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長安舊人
第三章長安舊人
死亡是什麽滋味,李意如說不上來。
好似陷在一個很長的夢裏,将醒未醒之際,随着混沌業海罪惡的灰色波浪浮浮沉沉,不着邊際。不知過了多久,終于有斑駁的光影錯落着灑落下來,慢慢地将一切迷霧都驅散了,四肢開始回暖,沉寂的心髒重新蓄滿了血液,嘭嘭地跳動。
朦胧中,開始有些喧嚣的人聲闖入,那是走卒推着吱哇作響的板車、孩童們驚叫着奔走打鬧、小販抑揚頓挫地吆喝着,“古樓子,古樓子,新鮮出爐的古樓子,自家的羊了喂——”
是漢話,還是帶着萬年縣口音的官話!
李意如一口氣沒順上來,猛地睜開了眼睛。
面前是一張純白的魚牙映泉紗帳,榻前小幾擺着個精致的蘭溪圖經瓶,菡萏上帶着露水,晶瑩圓潤。
馬車的窗牍半掩,依稀可見碧空清透。
她呢,著着石榴裙,趿着碎花軟履,端正地坐在榻上。李意如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下意識地去摸心口的箭傷,看向了跽坐在側的侍女。
她不是巴果!雖然李意如從未見過巴果的真容,但巴果與她說話時,語句中總是帶着三分友好的笑意,坐馬車時總是哈欠連天,李意如時不時就會聽見她轉身或者卧着的聲響。
而這個侍女神情肅然,背脊挺得筆直,拘着很大的規矩,不太像是會偷懶的人。侍女觀察到公主撫心口的動作,開口問道,“殿下,您是否身體不适?”
她的官話說得極好,每一個字的平仄都壓下了三分,李意如的父皇最愛這種平穩而溫和的調子,當年禁中的宮人們多習慣這樣說話。
她覺得這個聲音很是耳熟,有點像她從前在長安的大青衣憐光,可憐光早在十年前去荊西的路上就病亡了。
這一刻,她的腦子是懵的。記憶與處境出現了偏差,她不知自己是否仍在夢中。
她擡手解開了衣衫,綢緞的滑膩觸感如此真實,她低頭瞧見自己完好無損的胸口,疑惑地眨了眨眼,然後閉上了眼睛,又再睜開。
毫發無損,而且周遭的一切都還在。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聞到了馬車上熏着驅蟲的蘇合香氣,芬芳馥郁。
過去二十八年的記憶忽然如潮水般一同湧進腦海,她感到一陣劇烈的暈眩,伸手撐開了窗牍。
朱雀大街鱗次栉比的屋子緩緩地後退,繁華與喧嚣一瞬将她包圍起來,青磚、白牆、黑瓦…馳道旁墨綠的青槐、飛檐下赤紅的燈盞、高聳巍峨的牌樓與鐘鼓,這是獨屬于大魏長安城的色彩。
那十年的虛無像是沒有傷疤的痛,愈合不了,也無法忘卻。而眼前的一切太過真實,反而更像一場夢。
而侍女呢,見到公主解衣開窗,心裏已經翻江倒海了,忙上前為她攏好了衣裳。
李意如下意識地想去摸腰上的銅板,可她的腰間卻只挂着一串兒東海紅珠穗子和一柄折紙花描金銅鏡。
她舉起了銅鏡,鏡中人梳着兩個尖尖的桃山髻,緋色絲縧纏緊了烏黑的發團,再垂下兩條長長的發帶。她未施粉黛,只在眼角墜着金钿,将清淡的眉眼勾勒出些潋滟的況味。
她的神情怔忪,本就姝麗嬌憨的人兒更顯出三分天真。
李意如吃驚地半張嘴巴,鏡中人也微啓檀口,面露迷茫之色。她一時不知,究竟是歲月對她容情,不肯在她臉上留下痕跡?還是她記憶錯亂、根本已經瘋了?
