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章
第 19 章
在港山中學從高到低三個年級裏,有一種風氣是共通的。
那便是,認識一個學生,首先要從他的家庭關系捋起。
比方說許勵吧,他老爸黎程是道北片兒一家餐館的廚子,家裏也沒有別人在港山集團裏面上班,那就是“外來戶”。
不過,廚子這樣的職業,和不少學生的家長都熟悉,天然帶着一點點親近。
再者,許勵和紅毛、二黃是好朋友,在道南片兒溜達玩耍的時候,和不少同齡人都見過,彼此都認識。
他便是擁有內部聯系的“外來戶”了,或許其他同學不會和他做朋友,至少不至于有排外的情緒。
港山集團當真如同一棵讓人仰望的大樹,在其籠罩的範圍內,人人看到的都是周圍的世界。
此處之外的,無論是什麽樣的好風景,都不令人羨慕。
明明并非一個封閉的環境,學校也接受劃片兒就近入學的學生,港山集團的員工子女們卻自動自發地結成了一塊堅實的鐵板,牢不可破一般。
許勵自初中入學到畢業的三年間,有着能夠融入“集體”的友情,日子過得還是挺平靜的,包括黎天天,作為他弟弟,也能沾個光。
主要紅毛爸爸太争氣了,搭上了齊副總的關系後,職場一帆風順。
離婚,是由于妻子要帶女兒去海外,而他堅決不同意,理由充分合理,很得上級欣賞。
他位置一提再提,連帶着兒子紅毛在學校裏的處境越發滋潤。
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們想吵個架,都得先捋一捋,好好衡量下家長們的派系、地位和種種其他情況。
許勵幾人又不想沒事找事,不像某些明明白白把爸媽是誰寫在臉上的學生一樣滿校園橫着走。
Advertisement
他們每天做的事,基本就是去上學然後正常學習,偶爾遇上有學生太過分、橫着走踩到別人的腳了,還會去阻止一下。
五人組的隊伍因此壯大了。
許勵、紅毛和二黃自然而然地多了兩個朋友,半個外來戶小楊和剛搬到附近的大山。
“你看看你,我們都是有綽號的。”紅毛在內部搞起了“排外”,笑話許勵,“怎麽你沒有啊,沒有綽號還想當大哥?”
許勵現在已經不想當大哥了,沒有小時候那麽幼稚,聞言本不打算搭理,偏偏有人要為他說話。
“許勵也有啊。”小楊笑眯眯地說,“要不我們喊他勵——”
許勵跳起來,捂住了小楊的嘴:“你哪邊的,別跌我的份兒!”
小楊爸爸是港山集團從別處聘請來的研究員,小楊要上初中了才全家搬過來的,因而很難融入職工子女的群體。
這小子天生一副笑模樣,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借着彈得一手好吉他和畫畫的特長,跟班上的女同學們相談甚歡,局面打開了,把男同學們得罪了。
許勵偶爾碰上了男生聚群教訓小楊的場面,實在看不下去,把人從包圍圈裏拎了出來。
他們與大山認識的過程也差不多。
在這所學校裏,似乎總是由多數人在給少數人立規矩,讓少數人做選擇,如若不選,就要忍受沒朋友的寂寞。
大部分家長們之間的關系交錯複雜,大部分學生們讀了三年都不會與人發生肢體沖突,更不可能一言不合就指天扯地地罵人,傳到誰耳朵裏去都不合适。
在每個人将來的境遇好壞似乎都由家長職位高低、人脈多少決定的大環境下,處于這種微妙的氛圍裏,誰與誰之間起了龃龉,都不會把事情鬧大做絕。
他們都已經十幾歲了,在比着賽地想要比同齡人顯得更成熟更懂事,幾乎都選擇跟着“大多數”的方向走,一不小心就會随波逐流。
在港山中學裏,對一個不肯融入“集體”的學生最大的“懲罰”就是:當這個人不存在,冷漠視之。
校園裏分成許多不同的派系,都以自己所在的小團體人更多為榮。
也不是要做什麽,就是人越多越光榮,剩下的,哪個小團體都不要的,就是被孤立了。
許勵和紅毛二黃玩在一處,既不想加入別人,也不打算讓別人加。
他幫了小楊和大山一把之後,被人問到跟前,覺得應該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這才與兩人經常來往。
大山和二黃的性格差不多,小楊倒是挺機靈逗趣的,就是嘴上愛打趣人。
在這所學校裏,當然存在着不在乎有沒有朋友、會不會被排擠、每天該上學上學的學生。
岑越維可以算一個。
只不過,他是沒有時間在意這些。
岑越維每天變得更忙了,港山中學的師資力量不單單是“可以”,能算得上是居于全市同類學校的前列。
很好理解,這幾所學校就像是港山集團的一張名片,前期資金投入了,卻沒有取得相應的成績,被外人看着,很沒有面子。
既然主要原因是職工子女們沒有什麽上進心,那就繼續投入,把學校建設得更好,環境好了,整體水平總能逐漸上去——屬實是財大氣粗的解決辦法。
港山中學的情況還好,只是在引進師資和教學條件上好得有些過頭。
高中階段的港山職業技術學校就太誇張了。
不僅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得無限接近真正的生産車間,上學就能切實學到不少東西,對不打算中專畢業後立刻工作而是有志升學的學生們還有優待。
即便是中職學校參加的高考,也是有本科招生計劃的。
港山集團會為自港山職校考上本科院校的學生提供大學四年的學費和一筆獎學金。
實在是這些年一個都沒有,最多考上專業對口的專科院校,非常需要一個榜樣來起點激勵作用。
說回初中這邊,岑越維有競賽成績在手,受到了港山中學從上到下的高度重視。
毫不誇張地說,他背後有一個各科老師組成的團隊,還有一個由尖子生組成的學習小組,以及專門用于課後在校學習的自習教室。
這種在同類學校中不曾存在的待遇其實很合邏輯。
老師們總不能閑着吧,學校總不能什麽教學成績都沒有吧……
許勵那番話誤打誤撞地說中了。
在港山中學,岑越維學習好,仍舊是學校的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