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03章
少林寺位于嵩山五乳峰下,坐落在嵩山腹地少室山茂盛而繁密的樹林之中,環境十分清幽。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經歷百年風雨,香火依然鼎盛的寺廟寥寥無幾,嵩山少林寺便是其中之一。
香火錢是少林寺的主要收入來源。
這日清晨,少林寺中同往常一樣,往來香客絡繹不絕。
僧人們對衣食父母笑臉相迎。
顧明澤着一襲青衫,從外表看就像是一個書生,混在一群香客中進入了少林寺。
他假借香客的身份面見方丈,道出來意。
少林寺的現任方丈就是顧明澤要找的玄慈,身披緋色袈/裟,大概四十多歲,留有黑白交雜的長須。
他的相貌雖然不太好看,但是面目慈祥,不像個壞人。
玄慈得知顧明澤找他是因為受人之托給他送信時,沒有讓顧明澤離開,而是極為客氣地挽留了下來。
他因為早年輕信于人而犯下大錯,所以現在變得心思缜密。
說來也巧,他當年就是被慕容博欺騙,埋伏在雁門關截殺蕭遠山一家。
現在又将要被慕容博的兒子欺騙。
玄慈與葉二娘所生的孩子名叫虛竹,比顧明澤小四歲,自小在這少林寺中出家當和尚。
顧明澤找不同的人代寫了兩封信,來了少林寺。
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寫字風格,字跡一旦定型,就極難改變。
熟悉的人一眼便能夠分辨出來。
顧明澤在現代沒有練過毛筆字,所以他的字跡其實是慕容複的字跡。
為了以防萬一,這兩封信他都不能親筆書寫。
他在其中一封信中講述了喬峰之父蕭遠山擄走玄慈與葉二娘所生孩子的事實,和那孩子的下落。
信紙放久了會泛黃。
為了更有可信度,這封信顧明澤特意找專業的人将信紙和墨跡做舊。
第二封信就不用這麽麻煩的進行僞裝了。
第一封信之所以這麽麻煩,是因為葉二娘的事在當時算隐秘,以顧明澤的年齡是不可能知道的。
顧明澤要把當年的事抖出來,只能借助他人之手。
玄慈方丈從顧明澤手中接過這兩封信,看了眼信封上寫着的收信人,十分的疑惑。
這兩封信都是寫給他的,卻是出自不同人的手筆。
從外表來看:一封信的信封泛黃,可見有些年頭了;另一封信的信封嶄新,應該是剛寫好不久的。
是什麽原因導致多年前寫給他的信,現在才落到他的手上?
玄慈仔細檢查了一下兩封信的封口處,并沒有發現有拆開過的痕跡,應當沒有別人看過。
他稍作猶豫,撕開了封口,打開了較新的一封信。
這封信并不長,總共只有兩頁紙,第一頁紙上所寫內容的大意是:
你兒子剛出生沒多久就被我給偷了,瞞着你送來了少林寺。
葉二娘因為跟你生的孩子被偷了,所以就每天偷別人的孩子來玩,至今已經有十四年了,數目多達五千一百多個。
她玩膩了就送扔,使人骨肉分離。
這事說到底都是因你而起,該怎麽做你自己看着辦。如果不能讓我滿意,這事不日就會公之于衆。
玄慈看到這裏臉色微沉,連忙觀看第二頁。
第二頁紙上所寫內容的大意是:十四年前,不知道是誰知道了你兒子是我偷的,竟然寫了一封匿名信想要告訴葉二娘。
幸虧當時我還有在關注葉二娘,想看她失去孩子後的慘狀。
這封信被我及時截了下來,并沒有落到葉二娘手中,是不是很可惜?
怎麽會不覺得可惜呢?
只差一點,她們就能母子團圓了。我真想知道你此刻的心情會是什麽樣的。
信末尾的署名是蕭遠山。
玄慈看到這裏,确信這是來自蕭遠山對他的報複,拿信的手已經有些顫抖,急忙拆開了第二封信。
從信上所寫的內容可以看出,這就是當年的那封匿名信。
第二封信的信紙和信封一樣泛黃,墨跡陳舊,确實像是許多年前就寫好的。
玄慈看完兩封信後,以袖拭淚。
他沉默了許久之後,方才對顧明澤說道:“施主可還記得托你送信的那人的長相?”
顧明澤并不知道蕭遠山長什麽樣,不過年紀确是清楚的。
他描述道:“那人是個男子,大概五十多歲,具體的樣貌我記不太清楚了。”
玄慈對顧明澤的話并沒有起疑。
他見顧明澤不過十七八歲,十四年前僅有三四歲,怎麽可能會知道當年的事情。
這兩封信不可能會是顧明澤僞造的。
他相信了顧明澤是好心替人送信的言論,不再限制顧明澤的自由。
托這位公子來送信的應當是蕭遠山本人,他竟然沒有死。
目送顧明澤離開之後,玄慈一個人在禪房裏來回走動,坐立難安。
事情都過去了這麽多年,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本寺僧衆現今以玄、慧、虛、空的字輩排序,匿名信上說他兒子身在少林,是少林寺第三代弟子虛竹。
這到底是不是真的?