她的心裏隐隐有一個猜想,但又過于荒誕,于是她放下木撐,開口問那侍女,“現下是何年何月?咱們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憐光即使再有規矩,也只是個十三歲的小娘子,公主突然之間行止怪異,也吓得她有點慌張,她盡量平複着心情,小心翼翼地觑了一眼,“殿下,現下是建和三十七年三月初九,三日前楚世子來下過金帖,邀殿下今日往蔚園賞杏花,現下、現下正是從禁中出來,往西郊而去。”
建和三十七年三月?!那就是她十五這年,四月她及笄,向官家請旨賜婚,來年三月便和楚郢成了親,成了一切苦難的伊始。
難道她真的回到了過去,李意如萬想不到她竟能有這樣的機緣,如若不是,難道從前那十年的磨難,都只是大夢一場?
她端起小幾上的溫茶,杯盞中翠綠的靈山雲霧茶葉上下浮動着,這茶葉來之不易,是掐春茶最嫩的尖兒貢上來的,數量有限。應是父皇賞給阿兄,阿兄再轉贈給她的。
她瞳孔驟然一聚,這一幕似曾相識,好像就要發生什麽事了…
還未等李意如細想,外間傳來了馬兒的嘶鳴,翟車突然颠簸了兩下,手中的茶盡數灑在了裙上,而後車夫厲聲勒馬,車停下了。
李意如汗毛倒豎,她一下想起來在那個堆滿苦難的夢裏也發生了這件事。
她穿着新裁的百合石榴裙去赴楚郢的約,蕭且随卻縱容他的細犬在馳道上橫沖直撞,最後驚了她的馬兒。
好在禦馬訓之有素,受驚後也很快就穩下來,她沒有受傷,新裙卻染上了綠色的茶水,再也漂不幹淨了。
那時她甚是惱怒,蕭且随身份特殊,她無法懲罰他,只好拿那兩只細犬出氣,命人抓起來送到禦史臺當巡犬了,氣得蕭且随當街發瘋,站在馬蹬上罵她草菅狗命。
現在細想,覺得真虧他腳力驚人,竟然可以站的穩呢。
憐光第一時間扶穩了公主,行禮後很快掀簾出去查看。
未幾,憐光在外邊回話道,“殿下,是蕭世子的愛犬驚着了禦馬——”
她還未說完,馬蹄聲倏然靠近,有人重重地敲在馬車壁上,一個清冽如泉的聲音配着不倫不類的稱呼,不是蕭且随又是誰?
“李宣寧!天清氣爽的,縮在馬車裏做什麽呀!出來!咱們去樂游原騎馬!”
是他!
她真的回來了!不僅十年期待一遭成真,而且還得到了改弦更張的機緣,李意如百感交集,酸澀泛上喉間,一時說不出話來。
那少年見她久不回話,驅馬靠近了半開的窗牍,俯身垂首往裏邊探,一邊問道,“怎麽不說話啊,是剛才把腦殼磕着了麽?”
李意如正傷情,忽見着一個烏黑的發頂從窗子鑽進來,随後揚起一張清風朗月的面孔,少年輪廓深邃分明,長發以紅縧高束,一雙眸子清澈勝于雪山裏的泉,晴好的陽光映在其間,波光碎芒,灼灼耀眼。
只是他這樣歪着腦袋瞪着眼卡在這兒,長長的發帶繞到他的側臉,确實有些好笑。李意如拿起帕子掖眼睛,微微勾起了唇角。
蕭且随不理解少女又哭又笑的複雜心态,只挑眉怔怔地看着她微紅的眼角,不知所措地“啊”了一聲,低聲問道,“真哭了啊?”
他的目光落在她濕透的裙擺,抿了抿唇,說道,“這布料在咱們幽州不算什麽,改日我給我爹寫信,讓他多貢兩匹過來,給你做個十條八條的!”
