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一章
正德十四年六月初二,正值盛夏,大雨滂沱,朱厚炜召集衆臣于存心殿商讨防洪疏浚、征收夏糧之事,丘聚匆匆忙忙地步入殿內,在他耳邊低語,“有欽差觐見,遞上的拜帖為驸馬都尉崔元、都禦史顏頤壽、太監賴義。”
來了!
朱厚炜起身,“方才所議論諸事,着有司辦理。朝廷派遣欽差至衡州,王府上下有官身者,即刻換上官服,與本王一同往城門迎候。”
也不過半個時辰,王府上下歸置好儀仗禮器,一身親王朝服的朱厚炜打頭,加上自長史以下諸臣均齊齊整整地候在了衡州城門內,與一門之隔的文武地方官吏相映成趣。
崔元等人至城門,剛和知府、三使寒暄畢,就聽知府道:“蔚王殿下不便離城,已在城門內久候多時。”
本來崔元等人按制應去拜見蔚王,誰知道下了這麽大的雨,蔚王竟以親王之尊冒雨迎候,算是給足了面子。
崔元等人趕緊入城,果見紅油絹銷金雨傘下,有一人着九縫皮弁服,肅然靜立,身後是紅紅綠綠的王府屬臣。
欽差們哪裏還敢怠慢,趕緊上前行四拜禮,朱厚炜先領受了,又立刻對崔元執子侄禮,口稱“姑父”,又對顏頤壽等人拱手見禮。
“看時辰已到膳時,不如請諸位大人移駕王府,小王略備酒菜為諸位欽差接風洗塵。”朱厚炜又對一旁的地方官吏道,“這些年小王多賴諸位大人照拂,若是不棄,還請諸位一同列席賞光。”
欽差們仍在客氣,衡州知府計宗道因和蔚王府在農事治水城防等事務上多有來往,仗着熟稔開口道:“諸位大人莫要推辭,蔚王清儉淡泊,衡州世人皆知,下官在衡州四年餘,可是從未吃過蔚王府一粒米,今日可算是沾了諸位大人特別是驸馬的光了!”
前世起朱厚炜就不喜飯局文化特別是酒桌文化,這輩子大多數時候自己能做主,便能不飲宴便不飲宴,時人多以為奇。如今被計宗道開玩笑般說出來,不論衡州府還是蔚王府衆人均是會心一笑。
朱厚炜也不惱,笑道:“衡州遠僻,難得有欽差駕臨,當然得好生款待,以謝天恩。更何況,驸馬是小王嫡親姑父,更是怠慢不得。”
他擡頭看了看天,又看看衆人被雨打濕的官服,“雨驟風狂,咱們也別杵在城門口了,二位長史,顏大人和戴太監便請二位關照。”
說罷,他親自為崔元掀開象辂車簾,恭敬道:“姑父,請。”
雨勢實在太大,崔元也不再謙讓,在象辂上坐定,這才得暇仔細打量這位十餘年不見的內侄。仔細想來,自蔚王幽閉撷芳殿,自己也只在大行皇帝喪儀時遠遠見過,後來他沖齡之年就藩,他的名字也只在朝野風議中聽過幾耳朵。
Advertisement
也正是如此,看到眼前這金質玉相、沉靜端美的偉岸青年,又是陌生又是慨嘆,甚至還隐約有幾分抱憾。
“還未謝過先前殿下賜藥之恩,若非殿下千裏送藥,恐怕我就要白發人送黑發人了。”崔元打起精神,最終選了最不出錯的話頭。
朱厚炜從一旁的暗格內取出備好的姜茶,為崔元斟上,“姑父這就生分了,畢竟是至親表哥,我怎麽可能袖手旁觀?”
蔚王自幼不愛與人交游,想不到卻如此細致體貼,又想到這些年朱厚炜經由崔骥征送了不少東西,崔元心中更是熨帖,笑道:“此番你姑母也為你備了一些薄禮,二哥兒也捎帶了一封信箋,之後一并交給殿下。”
一聽有崔骥征的信,朱厚炜眼睛一亮,恨不得立時将那信拆開,但到底仍記得正事,讓車外侍衛離遠數米,壓低聲音道:“姑父可是往南昌去?”
崔元愣了愣,此事雖不算是機密,但他們一路快馬加鞭,斷無可能蔚王的消息來得這麽快,“殿下如何得知?”
朱厚炜苦笑,“不瞞姑父,寧王招兵買馬、違背祖制,包藏禍心、反形已具,不說赴京告禦狀的閻順還有禦史蕭淮,就是江西巡撫孫燧都曾上疏七封揭發。衡州毗鄰江西,這些年小王親眼目睹寧王種種不軌行跡,前年上疏過一次,這兩年又向陛下呈了四五封密信,全都石沉大海。故而,此番一聽聞是姑父,我立時想到安化王舊例……”
“殿下聰敏,”崔元點頭,“所料不差。”
朱厚炜蹙眉,“只是我不明白姑父為何不取道浙江,而是繞道湖廣……”
崔元眉峰緊蹙,“說來也怪,本來我們确實打算由南直隸轉浙江,但剛到應天,便有人來報說是南邊山洪頻發,建議我們轉道徽州,結果還未到徽州,又聽聞黟縣民變,為求穩妥,便借道殿下寶地。”
朱厚炜聽聞只是一笑,“所謂無巧不成書,沒有這麽多巧合和事端,小王哪裏有幸能見姑父?”
不及深談便到了王府,稍作休整便開了筵席。欽差們萬萬沒想到,王府陳設竟如此簡素古樸,菜色雖然可口,但也并非山珍海味,而是尋常富戶得見的家常菜式。
好在王府上下盛情款款,傳聞中生人莫近的蔚王殿下也破例與民同樂,甚至也行了酒令、說了幾個笑話,也算是推杯換盞、賓主盡歡。
晚間顏禦史、戴太監等人因避嫌,仍然住在驿館,而崔元因醉酒、行動不便加上國戚身份,被朱厚炜強留在王府住下。
待安頓好崔元,朱厚炜回了寝殿方打開崔骥征的書信,和朱厚炜猜想得不錯,崔元是何等聰明之人,早就料到寧王喪心病狂、必反無疑,若是去呵斥他,恐怕不僅不能讓他回頭是岸,反而還會将一行人的命搭進去,故而才繞道拖延。
雖礙于父子人倫不能明說,但崔骥征字裏行間不無微詞,朱厚炜忍不住搖頭笑笑,雖然長得頗似乃父,但崔元無論是擇主而事還是明哲保身的本事,都是至情至性的崔骥征拍馬難及的,難怪能在危機四伏的嘉靖朝如魚得水。
可相較而言,他還是喜歡崔骥征身上那股歲月都難以磋磨的赤誠。
而若能守護這般的赤誠,他可以不惜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