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初見劉備
初見劉備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一隊士兵穿行于山谷之中,陰雲籠罩着起伏的山巒,陣陣寒風穿過樹林,發出凄厲的悲鳴。天色陰沉,偶有寒鳥啼鳴,野獸呼嘯。士兵們将甲胄放在辎重車上,卷甲而行。已近薄暮,冬日的黑夜來得迅速,周瑜提前安排士兵們紮營放馬。
主帳中,燭火幽幽,周瑜正跽坐案幾旁,一手捧堪輿圖,一手捏着眉心,正盤算應對曹軍之策。
“大都督,今日清點隊伍時多出一人,那人自稱是您的故友。”一校尉朗聲禀報倒。
“哦?帶上來。”周瑜放下書卷,挑眉道。見過因逃兵而少人,憑空多了一個人倒還聞所未聞。
沒過多久,校尉領着一個人上前來。那人束發不加冠,眉目十分清秀,腰間佩刀,身着同士兵們一樣的褲褶。站在身高八尺的校尉身後,身形稍顯瘦小。
周瑜覺得此人分外眼熟,不禁起身仔細端詳。
那人擡眼,朝周瑜道:“大都督,我乃富春孫蓠。”他聲音清脆,聽着似是少年。
“富春人士……”他想了想,一個名字已經呼之欲出。
他先面不改色譴退了其餘士兵,才試探問道:“郡主?”
孫尚香颔首,一直壓着嗓子說話,有些不舒服。她清咳幾聲才道:“公瑾哥哥,一年不見,怎麽生疏至此。”
“香香,你怎麽在這兒?快回去!”周瑜不由得以手撫額。他也是看着尚香長大的。上次吳國太喪儀,尚香形銷骨立,他見了膽戰心驚,而今看着是恢複了些,身上的執拗氣卻愈發重了,叫他放心也不是,憂心也不是。
“公瑾哥哥,我知道江東現在已經到了危難之際,我自幼習武,十餘年來從未松懈,就是為了今日能如父兄一般上陣殺敵。你就帶我一并出征吧。”尚香懇求道。
“戰場上刀劍無眼。你今日說什麽都無用。”周瑜板起臉。他知道伯符這位妹妹自小不叫人省心,但大多數時候,她不過是舞刀弄劍,追着幾位兄長打,大些之後,常常與孫權争執,離家出走,可以說頑劣有之,桀骜不馴有之,但也可以理解。如今女扮男裝潛入軍隊,無論如何都太出格了些。
“那我不說話了。只請你看一樣東西——”尚香從腰間解下佩刀,雙手恭敬遞給周瑜。
周瑜接過刀後,端詳了一陣,抽刀出鞘,不禁脫口而出:“古錠刀?”
Advertisement
“此為仿照之物。”尚香道。
周瑜明白,古錠刀是孫家傳家武器。孫堅戰死後,古錠刀由孫策繼承,孫策又轉贈給了他。此刻,正佩在他腰間。尚香所言,無非是表明自己是承父兄遺志。這一點,周瑜深有同感——他何嘗不是為了知遇之恩、故友之誼,手持古錠刀,替伯符守好江東這萬裏河山。
周瑜送刀入鞘,遞給尚香,道:“軍中清苦,你怕是過不慣。”
“怎麽,公瑾哥哥以為我是養尊處優,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嬌弱女郎?”尚香微微一笑,“我這雙手布滿老繭,況且颠沛流離、風餐露宿,這樣的生活我也并不陌生。”
周瑜不說話了。的确,尚香小時候也随家人輾轉流離,吃過苦頭,她武藝高強,确也不會拖累行軍。跟在他身邊,他也有能力護住她。
可她是孫仲謀和伯符的妹妹,若是她有半點意外,他又該如何向仲謀、向伯符的在天之靈交代?
“公瑾哥哥,《孫子》有雲:‘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果真不錯!你命令将士在靠近山谷的高處向陽地紮營,而不是谷底。如此,既臨近水源,又可防疫病,且能占據險要,以防敵軍包圍,便是循了此理罷。”尚香忽然道。
周瑜有些意外,尚香竟然熟稔兵法。不過細想,亦在情理之中。他耐心道:“雖然有此一說,但,‘兵者,詭道也’。宜因地制宜,因時而變。紙上談兵,則斷不可取。若此處地形有異,仍如此做,便有可能被敵軍截斷水源,圍困山頂,反受其害。”
“尚香受教了……果真同書上說的大不相同,這也是我一定要來的原因之一。”尚香道。
周瑜正要開口,忽然手下傳訊,收到吳侯密信。
他展信一看,只見吳侯言簡意赅地表示:我小妹又離家出走,據報,跟着你的軍隊走了。她性子倔,這是她的夙願,我也拿她沒辦法。只得有勞公瑾了。替我向劉玄德問好。
收到信的周瑜:……這下是不用想勸尚香回去的事情了。
他細細讀過信件,發現孫權特意提到劉備。
這本無甚特別,只是在為尚香寫的書信中,話鋒突兀一轉,難免有些弦外之音的味道。且孫權竟然罕見地默認了尚香的胡鬧之舉?這太過反常。
周瑜将信件付之一炬,看着青煙袅袅騰起,有些出神。
“公瑾哥哥,我觀軍士們卷甲而行,有道是,‘輕行五十裏,重行三十裏’,算起來,我們三日後便能到樊口了吧。”
“你怎麽知道我們要去樊口?”周瑜問。
“吳蜀聯合,共破曹操——劉玄德此刻正屯兵樊口,等待支援,不是嗎?”尚香道。
事情要從年初說起。
