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67章
◎黑洞頻率。◎
“根據龍夏歷史知識, 下列四本書焚書坑儒之後還能查到的是?A,《周易》B,《論語》C, 《春秋》……周奇,這道題選什麽?”
“選B。”
“錯誤, 答案A。”
“……我這次又考失敗了?”
“對的,下周三最後一次重考。”
……
4273年三月,木星大學, 周奇郁悶的走出教室。
1127年前, 藍星成功研究出人工太陽後, 全球進入人工太陽時代。在之後的一百年裏, 藍星一邊牽引一邊朝金星海王星這些星球開拓。
這一千年以來,星際戰争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挂在衆人頭頂上,全球居民接觸不到星際,但通過歷史資料, 大家一直記着星際戰争, 也都為可能出現的星際戰争時刻準備着。
一千年前, 藍星将火星改造成宜居星球, 接着運用相同的方法改造了金星木星等星球:這在一千年前的藍星時代很難實現, 但人工太陽出現後一切都變成了可能。
藍星從第一次牽引到結束共經歷了39次牽引, 直到3252年太陽徹底冷卻,全球依靠人工太陽汲取所有的光能熱能。
藍星從牽引至今經歷了三個時期——
藍星時期:3146年之前, 這個時期以第一批人類定居火星為節點。
太陽系時期:3146~3988年,這個時期,人類以發展科技産業, 改造金星海王星等星球為追求, 八大行星中有五個被發展為生命星球, 三個資源星球,這個時期以3988年,水星被成功定位為資源星為節點。
銀河系時期:3988年~至今,太陽系時代結束後,全人類開啓開荒熱潮,所有集團政府幹勁兒十足的探索太陽系以外的地方。
經過二百多年的不斷發展,大家已經探索了90%的銀河星系,這些星系中有豐富的資源星球,這就像十九世紀的淘金熱潮,只要探索就能暴富。
只是讓人遺憾的,大家雖到達了無數星系,但這些星系中都沒有智慧生命,銀河系裏只有藍星孕育了生命。
“考的怎麽樣了?”周奇剛剛走出教室,好友鄭元傑攬住他的肩膀問。
現在全球還延續之前的政/權機制,因領域範圍擴大,是以‘XX系—XX星’為戶籍前綴。比如一千年前的戶籍是‘藍星-XX國-XX市’,現在則是‘銀河帝國-XX星系-XX星’,現在的藍星已經成為統一的銀河帝國,兩人都是太陽系-木星星球的新人類居民。
“不怎麽樣了。”
周奇聽完後蔫了。他是木星大學工程系學生,現在臨近畢業,他除了專業課還需要靠政治歷史這些基礎課。他專業課和其他課程沒問題,但歷史一直考不好,特別是學習的歷史除了近代史外,還需要考藍星古代史,他光聽着就暈了。
“下列四本書,焚書坑儒還能查到的有哪些?A,《周易》。B,《論語》……”周奇把剛才考題又問了一遍。
“《周易》啊。”鄭元傑想也不想道。
“為什麽啊?”周奇有些鬧不清,他感覺焚書坑儒後,應該一本也沒有的。
“焚書坑儒中,醫藥占蔔都不在禁書行列,《周易》屬于占蔔類的。”鄭元傑的歷史不錯,兩人聊了一會兒,他問:“現在學校選黑洞名額,你歷史成績不合格了怎麽辦?”
