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章
李二丫是标準的古代婦女,沒什麽大學問,不識字,嘴拙,長相也不出挑,但幹起活來可是數一數二的,動作既幹淨又利落。雖也重視兒子但對女兒很是寵愛。
“行了,娘不和你說了,你爹還在地裏幹活呢,娘也該去地裏了。”
說着李二丫就走出了門,“妮兒,你躺一會兒就起來,鍋裏溫着馍,你們就着水一吃。”
“好,我知道了。”看着兩個小的都起來了江語也就不好意思再賴床了。
三人收拾好後兩個小的就準備走了,“回來!你們把馍吃了再走。”
江安和江寧一看姐姐生氣了就乖乖走回來吃早餐。
吃着白水就馍馍的江語內心無比的痛苦,馍馍是拉嗓子的雜糧面和着野菜做的,盡管李二丫手藝在村裏是叫得上號的,蒸的馍馍也在村裏算得上不錯。
但江語是從物質豐富的現代社會穿越過來的,因此這頓,或者說是這個月來哪怕吃的都一樣也還是沒有習慣這種夥食。
可不吃飯這具身體無法恢複健康的。死亡的恐懼她一直記在心裏,她不想再次感受死神的降臨。
等到吃完飯,天也大亮了。
“行了,你們去玩吧。”看着坐不住的兩個猴兒江語笑着說。
“大姐,我們走了。”兩人說完就一溜煙的不見了。
江語熟門熟路的将碗洗幹淨放回廚房。
她走回屋子裏将門從裏面關上,默念:“打開。”
她的腦海裏出現了一個以紅色為主的系統面板。
Advertisement
這是一個以“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為口號的助農系統。
在這裏她可以找到養殖、種植等一系列和農家致富有關的教材。
只是這些都需要通過積累學習時間來進行兌換,江語看了看自己的賬戶,只有孤零零的40點積分。
其中的10點是新手積分,另外30點是她學習了不需要積分的古人啓蒙書籍換來的。
也不知道能兌換什麽,她正準備找找看自己能兌換什麽的時候門外突然傳來聲音。
她走出門一看,是原身之前的同伴江四三哥的女兒江寶花。
看到江語出來她推開門走了進來:“妮兒,走跟姐去山上采些野菜去。”
“你這些天都沒出來,野菜也沒才多少。走吧,去拿你的籃子。”江寶花催促着江語。
江四他娘一共生了十個孩子,七兒三女,但只活下來三兒一女。江四是老小,活下來的兒子是老大,老三和江四。女兒只有二女兒活了下來。
老大江大有五個孩子,兒子江宗,其他全是女孩,分別叫大丫、二丫、三丫、四丫,幾個女孩都比江四家的兩個孩子大,最小的都嫁人兩年了,兒子在縣裏的酒樓做活,妻小都在家裏幹活。
老三江三有三女三兒,三個女兒分別叫金花、銀花、寶花,只有最小的寶花沒有出嫁但也已定了人家,三個兒子分別叫江光、江海、江河都是和江明差不多的年紀。
女兒江菊花嫁到了隔壁村,生了三個孩子。
興許是死的孩子太多了,江婆子對所有孫輩都還不錯。江老爺子是個有遠見的,見家裏孩子越來越多就分了家。
給兩個分出去的兒子在離老宅不遠的地方蓋了幾間土胚房,住得寬敞又舒心。
老兩口年紀都還不大,和普通的人家一樣是和老大住着。
江語想了想還是決定和寶花出去轉轉。
兩人拿着竹籃一路向山上走去。
“我給你說,今天因為找你我上山都晚了,好的野菜肯定都被別人摘走了。”
“你下次一定得早點出來。”寶花絮絮叨叨對着江語念着。
“好,好,好,我下次一定早些出來。”
“這還差不多。走我帶你去一個人少的地方。”
她拉着江語走向了一個被草覆蓋的小路,春天是萬物萌生的時節,各種野花争相開放。一路走來能聞到好幾種不同的香氣,芳香宜人。
走了沒一會兒江語就聞到一股不同與花香的特殊香氣席卷而來。
寶花迫不及待地拉着江語向前走去:“看,這一般人我都不告訴她。快,這時節的香椿剛好是正好吃的時候,尤其是香椿芽。”
“我們趕緊摘,不然一會兒就有人來了。”
她急忙上樹,“你身子還沒好,就在下面撿吧。”
江語看着寶花娴熟的樣子放下心來搜集着掉下來的香椿枝。
果然,沒一會兒就有人走了過來,她們一看江語兩人已經開始了也急吼吼地上樹。
都顧不得說話了,冬天剛過去,每家每戶的糧食都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這時候也正是野菜最為搶手的時候。
這一片的香椿樹很多哪怕陸陸續續的來了很多人,江語兩人也摘到了很多。
“給你,我們平分就好了。”寶花在分菜的時候明顯照顧了江語。
“我沒做什麽,都是你在摘。”江語覺得自己拿這麽多也太虧心了。
“給你你就拿着吧,一家人計較什麽。”
“拿回去給明哥、安、寧他們也解個饞。”
聽到這裏江語不再推辭了,雖然她才來一個月但她在接受記憶的時候就得到了原主的感情,江家人對她也很好讓她接受了他們。
家裏的幾個孩子确實是太虧了。
“那好,我就收下了。謝謝你。”
“客氣啥,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嘛!”
