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在汪晏的出謀劃策下, 卿昱對推廣全體官員學習熱潮有了更強大的決心。
他之後又挨個叫人入宮, 頗有各個擊破的意思。
那些被他單獨召見的高官一個個苦笑着離開宮殿,在離開宮城的時候, 卻一整臉色,看上去跟沒事人似的, 也不将這件事告訴其他人。
雖然皇帝說沒關系,可以洩露給其他人,但他們很期待朝中其他大臣在此事确定, 得知此事之後,那一臉悲憤的樣子。
至于為什麽是悲憤,而不是震驚,嗯,因為他們心裏就很悲憤啊。
好不容易松口氣,以為可以過上逍遙自在的官老爺該有的生活,結果……他們已經可以預料着今後的雞飛狗跳了。
但是就算這樣, 這些官員也沒有一個說堅決反對的。
這幾本書也就罷了, 但将官員再學習再教育作為常态化的措施, 的确是有利無弊之事。
這些高官之所以是高官,可不是短視之人。他們即使是在年前最忙碌的那段時間, 都會忙中偷閑, 看會兒書學會兒東西。知識浩瀚如煙海,人的壽命有限, 活到老,學到老, 是理應之事。
皇帝不過是将這件事形成一個規章制度而已。這群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大佬們,絲毫不體恤一下凡人們的痛苦,非常淡定的就接受了此事,頂多是哀怨一下,又要增加的工作量而已。
這些可怕的圖紙要轉化成實物,不知道又要加更多班。
“陛下這時候讓官員多學些東西正是時候,不然誰來工作?總不能全壓在咱們身上?”
朝中大佬們非常默契的想。
于是這官員再教育之事,就這麽确定下來了。
這個決定,也成為大承,成為整個華夏文明改變的起點。
工業革命是多點、多線進行的。華夏文明不僅在這次工業革命中走在了時代的前端,甚至和其他地方的工業革命不是一條道的。
而且,它的推廣形式,也是完全不一樣。
其他國家的工業革命是自下而上,從民間開始,再推廣到全國。推廣之中,還會遭到統治者的打壓,以此還引發了多場社會和政治的革命。
可華夏不同。華國這場工業革命是自上而下,是從皇帝開始。甚至遠超其他國家的知識和機器,也是從皇帝手中流出的。
史書上記載,皇帝夜有所夢,神人教授知識,日醒之後,發覺夢中書本圖紙居然赫然放在枕邊。
但後世肯定是不會信這種神話傳說的。他們要更科學的看待這個問題。
這個謎團有許多假說,有的說高宗皇帝授意聖皇後廣招海內玩賢人編纂圖書,可能這些書本就是聖皇後帶着人研究出來的。
但鑒于聖皇後的謎團也有很多,後世喜歡什麽不明白的事,都推到聖皇後,和太祖穆皇後身上,所以這假說也就只能聽聽。
還有個假說,是認為高宗皇帝本來就是有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說不準這就是他和他的智囊團自己搞出來的東西,後來假托神意推廣。
這個假說信的人很多的,但是後世沒有記載,也就止步于假說了。
于是這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因這場工業革命是自上而下,其發展和外國也不一樣。
從好的一方面來說,從上而下推行比從下而上推行遇到的阻力小很多,皇帝又是從剛肅清了朝內反對勢力,就開始推行,朝野上下一條心,推行速度就更快了。
而且,高宗皇帝将官員再教育和考核列入規章制度,不僅讓這一朝官員幾乎滿朝賢臣能将,也影響了後世。這讓承朝在大亂的時候,仍舊能人輩出,在極短的時間內力挽狂瀾。
這一切,都讓華夏一直屹立于世界頂端,傲視群國。
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端的一面。
從上而下推行的改革,改革肯定不徹底,遺留了許多後世稱為“糟粕”的東西。
外國學者大肆抨擊,外國民衆深惡痛絕的大承“霸道”作風就是其一。這霸道的作風遺留到後來新華國。
雖然華國人自己不覺得。華國自古以和為貴,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們撸袖子打的幾場架,都是別人殺了我們的人、炸了我們的船、搶了我們的東西,對方國家還不交出兇手。
我們宣戰是名正言順的。
至于那些海外殖民地,哦,那是歷史遺留問題。那時候奉行無主之地,搶到了就是誰的,說的好像只有華國出去占地盤一樣。
而華國人一項包容,也不搞什麽奴隸制,無論是黑人還是印第安人,只要幹活,就是同等待遇。幹活幹好了,還能入籍。你們呢?把人家當奴隸,剝人家的頭皮,将人當動物狩獵。
