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四章
寧王發檄各地,勢如破竹,千艘戰船、十萬水師遮天蔽日、浩浩蕩蕩,頗有苻文玉投鞭斷流遺風,一路破南康、略九江、攻安慶,劍鋒直指南京。
這和歷史記載相差不大,王陽明已經發出了檄文,號稱有二十餘萬朝廷官軍趕來平叛,寧王當時有上中下三個選擇——一路向北威逼京師、攻占南京劃江而治、回師南昌鞏固老巢。
天才戰略家寧王自然會選回師南昌,随即在鄱陽湖上與王陽明決戰,這場高開低走的叛亂三十五天便會被徹底平定。
故而朱厚炜只是配合當地官府固守衡州,做好分內之事,默默等待這場驚變結束。
只可惜,歷史不僅有慣性,還有偶然和巧合。
六月三十,好不容易放晴了幾日,結果又是瓢潑大雨。
朱厚炜正在帳中睡得昏沉,卻聽聞震天敲門聲,緩緩睜開眼,沉聲道:“何事?”
“殿下,欽差們有可能碰到叛軍,兇多吉少了!”丘聚匆匆忙忙入內。
朱厚炜驚得立馬坐起,“什麽?他們不是繞路去南昌的麽?按照時間恐怕方到江西才對,如何會碰到叛軍?”
“他們先前已到了吉水,聽聞寧王已反,便快馬加鞭北上,卻不料剛至九江第二日,九江城破,如今生死未蔔。”丘聚聲音發顫、臉色煞白,顯然也吓得不輕。
朱厚炜驚愕不已,難道欽差一行并未走歷史原定路線,反而被亂黨生擒,打亂了歷史本來該有的軌跡?那麽寧王之亂是否會突生波折?
朱厚炜急切問道:“王伯安的檄文發出之後,寧王行軍速度如何?”
丘聚雖不知他為何屢屢關注這個,但仍如實答道:“除去一開始停頓了一日,很快便繼續北上,未有任何遲疑。”
朱厚炜神情一凜,出于不明原因,歷史确實已經發生了偏差,那麽已逃至吉安的王守仁此時面對的情景則更為棘手。他雖從不懷疑王守仁的能力,但事關國祚,他仍然生出許多惶然不安來。
“殿下。”丘聚見他久不言語,忍不住出聲提醒。
朱厚炜起身開始着衣,“若當真寧王手下有高人,那我們也無可奈何,我突然想到過去數年,巴蜀、湖廣、贛閩多有起義,倘若寧王舍去兩京,反其道而行之,連同殘餘亂黨山匪,兩相夾擊,恐怕會打朝廷一個措手不及。衡州是西南門戶,恐怕得早做打算,速請諸位大人到存心殿等我。”
“牟斌,申斥寧王的欽差陷在九江,請你速去援救。這樁大事我本想派巴圖魯去,可他畢竟是我蔚王府的內侍,不該插手此事,故而求你走一趟。”朱厚炜對他深深一揖,“欽差中不僅有世所敬仰的賢臣忠臣,還有陛下和我的姑父驸馬都尉崔元,他由衡州繞路去江西,若他有任何閃失,讓我如何向陛下交待,向大長公主交待,向骥征交待……”
牟斌上前一步,高聲應道:“殿下放心,我與崔佥事均為錦衣衛,也曉得他與殿下的交情,只要我能找到諸位欽差,就是抛卻我這條命,也一定将他們平安帶回來!”
朱厚炜按住他的肩,“千萬莫作此不祥之語,千戶伴我十年,論起情分也是我的親朋兄弟,若你因此出了什麽閃失,我更是一生良心難安,我要你們都平平安安地回來!”
不敢耽擱,牟斌帶着一隊人馬,匆匆遁入風雨之中。
雖然夜靜更闌、風雨如晦,但不論住在府內還是府外,王府屬僚自長史靳貴孫清,再到看守賬房的微末小吏,頂風冒雨到的一個不差,不少人形容都有些狼狽。
朱厚炜看向這些年跟随自己的臣僚,緩緩地開口:“靳貴、孫清、周堅、王善齊、饒昀……”
前世朱厚炜的記性就很好,整個大院連花匠和保潔人員都能記得個姓氏,更不要說這些朝夕相處的同事們了。他鮮少連名帶姓地喚人,可被他點到的人,都只從中品味出一番鄭重其事來,更有哪些八、九品乃至不入流的小官,為殿下記得自己的名字暗自感動。
“不瞞諸位,寧王已反,勢不可擋。雖說大軍主力已然東進,但國朝西南空虛,不得不早做準備。我大概思索了一下,王府并無統兵之權,憑這幾個護衛,恐怕也做不成事。但深挖洞、廣積糧還是能做到的,”說着朱厚炜取出一張圖,“這圖紙我偶爾從一姓方的賢達手中取得,照此圖修築戰壕工事,最起碼可以抵擋叛軍一陣子。”
實際上圖紙上的工事,是後來抗戰時衡陽保衛戰國軍方先覺将軍所創,整個成梯形,最靠近敵人來犯方向的外壕前方是栅欄、鐵絲網和雷區,溝底則布滿了倒刺,就算僥幸穿過又寬又深的壕溝,還要面對十米高陡峭的山體,所有面向敵軍進攻方向的丘陵都削成了直角絕壁,使敵難以攀登。如今技術有限,無法布置地雷和鐵絲網,但可以用竹排、木栅欄、荊棘和鐵蒺藜代替。當年方先覺就是用這樣的戰壕工事,聯合死戰不退的戰士和寧死不屈的衡陽百姓,死守衡陽城四十七日,殲殺日軍數萬人。
“這個工事确實巧妙,只是建造起來需不少時日,還得征調民夫。”靳貴蹙眉。
朱厚炜自己從身後取出一個匣子,打開裏頭全是銀票,“這些家當是我這些年攢下的,先将王府莊田的莊戶盡數調來,定然還是不夠,再張貼告示,凡是願為蔚王府做工的,一個時辰二十文,若仍是不夠,再請計知府調度,抽調朝廷的民夫。時不我待,我要萬名民夫盡快修完,越快越好。”
“這……”衆人面面相觑,但見他神情凝重,心道興許事态确實嚴重到了如此田地,便紛紛領命。
朱厚炜踱步至殿門,看着如注大雨,他的側臉映着雷電閃光,有如南岳峻屹巍峨,令人不敢逼視。
“寡人既在,誰都不要妄想往西南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