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各懷心思
各懷心思
就在前朝與後宮壓抑的氣氛下,康熙五年的春節就這樣不溫不火的過去了。
三月上旬,康熙的心情像是因為新的一年的到來,而一改因鳌拜而不滿的情緒,宮人們也終于不用每日提心吊膽。
康熙今日批閱奏折時,不知看到了什麽,竟然迫不及待地就趕去慈寧宮,去見太皇太後。
慈寧宮殿內。
看着康熙帶着笑意急沖沖的過來,太皇太後心裏也是高興的。許久沒有見過皇上如此神情了,不知道今日是否可以修複一下前些日子祖孫二人之間的隔閡。
“玄烨今日前來,可是有什麽好消息要告訴哀家,好讓皇祖母也高興高興。”
康熙就等着太皇太後開口詢問自己,遂屏退慈寧宮內殿其餘宮人,只有康熙身邊的梁九功和太皇太後身邊的蘇麻喇姑所留下。
“今日孫兒在批閱奏章時,看到了赫舍裏·索尼的折子。孫兒雖然在看到奏折時有些激動,但是此事事關重大,所以前來慈寧宮,與皇祖母一同商議。”
說完,梁九功将一份奏折呈給了太皇太後。
能讓康熙如此神情的事情,太皇太後心裏隐隐約約有了一個猜想。果然,赫舍裏·索尼奏請皇帝親政。索尼是輔政大臣,而且還是輔政大臣之首,願意将權力交付于皇帝,對于皇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勢頭。只是以如今這個情況來看,此奏折就像一個燙手山芋,不知是該拿還是該放。
只見太皇太後捋了捋思路,看着康熙那充滿期許的眼神,卻還是要給康熙一個更加理性的建議。
“赫舍裏·索尼能夠如此,就證明赫舍裏氏一族不貪戀手上的權力,對于皇帝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康熙聽着太皇太後的話語,不禁跟着一起點了點頭,像是肯定一般,心裏倒是對皇後赫舍裏氏的看法好了一些。
“但是,依照現在的朝中形勢來看,索尼已經久不參與朝堂之争。且其餘三位輔政大臣并沒有對這件事情做出一個表示,由此可看赫舍裏·索尼這是個秘密奏折,四人并沒有達成共識。”
“皇帝你如今十三,世祖章皇帝于十四歲親政,不妨再觀察一年。他能有一次請奏,就會有第二次。在哀家看來,赫舍裏·索尼這次的行為更像是一種示好、表忠心,或許是皇後有向他們傳達一個信息,皇帝近日可有與赫舍裏氏說些什麽?”
Advertisement
太皇太後的話就像一盆冷水,一下子澆在了康熙的身上,只是他并沒有覺得有任何的不滿,反倒開始認真思索起太皇太後剛剛所分析的局勢。
“皇祖母說的是,是孫兒有些急于求成了。前幾月鳌拜才在朝堂上那般放縱。如若朕真的應了赫舍裏·索尼的奏折,只怕到時候會與其餘幾位輔政大臣鬧得不堪,那就有失朕的皇家顏面了。”
康熙總覺得赫舍裏·索尼秘密遞于此奏折除了想要表示一種家族忠誠以外,多多少少還顯露出一種莫名的不滿與隐隐作壞之意。這般重要之事,若是他們四位輔政大臣有所商議,那在朝堂上就會直接提出,何必如此大費周章地上折子。萬一自己真的一下子頭腦發熱批了此事,以如今鳌拜在朝堂上的樣子,怕是會當堂與他對抗。
“那依照皇祖母的意思,赫舍裏·索尼的這個奏折,孫兒該作何對待。”
太皇太後若有所思:此事定是不能夠答應的,但若是直接拒絕,怕是會對康熙以後的親政有所推阻。
“皇帝若是怕麻煩,何不直接選擇忽視。哀家以為,留中未發,是為良策。”
是了,不回應就是最好的回應。反正也是秘密奏折,不交議也不批答,赫舍裏·索尼若是個聰明人,自會明白皇家的意思的。
“皇祖母此法尚好,孫兒若是如剛才一般神情,定是要如了赫舍裏·索尼的意,那到時候便是得不償失了。”
太皇太後就知道,康熙是她一手帶出來的,皇上是如何心性,她還能不清楚。只是,這赫舍裏氏既然已經嫁到了皇家,怎能還以母族為主。
“哀家能夠幫到皇上就是最好的了,只是皇後那邊,皇上你還是要去交談一番。既然已經做了大清的皇後,那麽便要事事為皇上、為大清所着想。今日赫舍裏·索尼之事,哀家并不認為是一個巧合。”
康熙心裏剛剛對赫舍裏氏掀起的一番好感,經過太皇太後的言語後,也開始變得多疑起來。若真是赫舍裏氏向家中遞信,那麽今日赫舍裏·索尼的這個舉動,便是帶有告誡自己的意思在裏面。皇家權威被如此挑釁,康熙心裏窩着火氣。
太皇太後仿佛知道康熙心中所想,只是現下不可與赫舍裏氏的關系鬧僵,“哀家知道,赫舍裏氏一事讓皇上心裏有些不舒服,但以如今的局勢來說,不宜與皇後有不合的傳言出現。”
“皇上就算是心裏在不喜,為了大局,也要多去坤寧宮走動走動,後宮百花齊放才是最好的狀态。”
這句話太皇太後有些夾帶私心了,這半年裏,康熙每月去鐘粹宮的次數都是最多的,雖然其他幾位嫔妃也能分着幾日,但是這種隐隐将有獨寵的苗頭一定要搶先将它熄滅掉。
只是她心裏明白,如此做法,對馬佳·思穎有些不太公平。但是自己經歷過自己的丈夫如此寵愛自己的姐姐海蘭珠時自己那種落寞的時候,現在看到馬佳·思穎像是有當初宸妃的趨勢,不免有些控制不住的想要壓制。這種情緒一旦占領,就會不自覺的忘記原先的好。
玄烨自己心裏也是清楚的,但是其他的幾個嫔妃,要不是太過規矩死板,要不是見着自己害怕比欣喜多,再或者那董庶妃又太熱情了,屬實沒有一個嫔妃該有的禮儀。如此一來,只有鐘粹宮的馬佳·思穎最符合他的心意,且他心裏本就對馬佳·思穎有別樣的情感,讓他如何不去鐘粹宮。
“孫兒明白。”
看着康熙沒有露出不滿的樣子,太皇太後悄悄地松了一口氣,“咱們祖孫二人也好久沒有一同用膳了,今日可要留下?”
