶子,她執傘的手骨骼分明,露出的手腕上卻傷痕遍布,觸目驚心。
衆人瞧着那女子,縱然未見其相貌,卻也不敢大聲喧嘩,生怕驚擾了她。作為堕仙,她有與生俱來的氣場與氣質,是那些大家閨秀怎麽學都學不來的,她便是這麽靜靜站着,也依舊是世人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