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青蕊早早就和何月娘提了要回娘家過節,所以一家子到孫家的時候, 孫家人已經在廚房忙碌飯菜了。
中秋節是比較重大的節日, 也是團圓的日子, 家家戶戶都比較重視。
何月娘把青蕊他們迎進屋, 準備回廚房做飯,孫老太喊住她,讓她把青蕊帶回來的禮物放好就回來說話,飯菜讓她兩個弟媳婦去做。
今天知道女兒女婿要回來, 何月娘起了個大早, 提前把菜都洗好切好,青蕊來之前已經準備得差不多,張氏和周氏也忙得過來,她高興應下, 去放東西。
兩只又肥又好看的兔子放在了圈裏, 一筐雞蛋, 一筐皮蛋放在了陰涼處,兩條五斤左右的五花肉撒了鹽挂起來, 兩匹上好的細棉布小心翼翼放進了櫃子裏, 兩個十幾斤的大寒瓜放了一個在井裏冰着, 準備午飯後吃。
還有一個紅封,裏面有二十兩銀子, 她只看了一眼, 樂得眉眼紛飛。能一手拿這麽多節禮, 女兒的日子是真的過好了。
回到堂屋裏, 何月娘偷偷将紅封交給了孫老太,孫老太趁人不注意看了一眼,對何月娘由老大媳婦變成了石頭他娘。
明面上也沒什麽區別,但是孫家人都知道孫老太疼石頭,兒媳婦是外人,孫子的娘就是內人了。
青蕊和何月娘對視一笑,借口去屋裏看布,把孫老太帶走了。
“蕊兒,上次聽你娘說你準備讓我們種果樹?”屋裏,孫老太仔細撫摸着布匹,主動起了話題。
青蕊點點頭:“是的奶,府城的秦家願意收購我的水果,我想着讓咱家也種上,如果種得好,水果比糧食賺錢,而且還不用繳稅。”
青蕊穿越的這個朝代國號為楚,不是歷史上那個楚國,服裝風情略與明朝相似。
楚國地質特殊,有豐富的礦産,在上一代皇帝手上時國富民強,唯獨農業衰敗。
任何事情都不會太完美,有利就有弊,楚國礦産資源豐富,但是氣候惡劣,常常不是澇就是旱,近年來越發虐得靠天氣吃飯的莊稼人飯都吃不飽。
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那糧食哪裏來?皇帝吃什麽,大臣吃什麽,總不能吃銀子吧?
于是皇帝大肆鼓勵農桑,對農戶實行三免一降政策,三免是指,一,水果之類的副業免稅,二,養殖業免稅。三,農物商業化免稅。這條的意思是如果農民把種植出來的莊稼拿去賣也是不收稅的。
Advertisement
一降就是在原本糧稅繳納十分之一的稅降低到十五分之一,也就是十五畝地只用需拿出一畝地的糧食來繳稅就成,但是這個稅只收糧食,不能拿銀子抵。
而且副業不能超過主業,因此青蕊那六十畝田地,糧食占了大半。山地屬于開荒,不算在地産裏。
這一政策一下發,得到了全國農民的誇贊認可,只要年成好,他們的日子就好過了。
這無疑讓農民撿了大便宜,一些大臣就不樂意了,皇帝就對那些大臣道:“我國上下除了農民外全是富人,總不可能吃農民的用農民的,還讓農民餓死吧?”
大臣當然懂這個道理,沒話說了,畢竟他們也不想過有錢也買不到糧的日子。
只是老天爺似乎就是要和農民過不去,三年一大澇,五年一大旱,農民簡直過着水深火熱的日子,哪怕再好的政策也不想種地了。
可是楚國畢竟是農業大國,全國上下一大半的人是農民,都不種地了幹啥去?