“梁九功,去傳膳。”
鐘粹宮裏。
馬佳·思穎正在捯饬着剛收集來的草藥,自己今年将要滿十五了,古人生子都較早,而且若是自己想要為以後争得一個機會,那一個年長的皇子則是最好的籌碼。雖然此話有些自私,但是若是自己真的能有一個孩子,那在這深宮中的幾十年裏,何嘗不是一個寄托、一個希望。
“小主,皇上剛剛派人前來傳話。今日在慈寧宮用膳,晚上就不來鐘粹宮了。”安秀有些洩氣,這半年裏,皇上對自家主子的寵愛,那是宮裏獨有的一份,可從來沒有說突然不來的時候。
以馬佳·思穎的聰慧,自然是知道太皇太後定是對康熙又說了些什麽。只是對這個原先對自己有些好感的老人,現在卻處處為難自己,有些不知道要如何面對。
這半年來,除了随着一衆嫔妃前去慈寧宮請安,馬佳·思穎和太皇太後之間像是形成了一種獨有的默契,一個“不留”,一個“不留”。連仁憲皇太後和蘇麻喇姑也不知道要如何面對自己,幾個昔日裏所熟悉的人,此時此刻都彌漫着尴尬的氛圍。
“去打聽一下,皇上今晚去了哪兒。”馬佳·思穎知道,不能再如此坐以待斃下去,但是自己如今能做的也只有等待。等待時機成熟後,自己便能得償所願了。
“回小主,皇上去了坤寧宮。”
這倒是稀奇事兒,這幾月裏大家都心照不宣。咱們這位皇後不得皇上喜歡,每月按着規矩才會去坤寧宮幾日。
鐘粹宮這邊,馬佳·思穎不再去想康熙的事情,倒是一心撲在草藥上。對于經歷過生死的人來說,自己的命總是比別的事情要重要得多。
而在坤寧宮裏,赫舍裏氏真的是有苦說不出。她本以為自己往家中傳信以後,康熙對自己的态度會有所轉變。晚上聽到宮人來報,康熙今日到坤寧宮留宿時,心裏是欣喜萬分。但是誰能夠想到,康熙進來後的臉色并沒有比原先好到哪裏去。
“皇上可要喝杯茶。”
“皇後,朕今日收到了你祖父遞的折子,只是依照他的意思,似是對你如今在宮中的待遇有所不滿。或許這半年裏,讓你在心裏對朕有些意見?”
康熙的語氣太過平靜,但是依舊讓赫舍裏氏受到了驚吓。她只是在家書中對上次的事情有一個描述,順帶提了一嘴自己如今的生活。到底是才十三歲,就算再是大家閨秀,離開家裏只身一人來到後宮受到了委屈,總是要找一個人訴說一番。
“皇上怎麽會如此想,臣妾在宮中沒有任何不悅,只要是為皇上盡心盡力的辦事,臣妾心裏都是開心的。祖父對皇上的忠心您也一定是有所了解的,絕對沒有對您不滿的意思,還望皇上明鑒。”
康熙不願與赫舍裏氏再多說什麽,如今看來,若是在他親政之時能有皇子,且要是嫡子那就更能鞏固自己的皇位。
“天色不早了,就寝吧。”
還沒帶赫舍裏氏反應過來,就被康熙拉到了床上。只是赫舍裏氏此時還沒從剛剛擔驚受怕的情緒中緩和過來,而康熙見到赫舍裏氏木讷的樣子,剛起來的感覺就被壓下去了。
赫舍裏氏長得其實并不差,只是身子還未發育健全,與後宮其他幾位嫔妃相比,确實有些不得皇帝心。只是康熙想到嫡子,便繼續在赫舍裏氏身上摸索着,最後不帶一絲情感,動作粗魯的結束了。
康熙能夠直接睡去,但是赫舍裏氏卻是心裏有些悲憤。剛剛的樣子讓她感受到了屈辱,可笑的是這個人卻是自己的丈夫。自己出嫁時的雄心壯志,在這一刻出現了一絲裂痕。而後赫舍裏氏閉眼流下一滴眼淚,第一次不守規矩的背對着康熙睡下了。
感覺自己寫得有些壓抑了,本來不想将裏面的各個人物寫成這樣的。但是每次開寫的時候,就像是劇情就該是如此一樣。既然如此,就努力讓妹妹們都能夠好好搞事業,不要過多的陷于情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