建安十三年正月,北方已平,曹操回到邺城,立即着手向南用兵。同年七月,曹操揮軍南下。八月,荊州劉表病死,劉琮繼任荊州牧。九月,曹操到達新野,劉琮以荊州投降曹操,劉備聞訊,棄樊城南逃。曹操親自率領五千名精銳騎兵急速追趕,在當陽縣的長坂追上劉備。劉備抛下妻子及兒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人騎馬逃走,曹操俘獲了大量的人馬辎重。
孫權派魯肅窺探虛實。劉備采納魯肅的計策,進駐鄂縣的樊口。
這時,曹操派信使致信孫權:“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将軍會獵于吳。”當然,誰都心知肚明曹操率八十萬水軍南下,絕不可能只是為了和孫權一同在東吳打獵。
孫權諸部屬聽聞此消息,無不驚惶失色。一時間朝內莫衷一是。分為兩派。
張昭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師出有名。且占據荊州,又收了劉表訓練的水師,長江天險已經不能防禦,敵衆我寡,應盡早歸降。
魯肅、周瑜等人則堅決反對。
周瑜認為,曹操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孫權憑借父兄基業,割據江東,應當為天下表率,為漢朝除殘去穢。北方尚未完全平定,曹操後患未除。現在正是嚴寒,戰馬缺乏草料。而且,曹操的士兵遠道跋涉而來,水土不服,必然會有疾疫。曹操貿然行事,擊敗曹操的時機,正在此時。他請求率領精兵數萬人,進駐夏口,擊破曹操。
孫權聞周瑜之言,道:“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只是顧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罷了;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公瑾所言,甚與孤合。”語罷,孫權就勢拔出佩刀,砍向面前的奏案。
“喀——”案幾被切掉一角,群臣面面相觑,殿內鴉雀無聲。
孫權環顧衆臣,冷聲道:“有誰膽敢再說投降曹操的,與此案同!”
見孫權态度堅決,投降的聲音便也消隐下去。無論願或不願,江東上下都得擰成一股繩,抵抗曹操的八十萬水軍。
卻說劉備駐軍樊口,每天派巡邏的士兵在江邊眺望孫權的軍隊。
這日,士兵看到周瑜的船隊,便立即乘馬回營報告劉備。劉備派人前去尉勞。周瑜對慰勞的人說:“我有軍務在身,不能委派他人,如果劉豫州能屈尊前來會面,那就再好不過了。”
劉備聞言,乘一只小船前去,在吳軍士卒的帶領下,在主帳見到周瑜。
“劉豫州。”周瑜行了一禮,邀請劉備入座。
劉備回禮後方才落座。傳聞中的周郎果真儒雅英俊,舉手投足風度翩翩,劉備移開目光,一眼便見周瑜身後站着一個模樣清秀、身配長刀的小吏,他長相偏陰柔,年紀輕輕,多半是世家子弟,在軍隊混戰功的。
這樣的繡花枕頭,劉備征戰四方,倒也見過不少。那人也在暗自打量他,一雙顧盼生輝的杏眸,眸中神色卻并不盈盈,反而如鷹隼一般堅韌。劉備不禁多看了幾眼,才向周瑜道:“現在抵抗曹操,實在是很明智的決定。不知都督帶了多少士兵?”
“三萬。”周瑜回到。
劉備聞言,道:“可惜,太少了。”
周瑜置之一笑:“已經足夠,劉豫州,且看我擊敗曹軍。”
劉備沒有回話,沉吟半晌,問:“魯子敬可在?不如請他一同商談。”
“受命不得妄自委署,如果您要見子敬,可以另去拜訪。”周瑜不卑不亢回道。他明白劉備有所疑慮。畢竟,三萬士兵比起曹操的八十萬水軍,的确數量懸殊。
劉備聞言,雖心中慚愧,但仍不信任周瑜。他帶領關羽、張飛等及兩千士卒跟在周瑜的後面,未肯歸周瑜統領。
孫劉聯軍便如此會合了。
這次同劉備的照面,倒并未給尚香留下多麽深刻的印象。劉備生得面容端正,雖然已經近知天命之年,但身姿挺立,神采奕奕。若要說特點,便是雙耳稍大,耳垂厚長。雙臂亦較常人更長。
尚香正思量着,忽然左肩被人拍了拍,尚香擡頭,只見一士卒問:“孫蓠,想什麽呢?聽曲兒去了。”
那士卒年方二十,身材魁梧,比尚香高出一個頭,皮膚曬得黝黑,樂呵呵的,粗眉下一雙眯眯眼,笑起來像一道縫。
尚香報以微笑,方才壓着嗓音問:“阿彘,你方才說什麽?”
阿彘是尚香剛潛入隊伍時,遇到的第一個同伴——一名再普通不過的士卒。他以為尚香是新兵,自诩位“入伍三月老兵”的他,不但熱心為尚香溝通了站位,還耐心教她軍中規矩。後來,孫尚香被校尉清點出去的時候,阿彘還為尚香求情,甚至不惜頂撞校尉,挨了十軍棍。
後面尚香給他報過平安,帶過金瘡藥,兩人一來二去成了好友。
“果真是新兵,竟不知軍中铙歌的傳統。裏面有我頂愛的一首,孫蓠你一定會喜歡的。”阿彘搖搖頭,不由分說,大大咧咧拽着尚香就往營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