所以那時候周阿根和張木樁他們連扛麻袋這樣的活也輪不着做,只得乖乖回家種地。
孫老太點了點頭:“府城秦家如果願意收我們的果子自然強過種糧食。”只是她還有別的想法,她看了眼何月娘,示意她說。
何月娘輕咳了一聲,道:“蕊兒,那寒瓜……”
青蕊一回來就察覺到孫家人有點怪怪的,個個欲言又止,原來是為這事。
她想了想措辭,笑道:“奶,娘,寒瓜現在雖然吃香,但是過不了多久市面上就會成群結隊出現了,賺不了幾個錢不說還會成為累贅。”
西瓜種植雖然繁瑣,但是并不深奧,只要摸索摸索就能種出來,而且她準備教村民種,帶領村子富裕起來,到時候西瓜的種植方法就不會是秘密了。
與其讓孫家擠進西瓜的大隊伍中分刮那點利潤,不如提前種植果樹,到時候賺個大頭。
但是孫家人并不一定會完全理解,她還得好好和他們說說。
“成,那就聽蕊兒的,種果子。”幾番話下來,孫老太被說服了。
何月娘松了一口氣,女兒不同意教他們種寒瓜的時候她就怕孫家人惱,也怕女兒和她離心,如今這樣真是皆大歡喜。
從屋裏出來,孫老太老臉上一直挂着笑,和藹可親的詢問二牛的腿的醫治情況。
二牛答:“讓奶和爹娘叔叔們挂心了,我的腿已經在恢複中,估計過不了多久就可以站起來了。”
一家子都樂了。
孫老太更是激動得抿了抿嘴,孫女婿的腿要是治好了,她就不用再覺得愧對青蕊,愧對李家了。
何月娘是打心底裏為女兒高興,女兒現在日子過紅火了,要是女婿的腿再醫治好,她心裏的大石頭就可以放下了。
午飯很豐盛,辣子雞,煙熏鴨肉,粉蒸肉,糖醋魚,刀拍黃瓜,涼拌豆芽菜,手撕包菜,豆角炒雞蛋,皮蛋豆腐湯。
雞鴨都是孫家自己養的,肉是青蕊帶來的,魚是在河裏打撈上來的,其他的素菜也都是自家種的,所有沒有花什麽銀子。
農戶人家就是好,可以随時就地取材,新鮮又方便。
一大桌子菜都是青蕊愛吃的,當然她對吃的從來不挑嘴。但是最愛吃的還是那道煙熏鴨肉。
做法很簡單,但是耗時較長,拿自家養的不肥不瘦的土鴨子殺好,用鹽,酒,醬油,八角,桂皮,姜蒜等腌制好,放在竈臺上方懸挂熏制,大概一個多月就可以吃了。
熏制出來的鴨肉類似臘肉,但是比臘肉香,味道也好很多。
煮的時候把鴨子洗淨,這個時候會發現鴨肉已經被烘焙得很緊致,除了皮就是精肉,看着特別有食欲。
鴨肉剁塊,用青辣椒炒出來,不用再放旁的佐料,因為腌制時的佐料已經全部融入進去,再放味道就會過重,反而不好吃。
青蕊拿起筷子正準備去夾鴨肉,二牛先她一步夾了一塊大腿上的肉放在她碗裏,她笑看了他一眼,夾起來咬一口,肉香味足,特別好吃。
二牛見她吃得滿臉笑,比自己吃了還高興。
孫家人把小兩口的舉動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孫老太對二牛道:“陪老太婆我喝一杯。”
今天是中秋,講究團圓,就沒分桌,而是擺了張大圓桌子,一家人熱熱鬧鬧坐在一起吃飯。
“是。”二牛端起杯子一飲而盡。
孫老太眉眼帶笑,就喜歡喝酒爽快的人,也喝掉了杯裏的酒。
一頓飯吃得很是盡興,申時左右,一家子準備回去了,孫家準備了回禮給他們帶回去,都是家常的菜和茶葉手工制品等,唯獨那個紅封,青蕊拿着不但沒少還多了。
她把紅封塞回給孫老太:“奶這是嫌我們拿得少麽?”
“別渾說,你們拿了那老不少的禮來我全接下了,這錢咋說也不能再收。”孫老太嚴肅道。
青蕊道:“不收就往不收了說,咋還多了?你這是啥禮?”
“那錢又不是給你的,是給狗兒貓兒的。”孫老太笑眯眯得看了看青蕊旁邊水靈靈的一雙孩子道。
原本他們第一次來家她就該給紅包,可是那時候孫家拿不出錢來,這些日子兒子媳婦在羅家幫工拿了老不少錢回來,家裏生活好了不少,該補上孩子那一份。
“娘,你看我奶,這是啥禮,我都整不清白了。”青蕊朝何月娘求助,她是晚輩,拿點錢孝敬長輩是應當的,怎麽能倒着來收他們的錢?
何月娘有些為難,看了看大夥,提議道:“娘,要麽咱接一半,也全了孩子們的孝心?”
紅包接一半是歷來的慣例,這也是青蕊為什麽拿二十兩銀子的原因,一是雙數,二來接一半是十兩,相對于羅家現在的經濟條件,最是合适。
最後孫老太還是接下了十兩銀子,那些銅錢怎麽也不肯拿回去,青蕊也不好再說什麽,畢竟是孫老太給孩子的,有孫家對羅家的情義在,不能讓人說孫家只進不出。
華夏民族的禮儀就是這麽博大精深,很多時候還得透過事情表面看到本質。
雖說繁瑣卻讓人樂此不彼。
回到家,已經是傍晚時分,青蕊正準備去開院子門,門突然就打開了,一個人從裏面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