誰是蠻夷,誰是文明,一目了然。
我們殺人也是把人當人殺,奉行的是成王敗寇。而你們呢?除了自己之外,其他的都不是人,都是獵物,都是奴隸,都是要被“肅清”的對象。
這點咱們華國人還不能理解呢。咱們也有“肅清”的時候,那都是有原因,殺的是反抗的人,是不服統治的人,也明白自己殺的是人。他們做出了這種事,知道自己承擔的是罪,史書上記載的也是有傷天和。覺得這種事會被上天懲罰。
還從未聽說過,因為人種膚色不同就大屠殺的,也沒聽說過,殺人倒是會讓上天開心了。
所以說我們霸道,我們是不服的。
華國的歷史學家認為的弊端自然和外國不一樣。我們認為是社會制度改革的不徹底,遺留了許多封建糟粕。
雖然承朝皇帝自己退位,華國進入共和制,但把持上層的仍舊是承朝的官僚貴族世家,因此在華國建立初期,這些資源還是牢牢掌握在這些人手中,他們不過從封建大地主變成了大資本家而已,民衆的開化就慢了許多。
雖然之後也奉行了教育,但一些思想還是遺留下來。比如女性權益問題,比如愚孝問題,比如農村嚴重的鄉紳遺毒。這些給華國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造成了隐患,讓後世的華國政府花了很多功夫很長時間,慢慢改變這個社會。
但總體來說,華國學者還是認為這一切利大于弊。
雖然給後世遺留了問題,但僅憑着華國國力一直處于世界第一,這些都可以押後說。
看着那些沒來得及跟上改革的步伐,被侵略被奴役被毀滅的國家和民族,華國何其幸運,承高宗和他的朝臣們何其高瞻遠矚?
後世的人們經常想象,歷史長河中的承高宗和朝臣們,是抱着怎樣的心态,接受了這些被外國統治者們紛紛排斥的新鮮事物,甚至掀起了全朝官員的學習熱潮,并将其歸入官員的再培訓和考核中,讓那些從小到大學文長大的官員們,紛紛硬着頭皮學習自然科學,一個個都成為自然科學通。
他們在其中是經歷了怎樣的鬥争和掙紮,才做出這種決定?
史書中不過只言片語,但真實的歷史,肯定驚心動魄。
事實上……的确很驚心動魄。
在朝會上,當閣老門啓奏,卿昱讓內侍宣讀旨意之後,滿朝文武百官皆是一副“你特麽逗我”的崩潰表情。
學習也就罷了,反正能站在朝堂上的人都不可能懶惰,他們就算不是這個國家最聰明的人,也是這個國家最好學的人。
即便是幾個鹹魚,他們也只是不想工作。但學習是工作嗎?當然不是,是消遣。
對朝中這群頂尖的讀書人而言,你讓他學習,那就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雖然學的是自然科學,但這裏的人,誰不懂算術?誰不懂天文歷法?誰不懂最基礎的物理常識?他們都是博覽群書的。
但這關鍵不是學習啊!
你要培訓要考試,這些需要制定規章制度需要規劃場地需要有人執教有人監考吧?這些都是工作。
這麽多知識圖紙,這些需要推廣需要召集工人制作需要向民衆解釋還要将其應用于實際吧?這些都是工作。
工作,又特麽的是工作。
總覺得以後過勞死會成為承朝大臣最流行的死法了呢。大臣們欲哭無淚。
這特麽真應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真是死而後已!雖然他們嘴裏說說,也立下了這種志向,但是皇帝真把他往死裏勞累的時候,他們還是有一種身赴刑場的感覺。
為此,他們只能說讓皇帝三思,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事也要一步一步的做,對吧?
卿昱沉痛臉:“朕得到了這些東西,別的國家就沒有神靈了嗎?海外之國是否也得到了呢?”
大臣們:“……”
卿昱繼續沉痛臉:“若非緊急之事,穆皇後……咳咳,先祖怎麽會入夢來?說不定……有國家已經開始研究了。若是我國落後于海外,結果……衆卿家應該明白吧?”
大臣們:“……”
卿昱保持沉痛臉:“落後就要挨打,這個世界這麽大,我們不能閉目塞聽,夜郎自大,做一只井底之蛙。對了,萌萌……嗯,皇後已經編纂出介紹海外諸國的圖書,你們看看吧。這些也列入培訓內容。”
大臣們:“……”
陛下啊,你一個人都把話說完了,臣等還能說什麽!!!!!
卿昱深沉臉:你們可以說遵旨,可以說諾,可以說臣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啊。
卿昱遺憾臉:話都不會說,果然需要再教育再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