三年前,一只私人探險隊在亞丁星系發現了一處可疑黑洞,這個黑洞的頻率跟一千年前的星際黑洞非常像——
一千年前,藍星龍夏境內出現了一個黑洞井,當初藍星就是依靠黑洞井跟星際聯系,接着依靠文娛産業獲得了星際的第一桶金,這些文娛産業放在現代也有很大的閃光點。
藍星黑洞從出現到消失只有68年,藍星科學家們這些年一直沒有放棄黑洞研究。就像地圖上的定位坐标一樣,他們發現黑洞也有專屬頻率,當A頻率和B頻率的磁場相同時,雙方可以快速通過,這個距離理論可達到最長光年。
經過不斷實驗,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研發出了人工黑洞技術,大家在此基礎上制作出了空間跳躍飛船,因銀河系到星際的距離太遠,當前的黑洞跳躍暫時到不了星際。
探險隊發現黑洞後立即上報政府,接着經過專業測量,他們發現這個黑洞頻率跟星際頻率有80%相同,銀河政府聽到消息後立即封鎖了黑洞調查。
一年前,政府發布調查結果:經過人為幹預,這個黑洞可以更改為星際的相近頻率。他們這兩年更改後進行過一些物體實驗,結果表明,他們不知道另一頭坐标,但可以肯定對面是安全的。
除了物體實驗外,大家也進行了磁場/小白鼠等實驗,這些實驗結果同樣安全。
經過一年準備,政府決定派專業探索隊伍進行探索,這次探索除了100名政府人員還準備招募50名志願者。這些志願者的條件非常嚴苛,除了專業身體限制,有一個嚴格要求:已經完成正規的大學畢業。
木星大學1月之後就可以申請畢業證,周奇其他條件都符合,但連考了兩次一直沒獲得畢業證。
“我先回去學習了!”周奇聽完後十分痛苦的跑向圖書館。
黑洞探險隊五月底結束報名,他必須在此之前獲得畢業證!就這樣,周奇開始了痛苦的學習模式,藍星的歷史課太難了,除了各國歷史,他還要學一些全球史,星際戰争史等,就這樣經過磕磕絆絆,他終于低空拿到了畢業證。
“太難了……”周奇感覺自己像虛脫了一樣。趁着還有時間,立即報名了黑洞志願者。
他歷史成績差,不過好在專業技術非常紮實,加上心理測試優秀,經過一連串審核後,他跟鄭元傑同時成為黑洞志願者。
七月十號,兩人在政府安排下來到亞丁星系。
亞丁星系距藍星28光年,這裏是由一個紅矮星和三個木星大小的行星組成,因是一個死去的星系,政府在這裏安裝了一個人工太陽,三個行星上也有一些無氧基站,主要用于來往飛船的物資補給。
“大家先休息一下,等人到齊了,我們十五號出發。”這次探險指揮長名為王海,是一個有三十年探險經歷的探險隊長,聯絡員名為齊珍,銀河帝國有名的黑洞學教授。
“是齊珍齊教授!”
王海說完注意事項後,鄭元傑興奮的看向齊珍。他選修的黑洞學專業,在很多專業學刊上見過齊珍。
“真人比書上的精神!”周奇知道齊珍,有種生活裏看到名人的感覺。
在接下來的三天裏,亞丁星球上來了不少志願者,大家有的是從藍星火星趕過來,有的是從其他星系過來,無一例外,這些人作為志願者都是非常優秀的——周奇雖然歷史成績不好,但木星大學是銀河帝國的三大學府之一,每年學生都是在全星系拔尖的,這也是他能成為黑洞志願者的硬實力之一。
七月十五日,衆人休整好後來到黑洞前面,這是一個直徑二百米的小型黑洞,在深空中像一個不起眼的小星球,因不在主航線道上,這才使這個黑洞這麽長時間才會被發現。
“我們已經更改了黑洞頻率,理論上可以到達一千年前的星際,但具體位置不清楚,星際那邊的情況也不太清楚,你們到了之後要注意安全,情況不對了立即返回。”徐鳳明對周奇等人說道。
藍星聯合這些年雖整改過多次,但唯一不變的,每次整改都保留了星際研究基地。研究負責人從郭文星開始已經更疊了332代,徐鳳明今年四十二歲,是最新的基地負責人。
“我們知道。”
齊珍深吸口氣。她是150名出發人員裏黑洞理論最紮實的,經過這些年研究,他們這次穿越的成功率有90%,但為了穩妥,衆人還是啓用了最新型號的星際飛船。
這是藍星最新研發的軍事飛船,可連續跳躍3.7億公裏,有非常優秀的靈活性和作戰能力,即使遇到星際海盜也有出色的進攻能力——當然,這是指代一千年前的海盜。
現在的銀河帝國跟藍星時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不知道星際有沒有變化,但跟一千年前的探索理念一樣,他們這次會盡可能的低調。
除了軍事飛船,他們還攜帶了大量的作戰.武器及糧食芯片這樣的星際硬通貨,他們想了解一下的現在的星際,除此還有一個重要目的:他們想找到D579和藍星故人的後代,不知道這些後代們還在不在……