他吩咐一個小沙彌将虛竹叫了過來,仔細看了看虛竹的長相,想驗證一下。
乍一看虛竹長的醜,再一看虛竹長得醜的地方和他一樣。
算了算,虛竹的年齡也符合。到了這時,玄慈對信中的內容已經信了七八分。
不過他什麽也沒有透露,随便找了個借口又讓虛竹回去了。
禪房裏又只剩下了他一個人,他內心掙紮,許久之後默嘆:是時候和她見上一面了。
畢竟事關重大,不可忽視。
別人要找葉二娘或許很難找的到,玄慈要找她則是很容易的事。
六日後,一身夜行衣的葉二娘悄然出現在了玄慈的禪房裏。
葉二娘三十多歲,相貌本就普通,兩側的臉頰還被蕭遠山各抓出了三道抓痕。
十四年了,她臉上的傷疤一直沒有消退。
這些年來,葉二娘因為孩子丢了,已經變得有些瘋魔了,平時也不怎麽注意儀容儀表。
號稱“無惡不作”的葉二娘,看起來如同母夜叉。
當看到玄慈來信,說有兒子消息的時候,她孤身一人,日夜兼程地往少林寺趕。
到達少林寺,只稍作梳洗後就直接找到了玄慈。
玄慈取出了顧明澤送來的兩封信,交給葉二娘觀看。等她看完之後,他就把兩封信全部都給燒掉了。
他是少林寺方丈,這事如果洩露出去有損少林寺聲譽。
葉二娘和虛竹兩人的存在是他一生的污點,永遠也洗不清,千萬不能讓別人知道。
當晚,玄慈和葉二娘就來到了虛竹的住處,想要驗明身份。
葉二娘在兒子剛出生不久就在他的背部和臀部燒了戒疤,因為孩子的父親是個和尚。
少林寺三代弟子是四個人一間房。
玄慈為了防止其他人半夜醒來,從而發現他們的秘密,于是摸索着給房中每個熟睡中的弟子都點了睡穴。
完成之後,他才敢點亮房中的油燈。
玄慈之前已經見過虛竹,對他的相貌記憶深刻,很快就找到了他,并脫光了他身上的衣服。
葉二娘看了虛竹背部和臀部的印記,确實是她當初留下的。
她點了點頭,眼淚不受控制地流下,帶着哭腔咽哽道:“他确實是我們的孩子。”
并非葉二娘一人落淚,玄慈也是一樣。
他哀嘆一聲,說道:“十四年了,我竟始終不知虛竹是我的孩子。”
十四年了,他日日夜夜記挂的兒子,原來就在自己身邊。
他替虛竹穿好衣服,又幫着蓋好了被子,然後拉着葉二娘離開了。
葉二娘被玄慈拉着小手,內心是欣喜的,現今一家團圓了。
回到禪房,玄慈說道:“虛竹從小便在少林寺長大,過的也很好,我們當父母的就不要去打擾他清靜了。”
他的言下之意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就是不要和兒子相認。
葉二娘深愛着玄慈,明白他的意思,知道他是少林高僧,不能娶她。
也不能讓別人知道,他和她有一個孩子。
她從不會做出讓玄慈為難的事,對他的話是言聽計從,顫聲應道:“方丈,我答應你今後不會再去找他。”
這事要有個了斷,不然蕭遠山不會善罷甘休。
玄慈又說:“當年我輕信于人,誤殺了蕭遠山一家。他偷走我們的孩兒是為了報複我,你答應我不要去找他報仇。”
“我答應。”葉二娘再次依着玄慈。
玄慈伸手替葉二娘擦幹眼淚,柔聲道:“你走吧,以後也不要再去偷別人的孩子了。”
他已心存死志,怕蕭遠山對葉二娘不利。
“好。”葉二娘再是不舍,也只得離開,在轉身的那一刻又流淚了。
第二日清晨,少林寺敲響了喪鐘,玄慈方丈圓寂了。
玄慈是自殺的,他不想因為自己而有損少林寺的聲譽。蕭遠山的威脅讓他時刻提心吊膽,死亡也是一種解脫。
葉二娘得知玄慈圓寂的消息之後,毅然殉情。
顧明澤那日并未走遠,就住在少林寺附近鎮上的客棧中等候結果。
看來玄慈是把這件事隐瞞了下來,沒有公之于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