李意如吸了吸鼻子,想起前世中蕭且随幫她養着遂兒,以至于落到了一個姑娘都找不到的可憐境地。這回就以恩報恩,不管他的狗兒了。況且,她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沒有,我是高興的。”李意如伸手去推他的腦袋,“出去,我要更衣!”
蕭且随更不明白了,驚着了她的白玉骢,弄髒了她的裙子,她竟還說高興呢!
他後知後覺地剛剛退出來,那窗牍便狠狠地拍上了,他吓了一跳,摸了摸鼻子,見那翟車慢慢行走,便揚聲說,“換身胡服,和咱們幾個去樂游原啊,近來得了一匹膘肥體壯的好馬,李宣寧,肯定比你的‘紅綢’跑得快!咱們去比比啊!”
“不去!”
小娘子幹脆利落的拒絕讓後邊一群纨绔少年都笑出了聲,幾個錦袍公子催馬過來,語帶嘲弄,“我聽說,宣寧公主與那姓楚的今天有約,咱們還是別來找不痛快了!”
“就是!有那姓楚的,公主哪還有心思和咱們玩耍!”
“姓楚的只會吟詩弄賦,哪裏配得上咱們小宣寧!下回去見了李槐,我得好好和他說道說道!”說話的是李意如的表哥、永安侯世子陸業,蒙蔭在禮部挂了個虛職,隐隐是這群纨绔公子之首領。
蕭且随輕哼一聲,附和着說,“就是,她不去便罷了!咱們去!來人!把我那匹‘醉紅塵’取來!回纥名馬難覓,李宣寧不得見,是她沒眼福,今日我便把它馴服了!”
聽到他這句話,那窗牍又再打開,小娘子泠泠清音傳過來,“今日有事,你等我改天同去!”
少年抓缰繩的手微微一頓,複昂首勾唇輕笑了一聲。纨绔們混不在意,只鬧鬧哄哄的吵着要去西市吃午食。
蕭且随落在後邊,目送着翟車往明德門過去。而後才垂眸看着底下兩只涎着口水的細犬,冷聲吩咐侍從在外邊就得将它們套好了。
侍從愕然,郎君自從得了這兩只狗兒,可是珍惜得很,每日的餐飲都要親自看顧呢。這狗兒生性活潑,用繩牽着,多難受啊。
“郎君,這、這狗栓着,可就兇不起來了,養細犬不就圖個兇狠麽,您看,公主未曾怪罪,您何必——”
“院裏還不夠他們撒歡麽?若一直這樣橫沖直撞,早晚要給我惹事。”
蕭且随不再重複,也不管他們,丢下一句話便抻衣催馬,往前追那些少年去了。
而那翟車在城門口轉個圈,又拐彎往回走。他回頭正好瞧見這一幕。
她不是要去見楚郢麽,怎麽又回去了?難道車上沒帶着別的好看的裙子麽?蕭且随疑惑着,見到翟車緩緩駕進了崇仁坊。
——
建和年間,海晏河清,官家費心應付國事的同時,對後宮的耕耘也絲毫不落。
今上後宮佳麗一百二十人,有子十四、公主六位。李意如排行十九,乃已故的陸昭儀之女,她有個同胞哥哥,名為李槐,前些年在戶部領了職,無功無過地應了幾年卯,承官家仁德,被封為承江王,在崇仁坊開了府。
午後的崇仁坊甚是安靜,紫羽翟車無聲無息地停在了王府外。年老的門房半睜着眼躺在椅上,微風送暖,正是打盹兒的好時候。瞌睡蟲襲來的那一刻,他忽然感覺一陣香風從他身前卷過,直往內院裏沖。
他騰然坐起,顫顫巍巍地問一旁垂首行禮的長衛,“誰、誰來了,怎麽不攔着些!”
濃眉高挑的長衛漠然昂首,回道,“攔什麽,那可是宣寧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