兩人下山後提着籃子各自回家了。
江語剛到家家裏的人就陸續回來了。
最先回來的是江明,他手裏拿着一本不知道轉了幾手的卷邊《論語》。
“今天出去了?”眼看到地上的籃子他就知道妹妹出去了。
“嗯,寶花帶我去摘香椿了。”
“那下午咱們有口福了。”江明開心地笑着。
沒一會兒人回來齊了,江語和李二丫商量着把中午的雞蛋留到下午和香椿一起吃。
一家人吃得豐盛一些。李二丫同意了,兩個小的想了想覺得自己沒吃虧也沒有再鬧。
午睡起來後的江語沒有再出去,而是将家裏做好的馍馍熱了一些。
又将香椿洗幹淨準備嘗試自己做飯減輕李二丫的負擔。
家裏的東西她都是知道的,李二丫也是教女兒做飯的,因此她是知道東西都放在哪。
她先将香椿用開水焯過後撈出來放在涼水中。等了一會兒撈出一部分準備涼拌。
給香椿裏放上一點鹽,一點香油,一點醋,一道鮮嫩可口的涼拌香椿就做好了。
另一部分切碎,又打了兩個雞蛋,将香椿放在雞蛋裏,再加入一點點粗鹽,攪拌均勻後倒入熱油鍋裏。
刺啦一聲,香氣彌漫在整個竈間。引得本來在院子裏玩耍的龍鳳胎扒在門口。
江語不停地翻炒着以防糊鍋,家裏的油太少了,她倒的時候就只倒了一點點。
“你們倆不要看了,去屋裏把凳子拿出來準備吃飯了。”
兩個小的立馬跑去拿凳子等着吃好吃的。
一切做好後家裏的人也剛好回來。時間掐得剛剛好。
李二丫夫妻和江明一進大門就聞到了香椿的香氣。
“這是做什麽好吃的了?這麽香?”李二丫打趣道。
“娘,大姐做了香椿炒蛋。好像啊。”江寧抱着李二丫的腿軟軟的說。
“爹娘,大哥,你們快把東西放下,我們快吃飯吧。”江安忍不住催促。
“哈哈哈,好好好。”江四一手抱起江安一手拿着鋤頭往雜物房走去。
李二丫則是洗完手去幫江語。
一家人就着美味的香椿說着一天來碰到的趣事吃了美美的一頓。
晚上是屬于江明的教學時光,他從屋子裏取出自己開蒙時用的書,準備教導龍鳳胎。
本朝的蒙學教材沿用宋朝,但江家的啓蒙教材只是兩本不知道轉了幾手的書籍——一本《三字經》,一本朱熹的《蒙童須知》。
就這還是江家在孩子啓蒙時千辛萬苦從縣裏淘回來的
兩本書雖是舊書但卻保護的很好,上面沒有一點污漬,只有一些用久了的卷邊、毛邊。
而江語則是幫着江明管教兩個小調皮。
江明考察了倆孩子之前學習情況。之後便接着教下一句。
“今天我們學下一句: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奶聲奶氣的聲音跟着江明念到。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重兄長的道理,從小就應該知道。”
“我們知道的,我們有好吃的要先給爹娘、大哥、大姐的。”江安眼珠一轉機靈地說。
“對,先給你們。”江寧也跟着小哥哥說。
江語四人聽到這話都哈哈哈大笑。
“對,我們江安和江寧真是這世上最聽話懂事的好孩子了。”江語伸手在江寧的小鼻子上輕輕地刮了一下。
倆人不知道這有什麽好笑的,但聽懂了江語是在誇他們兩個,也就跟着笑了起來。
一時間江家充滿了歡聲笑語。
“來,跟着哥哥繼續念。”等到笑聲都停了下來江明繼續自己的教學任務。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三人的郎朗讀書聲傳到坐在旁邊幹活的夫妻的耳朵裏,兩人相視一笑低頭繼續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